投资要点:
1.事件
今日公司发布2014年年报和2015年一季报。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2.59亿元,同比增长23.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26.09%;全面摊薄EPS为1.07元,超市场预期。第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3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48.5%(按相同税率计算增长32.6%),远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公司发布了“使用超募资金增资上海东富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上海东富龙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与“投资设立上海东富龙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两份重要公告。
2.点评
(一)业绩解读
由于新版GMP的完成,普遍认为行业进入一个15%左右的中速发展时期。但公司业务由冻干单机向冻干产线横向发展,带动公司201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23.27%和26.09%,全面好于市场预期。2014年公司冻干系统收入达到7.6亿元,营业收入占比61%,年增速高达47%,已经成为拉动公司业绩的主要动力。
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也远超市场预期,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高达3.89亿元和1.01亿元,同比增长30.2%和48.5%。由于去年同期税率为25%,而本年为15%,如果按照相同税率计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2.6%。
公司2014年年度业绩与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的高速增长,完全印证了我们之前深度报告中对行业的分析。在后GMP时代,行业标准的提高、制药企业对无菌化、一体化产线的需求,带动行业资源全面向具有整条产线集成能力的供应商聚拢。公司作为无菌制剂产线核心设备——冻干系统的龙头供应商,明显受益于行业标注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所带来市场份额的提升。
(二)工业4.0+医疗健康的发展战略清晰可见
公司年报中清晰的规划了以制药工业4.0和医疗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双轨发展战略。在公司版图中,制药工业4.0领域包含了制药装备、空气净化工程、食品加工设备等硬件模块的升级,以及智能化软实力模块的开发;医疗健康领域则涵盖了医疗器械和精准医疗两个发展潜力巨大模块的拓展。为此,公司以增资东富龙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和设立上海东富龙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基础,通过内部研发与外延发展并行的模式进行快速的资源整合,完成制药4.0+医疗健康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9,900万元增资东富龙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打造工业4.0智能软实力平台
年报中,公司提出了符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长期发展规划,聚焦“系统化、国际化”两大核心公司发展战略,打造成为具有世界领先的具备工业4.0标准的制药装备供应商。我们认为公司在制药工业4.0领域已经具备先发优势,同时硬件、软件结合发展的布局完全切合我国制药工业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1)“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
2)制药工业GMP要求逐渐提高,对接欧美GMP的行业标准;
3)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设备集成能力,释放制药装备行业千亿市场空间。
东富龙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将作为公司发展建立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平台。该平台服务于打造制药工业4.0智慧工厂,并具有针对性的对制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进行研究和开发。致力于提供“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制药企业实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可视化的智能管理。
在该平台上,公司规划了自主研发和外延拓展并进的发展方式。其中,计划使用资金5000万元,用于收购或者增资的方式,控参股1到2家在服务制药企业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的公司,用以快速掌握软件、培训、GMP咨询服务等领域的核心能力。公司目标到2020年力争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净利润达到2000万元。
(四)5亿元投资设立上海东富龙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医疗健康产业平台
通过设立东富龙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明确了在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两个领域进行外延发展,打造东富龙健康产业平台。公司目标到2020年东富龙医疗健康产业的销售将突破10亿元,净利润1亿元。
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了典范医疗和建中医疗两个控参股公司,以此为基础,继续外延式寻找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康复理疗、消毒感控、医院实验室设备等领域的发展机会,快速形成东富龙医疗器械产业群。公司为此规划了3亿元的资本投入,其中包括1亿元的预算,用于整合公司现有已投资的相关公司股权,以及1.5亿元的预算,用于收购和增资方式,控股或者参股合适的医疗器械领域相关企业。
医疗技术领域,公司将围绕精准医疗进行重点布局,其中主要包括了基因测序与大数据分析、分子诊断技术与平台、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产品与服务。目前公司已经具有了上海溥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平台,从事生物、医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细胞培养的培养基生产、研发、销售。除此之外,公司规划了2亿元用于精准医疗方面的投资。
其中预算人民币1亿元,用于分子诊断和免疫治疗的相关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在诊断试剂、诊断仪器、与医疗机构合作的个性化诊疗室系统的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进行重点投入。
3.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15、2016和2017年公司盈利4.22亿元、5.31亿元和6.59亿元,在不考虑增股等因素的摊薄情况下,对应EPS分别为1.33元、1.67元和2.07元,对应2015-2017年PE为55倍、44倍和35倍。我们认为,公司在制药工业4.0领域发展已处于行业绝对领先位置,卡位优势明显,工业4.0的“智慧工厂”为公司带来千亿市场空间。同时,公司发力布局医疗健康产业,涉足医疗器械和精准治疗两大领域,长期发展空间巨大。因此,我们维持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低于预期,智慧工厂的开发低于预期,外延发展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