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警惕非法“校园贷” 不负青春不负“债”

来源:中国网财经 媒体 2025-09-22 1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警惕非法“校园贷” 不负青春不负“债”)

中国网财经9月22日讯 在加强“校园贷”监管,明令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背景下,仍有不法网贷机构暗中将“黑手”伸向校园。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警惕非法“校园贷”,辨别非法外衣,共同保护学生群体茁壮成长。

套路一:巧立名目勿轻信。不法网贷机构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甚至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引流,给非法“校园贷”披上“培训贷”“美容贷”“回租贷”“刷单贷”“求职贷”等形式多样的外衣,极具迷惑性。

套路二:阴阳合同擦亮眼。不法网贷机构利用部分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等弱点,有的签订合同的书面金额远高于学生实际到手金额,有的诱骗学生在空白合同上签字,之后随意填写不利于学生的条款。

套路三:花样引诱莫贪心。不法网贷机构宣称仅凭身份证、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以“无抵押、高额度、低利率”为噱头,故意降低门槛、夸大好处,甚至宣称“三分钟到账”,通过诱导性营销,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盲目借贷。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引发严重后果。

套路四:以贷养贷要止步。大学生群体一旦出现贷款逾期,不法分子往往采取一系列暴力催收措施。例如,不间断地打电话进行言语威胁、AI生成不雅照片进行要挟、直接上门围堵等,严重影响学生人身安全。为了偿还上一笔贷款,一些学生被迫向其他非法平台借新还旧,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深渊,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最终无法脱身。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广大学生及家长:

一是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多数大学生处于经济不能独立的阶段,应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合理规划日常开销,避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

二是通过正规渠道申请资助。如确有资金需求,一定要先与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身还款能力,向学校等有关部门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或通过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咨询办理业务。

三是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业务。申请贷款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贷款的额度、利率、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理。

四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若不慎陷入非法“校园贷”困境,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向家长和老师说明情况,留存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催收信息等相关证据,并立即报警,及时依法维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