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干货】医药流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成本结构价值分析)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国药控股(01099.HK);上海医药(601607.SH);华润医药(03320.HK);九州通(600998.SH);南京医药(600713.SH);华东医药(000963.SZ);英特集团(000411.SZ)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药流通产业链;医药流通产业全景图谱
医药流通产业链全景梳理
医药流通行业上游是药品及医疗器材的生产厂商,根据销售产品的不同主要有七大类医药产品的生产厂商,分别是西药类、中成药类、中药材类、医疗器械类、化学试剂类、玻璃仪器类以及其他类。中游商品流通的一般渠道可分为两个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医药流通行业的下游是公立医院、零售药店和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各等级的公立医院,尤其是城市公立医院,占据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医药流通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医药流通行业是整个医药产业链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是连接医药制造企业和终端消费者的桥梁。从本质上讲,医药流通企业是产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医药制造企业一对一地分销到终端势必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传统模式下,公司的业务结构及产品结构调整能力、网络覆盖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能力非常重要。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资金、物流及信息系统的管理。
医药流通行业主要的成本为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商品及原料成本,这一类的成本占据了销售成本的95%左右,其他成本约占5%。
医药流通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销售规模及其增长、毛利率水平、期间费用率水平以及资金周转销量是医药流通盈利的四个关键驱动因素。通过规模优势、品种和业结构的调整保持相对稳定的毛利率水平,通过内部的精细化管理以控制成本费用率,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上下游客户,是目前医药流通企业最主流的竞争方式。
医药流通产业互联网+价值分析
从中国医药流通产业价值链来看,行业价值是从药企传递到药房,最终到患者。传统的医药流通价值上看,药企和药房的成本较高,药品流通由于地域不同,成本差别较大;药房方面根据不同的服务范围和运营管理情况,利润空间也有差别。互联网+助力整体产业流通降本增效,药企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订单的需求,药房可以通过了解线上零售情况进行备货,有利于进行高效管理。患者也可以进行多方对比,采购较好的品牌,并进行院前的线上问诊。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