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营收净利双增!青岛银行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强劲动能何以彰显韧性?)
2025年上半年,当商业银行整体营收、净利润增速普遍乏力,净息差持续探底之际,立足青岛、深耕山东的青岛银行,却交出一份净利润双位数增长、净息差显著高于同业平均的成绩单。
多数银行通过“以量补价”对冲息差下行,而青岛银行却用精细化的资产负债端管控和客群经营,保持了自身规模与效益的高质量发展。
8月28日,青岛银行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营收达76.62亿元,同比增长7.50%;实现归母净利润30.65亿元,同比增长16.05%,总资产规模也在上半年一举突破7000亿元重要关口,站上新台阶。
作为山东半岛经济圈的核心城商银行,青岛银行充分利用蓝色海洋和区域产业优势,在服务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构筑起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护城河,这也正是支撑这家银行穿越周期的坚实基础。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在息差跌至1.42%历史低位、资产质量波动和营收净利下滑等诸多挑战中前行。在此背景下,扎根经济大省肥沃土壤的青岛银行,在逆周期环境下凭借自身竞争优势,保持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强劲增长。
横向对比同业数据,青岛银行盈利能力跑出“加速度”。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已披露业绩的29家上市银行中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平均增速分别为2.92%和4.63%,青岛银行两项指标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8个百分点和11.42个百分点,稳居上市银行前列。
规模增长方面,行业有效融资需求偏弱的客观环境下,青岛银行上半年维持较高扩表强度。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7430.28亿元,较年初增加530.65亿元,增长7.69%,延续了近年来的稳健扩张趋势。其中,资产、负债两端发力,为自身强劲增长动能奠定坚实基础:上半年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分别为3684.06亿元、4661.40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8.14%和7.90%。
资产端优势是青岛银行保持收入较快增长的核心驱动。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2.19%的同比增速,领先29家同业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青岛银行对公贷款逐年提升,对公贷款行业结构多元且均衡,布局区域战略客群和重要产业,优异定价能力让该行对公贷款4.44%的平均收益率,排在上市城商行前列。
精细化的负债端管控是青岛银行抵御净息差下行的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该行聚焦场景,深耕零售重点客群,灵活配置产品,个人存款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0.95%。在负债端持续深化降本增效措施下,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至1.91%。
拉长时间来看,青岛银行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以质补价”,体现出更强的盈利韧性。数据显示,本轮降息周期以来,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青岛银行净息差累计仅下降7BP(基点),显著小于城商行54BP平均降幅。今年6月末,该行净息差仍维持1.72%的行业优秀水平,仅比去年末小幅下降1BP。
今年上半年,青岛银行资产质量达到上市以来最佳水平。不良贷款率为1.12%,较年初再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52.80%,较上年末提高11.48个百分点,连续5年上升。标志着该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立足青岛、辐射齐鲁大地的青岛银行,长期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在当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进程中,青岛银行依托在山东省内16市全域网点覆盖,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特色和区域产业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与特色化经营。
为此,青岛银行明确深耕“八大赛道”目标: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蓝色海洋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优质制造与先进制造、公用事业和乡村全面振兴等领域。
作为沿海城市的青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强大的海洋经济基础,这也成为青岛银行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支点。作为全国首家力图打造蓝色金融特色的银行,去年10月,青岛银行推出“青出于蓝”品牌战略,系统性推出涵盖信贷、结算、财富管理等五大类别共14款专属蓝色金融产品,构建起业内领先的完整蓝色金融服务矩阵,为涉海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蓝色金融方面,该行采取“融资+融智”模式,在信贷管理系统端部署海洋经济选项,提升涉海业务服务效率,扩大业务规模。同时,该行还成立海洋经济专项研究小组,深化行业研究,并以威海为试点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制定海洋产业集群专项授信方案,逐步向其他沿海地区复制推广。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蓝色贷款余额192.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6%。
科技金融领域,青岛银行实施“总行+专营机构+特色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制,升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基于对科技企业初创、成长到成熟等不同生命周期需求差异的洞察,青岛银行针对性推出“科融信贷”“启航易贷”“科创易贷”和“领航易贷”等差异化产品,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多措并举下,该行科技金融规模和客群实现大幅增长,截至今年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312.25亿元,较年初增长20.85%;科技金融客群较年初增长15.97%。
绿色金融赛道,青岛银行积极响应“双碳”战略,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提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上半年末,该行相关贷款余额516.09亿元,较年初增长38.18%;绿色金融客群较年初增长27.65%。
普惠金融方面,青岛银行强化团队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普惠客户经理及小微金融专员队伍建设,普惠小微客群精细化经营的人员基础进一步夯实。数据显示,该行今年6月末普惠贷款余额487.96亿元,较年初增长8.22%。
养老金融领域,该行明确“区域养老金融标杆银行”的目标,构建“金融+养老服务”融合生态。推出“养老企易贷”“院易融”“诊易融”系列产品,满足银发客群多元化金融需求。与此同时,该行联动政府、社区、养老机构构建“金融+非金融”生态,与20余家养老机构达成合作,提供医疗预约、健康讲座等增值服务。
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青岛银行持续深化“一县一品”特色活动,在全省近1500个行政村设立了普惠金融服务站,将服务站打造成支农惠农的“最后一公里”,并深入走访了全省29个特色涉农行业集群,已在威海牡蛎养殖加工、平度樱桃种植、济宁金乡大蒜等20个行业实现精准贷款投放,不断加大县域金融支持力度。
当商业银行普遍陷入拼规模、拼价格,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困境时,青岛银行深化集团多牌照协同的综合化经营优势,更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同业竞争的格局中,亮出自身差异化竞争“王牌”。
具体来看,青岛银行依托集团化协同发展与多元化金融牌照优势,强化在金融市场、托管、投行、理财、融资租赁等方面的业务联动,以专业性和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近年来,该行先后获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资格、证券基金托管资格、普通类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等,在山东省内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推动中间业务站上新台阶。
理财业务方面,作为拥有稀缺理财子公司牌照的城商行,青银理财近年来凭借完整、创新的理财产品体系,实现管理规模和客户数量的稳健增长。截至6月末,青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为1894.80亿元,客户总数达到315.38万户。
跨境支付等国际业务亦是青岛银行的服务亮点。2024年12月,青岛银行成功获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接参与者资格,成为山东省首家获此资格的地方法人银行,实现了为企业提供7×24小时高效的跨境支付、贸易融资及汇率避险等综合服务。
与此同时,该行通过智能审核与自动入账等技术手段,企业跨境收款时间被大幅压缩至10分钟以内,有效提高了结算时效,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中转费用,并有力拓展了人民币结算服务网络。截至6月末,该行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量107.9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3%,推动区域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上新台阶。
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自新三年战略规划实施以来,青岛银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浪潮,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顶层谋划、统筹推进。值得一提的是,该行成立数字化战略转型委员会,加速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
具体来看,青岛银行围绕数智营销、数智运营、数智风控、数智办公四大数智领域为核心的数智战略重点,聚焦客户旅程和客户体验优化,推动数字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2023年,青岛银行启动新一代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并于2025年2月顺利完成一期投产,一方面显著提升金融产品的敏捷创新与快速迭代能力,另一方面打通全行数据链路,强化了数据资产化治理水平,同时大幅提升了开发效率与管理质量。该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行正在进行新核心系统二期的建设,将构建面向未来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责编:杨喻程
排版:汪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