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冲刺量产目标 关注题材重点标的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8-22 09:49: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华源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冲刺量产目标 关注题材重点标的)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源证券发布研报称,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质,是获得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的锂电池的根本途径。固态电池产业化建设已取得实质进展,多家固态电池企业宣布了其量产计划,另有多家车企及电池厂确定固态电池硫化物路线。技术方面,铁基材料为锂离子电池集流体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铁镍集流体或将推动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落地。建议关注纳科诺尔(832522.BJ)、远航精密(833914.BJ)、贝特瑞(835185.BJ)、灵鸽科技(833284.BJ)、武汉蓝电(830779.BJ)。

华源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产业逻辑:固态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升级的方向。

液态锂电池仍有能量密度存在上限、锂枝晶引起的安全风险、SEI膜增厚影响循环寿命、低温性能不足限制场景应用等缺陷。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质,有望使用更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同时可较好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是获得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的锂电池的根本途径。依据固态电解质材质及特性,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可以分为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个类别。为了保持中国电动汽车技术的领先地位,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新增了固态电池相关要求,意在规范固态电池的性能标准,推动固态电池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72亿元。2023年全球固态电池渗透率约为0.1%,2024年渗透率约为0.2%,预测到2030年固态电池技术或将进入商业化阶段,渗透率或将达10%。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7GWh,预计2027年或将达到18GWh,2028年或将达到30GWh。

产业进展:各大车厂加速拥抱固态电池,确定硫化物为主要路线。

从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布局来看,中国参与的企业较多,包括传统电池企业、初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等。当前QuantumScape、SolidPower和Toyota等企业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方面处于相对领先地位,重点突破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充电速度。各大整车厂也加速拥抱固态电池,与新兴企业积极合作,推进装车验证与产线建设。固态电池产业化建设已取得实质进展,多家固态电池企业宣布了其量产计划,如中创新航(03931)、鹏辉能源(300438.SZ)等。多家车企及电池厂确定固态电池硫化物路线,如比亚迪(002594.SZ)、恩力动力、高能时代、太蓝新能源。

技术看点:铁镍集流体或将推动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落地。

目前固态电池的成本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在假设产线良率为80%的情况下,目前半固态电芯的单位总成本为0.85元/Wh;中期,半固态电芯的单位总成本约降至0.50元/Wh;远期来看,全固态电池有望搭载锂金属负极、电解液也将全部被替换为固态电解质,全固态电芯单位总成本或将达到0.78元/Wh。复合集流体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对动力电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能量密度、快充兼容性和安全性提升。目前可用作锂离子电池集流体的材料有铜、铝、镍和不锈钢等金属导体材料、碳等半导体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不锈钢或铁基材料为此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铁的表面能形成一层厚且稳定的天然氧化层,这层钝化膜能有效“抑制硫化物的形成反应”,从而避免了腐蚀。案例方面,2024年底,日本东洋钢板公司专为全固态电池开发的电解铁箔及铁镍合金箔产品,已通过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的电池供应保障计划认证。

风险提示:固态电池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兴技术路线替代风险、下游需求变化风险。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