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科创家”会聚科创板 产学研融合加速孵化新质生产力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8-04 16:10: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科创家”会聚科创板 产学研融合加速孵化新质生产力)

科创板开市已满六周年。六年来,科创板以制度创新和生态建设为抓手,为科学家创新创业培育沃土,并持续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人才创新优势向产业发展与国家竞争优势转变。

数据显示,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四成科创板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近三年合计推动1100余项合作项目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科创板的产学研贯通机制正在加速孵化新质生产力。

“科创家”群体会聚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发展,关键在人才。纵览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公司皆由技术拥有者创立。与之类似,科学家创业成为科创板的鲜明特色。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一批兼具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领军人才,在科创板会聚成流,共同书写着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的完整故事。

院士领衔企业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百济神州共同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带领百济神州耗费7年零5个月,研发出第一款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抗癌新药泽布替尼,创造了国内首个“十亿美元分子”产品。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龙江创立的佳驰科技,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任务需求。国盾量子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是全球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国盾量子参与研制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已作为核心设备在我国“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教授架起产学研桥梁。据统计,75家科创板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或总经理具备高校教授或博导任职经历,其中21人教龄超过10年。

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支持下,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2001年牵头组建龙芯课题组,开启我国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的自主研制之路。2021年科创板上市时的35亿元融资,更是助力龙芯中科攻克多个中国“芯”自主可控里程碑。2025年,公司正式发布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龙芯3C6000,性能已比肩2023—2024年的国际主流产品。

达梦数据董事长冯裕才拥有近18年的博导经历,从1988年率队研发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到带领公司成长为国内少数拥有全部源代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厂商,实现年营收突破10亿元,这段产业化征程跨越了近40载。

海归群体则凭借全球视野,成为国际前沿科技与中国产业需求的“连接器”。统计数据显示,超三成科创板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或总经理拥有海外求学经历,尤其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领域这一比例达到五成。

人才优势夯实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技术突破的锐度,源于专业精耕的深度。据统计,科创板公司实控人中有约110位本科毕业于中国C9高校,其中,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的分别有24位、16位和14位。若将统计范围扩展至董事长和总经理,毕业于中国C9高校的科创板“关键少数”达到169位。

科创板“关键少数们”的“校友集群”效应,正转化为板块的产业集聚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

联影医疗创始人薛敏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2级,他带领企业打破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国际垄断,推出世界首款2米PET/CT、5.0T全身磁共振等创新产品。而作为联影医疗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全球数字化X射线探测器龙头企业,奕瑞科技的实控人顾铁也毕业于1989级复旦大学物理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相关专业汇聚了包括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在内的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军力量,其中,1982级校友陆郝安担任总裁的屹唐股份干法去胶设备与快速热处理设备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1997级校友陈鲁创立的中科飞测,是国内量检测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则培育了格科威、思特威两家公司的实控人。2024年这两家公司分列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企业营收第六、七位,国内第二、三名,成为国产CMOS图像传感器的中坚力量。

另据统计,近四成科创板公司“关键少数”(即实控人、董事长或总经理)有博士学位。19家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其中,生物医药企业占9席。超五成科创板公司“关键少数”的最高学历专业与公司主营业务直接相关,为企业的创新发展筑牢根基。

产学研用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落地

科创板公司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应用。数据显示,近三年科创板公司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超八成。

从产学研合作形式看,超七成科创板公司联合985/211高校或中国科学院系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超四成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超三成共建实验室。例如,天合光能与复旦大学联合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光伏领域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建成以来已创造29次世界纪录,获得光伏行业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寒武纪为高校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免费的实验环境、实验案例、技术答疑、评测支持等,目前已累计覆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上百所高校,惠及高校学子约2.5万名。

产学研融合加快了创新成果转化的步伐。近三年科创板公司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项目数量合计超4000项,其中,1300余项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立项,1100余项已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华海清科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实现超500台12英寸CMP装备出机,产品批量进入行业知名芯片制造企业。

整体看,科创板公司合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2024年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数量就已经超过2万项。

制度包容性激发创新主体发展活力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自开板以来,科创板持续发挥枢纽功能,有效激发科技企业创新活力。

人才引进方面,科创板率先推出了更具适应性的股权激励制度,有力支持科技企业吸引、留住和鼓励人才。超七成科创板公司积极运用股权激励工具,已覆盖核心业务及技术人员超14万人。截至目前,科创板公司研发人员合计已超24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近三成。

资本助力方面,作为落实“科创板八条”的一项重要举措,2024年上交所在科创板先行先试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寒武纪、迪哲医药等11家公司申请再融资近280亿元,均投向创新药或芯片研发等项目。

今年6月18日,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证监会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可以预见,随着科创板改革效应不断放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土壤将更加肥沃。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