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年超硬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与高端转型)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兵红箭(000519)、黄河旋风(600172)、力量钻石(301071)、惠丰钻石(839725)、国机精工(002046)、四方达(300179)、沃尔德(688028)等
本文核心观点:2025年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已形成HPHT与CVD技术双轨发展格局,在国产设备突破和河南产业集群推动下,正加速从传统加工向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领域转型,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技术升级与高端应用拓展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从HPHT突破到CVD高端化的60年演进
自1963年中国首次合成人造金刚石起,中国超硬材料行业迈入产业化征程;1966年实现首颗cBN(立方氮化硼)合成,打破外国技术垄断。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链不断完善,设备国产化加速,河南等地涌现大型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如黄河旋风、豫金、力量钻石实现HPHT压机自制与压片制品一体化。近十年,宁波实现CVD单晶钻石产业化,国内已具备2英寸以上MPCVD设备与金刚石籽晶剥离技术;科研团队持续突破“变功率–压力补偿”等高阶合成工艺,多家企业领域具备微粉至功能化纳米钻前沿技术能力。截至2025年,国内培育钻石产能占全球近半,产业总产值突破170亿元,出口主导地位稳固,正向高端化、高功能化迈进。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超硬材料技术逐步实现从“HPHT主导”到“HPHT?+?CVD协同发展”的演进。HPHT(高温高压法)凭借高效率、成本低、自主研发的六面顶压机等设备,率先规模化生产工业及中小克拉珠宝级金刚石;随后,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尤其是MPCVD微波CVD)被用于培育大克拉、高纯度及功能化单晶钻石,突破尺寸和纯度瓶颈,可应用于珠宝、半导体和高端功能领域。近年来,以宁波、上海等地为代表的技术前沿基地不断涌现,推动大尺寸CVD金刚石产线建设及设备国产化,并在高电导、高纯度和环保性能等方面取得突破。展望未来,中国正向高端化、功能化、全光谱产业融合方向迈进,实现从设备、材料到应用端的全面技术升级。随后,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尤其是MPCVD微波CVD)被用于培育大克拉、高纯度及功能化单晶钻石,突破尺寸和纯度瓶颈,可应用于珠宝、半导体和高端功能领域。近年来,以宁波、上海等地为代表的技术前沿基地不断涌现,推动大尺寸CVD金刚石产线建设及设备国产化,并在高电导、高纯度和环保性能等方面取得突破。展望未来,中国正向高端化、功能化、全光谱产业融合方向迈进,实现从设备、材料到应用端的全面技术升级。
从传统切割到半导体/新能源的全谱系覆盖
中国超硬材料在下游应用领域覆盖从传统工业到高端战略新兴行业的完整价值链——包括建筑石材切割、矿产勘探等传统用途,精密切削与磨削,如机床加工、抛光砂轮与陶瓷刀具,以及战略性应用如光伏硅片切割(电镀金刚石线)、半导体晶圆CMP加工,扩展至消费电子、光学、国防军工和医疗检测等高端领域。这一图示体现超硬材料以优异的硬度和致密度为支撑,从传统制造向光电、电子、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领域逐步渗透升级的发展态势。
技术自主与高端需求双轮驱动
随着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及基础建设、半导体、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点行业的持续扩张,2023–2030年超硬材料市场预计将以约?5.8%-5.9%年复合增长,且中国已稳居全球市场20%?以上份额。驱动这一趋势的核心因素包括高端制造(如耐高温合金、碳纤维)和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对高精度、高寿命超硬刀具需求激增所带来的多元化需求驱动、HPHT、CVD设备实现大规模国产装备及大克拉、高功能化金刚石生产能力提升等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技术驱动、“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与自主可控,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
截至2025年,全球超硬材料市场规模预计约?750亿人民币,较2024年的?700?亿人民币继续稳健增长,未来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0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9%;同期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抢眼,预计2025年增至?172?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约?22.8%份额,并将在未来持续提升本土高附加值细分产品的比重。
注:本数据中所得出2025年中国超硬材料市场规模与全球市场规模来源与2020-2024年中国与全球超硬材料市场规模的可比测算,全球市场规模按截止2025年7月汇率进行换算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