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资金持续发力!新一轮举牌潮进行中)
近日,中邮保险发布公告,公司买入72.6万股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触发H股举牌。这是7月以来,险资四次举牌中的一次。
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险资动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最新统计,截至7月22日,保险公司迄今已举牌了21次。从举牌数量来看,不仅超过2024年全年举牌数,还超过2021-2023年三年举牌总和,创下近五年新高。
险资本轮举牌汹涌,是保险公司在新经济周期下全面调整经营和资产配置策略的直接表现。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对提升收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以及保险负债端持续转型,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今年初,平安人寿投资邮储银行H股股票,并于1月8日达到邮储银行H股股本的 5%触发举牌,拉开了今年险资举牌序幕。
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是指保险公司持有或者与其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共同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之后每增持达到5%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3日内应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
从月度表现来看,今年以来每个月都有险资举牌。其中1月、3月分别为4次和5次。7月份以来不到一个月,险资已4次举牌,涉及四家保险公司,举牌呈现如火如荼之势。
7月1日,利安人寿买入110万股江南水务股票后,共计持有江南水务股票4699.54万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从举牌前的4.91%升至5.03%。以7月1日江南水务股票收盘价5.3元为基准,利安人寿持有江南水务股票市值为2.49亿元。
7月3日,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买入69.09万股华菱钢铁股票后,共计持有华菱钢铁3.45亿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从举牌前的4.99%升至5.00%。以7月3日华菱钢铁股票收盘价4.91元为基准,信泰人寿持有华菱钢铁的账面余额为16.96亿元。
险资最近两次举牌分别由中邮人寿和泰康人寿实施。
7月4日,中邮人寿买入72.6万股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其直接持有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为2051万股,占其H股股本比例达到5.0722%。
7月9日,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峰岹科技”)H股首次公开发行。泰康人寿通过受托人泰康资产管理的账户出资2500万美元进行认购,占峰岹科技已发行H股总数的8.69%。
最近10年,保险行业出现了三轮举牌浪潮,前两次分别是2015年和2020年,2024年以来险资开启了新一轮举牌潮。
虽然目前险资单年度举牌数量尚未超过第二轮举牌潮,但从持续时间和举牌总量来看,2024年以来险资举牌时间和总量均已超过第二次。
从险资举牌标的所处行业来看,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此外还涉及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高科技、环保等行业。
具体而言,今年险资举牌涉及的股票共17只,包括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杭州银行、中信银行、北京控股、电投产融、东航物流、中国儒意、中国水务、江南水务、华菱钢铁、峰岹科技、秦港股份、大唐新能源、中国神华和绿色动力环保,其中12只股票为H股(含A+H股)。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及低利率背景下,险资举牌标的多具高股息特征。加大对高股息个股投资、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规模,有利于推动收益与报表更趋稳定。
近两轮险资举牌潮中,银行股都是重要投资标的。对于险资尤其是大体量险资而言,上市银行一般经营稳健,股息率较高且分红稳定,是投资举牌的重点领域。
各家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对银行股“扫货式”举牌颇具代表性。去年年底以来,中国平安及旗下公司大手笔买入多家银行H股,多次触发举牌。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平安人寿今年以来已经七次举牌银行股。其中,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H股均被二度举牌,招商银行H股被三次举牌。
据平安人寿6月24日披露,截至6月17日,公司持有招商银行H股股票的比例达到招商银行H股股本的15%,账面余额为341.71亿元,占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为0.64%。
除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举牌数,港交所也披露了保险公司投资进展。例如,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弘康人寿于6月以来三次增持郑州银行H股,其持有郑州银行H股数量达到1.63亿股,持股比例上升至8.04%。
不过,并非所有高股息资产都是合适标的,险资在具体投资上也各有考量。一家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分析,不能简单看股息率,高股息需要以良好的盈利为基础并具有一定持续性;同时,买入高股息资产的成本不能太高,否则可能面临股价回调带来的损失。
总体而言,险资注重以穿越周期的视角开展权益配置。在投资标的上,注重高股息、低波红利股配置与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成长股相结合。
与前两轮举牌潮相比,本轮险资举牌原因更为复杂。除了看好权益市场长期发展,本轮险资举牌回升还受利率下行、新会计准则实施、优质非标资产供给有限且收益率下降、政策利好等多因素影响和推动。
险资本轮举牌汹涌,是保险公司在新经济周期下全面调整经营和资产配置策略的直接表现。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对提升收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公司有刚性负债成本约束,随着长债利率下滑,优质高收益非标项目缩减,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投资收益有较大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背景下,加大对高股息个股投资和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规模,有利于推动收益和报表更加稳定。尤为重要的是,多项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利好政策推出,有力提振了险资举牌积极性。
华泰证券分析,2015年举牌潮主要受高负债成本的万能险扩张、“偿二代”下长期股权投资节省资本消耗等因素驱动。2020年和2024年举牌潮动力来自利率下行环境下险资投资压力增大等原因,险资需要通过投资高息资产股来获取稳定现金收益,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有助于获得稳定投资收益。
随着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以及保险负债端持续转型,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加剧利润表波动,是制约权益投资的重要因素。目前,险资正在探索创新方式入市。目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在加速落地,该试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险资入市投资的堵点和卡点。
近日,政策从多方面引导推动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重。7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首度引入五年周期指标,将险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设定为30%、50%、20%。
这是继2023年首次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采取长短结合的考核方式后,财政部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受到保险机构欢迎。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信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03%;从资产配置动向看,人身险行业股票持仓市值提升至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约为2.6万亿元,配比均超8%。
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表示,中央和金融监管机构过去一段时间,通过逐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增加试点企业和资金量,并在考核机制和资本约束规则上予以鼓励。系列政策对于资本紧张的保险公司是一次松绑,也能推动其释放更多的资本以支撑进一步加大资金入市的力度。
在周瑾看来,险资入市有多重作用。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和投资风格稳健等特性,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是支撑股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大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力度,有利于减少股市波动,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加大对股票资产的配置并长期持有,可以更好落实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并聚焦与长期负债的匹配,实现穿越周期的经营。
责编:罗晓霞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