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季度经济预期向好 中国资产配置价值持续提升丨时报经济眼)
近期,证券时报发起“时报经济眼:2025年上半年经济学家问卷调查”,受访者包括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知名院校等的权威经济学家。本期问卷邀请受访经济学家回顾二季度经济运行,展望下半年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建言下半年宏观政策施策。截至7月11日,共收集到60份答卷。在人员构成上,受访者有35人来自金融机构,5人来自政府部门,20人属于高校、智库以及非金融企业相关人士。
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将不低于5%,其中48.3%的受访者预计处于5.0%至5.2%增速区间。受访者认为下半年消费形势在政策支持下将继续企稳,楼市销售热度可能下滑;看好股市、汇市在三季度保持韧性。受访者认为中美经贸谈判结果对中国经济影响可控,建议下半年进一步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包括增加总额度,将服务消费纳入补贴范围等。此外,受访者普遍认为发展人民币稳定币较为紧迫。
二季度GDP增速不低于5% 积极评价货币政策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贸易壁垒增多。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从调查结果看,近六成(58.3%)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上半年经济发展表现平稳适度。
在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5.4%的超预期增速水平后,二季度我国有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本期有超八成(81.7%)受访者看好二季度GDP增速水平不低于5%;其中,48.3%的受访者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将处于5.0%至5.2%区间,31.7%的受访者预计经济增速在5.2%至5.4%区间。
为应对外部冲击影响,5月以来我国实施了一揽子稳预期政策,包括降准降息、优化并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多数受访者对于本轮货币政策评价积极,逾六成(61.7%)受访者认为二季度货币政策保持“宽松”或“非常宽松”。同时,财政部门在二季度继续保持支出强度。受访者对财政政策力度的评价有所分化,超四成(43.3%)受访者对二季度财政政策的评价为“适度”,35%的受访者认为财政政策力度不足。
二季度以来,A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性价比优势持续释放,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已成为市场共识。逾九成(91.7%)受访者为二季度的股市表现打出3分及以上分数(满分5分,分数越高代表市场表现越好),较上期调查结果提升了11个百分点,反映出受访者对二季度股市表现评价更趋积极。
消费形势将保持稳定 一线楼市或已接近拐点
进入三季度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形势与变化。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美国贸易政策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内部形势看,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势头有所放缓,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待解决。
在本期调查中,六成(60.1%)受访者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稳增长挑战。根据本期问卷调查结果编制的2025年三季度“证券时报经济预期热度指数”较上期结果上行5.2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枯荣线(50%),显示受访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有所改善,但整体偏谨慎。
上半年消费形势整体好于市场预期,消费潜能不断释放。对于下半年消费形势,受访者普遍持中性偏谨慎态度。53.4%的受访者预计消费形势将保持稳定,同时强调需要政策进一步提振;43.3%的受访者指出消费动能可能出现退坡。
7月以来,北京、上海等多地抢抓暑期机遇,纷纷谋划出台一揽子促消费举措。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文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提出要激励企业扩岗吸纳就业。“内需消费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更稳健的增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潜力的释放将呈现一个“政策引导、信心修复、内生增长”相互接续的渐进过程。
相较于消费形势,受访者对投资形势的预期相对积极。本期调查显示,43.3%的受访者预期三季度民间投资信心将继续企稳,较上期调查结果提升18.7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依然牵动着宏观经济大盘。5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一线城市楼市已接近止跌企稳拐点,36.7%的受访者则认为还远未达到拐点。对于三季度房地产销售形势,逾半数(51.7%)受访者预计整体销售热度将小幅回落,反映出受访者对于楼市转冷的普遍担忧。
股市汇市保持韧性 预期跨境资本小幅流入
当前美国贸易政策持续冲击全球金融市场,但A股、港股市场逐渐走出独立行情,人民币汇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内在稳定性。展望三季度,多数受访者相信中国股市、汇市将继续保持韧性。
随着中国证监会前期部署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在落地见效,多数受访者对三季度股市景气度持中性偏乐观态度。逾八成(81.7%)受访者为三季度的股市景气度打出3分及以上分数(满分5分,分数越高代表市场景气度越高),较上期调查结果大幅提升29.1个百分点,反映出受访者对未来股市景气度预期更趋积极。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对记者表示,A股市场估值水平实际上被业界认为仍处于相对低位,国内市场主要指数市盈率都明显低于标普500等全球主要指数。在全球市场面临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环境下,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今年美元指数在震荡中走弱,6月美元指数下跌2.5%至3年以来最低点,推动非美元货币集体升值。超七成(75%)受访者预计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部分时间将保持在7.0至7.2区间。对于三季度跨境资本流动情况,超四成(45%)受访者预计跨境资本将呈现小幅流入态势,较上期调查结果提升20.4个百分点。
经贸谈判结果影响可控 建议“国补”加力扩围
展望下半年,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从国际金融市场看,逾六成(65%)受访者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金价将持续震荡。从国内经济形势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和挑战。
目前,中美双方在多个层级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虽然有超半数(51.7%)受访者预计中美经贸谈判的阶段性成果难以带来显著的“抢出口”效应,下半年出口增速或小幅下滑,但七成(70%)受访者相信,中美经贸谈判对下半年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可控。
从宏观政策空间看,下半年用于稳增长、扩内需的财政资金更加充足;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建议下阶段“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在本期调查中,40%的受访者认为下半年有必要再度实施降准、降息,31.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再度降息但降准必要性不强。
大力提振消费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在7月下达。有65%的受访者建议,下半年有必要进一步增加“两新”总额度。逾九成(91.7%)受访者呼吁,将服务消费纳入政府补贴范围,更大力度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尽管稳定币在未来的货币体系中将扮演何种角色仍有待观察,受访者仍普遍提及发展人民币稳定币的重要性。在是否有必要发展官方认可的人民币稳定币市场相关议题中,八成(80.1%)受访者为该议题的紧迫性打出3分及以上的分数(满分5分,分数越高代表紧迫程度越高),反映出受访者普遍认为有必要发展人民币稳定币。
责编:李丹
校对: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