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警惕“蹭热度”爆炒稳定币概念)
当前,港股市场有部分冷门公司高调宣布涉足稳定币领域,投资者须警惕此种“蹭热度”行为。
近期,稳定币概念股在港股市场备受追捧,公司公告涉足稳定币或数字货币领域后,股价随即开启飙升模式,多数公司一个交易日内便实现数倍上涨。甚至有仙股公司在股价飙升的情况下,摆脱了仙股身份。
港股市场炒作稳定币,主要因为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为稳定币发行商提供了明确的监管框架和牌照申请路径。这一政策红利激发了市场对稳定币概念股的追捧。稳定币虽然也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但它具有连接虚拟经济与现实经济的潜力,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公司公告涉足数字货币领域后,往往容易引发投资者的关注和追捧。
尽管政策红利为市场带来机遇,但投资者需警惕部分公司借稳定币概念炒作股价的风险。部分公司公告涉足稳定币领域后,股价飙升更多是基于市场热点和资本炒作,而非公司实际业务进展和盈利能力。一旦市场热点转移或资本撤离,这些公司的股价可能面临大幅回调的风险。
而为了迎合市场炒作,部分公司通过公告、调研等渠道发布与热点相关信息。部分公司的业务与稳定币领域关系并不大,但公司却高调宣布与数字资产相关公司合作或买入部分数字资产相关公司股权,吸引市场关注,最终达到炒作股价的目的。
事实上,与数字资产相关公司合作或买入部分数字资产相关公司股权,并不代表着数字资产相关公司能发行稳定币。近日,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首批稳定币牌照将严格限量发放,数量控制在个位数,鉴于稳定币作为新兴产物的风险性,以及保障用户利益和市场稳健的需要,牌照获批门槛极高。
投资者在买入稳定币相关公司股票前,应详细了解公司目前的业务情况,上市公司涉足稳定币领域与目前的公司业务关联性情况,稳定币领域为公司业务带来的提升情况等。
历史上,一些投资者或上市公司蹭热点,最后一地鸡毛的案例并不鲜见。部分公司蹭热点后,公司虽然短暂实现了股价大涨,但最终仍回归基本面。一些上市公司追逐相关热点最后转型失败,投资者捕风捉影高位买入,最终造成损失。
笔者认为,投资者需回归本源,从公司基本面的角度出发,通过价值判断、前瞻分析,判断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合理投资决策。切不可因为市场热点,盲目跟风炒作,无视相关公司的实际业务关联度和基本面,沦为“击鼓传花”的博傻行为,大概率将得不偿失。
上市公司若涉足稳定币领域,需明确披露技术储备、合作方资质及盈利模式,避免信息模糊误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