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光伏SNEC:即使入不敷出,也要装得“很棒”)
作者 | 强哥
来源 | 风光储知识分享库2025年的SNEC光伏展,如期而至,却又意味深长。最近各大自媒体都在写这方面的相关内容,今年还办这个大Party吗?
关于光伏展最近也是一度引起电友们的广泛热议,在这个原本属于技术、资本与信心三者交融的大舞台上,人们看到的不是热烈的春天,而是一场披着“盛宴”外衣的行业告白。
展馆中,曾经的热闹辉煌,到而今人流稀落,黄金展位空置,豪华特装冷清。相比往年“人挤人、钱烧钱”的盛况,今年的SNEC更像是一场“穷却奢”的告别式。而在光鲜背后,是一场行业集体亏损、负债累累、转型自救的“低谷之舞”。
缺席的大佬与空荡的展馆:行业冰封已至
2025年6月10日,SNEC开幕式上,曾经的常客——隆基的钟宝申、李振国,通威的刘汉元,以及晶科、晶澳等一线大佬皆未现身。真正出席的仅有协鑫的朱共山和天合的高纪凡。正如主持人李俊峰调侃的那句:“今天的阵容不够整齐啊。”三一硅能的代晴华更直言:“今天真正的老大没来。”
不仅如此,展馆内空位显眼,甚至连黄金广告位都无人问津。一位资深从业者感慨:“与其说是狂欢,不如说是壮声威。”一些企业在极力撑场面,试图通过奢华布展制造“我还行”的行业假象。
而此时,许多行业巨头早已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潭:TCL中环2024年亏损近百亿元,2025年Q1继续领跌光伏亏损榜;隆基、晶澳、晶科、通威等: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均显示出利润断崖式下跌,部分企业现金流为负;组件价格持续下探至0.62元/W,已跌破成本红线,现金成本普遍倒挂。
穷得真实,奢得无奈:为什么还要“秀肌肉”?
本应压缩成本、勒紧裤腰带的时刻,为何仍在大手笔烧钱“摆造型”?笔者认为应该是行业“声调”绑架企业行为。在当前“谁不参展,谁就被怀疑不行”的潜规则下,企业即便入不敷出,也要装得“很棒”。
SNEC光伏展会,费用高得惊人。要知道去年寒冬期了,NEC展位价格高达2180~2380元/㎡,龙头企业动辄500㎡起,展位租金、搭建、差旅等成本累计上百万元,这还不包含特装费用。
“做样子”大于“谈生意”。一位从业者坦言,展会上有许多“学生面孔”,有效客户极少,甚至展会成为企业“内部寒暄+对外喊话”的仪式场。
这一切,折的是行业表面光鲜、内里凋敝的双重现实——穷得真实,奢得无奈。
三九天还没到,行业仍在下坠“
现在的光伏行情真冷,但还不是最冷。”这是在展会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根据2025年Q1财报与市场反馈:组件、硅料、电池片等价格全线下行;光伏行业平均毛利率为负,现金流净流出超百亿元;超50%企业触发资本开支缩减机制,纷纷减员止血;市场化交易导致“0.0159元/度”的极低上网电价;电价的塌方,全国已有21个省出台分时电价。
时空错配,发电高峰,用电低古,价格冰点会是常态,另外高库存与低需求倒逼企业“以价换量”,进一步压价内卷。
不仅如此,新能源市场化的推进,也让行业彻底进入“无保护自由搏杀”阶段。从政策优待到价格竞底,光伏行业失去了曾经的“护城河”,变成了无硝烟的战场。
自救,是唯一的出路
在这场“寒冬SNEC”上,行业大佬们没有再喊口号,而是普遍承认: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以下,是他们共识中的几条出路:
1. 放弃幻想,正视现实
朱共山总结:“现在不是政策保价保量时代,而是全电量市场化,浮动收益。”不能再幻想“需求爆发”或“政策托底”,而要主动适应市场逻辑。
2. 限产、限价、限投资:三限并举
李俊峰直言:“所有行业都会在危机中限产、涨价。”高纪凡也警告:“现在还新增产能,是害人害己。”过去行业协会倡导的“限价自律”,由于企业抢份额心态未能落实。而今,呼吁三限联动,通过压缩无效产能,提升利润边界。
3. 门槛提升,挤出落后产能
技术门槛、低碳门槛、标准门槛必须联动起来。李俊峰、刘勇等人都提出:“通过技术标准、绿色认证、碳值考核等方式,推动新陈代谢。”同时,高纪凡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能再重蹈TOPCon两年耗尽红利的覆辙。
4. 推动“大整合”,不是“破产清理”
高纪凡直言:“小整合没用,破产没用,必须推动从硅料到组件的全面整合。”这不仅要靠企业,还需国家调节基金等外部力量介入。朱共山已与通威董事长刘汉元沟通整合方案;硅料“六巨头”组团成立并购基金的计划也已启动。
5. 控制出口、引导理性竞争
在全球需求增长受限、价格战白热化的当下,部分大佬提出限制出口总量,以免“内卷出口市场”。光伏产业不应仅靠低价抢单,而要输出标准、品牌与系统解决方案。
少些“特装秀”,多些“护城河”
在当前资金吃紧、现金流告急的背景下,行业还在花上亿预算办展,是否值得?答案已呼之欲出——不值得。
更有效的资金投向应包括:实地测算、项目技术峰会;技术突破基金:聚焦降本提效、新材料、新工艺验证;联合电网、央企、大客户实现“绿电直供+储能+碳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笔者呼吁:别让盛会,成为悲鸣
正如一位老光伏人说的:“SNEC是光伏人的春节,行情再差,也要见见老朋友。”而2025年这一届SNEC,不再是过去的“狂欢”,而更像是行业的一次自我检讨与战略转身。
有人说,这场盛宴是穷却奢的狂欢;也有人说,是一次挣扎自救的悲鸣。但更深的现实是——这既是一次终结旧周期的葬礼,也可能是开启新周期的发令枪。
当下,谁能比别人更早地从“秀外壳”转向“补内功”,谁就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春天的果实收割者。毕竟,穿越周期的,从不是展台上那些闪闪发光的灯,而是背后那些砥砺求生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