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吴证券:反制关税利好半导体设备厂商 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2024年我国来自美国的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约337亿元,占总进口金额比重约为20%。中国宣布反制关税后,利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对于先进制程而言,随着国产设备商技术与服务的不断突破与成熟,且进口设备成本增加50%+,设备的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看好前后道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厂商。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进口关税的加征利好成熟&先进制程设备国产替代
从海关总署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来自美国的半导体设备(统计口径包含刻蚀、薄膜沉积、离子注入、量检测及部分后道封装设备)进口金额约337亿元,占总进口金额比重约为20%。4月4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该行认为此次进口关税的加征利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对于成熟制程而言,成熟制程反倾销有望加速,对原厂地的划定不排除升级至晶圆厂层面,能够推动国产成熟制程芯片的发展,而成熟制程对价格更敏感,考虑到关税34%以及海外进口设备普遍溢价10%+,关键设备的进口成本或增加50%以上,国产设备在价格端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对于先进制程而言,随着国产设备商技术与服务的不断突破与成熟,且进口设备成本增加50%+,设备的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从各环节来看,直接进口自美国的设备主要为离子注入、量检测设备
具体分环节来看,2024年来自美国的量检测设备进口金额最大为122.5亿元,其次为离子注入设备约101.5亿元,其余为热处理、CVD、刻蚀设备、PVD、后道封装的塑封机和引线键合机等;从占比来看,离子注入机进口自美国的占比最大,约为79%,其次为量检测设备,约为34%。
美国4家设备巨头多在新加坡等地设有生产基地
根据各家披露的2024年中国区营收来看,美国的AMAT、LAM、KLA、泰瑞达四家公司合计约1500亿元,考虑到纯半导体设备收入占比80%左右,则该行估算四家公司在中国的半导体设备收入约1200亿元,与海关总署披露的设备进口金额存在900亿左右的差额,该行判断主要系美国设备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设有生产基地,根据2024年海关进口数据来看,我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总金额约为1689亿元,来自美国、日本的进口金额分别为337/392亿元,非美日的进口金额为961亿元,其中新加坡占比最高,约为26%。
投资建议
看好前后道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厂商,重点推荐前道平台化设备商北方华创(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SH),低国产化率环节设备商芯源微(688037.SH)、中科飞测(688361.SH)、精测电子(300567.SZ),薄膜沉积设备商拓荆科技(688072.SH)、微导纳米(688147.SH),后道封装测试设备华峰测控(688200.SH)、长川科技(300604.SZ)、迈为股份(300751.SZ);零部件环节新莱应材(300260.SZ)、富创精密(688409.SH)、晶盛机电(300316.SZ)、英杰电气(300820.SZ)、汉钟精机(002158.SZ)。
风险提示
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技术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