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明假期实探|预约量暴涨!这个行业大火)
清明小长假,多地景区发出人流预警,“堵车、限流”等话题多次冲上微博热搜。
今年清明假期,恰逢洛阳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洛阳也成为许多人清明假期首选地。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洛阳成为年轻人体验汉服的不二之选,大街上的汉服妆造店随处可见。
数据显示,近期洛阳“复原妆造”美团搜索量同比上涨超200%,有网友讨论称“河南洛阳遍地牡丹满眼公主”。
在洛阳较为热闹的商业街,券商中国记者看到,不到百米的街道上近20家汉服体验馆林立。
黄钰霖/摄
“清明假期的预约数量是平时的两到三倍。”在洛阳十字街附近经营汉服体验馆的陈先生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他的汉服馆清明单日接待人数就达30人。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近期洛阳“复原妆造”搜索量同比上涨213%,洛阳也成为全国“复原妆造”搜索量第一的城市,其次为西安、苏州、北京、杭州。
据了解,火爆的“复原妆”是通过化妆技术尽可能还原某个时代典型的妆容和发型,洛阳最火的复原妆造大多以唐朝女性造型为基础,通常复原妆的打造需要较长的时间。陈先生介绍,汉服体验价(包含服装、造型等)基本上由100元到400元不等,根据品牌、样式不同而定。
据券商中国记者观察,每位女性客人的妆造时间大约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男性客人的妆造则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陈先生店里共有5位化妆师,但在旺季时仍然应接不暇。
“最早的客人早上6点钟就到店化妆了。”店内的化妆师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由于清明档期非常难预约,不少客人为了体验汉服,会选择较早的时间到店。“一来到洛阳就能看到很多汉服店,就算不‘约拍’,穿着逛也觉得挺好玩的。”在应天门景区,一位身着汉服裙的00后女孩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2023年初,洛阳汉服经营主体只有不到20家,截至2025年春节,门店数量已激增至3000家以上,两年时间增长超百倍。
洛阳应天门景区前,有游客在拍摄汉服造型(黄钰霖/摄)
除汉服体验馆外,汉服热还带火了“约拍”经济。在洛阳应天门景区前的广场上,汉服摄影、直播等摊位数不胜数,有摄影摊主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借助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营销传播,清明假期的日收入已超1500元。
假期汉服热持续升温,有媒体报道称“部分旅拍店服装几乎不清洗”,引发争议。
“我们店里的服装由客人统一在晚上10点前归还,我们有合作的干洗店会在10点半来取走,统一在第二天开店前送回来。”陈先生告诉记者,正规经营的汉服体验馆很少出现报道中从不清洗的情况,因为正版汉服价格并不便宜,为了延长使用时间、保证衣服质量,他们在出借汉服时也会收取押金。
“在旺季确实会出现来不及洗的情况,有店家会只清洗汗渍部位如腋下、脖颈等,不会有完全不清洁的情况,客户在消费时最好问清楚是不是’一客一洗‘。”另一位汉服体验馆老板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确实有听说部分店家为节省成本,长时间不清洗衣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目前旅拍行业在全国层面并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条例,但在旅拍较多的城市如大理、厦门、苏州等会有基础的管理规范。
“衣物清洁和价格更多的还是市场自律。”吴丽云指出,目前旅拍行业还在蓬勃发展,诸如衣服清洗频率等较细的管理问题即使是旅拍产业火热的城市也未有相关规定,此外,汉服等传统服饰部分材质特殊,如使用常规的水洗晾晒,也有可能影响其造型和使用体验,特殊清洁则对商家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消费者可以在选择门店时就多加注意。”吴丽云提示,诸如价格、款式、包含服务等,消费者都可以在选定前多做对比和功课,避免消费纠纷。“这也是一个市场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她表示,随着旅拍行业火爆,服装清洁等问题被摆上台面,此类讨论也会倒逼旅拍商家不断优化和改进,同时推动行业规范的出台。
清明假期第一天,龙门石窟景区发布提示,该景区4月4日、5日线上门票预约已满,券商中国记者于4日下午实探龙门石窟景区发现,下午16时左右,该景区已开始引导游客分时入园,即便如此,景区内人潮仍然十分拥挤。
清明假期龙门石窟景区(黄钰霖/摄)
除龙门石窟景区外,洛阳博物馆、白马寺、洛阳古墓博物馆等当地景区人流量同样触发“预警”。洛阳博物馆清明节假期(4月4日、4月5日、4月6日)预约已满、洛阳古墓博物馆4月4日、4月5日预约已满。
4月5日,洛阳古墓博物馆参观人群(黄钰霖/摄)
责编:罗晓霞
排版:刘珺宇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