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江证券渐现地方国资控制治理新格局,刘正斌出任董事长)
【来源:机构之家】
4月3日,长江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选举刘正斌出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
现年54岁的刘正斌,是一位典型的“70后”金融高管,其职业轨迹显示出深厚的地方行政系统背景。2024年7月,他加入长江证券,担任党委书记;9月进入董事会;2025年3月,在原董事长金才玖因工作调整辞职后,刘正斌被推举为代理董事长。
图片人物系刘正斌
公开资料显示,在加入长江证券之前,刘正斌曾是湖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分管政策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等重要职能部门。他长期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对宏观经济趋势、产业升级路径有着深刻理解。尽管缺乏直接的证券业务经验,但他擅长政策统筹和资源协调,或许能在长江证券迈入国资控制的新阶段时,为公司带来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和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但与此同时,证券行业的市场化、专业化特征要求管理层具备更强的行业理解力和竞争意识,如何快速适应资本市场规则,将成为刘正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国资控制的强化
刘正斌的履新,并不仅仅是一次管理层的更替,更深层的背景是长江证券股东结构的重大调整。2024年,湖北省国资委旗下的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简称“长江产投”)启动对长江证券的控制进程,逐步增强对公司的主导权。、
根据2024年3月的公告,长江产投通过协议转让,以每股8.20元的价格受让湖北能源集团和三峡资本控股所持股份,共计约8.63亿股,占总股本的15.6%。此外,长江产投还联合武汉城建、湖北宏泰、鄂旅投创投等多家国资股东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形成更紧密的治理联盟。最终,长江产投直接持股比例上升至17.41%,再加上联盟方表决权,整体控制长江证券28.22%的表决权。
这意味着,长江证券正进入一个由地方国资控制、决策趋向集中的新阶段。管理层的调整是股权变化的必然结果,地方国资强化控制后,治理架构、战略规划乃至公司文化都可能发生深远影响。
股权结构的变动之外,管理层更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长江证券近年来的业绩波动。2024年,公司经营表现可谓“大起大落”,反映出其在业务和管理上仍有不小的改善空间。
根据长江证券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97亿元,同比下降1.44%;归母净利润18.39亿元,同比增长18.8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5.10%,较2023年提高0.31个百分点。然而,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深陷低谷,营业收入28.55亿元,同比下滑25.49%;净利润7.87亿元,同比下降28.87%。下半年市场回暖,公司调整发力,盈利迅速回升。
业务层面,长江证券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仍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由于A股“9.24”行情带动市场成交量大增,四季度经纪业务显著受益,成为业绩反弹的重要推力。
值得一提的是,Choice终端数据显示,2024年,长江证券从业人员数量从年初的7122人减少至年底的6558人,减少564人,降幅约8%。其中,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和证券经纪人分别减少242人和3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