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不降价的李宁给出了7年最低盈利预期

来源:中访网 2025-04-02 10:2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老大哥”李宁成为国产四大运动品牌中最后一个发布24年年报的企业。财报显示,2024年李宁营收286.76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3亿元,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对比来看,361度24年营收突破百亿大关,特步、安踏净利润双位数大增创历史新高。更让人意外的是,李宁在年报中给出了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025年业绩指引:全年收入同比持平,净利率为高单位数(2024年为10.5%)。

(原标题:不降价的李宁给出了7年最低盈利预期)


“老大哥”李宁成为国产四大运动品牌中最后一个发布24年年报的企业。财报显示,2024年李宁营收286.76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3亿元,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对比来看,361度24年营收突破百亿大关,特步、安踏净利润双位数大增创历史新高。更让人意外的是,李宁在年报中给出了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025年业绩指引:全年收入同比持平,净利率为高单位数(2024年为10.5%)。

究竟是国潮不香了?还是李宁不想努力了?

五年前,李宁凭借“国潮”迅速走红。2021年,李宁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达40亿元,同比增长136%,创下上市以来增速最快。在资本市场上更是走向2800亿港元的市值巅峰。

然而,消费者的心变得比天气还快,当李宁还在用番茄炒蛋配色推出新品的时候,国人对国潮的新鲜感早已消散。况且,连外来的和尚都比李宁会念国潮经。有调查发现,阿迪达斯的国潮市占率已经从2022年的5%飙升至2024年的18%,抢走的正是李宁最赖以自傲的国潮蛋糕。

国潮或许只是李宁的一个涨价噱头。在国潮之外,李宁的产品力未能跟上价格的提升。有运动博主测试发现,李宁新款篮球鞋弯折500次就开胶了,而阿迪经典款经2000次测试完好如初。

产品力的差距归根结底是研发实力的差距。2024年,李宁研发费用为6.76亿元,这一研发投入水平不仅远低于阿迪、耐克这样的巨头,连老对手安踏都比不上。同一报告期,安踏的研发费用高达20亿,将近李宁的3倍,不仅如此。李宁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2.36%,也低于同期特步的2.9%,和361度的3.4%。

虽然设计和研发水平相比同行没有突出优势,但李宁的价格却十分坚挺。对于消费分级的环境下李宁品牌产品的定价,李宁联席总裁钱炜在近期业绩会上直言,“我们是一个专业运动品牌,不能因为要维系短暂的生意,去把价格拉低,而牺牲一些专业属性或专业科技平台的追求。我们如果要想在短期内做大规模也能做到,但是那些低价位、不专业的(产品),可能会背离企业要坚持的东西,损害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样的李宁,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据悉,李宁的篮球品类常年占两成左右的生意,然而2024年零售流水却意外下降21%。对此,李宁本人在业绩会表示,这是他们主动调降,控制篮球产品的发货量的结果。

从经营渠道来看,2024年,李宁线上收入增长了10.3%。但直营门店零售额反而下滑了低单位数。线下李宁品牌(包含李宁核心品牌及李宁YOUNG)常规店、旗舰店、中国李宁时尚店、工厂店、多品牌集合店的销售点数量为7585家,减少83家。而此前的2021-2024年,其门店分别增长了204家、466家和65家。

浦银国际研报指出,1Q25截至上周,李宁全渠道零售流水录得单位数正增长。其中,线上渠道流水增速较快,但直营线下的流水依然面临挑战。另外,相较于其他国产品牌,李宁的流水表现依然相对落后。该行认为,李宁在各主要品类(包括跑步、篮球、生活休闲等)的产品相较同业都处于领先位置,但公司过去2-3年里在产品营销、品牌力提升以及渠道优化等方面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导致李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心智相对下滑。(内容来源|知谭商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361度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