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深圳成为智能机器人“创新高地”!新势力与跨界企业共当“产业尖兵”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3-28 09:53:4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深圳成为智能机器人“创新高地”!新势力与跨界企业共当“产业尖兵”)

“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有专利的企业数量、专利公开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在3月26日深圳上市公司协会主办的“星耀鹏城”20+8产业沙龙之AI+机器人主题专场活动中,六棱镜创始人兼董事长耿德强表示。

目前,机器人产业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战场,深圳则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团”之一。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在上述专场活动中,六棱镜基于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指导的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监测与创新公共服务项目成果,梳理了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图谱,而优必选、越疆科技、汇川技术等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核心企业共同探讨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深圳市智能机器人集群重点优势主要集中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传感器、机械臂,以及下游机器人运用的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耿德强表示,深圳的人才密度、资金活跃度对智能机器人这种前沿技术产业发展非常有利。

创新、资本等多维度构筑“深圳优势”

“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从创新产出、创新人才、资本关注、产业产值等各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耿德强表示。据六棱镜统计,在创新产出方面,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专利资产估值为10亿以上的企业共有289家,创新价值整体较高。

在创新人才方面,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背靠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产学研力量,产业人才总量较高。

在资本方面,深圳农商行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及北京银行的深圳分行等银行均长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支持深圳机器人企业创新发展,深圳市吉影科技、泰达机器人、追一科技等企业均从中获益。从融资情况来看,处于A轮融资的企业数量高达184家,天使轮融资企业数量为84家,投资活跃度较高。

据六棱镜梳理,深圳智能机器人集群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上游核心零部件及下游机器人运用领域,而技术创新热点集中在中游机器人本体的极坐标型机器人,下游机器人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以及上游核心零部件的软件算法等领域。

在智能机器人产业多维度领跑的背后,离不开政策送来的“助攻”。近期,深圳乃至广东省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3月9日,《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其中提到了加强产业投融资、打造高端交流平台、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举措。

3月3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印发《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及:到2027年,深圳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

此外,深圳还积极“筑巢引凤”,打造上市培育平台。近期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中提到,加快实施“星耀鹏城行动”计划,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上市培育品牌工程。

跨界企业与新势力共当“产业尖兵”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在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圳不仅有一批“新势力”企业成功站稳脚跟,也有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跨界机器人赛道,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1月,兆威机电与途见科技合作的机器人灵巧手产品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惊艳全球。作为一家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微型传动和微型驱动系统方案解决商,兆威机电向机器人灵巧手赛道的跨界有深厚技术积累。

在本次专场活动的圆桌论坛环节,兆威集团副总经理、首席电控专家陈毅东表示:“兆威拥有1+1+1的核心底层能力,把过去20年在汽车、通讯及医疗等领域积累的经验进行平移,赋能具身智能末端灵巧手赛道。”

除兆威机电之外,据六棱镜梳理,深圳的比亚迪、大疆在内的多家企业均有跨界智能机器人赛道的“优秀基因”。以大疆为例,其机器人基因根植于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电机、控制器、控制算法、视觉算法等技术,这些技术均可迁移到智能机器人领域。而比亚迪超12万人的工程师团队为硬件、算法的双重突破提供支撑,垂直整合体系下的成本控制能力为其在工业机器人红海市场中具备价格优势。

3月18日,越疆科技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售价为19.9万起。在本次圆桌论坛上,越疆机器人市场总监谢凯旋表示:“具身智能第一阶段会在工业场景落地,越疆在工业领域有丰富的客户和应用场景积累,越疆协作机器人已在全球部署超8万台,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装配、车身打磨、3C电子精密柔性装配等工作,越疆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了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实现高达28个上肢自由度的端到端自主推理操作。”

不过,目前智能机器人赛道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产业各环节的技术路径仍存分歧。安培龙高级研发总监陈君杰在圆桌论坛上表示:“我个人看到,现在对于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具体用什么技术路线或什么方案,目前仍不算特别明确。人形机器人所用的传感器还需要根据人形机器人特定的需求来研制开发。”

据群智咨询预测,长期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及AI推动普及,全球机器人总体需求呈现持续增长趋势,预计2024年全球机器人出货规模约4700万台,未来5年维持20%以上复合增长率。整体来看,深圳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正以“探索者”的角色,向智能机器人蓝海市场的深处航行。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