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西证券:丝杠加工工艺升级驱动需求 优质“铲子股”率先受益)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西证券发布研报称,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内供应链资本开支加速;国产厂商已有较好技术积累,正在加速追赶。特斯拉(TSLA.US)上调量产指引,智元、众擎等均有千台规划,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开启,国内供应链厂商加速储备产能。丝杠加工设备作为核心铲子股,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丝杠扩产浪潮&国产替代加速。
磨床受益标的华辰装备(300809.SZ)、秦川机床(000837.SZ)及日发精机(002520.SZ),车床受益标的浙海德曼(688577.SH),其他受益标的宇环数控(002903.SZ)及沃尔德(688028.SH)等。
华西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丝杠工艺:螺纹加工为主要难点,磨/车/铣/轧等降本新方案持续迭代
行星滚柱丝杠由丝杠轴、滚柱和螺母组成,工艺难点聚焦在多线螺纹滚道、滚柱花键齿结构以及螺母内螺纹,加工难度依次递增。此外,热处理环节为丝杠加工隐形壁垒,挑战在于对淬火带来的螺纹形变进行加工补偿。综合降本要求&量产效率,丝杠生产商正在探索磨/车/铣/轧等组合方案:1)核心在于减少中道(半精加工)的磨削量:“以车代磨”可靠同时效率高;“旋风铣”兼顾效率和精度,成本大;“轧制”最适合批量生产但精度难以保持,各有优缺点,仍需不断迭代;2)磨削始终为不可缺少的关键工艺:在精度要求极高或特定场景,例如内螺纹和外圆磨,精磨始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对于高端丝杠的加工。
加工设备:磨床为扩产核心设备,关注以车/铣代磨、轧辊等增量环节
梳理秦川机床丝杠扩产项目,磨床占到设备投资额的46%,单价超千万/台,可见磨床是丝杠扩产的主要资本开支投向;高端车床、旋风铣床受益于降本新路线,成为设备端增量环节。1)磨床:难度最高的机床之一,超高速+高精密磨削构成高技术壁垒,导致国内仍高度依赖进口磨床,其中以欧美和日本厂商为主。根据该行测算,国内磨床市场空间约80亿元,国产化率不足30%;2)人形机器人打开需求空间:丝杠方案确定性高,假设量产百万台情况下,单台使用14根行星滚柱丝杠和30根微型丝杠,中性假设分别需要45/15分钟磨削时间(仅考虑内外螺纹精磨),则对应磨床需求分别为44/28亿元,合计新增市场规模为87亿元。
丝杠厂商资本开支加速,优质“铲子股”率先受益
1)国产厂商已有较好技术积累,正在加速追赶,以磨床为例,从专利&实际加工效果两个角度出发,均实现对标海外。标品磨床功能溢出,丝杠厂商选择定制化开发,叠加产能供应充裕,国产设备商综合优势明显,产业化有望加速推进;
2)特斯拉上调量产指引,智元、众擎等均有千台规划,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开启,国内供应链厂商加速储备产能。T1总成商拓普和三花已披露机器人扩产计划,合计投入近百亿元;丝杠厂商新剑传动、五洲新春、恒立液压均开始加速资本开支,为大规模量产做好准备;
3)核心“铲子股”充分受益:磨床为最大增量环节,国内厂商积极布局高端磨床,不仅包括老牌螺纹磨床企业(秦川机床),还包括华辰装备、日发精机、宇环数控等具备其他领域超高精密磨削经验的玩家,由于底层技术共通,相关新品验证进度较好。丝杠降本新路线带来一定的高端车床以及旋风铣床需求,浙海德曼、汉江机床等在此领域早有布局,需求推动下有望加速产业化。此外,作为关键耗材的PCBN刀具同样受益。
风险提示:丝杠扩产进度不及预期,相关公司新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