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煤国际:控股股东再次大比例质押,股价接近腰斩,社保基金或“踩雷”!公司曾筹划HJT项目,最终“难产”收场)
3月4日,山煤国际股价下跌1.62%,股价报收10.34元/股,创近两年来新低。最新收盘价与2024年以来高点相比,回撤幅度46.79%,在煤炭股中,同期回撤幅度排在第二位。
就在3月3日晚间,山煤国际发布一则股份补充质押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于2025年3月3日收到控股股东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煤集团”)的告知函,山煤集团拟以所持公司部分A股股票用于对山煤集团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第一期)(简称“本期可交换债券”)进行补充质押。
本次拟质押的股份数占山煤集团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为7.12%,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12%。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山煤集团持有公司股份11.4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7.91%,山煤集团累计质押股份1.98亿股(不含本次拟质押股份),占山煤集团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为17.27%,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0%。
公开资料显示,山煤国际是区域性煤炭行业龙头,实控人为山西省国资委。公司主要产品为自产煤及洗精煤,下属煤矿位于大同、忻州、临汾、长治、晋城等煤炭主产区,煤种多以贫煤为主,具有低硫、低灰分、高发热量等特点,属于优质的配焦用煤和动力用煤,主要销售给大型炼钢企业和大型发电厂。
从山煤国际过往经营业绩来看,具有较强周期性。2021年、2022年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高增长,2023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步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3.99%、47.91%。据公司公告显示,业绩下滑主要受煤炭平均销售价格下降、煤炭产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影响。
煤炭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着煤炭价格的走势。2024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开启下行通道后,之所以“跌跌不休”,并在近段时间出现了罕见的“十连跌”,主要是煤炭产量稳步增加,而需求端并没有强大的支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球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进口煤炭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2024年,我国进口煤炭5.4亿吨,同比增长14.4%;出口煤炭666万吨,同比增长49.1%。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内原煤产量的稳步增加,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进口煤炭的大幅增加,在提升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同时,也加剧了国内煤炭市场的供需矛盾,导致煤炭行业盈利水平下降。
在此背景下,山煤国际盈利能力出现明显下滑。由于当前公司尚未披露2024年年报,从2024年三季报的数据也可窥见一二。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扣非摊薄ROE分别为34.67%、13.67%、13.15%,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6.5个、7.94个、12.8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有多只基金调仓,新进或者增持。此外社保基金1106组合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三季度末持仓市值达到1.48亿元。若以3月4日收盘价计算,2024年10月1日以来,山煤国际股价下跌25.93%,在此期间社保基金持仓未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其持仓市值将缩水3837.64万元。
为了降低了煤炭行业价格周期性波动风险,增强与公司煤炭主业的协同性,有效提升公司市场抗风险能力,山煤国际曾在2020年出资成立异质结项目公司,开展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2020年9月24日,合资公司已注册成立,公司名称为山煤国际光电科技(山西)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不过,这一转型并未获得成功。据山煤国际在2023年年报中透露,项目立项后,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所在区域光伏产业链条不完备、光伏产业迭代更新速度快、技术人才支撑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项目未能有效推进,基于光伏行业环境变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公司认为继续推进该项目将会面临较大投资风险,为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公司与相关各方协商决定终止实施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3GW项目。
2023年12月29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3GW项目的议案》。在后续的定期报告中,公司再没有提到关于光伏或HJT相关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