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业绩快报:成都先导全年净利5093.66万 同比增长25.09%)
2月27日,成都先导发布业绩快报,公司2024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14.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93.66万元,同比增长25.09%, 公司表示,(一)报告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98.69万元,同比增长14.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093.66万元,同比增长25.0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36.98万元,同比增长1,504.05%。 报告期内,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因素主要系: (1)报告期内,公司各个技术平台的商业项目稳步推进,研究项目进展顺利,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推动了本期利润的显著提升。 (2)报告期内,随着各技术平台商业化项目的不断增加,公司适度将业务重心向商业项目倾斜。同时,公司对自研管线项目进行了聚焦调整,报告期内,自研管线HG146正式进入临床二期。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的技术平台自研项目侧重在全流程整合式DEL(DNA编码化合物库)+AI(人工智能)+自动化的“设计-合成-测试-分析”(DMTA)分子优化能力平台建设。在此背景下,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本期利润产生了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了DEL+AI+自动化的DMTA分子优化能力基础平台建设,并在客户某靶点项目中实现了AIDD(人工智能驱动药物设计)推动的两轮DMTA循环。通过AI自动化快速广泛探索化学空间,快速锁定SAR(结构-活性关系)优化方向,从而加速化合物优化进程。DEL技术的海量信息制造能力与AI的海量信息处理能力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拓展筛选分子的化学空间,丰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公司采用“干湿结合”模式,进一步加速化合物优化进程,为新药研发的优化环节提供技术赋能。两轮DMTA循环的完成也表明公司正在建设的该能力平台在化合物优化过程中能够快速迭代,以期能够在减少试错成本的同时加速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前候选物的转化进程,同时今后一段时间的持续应用将积累更加丰富的数据,有利于AIDD模型的训练。 (3)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较去年同期减少,主要原因为非经常性政府补贴减少,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利息收入减少以及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影响。 (二)主要财务数据增减变动幅度达30%以上的主要原因 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为6,335.20万元,同比增长99.33%,主要原因系: (1)报告期内,公司各个技术平台的商业项目稳步推进,研究项目进展顺利,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推动了本期利润的显著提升。 (2)报告期内,随着各技术平台商业化项目的不断增加,公司适度将业务重心向商业项目倾斜。同时,公司对自研管线项目进行了聚焦调整,报告期内,自研管线HG146正式进入临床二期。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的技术平台自研项目侧重在DEL+AI+自动化的DMTA分子优化能力平台。在此背景下,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本期利润产生了影响。 2、报告期内,公司利润总额为6,199.40万元,同比增长74.92%,主要原因同上。 3、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536.98万元,同比增长1,504.05%,除上述原因外,本期公司非经常性政府补贴减少,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利息收入减少以及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等非经常性损益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数据来源:同花顺(300033)i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