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生物识别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聚焦应用普及与规范监管)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新国都(300130.SZ)、远方信息(300306.SZ)、神思电子(300479.SZ)、云从科技(688327.SH)、雄帝科技(300546.SZ)、飞天诚信(300386.SZ)、东方中科(002819.SZ)、熵基科技(301330.SZ)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物识别行业政策;各省市生物识别行业政策;政策解读
1、政策历程图
我国生物特征识别最早发展的是指纹识别技术,对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形识别等生物认证技术研究的开展则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取得一定突破,产品开始出现,市场有了初步需求,政策引导市场发展,2007年,我国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对生物特征识别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人工智能写入其中,“十四五”规划对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产业规划战略进一步丰富,推动生物识别技术不断融合创新,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身份识别;同时,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关注点,政府逐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家层面生物识别行业政策汇总
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政策,涵盖了金融、健康、教育、网络安全、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支持鼓励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以提升服务效率、加强安全管理或推动技术创新;同时系列规范类政策加强个人信息管理。我国生物识别行业相关的政策汇总如下:
——“十四五”规划对生物识别行业影响解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尚未出台与生物识别行业紧密相关的核心政策规划,但在多个规划中,却依旧有相关政策间接对行业产生相关指导,对行业影响总结如下:
3、各省市层面的政策汇总及解读
——31省市生物识别行业政策汇总
省市层面政策重点聚焦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及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上,应用推广领域涵盖农田建设、教育、医疗到金融、交通、政务服务等;同时,强调生物识别技术在实名制管理、身份认证、支付结算等方面的应用;注重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明确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规范。区域层面政策具体如下:
——31省市生物识别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省市层面对生物识别发展提出目标规划区域较少,主要目的为推动生物识别技术与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融合发展,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具体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