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申能财险成立首年净亏24.6亿元!接盘天安财险业务后根基仍待筑牢

来源:机构之家 2025-01-27 12:1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申能财险成立首年净亏24.6亿元!接盘天安财险业务后根基仍待筑牢)

【来源:机构之家】

2025年1月26日,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财险”)交出了其首份年度偿付能力报告。

回溯过往,申能财险的登场并不平凡。2024年1月16日,它正式挂牌成立,由申能集团牵头设立申能财险,注册资本100亿元,发起股东均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背景雄厚;2024年8月28日,经监管批准,同意申能财险受让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财险”)的保险业务;2024年10月1日,申能财险完成对天安财险保险资产的受让,包括但不限于保单赔案、信息系统、员工队伍、机构网点等,同时继承、延续了既往的承保、理赔与服务经验。

其诞生本就承载着诸多期待,因而其首年业绩自然备受关注。根据偿报披露的数据,2024年申能财险保险业务收入35.11亿元,净利润-24.57亿元,其中四季度单季保险业务收入35.11亿元,净利润-24.91亿元。显然,仅从保险业务收入来看,申能财险公布的全年累计数据主要反映了自10月1日完成受让以来的表现,并未涵盖原天安财险在前三季度的业绩。

来源:申能财险2024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根据此前申能集团公众微信号相关视频披露的信息,2024年前11个月申能财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2.61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长18.76%,公司市场排名从去年同期的12位上升至11位。对比之下不难发现,从这一数据维度来审视,申能财险的整体体量远超四季度偿报中35.11亿元保险业务收入,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不过申能财险净利润表现仍令人相对困惑,单季亏损高达24.91亿元。从投资端来看,第四季度单季的财务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0.33%和0.38%,这样的成绩显然难以覆盖负债成本。这背后的原因可能与申能财险成立时间较短有关,导致其在资金运用上或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尽管详细的年报数据尚未披露,不过,投资收益受困、原天安财险业务赔付支出的刚性,以及承接整合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支出及历史包袱,或许可以部分解释这一巨额亏损。

四季度车险保费收入占比高达72.91%

从业务结构上来看,在第四季度,申能财险的保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车险主导态势。车险保费收入高达25.60亿元,占据了总签单保费的72.91%,这一比例显然过高,反映出公司当前业务结构的不平衡。这种失衡与原天安财险的业务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申能财险在承接天安财险业务后,尽管非车增速喜人,但车险业务的高基数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在非车险业务中,雇主责任险表现突出,签单保费达到1.26亿元,成为非车险中的主要产品。

来源:申能财险2024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同时,根据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四季度分支机构数据,申能财险排名靠前的地区包括安徽省、广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重庆市,分别实现签单保费3.21亿元、3.49亿元、2.47亿元、3.43亿元、2.82亿元、1.30亿元、3.36亿元、2.15亿元。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南方地区以及沿海地区的分支机构表现尤为突出,业务规模排名靠前。

然而,从承保成本结构来看,申能财险面临一定的压力。综合成本率105.33%,处于承保亏损状态,其中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分别为34.46%和70.87%。特别是业务管理费占比24.01%,这一比例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这或许意味着公司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对费用的依赖度较高;当然,申能财险作为新成立的公司,在承接天安财险业务后,为实现业务整合与市场拓展,初期投入大量费用也在情理之中,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高费用率的现象。

受业务承接影响偿付能力快速下降

从偿付能力来看,偿报显示,申能财险4季度末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306.51%,,相较于上季度末的5720.19%,大幅下降了5414个百分点。进一步拆解数据,其中实际资本环比下降33pt,最低资本环比上升1145pt,显然最低资本的下降对偿付能力的大幅变化影响更大。

具体来看,实际资本从上季度的水平下降了33.41亿,降至66.93亿,偿报解释,这一减少主要是由于本季度受让天安财险资产包后,商誉及其他非认可资产的增加。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支付的对价超过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会形成商誉,而商誉不被视作认可资产,因此直接导致了实际资本的减少。

与此同时,最低资本从上季度末的水平增加了20.08亿,达到21.84亿。其中,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较上季度末上升20.68亿元,主要由于本季度受让天安财险资产包中的保险业务与新业务的规模增加,其对应的保费与准备金的风险暴露上升;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较上季度末上升3.33亿,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较上季度末上升1.33亿,这主要是由于债券和权益类资产规模的增加,使得相应的最低资本也随之上升。

来源:申能财险2024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从目前的预测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末,申能财险的偿付能力预计会下降4.76个百分点,虽只是小幅下探,但这一趋势也值得留意。毕竟,申能财险作为新入局的险企,后续业务规模大概率会走扩张之路,尤其是在非车险业务领域。公司自诩为聚焦价值创造能力的绿色财产保险企业,那么在非车险方面,开展创新型业务想必是其必不可少的一步棋。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当下中小财险公司普遍面临着财险盈利的难题,申能财险或许同样难以独善其身,置身于这样的行业格局之中,其后续偿付能力的走向无疑充满了诸多变数,是会随着业务拓展而承压,还是能凭借创新与价值创造能力实现突破,仍需进一步观望。

总经理薪酬或较其在太保收入有所下降

从人事布局的角度来看,2024年无疑是申能财险的关键一年,堪称其“人事架构搭建年”。这一年里,申能财险在董监高团队的组建上动作频频,大刀阔斧地完善着公司的管理架构。截至目前,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团队已基本成型,人员配备趋于完整,一支专业且富有经验的管理队伍已然浮出水面。

单看第四季度,申能财险在人事上的“补强”举措就颇为亮眼。短短三个月间,公司董事会新增四位董事,其中三位非执行董事和一位独立董事,为董事会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多元化的视角与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高级管理团队也迎来两位成员——一位总经理助理和总精算师,分别是徐惠林和朱德武,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来源:申能财险2024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从整体架构来看,申能财险目前拥有10位董事、1位监事以及9位高级管理人员。这样的人员配置,在同行业企业中较为完备,为公司的稳健运营与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可以预见,在这支精干的管理团队的带领下,申能财险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具底气和竞争力。

从薪酬上来看,成立首年申能财险报告期最高年度薪酬为222.26万元,暂无与盈利挂钩的奖励支付计划,这一最高薪酬大概率归属于公司总经理盛亚峰。参考其在中国太保时期的薪酬水平,通过查阅太保近两年的年报可以发现,2022年至2023年期间,盛亚峰在行业风险处置托管组工作,其薪酬从托管费用中领取,而根据中国太保2021年的年报,盛亚峰在2021年从公司获得的应付税前报酬总额为251.8万元。对比两家公司的薪酬数据,盛亚峰在申能财险的薪酬相较于在中国太保,似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来源:申能财险2024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整体来看,2025年,作为申能财险正式启航的开局之年,其发展态势备受瞩目。在这关键的起始阶段,人事布局与基础夯实无疑是重中之重,相较之下,短期的业绩表现反而退居其次。毕竟,受制于牌照获取时间、业务资源整合、市场认可度积累等多种复杂因素,申能财险运营体系仍处于积极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中。然而,当下的财险行业竞争态势已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老牌财险企业凭借深厚的市场根基、广泛的客户资源和成熟的运营模式,牢牢占据着市场份额;新兴的财险公司也在不断寻求创新突破,试图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在这般残酷的竞争环境里,申能财险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快马加鞭、大步向前。去年12月18日,申能财险党内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大会明确了申能财险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即加速打造成为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绿色财产保险企业。按照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公司需加快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型;依据差异化发展的需求,要凭借“能源 +金融”的独特优势破局突围。申能财险作为市场中备受瞩目的新兴力量,未来是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是在前行道路上面临诸多挑战,值得市场各方拭目以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天安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