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提出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 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
近日,《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以下简称《成长计划》)印发实施。《成长计划》提出,梯度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力争到2027年,年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左右、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2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10家左右,形成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体现安徽特色的制造业优质企业方阵。
具体来看,《成长计划》提出建立成果供需对接、融资供需对接、产业链协同创新、跨境出海、政企沟通“直通车”五大共性服务机制,差异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专精特新企业壮大、瞪羚和独角兽企业跃升、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领航四大培育工程,明确了17项重点任务。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在1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多年培育,安徽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2.3万家,居全国第8位;安徽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9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家,居全国第8位;涌现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0家。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沪苏浙等地相比,在优质企业总量、发展质量以及龙头链主企业数量等方面仍有差距。
冯克金表示,《成长计划》提出建立五大共性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反映融资难的问题,提出建立融资供需对接服务机制。深化“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专项行动,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增加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更好发挥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等政府性投资基金投资和招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优质企业。
针对企业反映“走出去”的诉求,《成长计划》提出建立跨境出海服务机制。组织优质企业参加“海客圆桌会”、“走进跨国公司总部”、世界制造业大会等专题活动,组建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建立皖企境外商务服务网络,加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国别市场研究,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服务“皖企出海”。
瞪羚、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代表性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股新生力量。制造业单项冠军及链主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引领和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引擎作用。对此,《成长计划》提出,要挖掘培育一批以科技、产品、商业模式、产业组织形式等创新为支撑,跨越初创困难期、步入高速成长期,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的瞪羚企业,打造一批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未上市的独角兽企业。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崔益群表示,力争2025年新增瞪羚、独角兽企业200户以上,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强化资本赋能。发挥省中小企业、高端装备、智能家电等省级政府股权投资基金和国家大基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落实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配套出台若干政策,分领域、分行业摸排建立潜在并购企业清单、拟引进战略投资企业清单,推动清单内的企业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开展对接,支持链主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规模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生态主导力。
对于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罗文杉表示,截至目前,安徽省已经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99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家。下一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谋深谋实改革举措,持续做好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后半篇”文章。
罗文杉说,坚持打好“贷、投、板”融资组合拳,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做优“贷”,持续优化“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专项行动,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金融赋能,力争2025年新发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不少于1800亿元。抓好“投”,加快推进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募投,开展“皖企投融汇”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市县、进集群”等融资对接活动,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建强“板”,推动省“专精特新”专板扩容提质,充分利用“绿色通道”等三四板制度型对接机制,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更高层次资本市场。推“上市”,开展“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上市培育活动,动态调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后备库,汇聚各类资源加强上市培育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