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2024年银行业年度画像!十大关键词,今年你“踩中”了哪个?

来源:券商中国 2024-12-26 09:24: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4年银行业年度画像!十大关键词,今年你“踩中”了哪个?)

券商中国记者:马传茂 张艳芬 黄钰霖 李颖超 谢忠翔





2024,行将终点。回望这一年,若需一词以形容之,似乎找不到比“不平凡”更贴切的词汇了。




于银行业而言,过往的经营模式可持续性不再。“跑马拉松”“长期主义”已成为银行家们常挂嘴边的比喻,意指在经济换挡期必须摒弃规模情结、速度情结,比拼行稳致远的定力和耐力。拉长视角来看,低利率时代必将催促银行业分化。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提升自身能力的阿尔法,依旧是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的必答题。


辞旧迎新之际,券商中国记者特以十条主线抬手速描,为银行业“不平凡”的一年立此存照。


即将收尾的2024年,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快速变化,利差缩窄、费率下降、客户风险偏好走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深刻困扰着银行业。风险环境复杂严峻,强监管态势延续,无疑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望2025年,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依旧是工作主线。未来,增量政策或密集出台,财政进入扩张周期,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银行能善用政策“强身健体”将成为突围的关键。


“保卫息差”


2024年,银行业再度打响“息差保卫战”。“降幅虽然有所收窄,压力还是很大”“稳息差是重点”……银行家们并不讳言,目标甚至更为现实——“尽量少降”“跑赢大市”频被提及。


这既体现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快速下行带来贷款重定价的显性压力,也包括市场竞争激烈带来的隐形压力。另一边,负债成本虽有所下降,但仍然相对刚性。


至今年9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法人口径)净息差已跌至1.53%的历史低点。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累计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3.2%,“增产不增收”成为常态。


为弥补缺口,银行业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组合,搭配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的考核激励,确保利息净收入稳中向好。对负债成本的管理则是重中之重。


这一年,国有大行两次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至此,大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形势,两年内已六次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并带动中小银行跟进操作。


监管部门亦积极行动,不仅直指银行业“内卷”现象,也对各类高成本负债进行规范,“禁止‘手工补息’”“‘智能通知存款’退场”一度引起热议。


展望2025年,息差承压态势难改。9月份以来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势必对明年息差产生较大影响,“如何让下探的坡度放缓”仍考验每一位银行人。


降本增效


当营业收入增长乏力,“降本增效”“增收节支”成为一致选择,也是银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


风险成本是银行最大的成本。除严防不良新增外,不少银行积极挖潜特殊资产,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及账销案存资产清收力度。多家银行还发布催收岗位相关招聘信息,备受市场关注。


运营成本的压降则体现为人力的优化配置、薪酬的合理分配,运营成本、日常开支的压降,更强调提高财务资源投入产出比。不只是“鲜花变盆栽”“瓶装水改桶装水”,还包括精简架构、透明采购、减少资源重复投入等举措。


从考核导向上,银行业更加强调提高网点产能和人均效能,从“以完成任务论英雄”向“以创造效益论英雄”转变。风险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逐渐成为银行业务拓展、客户选择的标尺。


这一年,银行业继续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实现低成本获客、智能化放贷、大数据风控,或通过科技手段替代降成本。个别银行则一改过往数年的风格,调降科技相关费用预算,更突出加强科技精细化管理。


有股份行高管亦公开表示,做成本管理绝对不会牺牲两个体验:其一是客户体验,不会为了降成本,让客户感受不好;其次是员工体验,“争取在不影响员工体感的同时实现成本的下降”。


“刀刃向内”


在愈发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刀刃向内”贯穿全年,多家银行着手推倒“部门墙”,掀起新一轮组织架构改革,覆盖零售、对公、风险、科技等各个板块。


其中,通过对原有部门进行整合,缩短决策链条、减少沟通节点、提升整体效率,成为不少银行共同的选择。


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平安银行。年初该行取消了实行十年的事业部制度,将原六大行业事业部合并成为战略客户部,并将总行部门数从43个减少至32个。


谈及此次变革,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称,“让指挥打仗的人在前线有更多决策权,有更多资源配置权”,结果是,“特别臃肿的总行基本消失了,非常团结、非常心疼分行、支持分行的总行出现了”。


另一改革方向则是精细化运营,主要是结合市场趋势设立新部门,强化“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地位。譬如,南京银行拟新设科创金融部,并将小企业金融部更名为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金融部)。


此外,银行业积极重构面向未来的科技架构。年内,兴业银行将零售平台部承担的远程经营、用户体验、平台建设等职能调整到数字运营部;浦发银行则新设数据管理部。


也需承认,调整无法一蹴而就,改革阵痛难以避免。“刀刃向内”后,每位参与者都需面对如何自我精进、平衡风险收益,以达成真正革新的挑战。


债市汹涌


这一年,债市收益率演绎了多轮“下探、反弹、再下行”的波动行情,每次阶段性博弈的结果是收益率不断突破前低。


12月, 10年期、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相继冲破2%的市场心理关口,并继续探底;1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跌破1%,创2010年以来新低。


作为债市资金大头,银行自营纷纷涌入增持债券创收。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增长超两成,成为“保营收”的关键力量。


其中,以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是名副其实的“债市大户”,年内投资收益对全行营收的贡献度普遍高于其他类型银行,个别中小银行债券收益甚至占营业收入超过五成。


潜在的市场波动风险不容忽视,监管部门频繁发出长债利率风险警示,并采取窗口指导、严查违规交易、约谈激进机构等措施加以应对。交易商协会对江苏四家农商行启动自律调查,更是成为2024年债券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然而,每一次政策调控仅可为债市带来短暂回调,难改债市利率整体下行趋势。至年末时刻,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信号下,机构“抢跑”氛围依旧浓烈。


一边是债市行情“烈火烹油”,一边则是固收交易员感叹“职业生涯还剩几个BP”。在见证历史的时刻,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也在思考未来的不确定性:债市终局能否迎来破局?


兼并重组


这一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兼并重组浪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其中,银行业的合并重组更显“点多、线长、面广”“减量发展”渐成趋势。


年初,由四川省联社、广西区联社改制而来的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先后开业,海南农商行于5月揭牌。贵州、湖北、江西、江苏年内亦明确将组建省农商联合银行,内蒙古农商行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注册登记。


个别省份农信系统还迎来“二次改革”。如,去年9月开业的辽宁农商行获批吸收新民农商行等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去年11月揭牌的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则将与24家法人机构合并组建河南农商银行。


此外,四川、云南、安徽、新疆四地加快地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筹建。四川农商联合银行还获批通过参与定增、受让等方式入股13家农商行,并推进形成“省投市、市投县”的股权治理结构。


城商行方面,于今年年中完成吸收整合库尔勒银行的新疆银行,又将推进吸收整合新疆汇和银行。相关工作完成后,区内城商行数量将减少至4家。


更大规模的改革化险出现在村镇银行群体,主发起行增持、引进战投、异地村镇银行股权转让、“村改支”或“村改分”案例频现,数量远高于此前数年的总和,市场格局逐步重塑。


人来人往


2024年,银行系统内高管变动依然频繁。年内32家上市银行出现“三长”变动,占A股、H股上市银行总数的一半以上。除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家国有大行齐齐迎来新任行长。


目前,仍有多家银行关键岗位空缺。其中,合计24家上市银行监事长一职处于空缺状态,个别甚至空缺两年以上,引发外界对监事会职能的再思考。


为了填补这些空缺,新一轮的人才补充正在加速推进,多家银行纷纷通过市场化的招聘方式,广泛吸纳优秀人才。譬如,珠海农商行、乌海银行、本溪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发布招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总行行长。


新老交替之际,“70后”乃至“80后”已经成为金融系统里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城农商行群体中,“80后”正登台“唱主角”。其中,出生于1983年的张文斌于9月获聘为威海银行行长,成为上市银行最年轻的正职行长。


与此同时,金融反腐依然保持高压态势,覆盖各类型银行。多地农信系统反腐风暴延续,据公开信息统计,云南农信系统年内已有15人官宣被查,广东农信系统合计12人落马。


此外,由银行系统调任地方的“金融副省长”“金融副市长”们继续受到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以来,已有至少15名金融干部履新“金融副市长”,其中包括长沙银行原行长唐力勇。


“涨”声一片


2024年,红利低波资产再逢价值重估,上市银行板块也一改过往颓势,多家银行股价屡创新高。


截至12月25日收盘,A股银行板块年内累计涨幅超过43%,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其中,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5家银行涨幅超过60%。


上市银行也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通过做强经营业绩、增强投资者沟通、提升分红比例及频次、股东和董监高增持等方式,做好市值管理。


其中,“中期分红”成为热议话题。合计22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派现金额超过2500亿元,数家银行已完成中期分红发放。


此外,主要股东及董监高增持频频。浦发银行首次获第一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新希望系”计划增持民生银行至5%以上,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时隔两年再度出手增持自家H股股份。


股价屡创新高的背后,也有各大机构的身影:中央汇金再度出手增持四家国有大行;保险资金积极加仓,甚至进入上市银行前十大股东序列。


然而,目前上市银行仍处于全面破净状态,股权再融资补充资本之路管束重重,资本补充只能转向二永债等资本工具。


同时,年内银行A股IPO继续“挂零”,亳州药都农商行、海安农商行、马鞍山农商行更是选择撤回上市申请,排队银行缩减至7家。H股上市的锦州银行也在4月正式退市。


房贷调息


“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在近两年屡登话题榜。2024年9月,随着央行发布有关完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公告,这一回响正式落地。


各行随后陆续发布操作细则,统一调降房贷利率在LPR基础上的加点幅度。同时,按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倡议,各行存量房贷利率不低于所在城市目前执行的新发放房贷加点下限,从而使得利率水平靠近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


回顾过去,新增房贷利率不断跟随LPR的下调,尤其是“517新政”推行,使得国内新增房贷利率下行至历史低位,新老房贷利差再次扩大。


实际上,2023年8月,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政策,引导商业银行采用协商变更合同利率等方式批量调整了存量房贷利率。但上述调整未从根本上解决新老房贷利差问题。


此次最新的调整优化政策触达了房贷利率定价机制改革的核心:允许变更房贷利率在LPR基础上的加点幅度,取消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最短为一年的限制。这一变革意味着,存量房贷利率能够灵活调整,紧跟LPR的变动步伐。


随着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落地,曾经一度让银行“头痛”的按揭客户提前还贷潮悄然熄火。对个人、家庭而言,房贷利息的减少大幅度缓解了民众的高房贷负担压力,也增强了消费信心。


“首批”“首单”


10月下旬,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工具,首期额度3000亿元,旨在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


各银行迅速启动客户营销储备与对接工作,在争当“首批”“首单”的浓厚氛围下激烈竞争,期望借此争抢高质量上市公司客户,并撬动其他连带业务。


短短两月间,全市场共有超过220家公司披露超230单贷款回购增持公告,累计取得金融机构贷款额度上限超510亿元,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700亿元,实现了贷款撬动自有资金的效果。


该专项再贷款工具的有效性、及时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充分验证,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降低了融资成本,提升了股票回购增持的能力和动力。


12月初,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了相关细则,例如将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最高融资比例上调至90%,并明确了“主要股东”的界定标准。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引导资金更多流向优质企业,强化市场资源配置。


研究人士认为,回购增持专项贷款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股价向合理价值回归,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也为银行业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深化和细化,回购增持贷款有望成为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重要工具。


30万亿


资管新规发布后,首批成立的银行理财公司至今已走过完整的五年。其间,32家理财公司相继成立,已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五年来,银行理财行业历经市场洗礼,从净值波动到“赎回潮”,再到如今企稳回暖,市场规模已稳步站上30万亿大关。在此过程中,股份行理财公司规模迎头赶上,而中尾部机构市场份额逐渐流失。


监管层面,理财公司牌照批复速度明显放缓,中小银行入局难度加大,理财公司牌照稀缺性愈发凸显。2024年6月,对于未成立理财公司的银行,监管发出风险提醒,要求逐步压降自营理财业务规模,一些银行甚至面临全部清退的可能。


理财公司不仅实现了理财产品整体规模的增加,更完成了净值化转型的基本任务。随着资本市场波动常态化,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亦成为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期,监管部门对部分理财公司“自建估值模型”以平滑净值波动的行为出手干预,强调使用第三方估值,进一步推动理财净值化转型,维护市场公平与投资者权益。


五年来,理财公司与基金公司、券商资管等资管机构形成差异化竞争。展望未来,头部效应将愈发明显,不同公司在差异化定位中或将更加明确,包括投资策略、产品创新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展现各自特色。


责编:战术恒

校对:刘榕枝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