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时代电气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时代电气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代电气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具备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的综合能力,致力于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全面解决方案的首选供应商。

  公司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秉持“高质量经营,高效率运营”理念,坚持“同心多元化”战略,在夯实提升轨道交通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轨道交通外市场,打造新的增长点。

  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具有“器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结构,产品主要包括以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为主的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等。同时,公司还积极布局轨道交通以外的产业,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工业变流产品(主要包含:风光储氢设备及光伏工程、矿卡电驱、空调变频、冶金变频、船舶变频)、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传感器件、海工装备等领域开展业务。经过多年的研发积淀和技术积累,公司已经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成为在电气系统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工业变流技术、列车控制与诊断技术、轨道工程机械技术、功率半导体技术、通信信号技术、数据与智能应用技术、牵引供电技术、检验测试技术、深海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自设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所属行业情况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双碳”等国家顶层战略的持续实施,为公司轨道交通和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广智能化、数字化交通装备,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倡导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是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方向。同时,“双碳”背景下,国家大力开展“公转铁”实施铁路运能提升,重载货运机车仍有较大潜力;城际高速铁路作为“新基建”核心工程,城际/市域领域发展迎来良好契机;智慧赋能、融合创新成为城轨产业发展主方向,市场机遇众多;轨道交通检修后市场容量巨大,产业增长趋势明显。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是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双碳”背景下,国内新能源发电产业“风-光-储-氢”市场多点耦合爆发,市场前景巨大,蕴含无限商机。联合生态伙伴构建一个风、光、储、氢与电控技术深度融合的端到端技术生态体系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此外,在“双碳”政策推动下,能源低碳转型将带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半导体器件和传感器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深耕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领域,形成了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并遵循“同心多元化”战略向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延伸。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形成电气系统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工业变流技术、列车控制与诊断技术、轨道工程机械技术、功率半导体技术、通信信号技术、数据与智能应用技术、牵引供电技术、检验测试技术、深海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3,540项有效境内外注册专利对核心技术进行保护,与此同时与相关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确保核心技术不被泄露。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2024年上半年,在轨道交通产业方面,完成CR450动车组牵引网络关键系统研制及生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持续擦亮高铁国家名片,巩固扩大技术领先优势;完成复兴号机车永磁牵引系统匹配与控制技术装车与调试,实现系统效率、反电动势、开关参数协同深度优化;配套国铁混合动力机车、路外新能源机车,实现内电、纯电、电电、氢电多动力源组合与应用,混合动力牵引系统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机车自动驾驶攻克车钩疲劳计算与分析技术,优化长大上坡牵引力调控方法,完成朔黄西线两万吨自动驾驶线路试验;主动防撞攻克高精度建图定位技术和列车运行前方轨道净空检测算法,高安全型列车自主感知系统顺利获得CNAS SIL4级独立安全评估证书;PHM技术提出了辅变滤波电容、避雷器故障预警技术,构建城轨牵引PHM分级预警模型,在广州首次部署应用并成功预警;城轨主动式牵引供电系统在无锡S1线投入正式运行,完成了供电行业代际升级的程碑式关键节点;已完成宁波8号线外场全自动功能和融合控制功能验证,第一条采用全电子联锁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性能达到正线批量工程调试条件;长沙2号线改造完成现场单车授权、多车调试,为公司后续“无感CBTC替代”探寻了一种适合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改造的方法。矿卡无人驾驶不断提升工程化能力,完善线控平台,实现神延西湾矿卡常态化安全员下车混编作业运营。

  在新产业(300832)方面,4500V压接式产品抗宇宙射线技术研究取得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攻克大面积烧结技术,完成1200V车规级L5塑封SiC模块,各项关键指标达到国际主流。对标新能源领域,策划三电平拓扑及工业级IGBT器件在轨交领域的升级应用,充分挖掘系统应用边界与器件能力的匹配设计,开发可覆盖地铁所有车型,高性能、低成本的永磁牵引系统;组串式光伏225kW、320kW逆变器实现批量应用;储能户外型变流器覆盖1725kW、1575kW、1375kW、1250kW,2500kW、2750kW、3150kW、3400kW等功率等级,产品各项关键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海上漂浮式20MW全功率风电变流器完成开发。打造了公司首款P1+P3架构混动总成产品,完成双系统深度集成、高效热管理等技术开发;120t氢能混动矿用车电驱动系统实现矿山示范应用;突破大坝检修作业机器人及工具系统关键技术,完成示范验证;装载自主研制10MW级船舶中压变频器的某新型卫星测量船成功试航。

  围绕公司核心技术及主要产品,公司坚持并积极策划知识产权布局工作,提升行业的影响力。2024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142件,授权欧美日专利3件,公司目前授权且有效专利数量3,54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60%;主持或参与交通与能源领域国际标准阶段文件3份、国家和行业标准报批4项,不断巩固提升行业地位。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总体仍处于复苏阶段,不仅面临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偏弱的压力,同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公司秉持「高质量经营、高效率运营」的发展理念,坚持「同心多元化」战略,深耕细作轨道交通领域,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了公司的稳健发展。

  在轨道交通产业方面,随着铁路客运量稳步攀升,屡创历史新高,国铁集团动车组招标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公司市占率保持稳定;公司系列化新能源机车研发持续推进,部分型号实现样车装车;国铁集团动车组高级修招标增长;同时积极配套主机厂开拓海外市场,在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海外市场均有斩获;2024年6月12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批准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司立足「技术、市场、品牌、服务」四大核心竞争力,城轨牵引系统新获订单继续领跑行业;轨道工程机械装备积极推动多源动力接触网作业车、打磨车、探伤车等新产品研发和推广,新获打磨车、探伤车等高端车型的大修订单;干线铁路信号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城轨信号系统获取新订单。

  在新兴装备(002933)业务方面,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顶层设计文件出炉,与绿色节能低碳高度契合的功率半导体、新能源乘用车电驱、传感器、风光氢储等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功率半导体板块:已有产线满载运营,宜兴3期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中低压器件产能持续提升;电网和轨交用高压器件各项目持续交付;IGBT7.5代芯片技术产品实现批量交付,SiC产品完成第4代沟槽栅芯片开发,SiC产线改造完成,新能源车用SiC产品处于持续验证阶段。

  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板块:基本完成全国“1+N”4大生产基地布局,产能稳步提升,单月产能屡创新高,配套合众和上汽通用五菱实现海外出口约4万台;推进科研攻关,坚持前沿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电驱技术竞争力。

  传感器板块:受光伏行业需求增速下降和汽车传感器产品单价下滑影响,2024年上半年传感器收入下滑,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能力,推进迭代速度,丰富产品种类,加强国内外新能源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传感器业务的稳健发展。

  工业变流板块:公司的工业变流产品在新能源发电、冶金、矿山、船舶、空调等领域获得新订单,既有产品持续批量交付。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光伏逆变器和风电变流器产品交付进度加快,作为光伏逆变器市场中唯一央企,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产品和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在央企发电集团年度集采/框采中大部分实现入围。

  海工装备板块:海工装备获得国内外多个新订单,水下挖沟敷缆产品全球市占率持续保持头部地位,EROV(电动水下机器人)验证和测试顺利推进,获得众多潜在客户好评。

三、风险因素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作为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需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资源。由于技术研发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公司对于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判断失误、技术研发进度延误、研发成果未达预期、技术成果转化不力,可能导致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失败或者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无法如期为公司带来预期收益等情况,公司的经营业绩或将受到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紧密跟踪行业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加强科技研发与市场经营的联动,强化市场调研,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自主核心技术研发,提高产品品质。

  (二)经营风险

  风险识别:世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际政治纷争多点爆发、世界动荡变革加剧等各种因素增加公司境外经营风险;境外人力资源短缺、供应链紧张、项目成本增加等,对公司既有境外经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境外项目执行周期长、技术要求严格、文件标准高、本地化要求高等,涉及总包方、业主、供应商等多方关系,对项目执行、工程进度和项目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应对措施:识别境外项目执行风险,科学实施风险定性定量分析,建立风险经验库及风险防控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健全项目风险管控体系。持续完善海外市场营销模式,探索国际市场参与策略;建立市场项目信息长期跟踪机制,定期跟踪项目信息并及时刷新项目进展,聚焦重点客户,有效维护客户关系。

  (三)财务风险

  随着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持续推进,公司市场开拓、产品进出口、境外投资等经营活动不断增多,汇率波动带来了各种风险。如:国际金融环境动荡,汇率走势难以预测,导致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与负债、外币销售及采购业务面临的资产损失增加,成本增加等风险。

  应对措施:加强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持续关注汇率变动趋势;建立全过程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外币业务开展的前期即采取外汇风险管理方案以减少外汇风险。

  (四)行业风险

  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巨头联合相关企业等可能采用规模优势及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争夺既有客户与潜在客户并压缩市场占有率。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对下一代产品的技术迭代速度及技术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应对措施:积极搜集国家政策及行业信息,加强市场趋势及市场经营战略的研究,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市场经营策略;加强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五)宏观环境风险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行业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国际市场不确定不可控因素增加,公司进出口业务、境外子公司经营、国际业务市场拓展等风险增加,可能引发产品成本增加、订单获取难度加大等。

  应对措施:重点分析海外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政经形势,所在国的国家信用、外汇、中国与目的国经贸及政局风险,强化对涉外项目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解析表,逐条解析责任范围、工作范围、风险项点,建立风险矩阵,根据项目、商务、技术基本概况评估项目可行性;切实防范境外市场开拓风险。

  (六)其他重大风险

  对于处于充分竞争市场的新能源产业,面临行业竞争、客户接受程度、产品技术水平、质量可靠性、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存在产品技术条款不能满足业主要求、新产品的开发及发布不及预期、产品更新迭代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等风险,可能对新能源产业预定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

  应对措施:紧跟行业动态,持续对标标杆企业,深入调研学习;配备充足的资源,科学开展新能源产业相关市场项目,严控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各方面风险,重视项目过程管控,加强对风险事项的持续关注。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领先的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现有牵引变流系统产品覆盖机车、动车、城轨领域多种车型,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列车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并领跑国内市场。截至2024年上半年,高速铁路、机车牵引变流系统产品连续多年领跑国内市场。在城轨领域,在城轨领域,根据城轨牵引变流系统市场招投标等公开信息统计,公司2012年至2023年连续十二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在轨道工程机械领域,公司下属子公司宝鸡中车时代是国铁集团三大养路机械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共拥有约79项行政许可,可生产50余种产品,并且不断向客运专线、城轨市场开拓。

  此外,公司新兴装备业务乘势突破,纷纷站稳行业前列。其中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2024年上半年位居行业前二,市场占有率达13.4%(来自:NE时代);光伏逆变器2024年上半年中标8.35GW,位居国内前五(来自:索比光伏网)。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装机量持续增加,国内市场排名行业前九,新能源汽车电控装机量同比增加57%,稳居国内行业前六(来自:NE时代)。传感器件稳居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领域位居行业前列。传感器件稳居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领域位居行业前列。

  2.创新驱动的科技能力

  公司深耕于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领域,形成了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并遵循“同心多元化”战略向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延伸。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具备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检测等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公司组建了技术委员会,对科研技术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并引入CMMI、IPD等管理体系与理念,建立了行业产品应用技术和创新前沿技术协同的研发运行模式。公司具备雄厚的科研实验、试验检测的能力,检测试验体系由电气系统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大型振动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TSN网络一致性实验室等20余个实验室,覆盖公司各业务领域的研究性试验、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

  公司拥有6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7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1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境内外累计获得专利授权数量3540件,其中发明专利2215件;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0项、国内标准174项(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公司近五年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37项,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质量奖等多项重要奖项,综合科技创新实力领跑行业。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三年复审认定;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湖南省专利一等奖1项,首次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2项,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验收,获批湖南省重载列车自动驾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高可靠的质量与服务优势

  公司一直视产品质量为生存之本,为了顺应国际铁路市场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持续提升公司质量体系管理能力和水平,先后通过了ISO9001、EN15085CL1级、ISO22163、IATF16949等多项国际标准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铁路产品通过CRCC认证,对公司产品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此外,公司还建立了覆盖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通过过程评审、过程检测、内外部审核、定期管理评审、不定期质量督察、数据分析、流程改进等方式识别改进机会并落实责任,确保达成改进目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保障了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效性。公司于2013年获得工信部工业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并于2016年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公司始终坚持“品质驱动时代”的质量理念,实施严谨的质量安全管控措施,形成了“质量是生命线,是企业至高无上的责任和荣誉”的全员质量文化。

  在售后服务领域,公司于2004年创立了“绿荫服务”品牌并注册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售后服务唯一“绿荫”服务商标,秉承“快速、有效、满意”的服务宗旨,全天候高质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现场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结合国铁集团检修战略规划,开拓并持续优化检修市场布局,已在青岛、洛阳两地成立了检修分公司,并在全国建立了若干个属地化检修基地。

  4.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

  公司立足“两条钢轨”,围绕“技术”和“市场”两个同心,布局了多元化产业,已形成“基器件+装置与系统+整机与工程”的完整产业链结构,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以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为主的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功率半导体器件等。同时,依托公司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积累的技术、渠道、品牌等优势资源,积极布局轨道交通以外的产业,并通过持续实施精益生产、加强工艺管控能力、供应商管理等举措,全面提升产品实现能力。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和不断拓展的新兴装备业务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盈利增长点,更是公司掌握完整产业链资源、打造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且成本有效管控的供应商体系的重要保障。

  5.行业领先的高水平人才

  公司拥有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高端技能和经营管理的人才,专业背景涉及机械电子、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专业交叉互补性强。其中研发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现有研发人员3076人,占比37.08%,超过三分之一(43%)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公司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并保持技术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公司管理团队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原董事长丁荣军先生拥有超过38年的轨道交通行业经验,2005年被授予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与成就奖,2011年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评为中国地铁50周年致敬人物。丁荣军先生主持开发的牵引变流技术大量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带领团队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产业技术体系。公司现任董事长李东林先生和副董事长尚敬先生亦拥有超过20年的轨道交通行业经验,李东林先生于2011年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和湖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尚敬先生是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万人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金奖3项。公司现任执行董事、总经理徐绍龙先生是中国中车(601766)轨道交通牵引传动控制及新能源系统技术学科核心代表和资深技术专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火车头奖章等荣誉奖项。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层团队多年来带领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与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兴装备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