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欧盟临时加税,最高近40%?就在明天!多家车企回应)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将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合作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生产商将被征收20.8%的加权平均关税,未合作的公司税率为37.6%。这一临时关税将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长持续4个月。
7月5日,这一加税措施或将生效。这一政策的落地对不少中国车企的出口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近来有不少传闻称,中国车企或将调整在欧盟销售车型的价格。
对此,部分车企发出了最新回应。据媒体报道,针对“由于欧盟额外征税,蔚来在欧洲销售的车型或调整价格”传闻,蔚来汽车表示:“蔚来密切关注并跟进欧盟反补贴调查的相关进展与措施。目前阶段,蔚来在欧洲市场将保持其在销产品的定价,并将根据关税政策的进展而评估市场策略。在欧洲,我们将继续服务好蔚来用户。我们相信适当的市场竞争对用户有益,并希望在2024年11月实施最终措施之前与欧盟达成解决方案。”
7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距终裁还有4个月窗口期。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抓紧推进磋商进程,基于事实和规则,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产业界积极回应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巨变,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快速崛起。2023年,中国首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打破了日本连续七年汽车出口第一的成绩。中汽协和日汽协的数据显示,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量为442万辆,同比增长16%,而同期中国汽车出口量为491万辆,同比大涨58%。
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将继续增长,达到550万辆的规模。
而欧盟作为全球汽车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更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布局的重中之重。以最新回应的蔚来为例,6月28日,蔚来宣布,位于德国科隆的蔚来体验中心正式启用;7月1日,位于柏林的蔚来换电站正式揭幕并投入运营,这是蔚来在欧洲的第44座换电站,也是蔚来在德国的第16座换电站。随着该站上线,蔚来将为德国东部地区提供便捷的加电体验。
而在此前,上汽集团和吉利控股集团也纷纷针对欧盟此番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发表声明。
上汽集团认为,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深感失望,相关措施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上汽集团进一步表示,期望欧盟能够认真倾听中、德两国汽车企业的呼声,坚决避免人为设置新能源汽车贸易壁垒,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只有通过开放的对话和合作,才能克服挑战、实现共赢。
吉利控股集团也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损害欧洲自身利益,同时也会阻碍中欧经贸发展。吉利控股始终支持自由贸易,主张公平竞争,严格遵守各国法律法规,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过去近20年,吉利控股在欧洲进行了大量投资,提升了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吉利控股呼吁欧盟委员会慎重考虑其决定,共同寻找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良性发展环境的解决方案。
而在A股市场上,不少汽车产业链公司也针对欧盟加征关税做出了回应。
飞龙股份:欧盟针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目前尚未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对政策变化风险做出积极应对。
超达装备:若此次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方案实施,将可能对我国电动汽车出口产生一定影响,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对政策变化风险做出积极应对。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正强股份: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暂未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重大不良影响。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积累,具备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优势,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紧密关注行业政策动向,不断增强公司自身抗风险能力。
福赛科技:若此次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方案实施,将可能对我国电动汽车出口,尤其是专注于欧洲市场的电动车生产商产生一定影响,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对政策变化风险做出积极应对。目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公司订单保持增长,生产、交付正常。
商务部:中欧技术层面已举行多轮磋商
针对欧盟加征关税一事,欧盟相关产业链也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在7月3日发表声明,反对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该协会认为,此举不符合欧盟利益,不仅会对欧洲消费者和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还将阻碍欧盟本土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也不利于实现气候目标。
声明指出,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尤其会影响欧洲车企及其合资企业,因为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相当一部分电动汽车来自欧美制造商,而这些企业在华合作与生产是欧洲能源转型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中国的原材料和电池等先进技术,为欧洲电动汽车工业提供了保障,额外关税会使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更加昂贵,从而限制消费者购买。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泽表示:“加征额外进口关税将会走向死胡同。”这不会加强欧洲制造商的竞争力,他说,“恰恰相反。这不仅损害了全球活跃企业的商业模式,还限制了对欧洲客户的电动汽车供应,甚至会减缓交通运输部门的脱碳进程。”
针对上述消息,7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注意到,欧盟一些成员国政府和主要汽车企业已经多次明确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措施。中方希望欧方认真听取盟内呼声,理性、务实地与中方开展磋商,避免反补贴措施伤害中欧汽车产业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何亚东还表示,对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中方已多次表示强烈反对,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6月22日,王文涛部长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商定基于事实和规则两大支柱,就妥善处理该案立即启动磋商。截至目前,中欧技术层面已举行多轮磋商。目前距终裁还有4个月窗口期。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抓紧推进磋商进程,基于事实和规则,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而此前,欧盟中国商会在《关于欧委会预披露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临时反补贴税的声明》中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依托中国整体供应链优势,发展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将电动汽车这一绿色产品与技术打造成为有利于全球绿色转型的公共产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绝不是依靠补贴而形成的。
欧盟中国商会同时指出,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转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全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不足、绿色技术及产品价格高昂等问题。汽车产业是欧洲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全球竞争力无人出其右。在其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正常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激发产业活力。欧洲车企的品牌效应与中国电动汽车完整供应链体系的创新结合,不仅有利于欧洲企业分享到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市场绿色出行领域的市场机遇和发展机遇,更有利于增强欧洲本地汽车品牌的全球竞争力。同时,中企在欧本地化战略和劳动力人才培养则有益于欧洲创建自己的电动汽车供应链生态系统。
责编:李丹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