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重磅!大湾区这场会“含金量”超高,肖钢、余斌、李东荣等发声

来源:证券时报 2024-06-29 16:33: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重磅!大湾区这场会“含金量”超高,肖钢、余斌、李东荣等发声)

大咖汇聚、碰撞智慧火花……

6月29日,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深圳前海举办,本届会议主题为建设金融强国与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实践探索。

宋春雨/摄

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余斌在谈及“加快打造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时表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这都需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宋春雨/摄

但余斌也指出,总体上我国金融竞争力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效不高,金融机构核心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与金融强国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对此,余斌认为需要在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当前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需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

在新征程上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大湾区需要锚定“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打造国际金融枢纽,持续推动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

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金融强国的当务之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国家基础制度的组成部分,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宋春雨/摄

谈及金融强国,肖钢认为只有通过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才能够实现金融强国。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要注重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与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有机统一,走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路径与增强国际金融规则话语权有机统一,建设金融强国与金融各方面工作有机统一。

“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金融强国的当务之急。”肖钢表示,金融强国是一个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子目标,应与制造强国、农业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等并列的。要全面认识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兴则金融兴,经济强则金融强。经济强是金融强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经济强国不一定成为金融强国。

粤港澳大湾区应承担更多更高国家金融战略需要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遵循这一核心原则:以实体经济为根基,通过金融服务与金融赋能两大关键任务,确保金融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他表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承担更多更高的国家金融战略需要。

宋春雨/摄

李东荣从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高水平开放、更好发挥金融的结构性调节功能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凭借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等特色,充分利用好四大重点合作平台,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领域精准发力,为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创造有利条件。

李东荣介绍,大湾区作为国内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领先的区域,应在国内需求疲软的背景下,通过金融机构在消费、收入、产品三个维度的创新与服务,激发区域消费潜力,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同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部投资,大湾区金融机构需加强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信贷政策,支持跨境贷款和异地贷款,为外资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此外,大湾区金融机构应把握“一带一路”机遇,优化跨境金融业务,支持企业海外扩张,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电商领域,提供高效、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推进大湾区金融制度型开放释放新动能

广东省政府原副省长宋海在论坛上表示,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已成为建设金融强国的成功实践。要探索推进大湾区跨境金融互联互通,统一大湾区金融市场;不断推进大湾区金融制度型开放,释放大湾区发展新动能;不断推进大湾区金融制度型开放,释放大湾区发展新动能。

他认为,大湾区要在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中勇于先行先试,广东在发展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方面已有良好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和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正在推进推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加快深度融合,金融数字化新业态不断成长壮大,假以时日必将硕果累累。同时,在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方面广东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要继续做好这三篇金融大文章,实现更大发展成效。

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在论坛上表示,这些年来,受益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大湾区经济社会持续地融合,在三地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创出新的亮点。归纳总结,可以看到两个清晰的主题,一是深化民生金融,二是提升市场连通。

宋春雨/摄

陈维民表示,内地经济蓬勃发展,创造了许多机遇,加上粤港两地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的共通,吸引了不少港人在大湾区发展事业和定居,带动跨境住房的需求。今年年初,两地公布在大湾区实施港澳居民内地购房跨境支付便利化的措施,为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置业提供了清晰稳妥的跨境资金费用安排,在两地金融管理部门、银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大部分香港零售银行已开通这项跨境汇款服务,至今录得不少成功交易的案例。

6月28日,金管局宣布香港与深圳两地征信机构合作,成功试点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让香港银行取得南向传输的中小企业内地业务相关的征信信息,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在此基础上,金管局鼓励银行充分利用征信通,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痛点。这些都是金融便商利民实实在在的例子。

大湾区是跨境金融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试验场和参与者,为国家实践高水平对外开放积累经验。

陈维民称,近年来,大湾区金融市场连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以互联互通机制为例,由早年的深港股票通到近几年的跨境理财通,标志着不断深化的跨市场、跨基建、跨机构的连通,尤其是理财通2021年顺利启动后,自理财通2.0今年2月底推出以来,运作至今顺畅有序,市场反应良好。3—4月两个月内,南北向新增个人投资者3.7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划汇金额达到364亿元。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副行政总裁、联席营运总监及市场联席主管姚嘉仁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之中发挥着支撑引领的作用,在推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深化香港与广东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合作,这是至关重要的。

宋春雨/摄

姚嘉仁谈到,在强大的一国两制的支持下,互联互通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了很大的成就。从股票通推广到债券通、ETF通、互换通。在这些创新的机制当中,通过与内地的交易所、清算所和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的最佳途径,也为内地资本市场和资金配置海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据悉,深港通2016年开通以来,已经成为深圳连接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截至2023年底,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超过75万亿元,其中深股通部分占60万亿元,港股通累计交易15万亿元,这些数字充分表明深港通促进大湾区资本流动方面的重要作用。

澳门金管局完善金融基建系统,促进经济适度多元

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陈守信在会议上强调,澳门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在国家建设金融强国和打造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中的重要角色,并介绍了澳门特区在配合国家建设金融强国及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实践与未来设想。

陈守信表示,澳门正从商业银行和保险业的传统业务模式向多元化金融业态转型,重点发展债券市场、财富管理和融资租赁等业务,以促进经济的适度多元。澳门金管局持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构建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和快速支付系统,优化科技金融环境,鼓励金融科技应用,并与内地及香港建立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机制。在数字金融方面,澳门特区政府确立了数字澳门元的法定货币地位,正在打造支持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助力国家“央行数字货币”战略。绿色金融也被视为澳门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优化债券市场、制定气候风险管理指引,以及推动绿色信贷和资产跨境转让等举措,澳门正致力于促进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责编:朱雨蒙

校对:赵燕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湾区发展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