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觅瑞集团两年亏9亿:现金流承压营销成本近亿,应收账款周期过长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觅瑞集团两年亏9亿:现金流承压营销成本近亿,应收账款周期过长)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4月30日,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下称“觅瑞集团”)递表港交所,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和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这是继2023年7月25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觅瑞集团国内运营主体分别为杭州觅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觅未科技有限公司及湖州觅瑞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以“滴血验癌”的高科技被外界熟知,除了科技噱头,其财务表现又如何?

01

两年亏损9亿,核酸检测逐渐失去盈利能力

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觅瑞集团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已获得分子癌症筛查行业*IVD产品监管批准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监管批准的公司。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3年(报告期内),觅瑞集团的营收分别为14.73万美元、30.38万美元,净亏损分别为5620.27万美元、6956.93万美元,合计亏损约1.26亿美元(约9.12亿人民币);毛利率分别为52.5%、56.2%;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803.48万美元、4421.27万美元。

觅瑞集团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的经营业绩亦取决于将候选产品商业化的能力,特别是获得监管批准以在多个司法权区提供候选产品作为IVD检测试剂盒产品。例如,GASTROClearTM已于2019年5月获得HSA的C类IVD证书后成功商业化,且已于2017年11月获得CE-IVD标志。此外,FortitudeTM的推出验证了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其为最早获批准并全球推出的COVID-19检测之一,并为产生了收益。

于往绩记录期间,觅瑞集团的收益来自于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分部项下销售GASTROClearTM及LungClearTM以及提供健康筛查及多组学服务以及于传染病业务分部项下销售FortitudeTM及提供COVID-19检测服务。

虽然觅瑞集团指出FortitudeTM作为COVID-19检测产品具备可观的盈利能力,但是一方面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具有时效上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和上千万的亏损相比之下,觅瑞集团当下的营收不算出众。

再细分产品的具体收入占比来看,报告期内,来自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分部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7.8%、72.3%;来自传染病业务分部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2.2%、27.7%。明显看出,来自传染病业务分部的收入占比在2023年便出现锐减,一旦该产品的时效性完全到期,将只剩下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分部支撑觅瑞集团。

其中,觅瑞集团还给出了GASTROClearTM、LungClearTM及FortitudeTM的检测量明细(包括自IVD产品的销售转换而来的检测量)。报告期内,GASTROClearTM的检测量分别为3.02万次检测、4.63万次检测,占比分别为4.0%、4.5%;LungClearTM的检测量分别为1.08万次检测、1.69万次检测,占比分别为1.4%、1.6%;FortitudeTM的检测量分别为71.04万次检测、97.60万次检测,占比分别94.6%、93.9%。

明显看出,截止至报告期末,仍是传染病业务分部的COVID-19检测产品(FortitudeTM)作为目前觅瑞集团的使用次数最多的产品为其带来收入。

觅瑞集团指出,自FortitudeTM产品的销售转换而来的检测量的增长,乃由于2023年公司正按照与多名客户预先商定的订单交付FortitudeTM产品。FortitudeTM服务的检测量由2022年的减少,这主要是由于随著COVID-19疫情于2022年开始有所缓解及政府于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取消COVID-19相关限制及措施,导致2023年公众对COVID-19检测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致使对FortitudeTM的需求下降。

这也验证了上文对FortitudeTM产品的时效性的推测。

02

七成收入集中于东南亚,现金流压力颇大

除此之外,觅瑞集团目前的业务也相对集中于东南亚。报告期内,来自东南亚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3.5%、72.7%;来自中国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8%、24.0%;来自其他地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7%、3.3%。

可以看出,觅瑞集团正在逐步把业务范围向国内发展。对此,招股书显示,自中国产生的收益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于2022年12月在中国推出GASTROClearTM LDT服务及LungClearTMLDT服务;及于2022年下半年收购一家健康筛查门诊。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觅瑞在东南亚地区累计做了63.74万次检测、100.07万次检测;在中国地区累计做了11.31万次检测、33.48万次检测。其中,在中国范围内做的GASTROClearTM的累计为2440次检测、1.699万次检测,占比分别为0.3%、1.6%;在中国范围内做的LungClearTM的累计为1440次检测、5321次检测,占比分别为0.2%、0.5%。

觅瑞集团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于中国的检测量由2022年的11.31万次检测减少至2023年的3.35万次检测,主要是由于COVID-19疫情于2022年有所缓解,政府开始取消与COVID-19相关的限制及措施。由于公司于2024年4月出售于中国的诊断实验室,停止在中国提供LDT(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服务。

此外,虽然GASTROClearTM和LungClearTM这两项产品的检测次数在2023年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从具体的占比来看仍然是觅瑞集团整体业务的极小部分,可以看出,这两种产品及服务在中国范围内的市场推广和教育仍需要时间和投入。

招股书显示,目前,觅瑞的业务重心已经转回为早期疾病检测,该业务中的产品“GASTROClearTM”为一种用于胃癌筛查的无创方法,通过抽取少量血液即可在数小时内完成胃癌筛查检测。据悉,该产品已于2019年在新加坡获批上市,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准进行胃癌筛查的分子诊断IVD产品,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

与此同时,与传统胃镜检查相比,“GASTROClearTM”的检测相对昂贵。招股书显示,传统胃镜检查零售价为80至200美元,且如购买私人保险可减免相关费用,而“觅小卫”不在保险范围内,价格在150美元至250美元之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觅瑞集团的现金流当前显得压力不小。截至2024年2月,觅瑞的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6.9万美元,较2023年底1472.1万美元大幅减少上千万。据觅瑞集团测算,假设未来平均现金消耗率为2023年的1.0倍,估计截至2024年2月29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收到来自独立第三方贷款人贷款总额25万美元将能够维持公司6.8个月财务稳定。

03

存货和应收账款账龄较长,营销成本近亿

关于觅瑞集团在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在销售及分销开支中有明确的体现。

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58.65万美元、1719.22万美元。其中,员工成本分别为566.03万美元、778.52万美元;营销成本及推广开支分别为606.76万美元、672.85万美元,两年合计1280万美元(约9272万人民币)。

对于销售及分销开支的上涨,觅瑞集团称,乃主要由于销售及营销员工人数增加;租赁、公用事业及折旧由2022年的80万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190万美元,主要原因为新仓库折旧;及营销成本增加。

然而研发费用虽然整体有所增长,但占比总收益却有所下滑。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觅瑞集团产生的研发开支分别占总收益的104.1%、93.5%。

在存货方面,虽然存货整体水平下降,但是下降的部分主要是原材料及耗材、半成品这两项,而成品却呈现上升的状态。报告期内,觅瑞集团的存货分别为831.85万美元、687.67万美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64天、262天。其中,成品分别为112.996万美元、123.70万美元。

而根据觅瑞集团于招股书中给出的存货账龄显示,30日内的存货分别为189.59万美元、124.37万美元;120日以上的存货分别为549.82万美元、456.88万美元。觅瑞集团称,账龄结余超过90日的存货主要与FortitudeTM及精准多组学有关。截至2024年2月29日,120万美元(占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存货690万美元的17.4%)随后已耗用。

此外,存货周转天数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现有COVID-19诊断试剂盒逐渐消耗及现有存货撇销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存货的减少,觅瑞集团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也出现了下滑。一方面可以看出觅瑞集团的回款较为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觅瑞集团达成交易可能在减少。

报告期内,觅瑞集团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为2665.75万美元、2542.29万美元;平均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499天、344天。招股书显示,贸易应收款项的减少,乃主要由于自菲律宾的一名主要客户收到部分付款。而其他应收款项的增加,乃主要由于公司精准多组学业务分部下的临床多组学检测服务的应计收益;及公司其中一名供应商因相关合同终止而退款所致。

根据招股书中给出的截至所示日期应收账款按发票日期及扣除亏损拨备进行的账龄,90日以上的分别为1996.57万美元、1190.25万美元,占比分别为79.94%、57.91%。虽然有所下滑,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

对此,觅瑞集团解释称,账龄结余超过90日的应收账款主要包括就FortitudeTM销售应收公司位于菲律宾的一名主要客户的未偿付结余930万美元,据此,贸易应收款项的未偿还结余仍尚未偿还。目前已聘请菲律宾律师及顾问就上述付款及税项处理进行跟进并与客户联络。

截至2024年2月29日,180万美元(占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未偿还的贸易应收款项2060万美元的8.7%)随后已清偿。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但尚未收到款项的款项。应收账款的多少和变化可以反映企业的信用政策、收款能力以及客户支付行为等多个方面。为此,应收账款的减少可能意味着企业回收了部分款项,或者销售收入减少。如果是因为收款效率提高,那么这通常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可能在改善。不过,如果是因为销售收入减少,这可能是一个负面信号,表明市场需求可能下降。”

柏文喜进一步指出,“应收账款的减少和账龄在90日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较高,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如果企业能够改善收款效率,减少对高风险客户的依赖,并且市场需求保持稳定,那么应收账款的减少可能是积极的。反之,如果这些变化反映了市场需求的下降或收款困难,那么这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其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力。”(港湾财经出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