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晶泰科技即将登陆港交所:三年亏近55亿,二级市场信心待考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晶泰科技即将登陆港交所:三年亏近55亿,二级市场信心待考)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有着“AI制药”之称的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泰科技;02228.HK)即将登陆港交所。

据日前消息,晶泰科技于2024年6月4日至6月7日招股,拟全球发售股份1.87373亿股,其中香港发售约占5%,国际发售约占95%;发行区间为5.03港元到6.03港元,每手1000股;预期公司将于2024年6月13日(星期四)上午9时正开始在联交所主板买卖。

招股书披露,SuccessfulLotus,IntelliMed,Mammoth Medical Solutions,海棠壹号,BradleyL.Pentelute教授,Ginkgo FundI,百奥赛图及FaaS Capital Longevity Limited等8位投资人为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3.38亿港元。

01

18C第一股,三年亏近55亿

值得关注的是,晶泰科技将成为香港“18C第一股”。2023年3月31日,港交所主板新规正式生效,新规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针对“特专科技公司”一个章节(“18C”制度)。晶泰科技选择的上市申请条件为18C.03条,包括上市前已由大致相同的管理曾经营现有的业务至少三个会计年度;未商业化公司上市时的市值至少达100亿港元等内容。该政策也普遍被认为放宽上市条件的重大举措。

回到基本面本身来看,晶泰科技连年巨亏的前景仍不免令投资者担忧。

晶泰科技是一家以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驱动创新的科技公司,公司基于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规模实验机器人集群等前沿技术与能力,为全球生物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提供创新技术、服务及产品。

2021年-2023年(报告期内),晶泰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6280万元、1.33亿元、1.74亿元;经营亏损分别为2.99亿元、5.25亿元、7.2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1.37亿元、14.39亿元、19.06亿元,合计亏损54.82亿元;经调整亏损分别为2.71亿元、4.37亿元、5.22亿元,合计亏损12.3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晶泰科技表示,主要归因于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成本以及与营运相关的一般及行政开支。

晶泰科技首席财务官谭文康称,撇开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非现金成本后,公司去年亏损约为5.2亿元,希望可以尽快扭亏为盈。

据了解,报告期内,晶泰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2.13亿元、3.59亿元、4.81亿元,分别占到同期收入的338.5%、269.2%及275.6%,占总经营开支的约52.4%、53.5%及49.8%。

每年重金砸向研发,对晶泰科技而言,也意味着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将保持优势。招股书显示,2015年公司成立,2016年晶泰科技的晶体结构预测平台在辉瑞公司举办的一次盲测中显现其准确性,2017年,晶泰科技开始与辉瑞合作,提供多晶筛选与选择服务。2018年,晶泰科技与辉瑞订立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研究与许可总协议,以开发力场平台。

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晶泰科技受辉瑞委托参与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的开发。晶泰科技将预测算法与实验验证相结合,帮助辉瑞用6周时间就完成了药物晶体结构确认,从而加速了研发决策及后续开发上市。

02

上市前估值140亿,二级市场信心待考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晶泰科技的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分别为3934.6万元、8766.6万元,8772.8万元,占总营收的62.7%、65.7%,50.3%。辉瑞、强生、正大天晴、大熊制药及德国默克等知名药企都是晶泰科技药物发现解决方案的客户。

即便近期登陆资本市场,但晶泰科技上市前也持续得到资本青睐,公司成立以来已完成6轮融资,金额达到近8亿美元。

2021年7月,晶泰科技(XtalPi)融资3.8亿美元,投前估值为15.88亿美元,投后估值达到19.68亿美元(约140亿人民币)。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曾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虽然晶泰科技未盈利,但所从事的业务具有政策导向和高成长潜力,应该受到投资者的热捧,但问题在于当前港股市场的信心不足,或不利于企业的估值和募资。此外,此次晶泰科技的IPO估值可能会很高,但正式进入二级市场后,会接受投资者信心的检验,存在回归的可能性。”

另一位港股投资人也认为,“AI制药可能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但近年来这一领域估值显得过高,或存在泡沫的情况。加上当前港股市场信心的确尚待恢复,不少新股都破发或前景承压,当然,目前晶泰科技的基石投资者阵容也很豪华,但二级市场是否能表现良好,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关于此次募集资金用途方面,晶泰科技表示,约75.0%将用于持续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及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约15%将用于提升国内外的商业化能力,约10%将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 Markets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AI在药物发现市场的营收价值为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有望达到40亿美元。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3年,国内AI制药产业链共发生融资事件数为292件,已披露融资总额为822.47亿元,是生物医药最受青睐的领域之一。但是从2022年开始,AI制药一级市场的投资开始趋于冷静状态,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港湾财经出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