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e公司观察】非ST股频敲面值退市警钟 资金扬弃前置化)
近期,一些并未被ST及*ST处理的公司要么触发面值退市的机关,提前锁定“面退”;要么相关风险悬顶,在1元左右面临方向选择。双路并进之下,低价公司面值退市敲响警钟的情况,在今年首次密集出现。
非戴帽公司经历这一轮“面退”风险,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特征。首先,二级市场方面,不少公司在1元附近加速重挫,且以连跌形式形成断头铡刀,这使股票流动性骤降,甚至没有给出先期布局的资金出逃机会。其中,正源股份从5月23日震荡跌停后,后续交易日连续5个一字跌停,并终成为A股今年首只面值退市的非ST股票。
其次,股价重挫猝不及防,部分公司没有自救时间。与此前不少公司面值退市前突然祭出增值、回购、重整等自救措施以期“保壳”不同,本轮遭遇面值退市风险的公司,虽然也有申华控股等积极自救,但相当比例公司的自救动作暂时不多,包括吉视传媒、正源股份等,都未能拿出自救手段。
然后,从基本面来看,这一轮遭遇面退风险的公司,即便没有披星戴帽,但财务指标表现不佳,尤其是净利润指标,成为这一轮资金扬弃的重要指向。典型代表是吉视传媒,公司5月30日盘中股价跌破1元。从营收指标来看,每年都在10亿元上方,且审计意见均为标准无保留,但由于近年来连年数亿元规模亏损,盈利能力加速下滑,这显然提升了资金的谨慎情绪,股票被投资者用脚投票。
最后,财务存疑、股份冻结、常年诉讼、股权质押等老问题伴生。以中银绒业为例,公司2023年年报就囊括了包括营业收入下降主营业务毛利率却在增长、对收购子公司首年商誉计提减值0元次年却计提减值1亿多元等问题,并被交易所下发问询函。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公司深陷困局、积重难返。这与内控规范、稳健经营、积极回报投资者的公司形成鲜明对照。
从退市视角来看,这一轮非戴帽公司股价的连续重挫,具有特殊意义。自第一家上市公司琼民源A退市以来,目前已有200多家A股公司退市。近些年来,一方面退市公司家数上升,另一方面公司结构也有所变化,尤其是面值退市比例抬升。
这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是资金的市场化力量显威。相较于此前的风险警示类个股,即便部分公司没有风险警示、披星戴帽的缓冲,也会鸣响起面值退市的警钟,这是资金层面对问题公司或者基本面较差公司的提前扬弃。
尤其随着新“国九条”落地,退市新规持续发威,绩差股或问题股,即便暂时因为没有触碰风险处理红线,也会面临各项考验。对于二级市场资金来说,他们是否投票、何时投票、怎样投票等层面,有着更高的灵活度。基于此,资金对非ST公司的扬弃,比对ST公司“面退”的投票时点,才能来得更为前置。
这实际上是市场资金对资本市场新生态的一种反馈,必然会对资本市场各类参与方都带来重要影响。对于投资者而来说,退市新规之下,“面退”公司结构生变,不管是否戴帽,倘若锚向问题公司或者绩差公司,就需要更加谨慎判断投资风险,更加理性参与投资,“保命”优先级要大于“赚钱”。这显然有利于市场新陈代谢的进阶,以及投资新生态的构建。
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则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对市值的关注、对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关切需更加用心。在本轮鸣响面值退市风险警报的公司中,有相当比例在这方面存在短板。
拿一个很小的观察缺口举例,吉视传媒经常时隔多月才回复一次投资者提问,这在央企和地方国资企业更加重视市值管理的大背景下,更像是一股“逆流”。类似这样的公司,要想成为资本市场的“合格生”,需要给市场、给投资者,拿出更多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