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汽车检测业务迎进展 光启技术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套汽车紧缩场测试系统已安装上线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05-26 20:4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汽车检测业务迎进展 光启技术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套汽车紧缩场测试系统已安装上线)

继去年底宣布与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达成合作之后,光启技术(002625)最新布局的汽车检测业务迎来新进展。

5月26日晚间,光启技术公告,为解决大体积车辆天线空口性能测试评价的行业难题,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与光启超材料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套汽车紧缩场测试系统。相关测试系统于2024年5月24日正式安装上线,全球首创将紧缩场测试技术应用到汽车检测领域,填补了汽车天线性能远场测试的空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之母公司)于同日公布了相关测试系统正式上线相关信息。

光启技术表示,汽车紧缩场测试系统的正式上线,将为行业提供汽车通信连通性的客观化评价,为国家标准制订奠定了重要检测基础,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网联通信的可靠性,形成了车联网测试领域新质生产力,为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回溯来看,2023年12月7日,光启超材料与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在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总部签署《汽车天线OTA性能紧缩场测试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立的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同日举行。

实际上,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原天津汽车检测中心)可谓背景强大。资料显示,其始建于1987年,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投资建立,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独立第三方汽车产品检测及技术服务机构,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授权为国家轿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天津),已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

从合作内容看,双方将在汽车整车天线OTA性能紧缩场测试系统搭建、业务合作推广、研究与标准制定等领域合作。此外,将超材料技术能力平台中的先进检验检测能力应用到汽车行业中,共建汽车天线OTA性能相应测试体系,将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成集科技创新、测试技术服务、测试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通信网络和复杂电磁环境相关的汽车天线OTA性能测试基地等。

彼时,光启技术直言,本次合作对公司今年及以后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将持续增强基于超材料技术能力平台中先进检验检测能力的市场应用与拓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光启技术是我国新一代尖端装备的核心供应商,也是国内首个将超材料技术形成产品并大规模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从财务数据看,近年来,该公司业绩增长较为稳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4.94亿元,同比增长27.98%;净利润5.83亿元,同比增长54.85%。今年一季度,光启技术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3.04%;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34.88%。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光启技术最新布局的汽车检测业务也备受投资关注。

光启技术4月2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与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自主研发的首个紧缩场实验室进展顺利,很快将进入实质性检测阶段,整车即将进场。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用于无线通信检测的项目也将越多,公司将基于检验检测能力平台,努力拓展汽车检测领域的更多检测项目。

光启技术5月8日在线上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公司汽车检测业务是针对车型的检测。目前公司汽车检测业务进展顺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检测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第一辆国产知名品牌车即将进入紧缩场进行测试。

谈及在检验检测领域中的优势,光启技术表示,目前公司具有多个大型紧缩场设备,并是国内唯二在该领域内取得了CNAS认证的单位;此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与汽车检测领域的龙头企业:中汽中心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未来将参与制定该领域的国家标准,并申请相关的专利。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通常包含强制性检测和研发检测,强制性检测主要针对新车型。据工信部公告数据,新能源商用车型新增1145种,而新能源乘用车型新增184种,初步预计每年市场容量约为20亿元。”光启技术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光启技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