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失去脸书和谷歌,猎豹移动巨亏3年突破口在哪里?

来源:鳌头财经 2024-05-20 16:15: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失去脸书和谷歌,猎豹移动巨亏3年突破口在哪里?)

记者丨王杰仁

见习生丨 屠玲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声称中国互联网出海领军者猎豹移动(CMCM)正在艰难自救。

2023年,猎豹移动亏损6.03亿元。2021年以来,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合计亏损超14亿元。

与Facebook、Google等全球头部企业合作,猎豹移动曾风光无限。年营业收入一度接近50亿元、盈利近14亿元,市值曾达50亿美元。然而,随着被Facebook等抛弃,公司经营业绩急剧快速下滑,市值仅剩1.3亿美元。

2020年,猎豹移动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傅盛宣布押注AI,并自信满满“2021年下半年基本脱离困境”。

然而,豪赌AI已有4年,猎豹移动还没有找到自救的突破口?

仍处于至暗时刻

猎豹移动跌入至暗时刻,至少已有3年。

根据年报,2023年财年,猎豹移动实现营业收入6.70亿元,同比下降24.2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6.03亿元,同比变动-17.42%。

2021年、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5亿元、8.84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49.47%、12.68%;净利润为-3.51亿元、-5.13亿元,同比变动-184.26%、-46.24%。

时间线再延长,2019年、202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88亿元、15.53亿元,同比下降27.98%、56.72%;净利润-3.14亿元、4.17亿元,同比变动-126.91%、232.73%。

2019年至2023年,仅2020年净利润为正数,2021年至2023年连亏3年,合计亏损约14.67亿元。

2020年,公司净利润为正数,原因是靠卖资产。当年,公司出售字节跳动的股权以及出售某些业务和资产产生不菲收益,如果剔除这些因素,亏损约5.34亿元。

天眼查显示,猎豹移动成立于2010年,2014年5月8日登陆美国纽交所,2015年5月20日,猎豹移动的股价一度涨到36.63美元/股,市值50亿美元左右。

2017年,猎豹移动经营业绩迎来高光时刻,营业收入49.75亿元,净利润为13.48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微增至49.82亿元,净利润下降至11.67亿元。

然而,高光时刻短暂。2019年开始,猎豹移动业绩变脸,并持续至今。

净利润从接近14亿元到亏损逾6亿元,市值从50亿美元到如今的约1.30亿美元,从高光时刻跌落至暗时刻,与Google、Facebook等有关。

声称中国互联网出海领军者的猎豹移动,上市当年,就获得Facebook官方在中国区首家顶级代理资质,2016年前后,又与Google开展合作。公司称已覆盖 Snapchat、Instagram、Google、Twitter等全球头部媒体广告资源。

但是,2018年12月,Facebook终止与猎豹移动的合作,紧接着2020年2月,Google也取消与猎豹移动的合作,产品被下架,账户被Google禁用。

押注AI未见翻身迹象

猎豹移动在海外市场遭受挫折,遂转向国内市场。

作为创始人,傅盛心中明白,抱国际巨头的大腿,不是长久之计,只是,他没有想到,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傅盛表示,从2015年开始,猎豹移动就开始关注内容、关注AI。“但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变化会是断崖式的。”

猎豹移动曾试图摆脱工具单一的应用场景,遂切入移动游戏赛道,发行了《钢琴块》《跳舞的线》《砖块消消消》等小游戏。公司进入直播赛道,上线的Live.me在Google Play与App Store的社交榜中曾双双名列前茅。公司发力信息流赛道,收购法国新闻应用News Republic,改造为海外的“今日头条”,参与短视频Musical.ly的A轮融资……

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傅盛试图打造一个覆盖游戏、直播、短视频、新闻的全球内容生态体系。随着Facebook和Google的“断交”,猎豹移动的这些努力似乎白费了,或者说,效果甚微。

2018年底,傅盛再次强调猎豹移动的AI。他曾说,猎豹移动的AI战略已现端倪:小豹翻译棒拿到了品类销量第一,豹咖啡已经成为机器人界的明星。

2020年之后,傅盛开始豪赌AI,他曾公开表示,进入AI领域相当于二次创业。

界面新闻等媒体曾报道称,傅盛在AI业务上亲力亲为,自己跑供应链、去理解网络算法、用什么样的芯片才能更好的算力、用什么传感器、产品做成什么样子,他都要考虑。

如果以2020年为猎豹移动AI业务的起点,到2023年,傅盛推进了4年。2023年11月,猎豹移动以3760万美元收购傅盛创办的猎户星空35.17%股份,持股比例增至72.91%,将其并表。猎户星空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为核心的服务机器人提供商。这次收购,是猎豹移动进一步加码AI布局。

傅盛曾在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们有信心,在2021年下半年,公司可以基本脱离两年来的困境,在业务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事与愿违,傅盛的愿望落空了,到2023年,猎豹移动仍然没有摆脱困境。

AI业务方面,2022年和2023年,猎豹移动人工智能和其他方面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收入的21.1%和32.8%。人工智能及其他收入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收入,如多云管理服务、海外广告代理服务、服务机器人的销售和租赁,以及向第三方和相关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业务。

AI业务收入占比提升了,但公司亏损扩大了,市场尚未看到猎豹移动翻身迹象。

研发费缩水高层频繁离职

豪赌AI,傅盛亲力亲为,这一现象的背后,透露一些问题,包括人员、费用等。

徐鸣,猎豹移动成立时的首席技术官,2016年离职,2018年辞去总裁职务;范承工,2016年2月加入,担任首席技术官,2017年11月离职;陈勇,2010年担任副总裁,2014年担任高级副总裁,2017年离职;杨家伟,2014年担任首席财务官,2017年离职,继任者姜振宇,2020年离职。

更受关注的人事变动是曾担任猎豹移动董事、高级副总裁的周品,于2020年底离职。周品于2018年3月成为猎豹移动董事兼高级副总裁,负责公司全球广告销售、战略投资、人力资源和AI硬件生态链业务。周品曾创办电商趣玩网任首席执行官,并先后在托普软件、豪杰超级解霸和百度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2015年,趣玩网宣布获得来自猎豹移动的新一轮投资。

2022年11月,独董姚劲波离职,2023年4月和8月,董事、高级副总裁肖洁以及独董张宁相继离职。张宁为A股公司彤程新材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肖洁2010年担任猎豹移动副总裁,2014年开始担任高级副总裁。

近年来,猎豹移动的费用在压缩,表现较为明显的是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2016年,公司研发费用9.06亿元,2019年还有7.87亿元,2022年、2023年分别为1.81亿元、1.78亿元。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19.10亿元,2023年为2.43亿元。

费用减少,除了营业收入减少而相应减少外,人员优化也是重要原因。

在2023年年报中,猎豹移动称,公司业务继续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可能无法保持增长势头。此外,恢复增长需要大量支出和分配宝贵的管理时间和资源,为了执行公司业务计划和战略公司需要不断改进运营和财务系统、程序和控制,并扩大、培训、管理和保持与员工的良好关系。

猎豹移动仍处于困难时期。傅盛曾说,“只要坚持不下牌桌,就还有机会拿一手好牌。”

傅盛何时才能拿到一手好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