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北部湾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北部湾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北部湾港(000582)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港口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所属的行业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具有与宏观经济形势类似的周期性。港口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区域及腹地经济、社会和外贸发展目标,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港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与实施,中国不断加大力度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努力实现管理体制创新,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城市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港口正日益在政治、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我国港口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智慧、绿色、专业化发展,在理念认识提升、政策制度健全、标准规范完善、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调“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为包括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在内的智慧交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以来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均实现较好增速,主要依赖于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及大宗商品进口需求强劲,同期外贸需求承压及外贸结构变化使得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发生分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的数据,2023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70亿吨,同比增长8.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1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9%。展望未来,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放缓对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形成制约,但国内经济仍存韧性,在国内需求对内贸运输及原材料进口的支撑下,预计我国港口生产虽面临压力但仍将实现稳健增长。

  (二)公司的行业地位情况

  北部湾港地处泛北部湾经济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圈、中国—东盟经济圈,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关键节点,是西南地区内外贸物资转运距离最短的出海口,是中国大西南的最佳出海处,是中国西南地区面向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近年来,受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RCEP全面生效等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红利,特别是2023年12月14日—1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提出“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重要指示,为北部湾港发挥区位优势、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现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北部湾港将发挥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家与东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和散杂货的港口装卸、堆存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等,并从中获取收益。经营模式主要包括:港口装卸堆存、拖轮、理货和代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扩大航线网络覆盖。积极与铁路公司、大型物流企业协作,优化物流服务网络布局和运营管理,进一步完善北部湾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的内陆无水港和海铁联运班列运营布局。同时,加强北部湾港的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网络建设,特别是开辟南亚、中东、欧洲、北美、大洋洲等方向的远洋航线,扩大航线网络,吸引更多货源,进一步提升了港口吞吐量,带动公司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2.积极拓展市场。公司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升了北部湾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公司还积极与船公司、货主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为北部湾港带来了更多的货源和客户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利用班列一口价优势,积极组织和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源。通过实施“一园一策”“一企一策”“一货一策”等策略,加大专项货源的开发力度,以最大化刺激增量。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设施是港口运营的重要基础,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港口的作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报告期内,公司以重点项目为核心,坚持精准投资、有效投资,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扎实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码头、堆场、航道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大型化、专业化泊位建设,全面提升港口的作业能力和服务效率。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环保投入,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积极推动绿色港口建设,为北部湾港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稳步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公司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加强港口生产作业及配套系统的优化应用,在港口装卸工艺革新领域积极培育科技创新成果,大力发展港口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5.提升服务水平。公司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全程供应链服务效率和质量。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趋势,为客户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体验。同时,加强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持续提升码头服务效率,打造北部湾港的服务品牌,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6.优化管理手段。将提质增效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全过程,强化精益运营,努力实现经营的精细化和管理的精细化,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地理位置优越

  北部湾港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地理位置独特,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能够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辐射渝、云、贵等西部内陆地区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是国家和西南地区能源、原材料、外贸物资等的重要集散中枢之一,也是我国西部最便捷的出海主通道,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提供了直达中国内陆腹地的便捷运输路径。与传统的运输线路相比,西部陆海新通道能够显著减少物流时间和成本,为货物的快速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针对东南亚地区的货物而言,通过北部湾港可以快速接入中国西部市场,减少中转环节,进一步提高了物流效率。

  (二)经济腹地广阔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北部湾港的经济腹地包括广西、广东、海南、湖南、贵州、云南等西南、华南地区,以及越南等东盟国家。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对港口的货运需求量大,为北部湾港提供了稳定的货源。随着铁路、公路、海运等多式联运网络的完善,降低集疏运成本,提高货物周转速度,确保快速便捷地将货物输送到国内外市场。

  (三)服务品牌优势

  公司是广西北部湾地区国有公共码头唯一运营商,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及管理沿海生产性泊位8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77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15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20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30万吨级1个。2023年公司建成一批代表性重大项目,其中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顺利通过竣工及对外开放验收,满足世界最大的20万吨级集装箱船靠泊要求。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开通集装箱航线76条,其中外贸航线48条,内贸28条。近洋航线实现东南亚、东北亚区域主要港口全覆盖;远洋航线方面,配套了联通至非洲、南美东、印巴区域的直航航线服务;内贸航线实现沿海重点港口的全覆盖,有效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四)政策支持

  我国高度重视和支持北部湾港的发展,为其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赋予了新的历史定位。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了打造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北部湾港列为国际枢纽海港;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港国际门户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为北部湾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21年12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畅通水运设施网络,推进北部湾防城港和钦州等20万吨级及以上航道建设;2022年1月1日,东盟十国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正式生效,进一步畅通北部湾港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为北部湾港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提升北部湾港在双循环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交通强国和世界一流港口的决策部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23年6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北部湾港综合竞争力,打造服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国际枢纽海港,更好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五)强化内部管理

  公司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港口和广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标杆为目标,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公司高度重视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着力推动运营流程优化、装卸工艺优化、强化成本管控,全方位、全流程加强精细化管理,吸取好的生产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服务效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完善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管控能力,进一步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班组建设,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面对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复苏乏力、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的经营发展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集团公司和公司党委、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公司紧扣年度工作目标,牢固树立“谨慎经营、居安思危、节约办企、现金为王、创新为要”五大经营发展理念,围绕加快推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紧紧团结依靠全体职工,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多项工作实现新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31,039.78万吨,同比增长10.81%,占北部湾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的7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2.20万标箱,同比增长14.26%,占北部湾港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10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4,960.63万元,增幅8.95%,主要是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实现净利润124,475.38万元,同比增长10.07%,其中: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2,686.32万元,同比增长10.47%,成功取得全年战略目标和经营指标的双胜利,在推进北部湾港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一年来,北部湾港迎难而上,团结奋斗,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勇担使命、勠力同心,实现集装箱业务新增量

  一是深挖货源。成立区内 14个地市货源项目小组及危险品、冷链、新能源专项货源小组,制定“一企一策”定制化营销方案,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一口价”优势,深挖腹地内货源,广西货源稳步回流。提升“公转铁”运输竞争力,积极与铁路对接合作,优化海铁联运物流成本,成功新增启动多个海铁联运项目,海铁联运量稳步提升。全年海铁联运完成45.2万标箱,同比增长31.5%。

  二是拓展航线。紧密对接内外贸船公司,宣传推介北部湾港优势,成功争取到港业航运、达飞轮船、新海丰集运、信风海运等多家船公司新增航线挂靠北部湾港,2023年新增10条集装箱航线。

  三是扩大中转。继续加强北部湾港作为西南地区中转港和分拨中心功能,稳定琼桂支线运力,同时加强北部湾港与海南港口干线分布,开展互为中转业务。稳定中谷物流(603565)干线大船在北部湾港运行,吸引湛江、海南货物经北部湾港中转。

  (二)稳存量、拓增量,有力推动散货业务新突破

  一是积极打造金属矿石集散交易市场。成功推动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为后续打造铁矿石储运基地抢占先机。开拓新客户到港开展铁矿石现货贸易业务,加快培育铁矿石现货贸易市场。

  二是积极打造粮食集散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国内粮食客户到港开展业务,稳固粮食贸易商市场,粮食贸易氛围日渐活跃。积极拜访内贸粮食船公司、北方港口及北方粮食等客户,推动粮食班轮到港。做好船舶靠泊调度和仓容规划,克服粮食仓容不足等困难,提高粮食中转效率。

  三是多个货类实现大幅增长。石灰石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成为北部湾地区首位,全年完成908万吨,同比增长45%。充分利用进口煤炭政策调整的契机,努力抢占贸易煤炭货源,全年煤炭完成4,535万吨,同比增长41%,创历史新高。

  (三)加强组织、强化协同,大幅提高港口生产服务水平

  一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合理分解年度吞吐量目标任务,制定年度生产指标考核方案,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推动提高生产效率。统一调度,统筹三港泊位、堆场、铁路接发货等资源要素,努力解决生产不平衡、库场不足压力,加快堆场货物周转和火车疏运组织,保障石灰石、煤炭、铝土矿、镍矿等增量货源生产服务。2023年,散杂货船舶装卸效率同比提升13%,集装箱船时效率同比提升14%,散杂货、集装箱船舶平均等泊时间同比分别压缩15%和47%。2023年北部湾港集装箱昼夜产量8次刷新纪录,最高达到36,038标箱/天。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开展船舶远程检疫,预约夜间检疫及锚地前置检疫,常态化开展集装箱船舶“套泊热接”等工作,2023年船前船后时间散货和集装箱船分别减少31%、62%。协调南宁海关延长对进口粮食“两端准入,附条件提离”政策调整时限,保障外贸粮食顺利接卸,并推动粮食智慧查检设施建设。推动提升港区危险货物作业能力,大榄坪北2-3号泊位顺利取得《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钦州港区实现8、9类危险品与普货共同堆放。开发海上风电设备业务并实现全品类装卸,形成该产业的强大综合出运能力,助力后方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三是不断提高中转时效。合理配置穿巴运力,优化船型结构,通过采取增加作业机械,科学安排靠泊等措施,提高穿巴作业效率,减少等泊时间,加快周转时效。2023年,穿巴船时量同比提升16%,平均等泊时间同比减少30%。

  (四)精准投资、有力推进,加快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北部湾港坚持精准投资、有效投资,扎实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1.30亿元,新增港口通过能力2,2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00万标箱,港口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深入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全力补短板、求突破,建成一批代表性重大项目。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顺利通过竣工及对外开放验收,满足世界最大的20万吨级集装箱船靠泊要求。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号2号泊位码头水工、防城港粮食输送改造工程(五期)、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7号8号泊位码头水工等6个项目按期完工。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作业区4号5号泊位(一期)、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南4号南5号泊位实现开工。

  二是港口生产设备配置持续提升。全年投产设备14台(套),增加货物作业能力 1830万吨/年,全面释放已建码头堆场作业能力。持续完善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提升管理质量,年度重要生产性设备平均完好率为 97.9%,未发生重大生产作业停机事件。

  三是泊位对外开放方面,积极对接口岸单位,推动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等共5个泊位实现对外开放,北部湾港开放泊位达75个,港口吞吐能力进一步释放。

  (五)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智慧港口建设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北部湾港智慧港口“十四五”规划》《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港口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加快设备专业化、自动化改造,加强港口生产作业及配套系统的优化应用,稳步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一是港口自动化建设积极推进。积极开展港口设备能力提升及工艺改造,全年推进60余项工艺优化项目,赋能港口生产。深入推进集装箱堆场自动化升级改造,大型散货码头装卸设备自动化和数字化堆场建设,不断提升北部湾港装卸技术自动化水平。平均船时效率、泊位效率、桥吊毛效率同比大幅提升。

  二是持续提升港口数字化水平。以信息化手段助力生产管理、港口服务,推动提质增效,优化建设智能作业、穿巴智能管理、智能地磅、智慧安防等多个信息化系统,节约成本超 1,500万元,生产作业环节流程效率提升40%以上。钦州集装箱海铁联运一体化取得突破,打通铁路、港口数据交换通道,完成首批数据交换,基本实现前期阶段目标,提升海铁协同水平,助力优化多式联运服务质量。北港网服务“量”“质”齐升,全年受理量同比增长48.3%,客户满意度连续2年达96%。北部湾外理智慧理货平台一期正式上线试运行。

  三是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制定《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成立公司科技创新委员会,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创新成立北部湾港智慧港口联合创新中心,打造“1+3+N”科技创新体系,科创工作取得新突破。输出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科技成果160余项,同比增长430%。打造3个自治区级科创平台,公司荣获2023年自治区国资国企系统“数字化标杆企业”、国企数字场景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六)紧抓不放、常抓不懈,扎实推进平安绿色港口建设

  公司坚定不移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推进安全环保各项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生态红线,平安绿色港口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未发生重伤、死亡及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突发环境事件、行政罚款事项和职业病例为零,全面完成年度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一是本质安全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各单位坚决扛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落实“三管三必须”,形成层级管理、层级负责、层级监督的安全工作格局。以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等专项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切实落实“负责人六带头”“一清单、两台账”等工作要求。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三港区危险化学品作业、船舶作业和铁路作业专项检查,通过自查及外委检查共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41项,数量远超历年总和,全年共排查一般隐患9,783项,已全部完成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应急管理科学有效,全港成功防御“泰利”“三巴”等多次台风和“龙舟水”强降雨极端天气。切实用好OHS教培强安平台,共举办培训超10,000期,组织线上考试1,000多场次,进一步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及技能。持续开展安全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动“绿十字”安全文化创建,防城港码头“安全家文化”与“绿十字”安全文化融合创建,得到自治区国资委督察组充分肯定。

  二是绿色港口建设实现新跨越。北部湾港《“十四五”绿色港口发展规划》实施中期,科技赋能助推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北部湾港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荣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科研创新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全国首个绿色港口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实现绿色港口建设全周期管理。北部湾港能源管理系统 2.0上线运行,进一步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发布国内首个综合性码头绿色发展企业标准,创建北部湾港第一批4个企业级绿色港口,实现星级绿色港口零突破。参与交通行业地方环保设施标准编制,填补海港雨污水及船舶污染物污染防治地方标准空白。全年各港区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雨污水处理回用量占抑尘水消耗量80%以上,依法转运处置一般固废、危废,环保管理规范化、常态化。2023年北部湾港绿色疏运比例从2022年的45%增至58%;建设并投用的并网型和离网型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总装机量合计5.28兆瓦,当年发电量超过430万kWh。防城港码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美丽北部湾港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七)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持续提升上市公司品牌价值

  一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协同高效、“一城一港一公司”为原则,由三大码头公司统筹管理属地资源。明确公司总部功能定位,将管理精力集中在重大事项和顶层管理,对子公司行使服务、支撑和监督职责,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效能。积极培育盈利新增长点,探索输出管理团队,推动开展区外港口运营等合作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塑造一流上市公司形象。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启动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并募集资金不超过36亿元项目;

  开展业绩说明会、投资者交流会等活动,增强了公司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传递公司价值;积极履行上市公司职责与承诺,2022年度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07亿元,2023年度预计派发4.45亿元,持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加强宣传策划,做好“线上+线下”社会面宣传推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投资者沟通服务工作,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助力公司推动价值成长、实现价值创造。

  三是持续强化内部管控。完善内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下属公司的经营考核,以考核促管理;持续完善管理体系建设;按“一企一策”实施亏损企业治理举措,确保完成控亏目标;制定实施公司2023—2025年内控体系监督评价工作规划,强化内控、合规、风险的有效管理;持续推进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及发现问题整改,推动提升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处置各类法律纠纷案件,公司诉讼案件标的和数量持续保持低位;深入推进逾期应收账款管控与清收工作,实现“两金”涨幅不超过收入增幅。

  四是全面推进降本增效。深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细化分解任务,加强对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层层分解压实成本管控责任,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拓宽筹融资渠道,统筹优化资金结构,保流动,降成本;狠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八)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公司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确保公司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折不扣完成好各项“规定动作”,创建“北部湾港大讲坛”思政载体,组织全体党员全覆盖参加学习。

  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务实有效。每季度制发《政治监督工作清单》,保障年度战略目标任务完成。持续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专项监督检查,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插手工程项目谋私贪腐问题、企业职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工作。推动钦北防三港海关、海事、边检等廉洁门户港共建单位签订《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清廉共建协议书》,推进廉洁门户港建设。开展清廉护航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全力推动清廉工程建设。

  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充分保障生产一线力量。强化“工资总额是赚出来的,收入增长是干出来的”理念,增强全员绩效考核意识,严格做好考核分配工作,充分激发职工积极性。

  四是有效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作用,保障职工权益。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港技能人才比例大幅提升。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进和完善职工书屋、职工之家、女职工关爱室、健身室等民生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好“春送温暖,夏送清凉”等职工关心关怀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北部湾港工会获评为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工会优秀职工之家。深入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成功承办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职业技能竞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等两个自治区级技能竞赛,公司职工选手包揽比赛全部奖项。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激励职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此外,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开展消费帮扶,为乡村振兴持续加力。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北部湾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重要之年。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复苏进展缓慢,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外贸需求下降、贸易限制措施增多,经贸活动低迷;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红海紧张局势等对全球金融、能源、航运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从国内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平稳增长,投资增速加快,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预计2024年我国GDP增速仍将维持在5%以上,说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的支撑。

  从北部湾港自身发展来看,北部湾港作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的主力军,在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中承担的职责使命,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高度一致、高度吻合。这些指示批示精神,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为北部湾港新一轮的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业务规模来看,2024年随着腹地的新增的光伏玻璃、造纸、有色金属冶金、保税粮油加工、新能源汽车等陆续投产,将促进业务增长。另外,平陆运河建设将以最短的距离打通北部湾港至西江通道,一旦运河建成,北部湾港业绩高速增长毋庸置疑。

  (二)公司发展战略

  北部湾港承担着践行国家和自治区战略任务的重要使命,已经发展成为广西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的主力军,也是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十四五”期间,北部湾港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紧抓新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打造智慧、绿色、平安港口,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要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短板、扩能力、提效率、降成本、强韧性,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北部湾港综合竞争力,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更好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更大力量。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北部湾港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把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贯穿各项工作之中,认真落实“谨慎经营、居安思危、节约办企、现金为王、创新为要”五大经营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做强主业、资本赋能、增补链条、一流办企”战略方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生产、效益、管理“三大目标”,在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建设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生产目标:2024年公司货物吞吐量计划完成32,000万吨,实现增幅3.0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力争完成900万标箱,同比增幅12.19%。

  经营目标:根据2023年的实际运营情况和结果,在充分考虑各项基本假设的前提下,结合公司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情况和生产经营能力等因素,公司 2024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735,000万元,同比增长 5.76%,利润总额实现156,000万元,同比增长 3.39%。上述财务预计数不代表公司2024年度的盈利预测,仅为公司经营计划,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税收政策变化、融资成本变化以及公司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管理目标:工亡责任事故为零,千人重伤率控制在 0.3‰以下,新增职业病例为零。一般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为零。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北部湾港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切实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战略任务、业务发展、经营管理、改革创新、风险防控等工作,持续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体计划如下:1.多渠道开拓耕耘市场,着力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一是拓宽集装箱货源,推动箱量增长。推动“广西货走广西港”,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营销有增长潜力的货源;加大散改集开发力度,通过“一企一策”“一货一策”等方式,新开发散改集业务常态化发运;推动水水中转业务,优化港口服务水平,吸引更多航线和运力挂靠北部湾港;加密和优化航线网络,加大航线开发力度,培育远洋航线。二是深挖散货货源,提升散货市场份额。引导客户到北部湾港开展现货贸易,加强大型贸易商营销工作,形成货源集散地;重点开发潜力货源,利用铁路运价下浮及班列补贴优势,吸引更多货源到港;积极拓宽粮食货源市场,优化到港条件,提高竞争优势。三是加强生产管理,做好生产保障。统筹规划港口库场资源,提高货物接卸能力和周转率;加快释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能力,提升作业能力;强化穿梭巴士运输管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推进港口能力建设,稳步提升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2024年,北部湾港预计新增货物通过能力约3850万吨,集装箱110万标箱,货物总通过能力将达到3.92亿吨,集装箱为980万标箱。重大项目建设方面,首先压实工作责任,确保防城港赤沙等能力提升项目竣工投产。其次,谋划江海联运泊位布局,加快完善《平陆运河江海联运作业区建设方案》,为江海联运作业区开工建设奠定基础。设备提升方面,首先建立健全设备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工艺和设备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其次,挖掘设备管理系统潜力,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体系,推动物资“共享”和“零库存”,实现降本增效。

  3.智慧港口建设加速,科技创新稳步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持续加强北部湾港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和项目统筹建设,包括基础支撑、数字生产、数字服务、数字管理等方面;二是强化“北港网”平台运营分析,优化数据联动和功能,提高港口单证电子化水平;三是加快物资管理、绿色港口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平台建设,提升港口管理效能。科技创新工作方面,一是深入挖掘港航设施建设、港口项目、物流海铁联运、绿色智慧港口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内容,形成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并产出前沿科技成果;二是利用自动化码头的发展趋势和实地应用场景,力争组建国家级、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强化北部湾港的科技创新品牌;三是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发挥外部专家智力作用,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4.加快打造本质安全港口,全面建设美丽北部湾港。在平安港口建设方面,公司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指示,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推行双预控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研究建立相关方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并深化安全文化建设。在绿色港口、低碳码头建设方面,公司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精神,调整运输结构,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健全红树林保护机制,全面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并巩固污染防治成果,以更高标准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5.提升公司市值和价值创造能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一是强化上市公司价值理念。以“做强主业、资本赋能、增补链条、一流办企”为核心,展示北部湾港的价值理念,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投资者的回报,通过有效的市值管理和融资管理,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加强品牌建设和推介,提高北部湾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规范运营管理。持续强化资本运作能力,推动财务价值创造,优化融资结构,增强资本实力。

  6.提升效益管理,写好“开源”和“节流”两篇文章。一是拓展业务,培养专业团队,积极与国内外港口合作,探索新业态,挖掘收入和利润增长点;对标先进港口企业,创新服务,增加盈利手段。二是强化内部管理,优化管理架构,提升效率。加强内部协同,降低沟通成本,表彰协作集体。加强内部审计,确保问题整改。推动合同管理信息化。三是加强成本管控,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船舶靠泊和堆场安排,减少长距离运输。合理规划堆场,减少二次转栈,降低成本。提升系统作业率,减少人工和车辆参与。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公司所属的港口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息息相关。港口的发展和经营状况还与煤炭、钢铁、石化、电力、粮食、所在地内陆运输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关联密切,上下游行业的供求规模和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港口的业务量与业务结构。受制于宏观经济及相关上下游行业波动的影响,港口货物吞吐量也随之存在波动,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面对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公司将广泛收集内外部信息,通过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判,科学预测并准确识别将来可能对公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潜在风险;定期对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强化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2.政策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的进出口政策,主要包括各种税率和征收范围,也在不断调整,由于国际形势多变等原因,我国的贸易国还可能限制我国的出口产品流入当地市场。国内外贸易政策的变化有可能造成我国的国际贸易量下降,进而使港口行业进出口货物的吞吐量下降,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影响。同时,港口行业作为基础设施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虽然长期以来港口行业一直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但随着近年港口行业迅速发展,竞争愈加激烈,若未来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调整,诸如对港口设施条件、技术水平的要求进行变更,以及推进反垄断、环保等政策举措,可能导致港口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针对存在的政策风险,北部湾港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精神,全力攻坚货源市场,全面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紧密围绕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优化大客户营销策略,并持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有效降低国际形势对公司业务的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将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政策的研究工作,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导向,努力构建与政府部门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港口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土地指标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同时,不断提升港口技术设施水平,加强资源储备,推进港口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智慧型、绿色型港口,以应对行业政策风险,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3.内部管理运营风险。公司的下属子公司数量较多,员工规模较大,近年来经营规模增长较快,对公司的产业经营、内部管理、重大投资决策、应对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挑战。如果公司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以及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构架不能适应上述情况,将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北部湾港所属港区分布较广,各港区码头泊位之间若不能进行合理布局、实现业务协同发展,则将对北部湾港未来的经营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将持续深化“一轴两翼”战略规划,继续强化三港的功能分工,提升三港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水平。练好内功,不断优化管理架构,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形成质量监控评价管理闭环;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提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全面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4.企业内部环境风险。一是堆场不足问题。由于工厂集中采购、阶段性提货需求减少等原因,导致我港部分货物库存积压,堆场爆满,对后续到港船舶接卸产生影响。二是新增作业资质审批进度缓慢,导致能力提升进度不及预期,影响新增货源的承接,不利于现有及新增集装箱航线的挂靠和开行。

  公司一方面通过合理规划货位分布,提高堆场的货物存储和周转率,同时加强运输效率,确保货物的及时发运和出库。此外,公司还将加快堆场的扩建工作,以进一步提升货物的存储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将积极协调各港区与港口管理局的沟通,加快整理并提交新增资质所需的各项材料,尽快获得审批。

  5.企业外部环境风险。一是集装箱货源增加困难。面临境外需求无实质性好转、销售订单减少、货源回流至边境口岸等风险。二是周边港口货源分流风险加剧。周边港口不断加大我港客户营销工作,竞争性客户面临较大的分流压力。三是金属矿市场下行。钢铁行业持续低迷,下游房地产及相关行业需求依旧疲软,导致钢厂大范围减产,影响铁矿、锰铬矿及石灰石等主流货源的吞吐量。四是腹地汽配外贸出口减量明显。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态势良好,而以出口燃油车及其相关产品为主的货品竞争力大幅减弱,国外需求减少造成全地形车出口明显下滑。

  为应对企业外部环境风险,公司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密切关注竞争港口货源动态,利用合理的商务政策争取竞争性货源落地北部湾,以扩大市场份额。二是加大货源组织力度,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区内外货源企业,制定个性化的物流方案,吸引更多高质量货源走北部湾港。三是科学安排生产,与港区紧密配合,优化船舶接卸、发运等工作流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对北部湾港的依赖度。四是深入挖掘腹地新能源车货源潜力,推动相关产品通过班列至北部湾港出口,拓展新能源市场。五是积极争取开通滚装航线,引导腹地车企整车产品通过北部湾港滚装出口,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北部湾港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