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复旦复华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复旦复华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复旦复华(600624)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但周期性、结构性矛盾较多,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在董事会领导下,公司经营团队积极研究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坚持聚焦医药、软件、园区三大主营板块,加强核心业务与重点产品的市场拓展,推动生产经营工作稳步开展。同时,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考察走访优秀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围绕主题教育,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结合公司上市30周年主题,提升企业形象,凝聚团队力量。完善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效能。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总体平稳,营业收入为67,967.8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6.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16.3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医药:2023年,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34,203.8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22%,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0.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7.3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46%。2023年,受集采常态化、带量采购覆盖范围扩大化等医药行业政策变化,以及原材料成本、外加工费用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药业公司经营业绩同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带来的困难与挑战,销售部门加强对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应对,深入分析新规下供销各方的需求变化,努力维护重点产品在相关治疗领域的市场地位。普药部门聚焦目标产品,强化市场推广,巩固客户合作。新药部门坚持专科特色,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招商,推动部分中成药产品销售实现较快增长。针剂部门认真研究区域带量采购政策,同时尽力平衡市场需求及供货。积极拓展原料药事业,设立相关部门,加强对外合作,展开项目调研及洽谈。生产部门加强产销衔接,保障销售供货。推进工艺革新和优化,提高产品得率,强化管理,降本增效。研发部门加快推进在产仿制药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盐酸赛庚啶片、比卡鲁胺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完成1个新产品的研发立项。质量管理方面,对照《药品管理法》,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及体系,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水平,提升质量管理效率。安全环保方面,坚持“三管三必须”的原则,牢牢守住底线,把好“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应急救援”三道关口,持续深化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各项监管工作,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污染防治。

  报告期内,江苏复华药业继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和引进工作,固体制剂新产品拉考沙胺片完成研究、注册阶段的全部工作,9月获得药品注册证书,12月正式开始商业化生产。根据《药品管理法》要求及陆续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开展制剂车间MAH受托生产业务,年内冻干粉针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均有已通过审批的受托生产产品,为公司尽快实现正式投产经营奠定基础。固体制剂车间小批量快速生产线已通过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符合性检查,具备了药品上市生产的条件。同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环保体系,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升团队综合能力。

  软件:上海中和软件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营业收入为27,072.5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5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9.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3.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7.73万元。

  2023年,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变化以及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的细则即将实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和软件对日业务的拓展面临较大的困难与挑战。日本金融行业客户为落实日本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中国的离岸软件发包量逐步减少。为了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和软件经营团队进一步加强客户沟通,根据形势变化和客户需求,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多措并举以求稳定对日业务。报告期内中和软件对日业务的开发量和日元销售额保持总体稳定但同比略有下降,同时叠加日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持续下降的因素,对日业务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计算)同比有所减少。但通过加强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报告期内中和软件对在日分支机构的布局作了调整,设立了上海中和株式会社四国支店,拥有了在日本本土的开发中心,维护了现有主要客户的业务合作,确保项目正常推进完成。同时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保持国内子公司队伍稳定,积极遴选合适的赴日人员。进一步加大日本当地onsite人员招聘,继续充实以onsite人员为主的人才储备,以保证承接足够的日本本土开发业务量。国内业务方面,在原有业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加快合适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利用数字孪生智慧城市、智慧综合能源,物联网、区块链等现有解决方案,积极寻找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合作伙伴,以便谋求快速发展。此外,继续强化品质管理与信息安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技术新技能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生产效率。

  园区:2023年,上海复华高新技术园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复华高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复旦复华高新技术园区(南通海门)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复旦软件园有限公司、海门复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合计营业收入4,012.1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0.5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9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4.53%。

  2023年,园区板块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开源、节流、挖潜”为抓手,加强企业服务力度,多渠道推进招商工作,努力稳定经营业绩。复华园区公司以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导向,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智能传感器与工业互联网产业,更新升级厂房设施,成立企业服务联盟,抓实抓细物业管理,认真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通过嘉定区特色产业园区年度考核。复华园区科技创新基地正式开园启用,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入驻园区。复华园区整体厂房出租率保持稳定,复华园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实现较快增长。复旦软件园公司加强对入驻企业的服务、保障,强化招商稳商工作。复华园区海门公司重塑销管团队,优化组织架构,加强与属地政府沟通联系,引入优质客户,努力提高海门园厂房出租比例及租金水平。海门房产公司紧密贴合市场走势,基于周边楼盘销售状况研究制定海门园配套住宅项目“复华文苑”的差异化销售方案。

  公司不断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体系,努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完成公司多项重要制度的制定或修订,并全面梳理修订各业务板块管理制度;制定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试行)并予以实施,加强招投标监督和工程管理。通过内部财务审计、内控、法务等合规检查,以及协同外部审计机构做好年度财务与内控审计,强化内控执行,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筑牢安全发展防线。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绩效激励制度,推进各子公司“一企一策”的落实。系统规划梯队建设,加强青年干部与储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引进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人事、薪酬管理效率。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调研,深入查找问题,研究应对策略。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医药

  1.行业情况说明

  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发布的“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4,390.8亿元,同比增长1.1%;发生营业成本1,130,986.0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76,858.3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25,205.7亿元,同比下降3.7%;发生营业成本14,401.6亿元,同比下降2.3%;实现利润总额3,473.0亿元,同比下降15.1%。

  医药消费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等因素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行业周期性特点不突出,属于弱周期行业。从消费市场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同比增长7.2%。其中,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总额6,710亿元,同比增长5.1%。在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居民健康意识增强、消费水平提高、政府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药品需求不断变化、疾病谱变化以及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医药需求持续增长。

  医药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国家政策层面始终保持对行业的高度关注。在国家顶层设计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继续深化。药品质量监管方面,2023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3月1日施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3月6日,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发布《药品共线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指南》。7月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标准管理办法》;9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一系列加强监管的政策出台,表明国家要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以保障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医保控费方面,2023年1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通知》;1月18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7月15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卫健委、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的通知》;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一系列的举措,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招标集采方面,2023年3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3月29日和11月6日,分别进行了第八、第九两批国家带量采购开标,药品降幅分别为56%和58%;7月24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11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和促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随着一系列招标集采相关政策的出台,带量采购在涉及品种和覆盖范围上全方位扩容,进一步维护规范药品价格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医药购销环境。

  2.行业地位

  药业公司自1993年起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0-2021年度被评为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合同信用等级为AAA级;2021年起被评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轻工)。双益牌注射用谷胱甘肽、石杉碱甲片、氟他胺片、枸橼酸他莫昔芬片、雷公藤多苷片连续多年获评“上海医药(601607)行业名优产品”。

  (二)软件

  工信部2024年1月发布的“2023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称“软件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小幅回落。

  从总体运行情况来看,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2023年,软件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23,258亿元,同比增长13.4%。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3年,软件业利润总额14,59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0.1个百分点至9.2%。软件业务出口小幅下滑。2023年,软件业务出口514.2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同比增长5.4%。

  分领域来看,软件产品收入平稳增长。2023年,软件产品收入29,0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3.6%。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12.3%。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

  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实现“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产业链达到新水平,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的“四新”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同时,该《规划》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增长列入“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4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

  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受成本、汇率、客户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对日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趋缓,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传统外包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国家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持续火爆给IT人才市场带来了很大冲击,软件外包企业开发人员成本较快增长,高端人才招募难度增加,人才稳定性减弱。软件外包企业对日项目均以日元结算,始终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2023年日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较上年持续下降,对外包企业保持稳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日本经济逐步复苏,由于日本本国劳动力匮乏,IT人才缺口较大,给中国国内软件外包行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细则的即将实施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也给国内对日软件外包行业带来巨大的困难与挑战。日本已出台一系列承包商本土化、保护数据不外流、开发场所本土化的政策,强调扩大日本本土的开发规模,以应对在突发情况下日本能够继续不间断地保持系统开发。受相关政策影响,日本金融行业客户已开始逐步将一部分业务发包给日本本土的日资控股企业,对中国的离岸软件业务发包量开始逐渐减少,对中国发包的规模也被逐步限制,这一变化对国内从事对日软件离岸开发业务的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2.行业地位

  中和软件深耕行业30多年,已成为上海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之一,在国内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领域也居于前列,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022年中和软件入选首批上海数字贸易创新企业;连续多年获评上海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出口型)。2023年中和软件全资子公司重庆兴中和、西安致远中和、合肥通和、无锡兴中惠均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无锡兴中惠还通过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

  (三)园区

  1.行业情况说明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释放发展新动能。按照“高端、数字、融合、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针,聚焦高知识密集、高集成度、高复杂性的产业链高端与核心环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全力打响上海品牌,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高端产业集群,努力保持制造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受需求减弱、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全国主要城市的购物中心、写字楼及产业园空置率呈现上升趋势,租金下行压力加大。2023年5月,《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发布,聚焦中小微企业最为关心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融通发展、金融赋能、纾困支持和精准服务等六个方面,推出28条具体措施,并组织开展“益企赋”系列专项行动。

  2023年12月,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印发《张江高新区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对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力争用三年时间,引育一批高品质、专业化的概念验证中心和高质量孵化器,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支撑,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到2025年,高质量孵化器数量达到20家,日均新增科技企业200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金额占全市比重超过60%。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进一步强化。培育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世界一流企业,重点园区集中连片开发,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展产业链宽度、挖掘创新链深度,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到2025年,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占全市85%以上,“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超过100家,3-5家园区达到万亿级产业规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商品房销售额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20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7,2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2.2%。

  2.行业地位

  上海复华高新技术园区创建二十余年,属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定园范围,多年来园区引进的企业质量、单位面积效益在区域内居于前列,是嘉定区首批16家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医药

  1.主要业务

  公司从事医药业务的主要企业为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和江苏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涵盖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等。报告期内,药业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依托复旦大学医学、药学等优势学科,药业公司专注于做专科药、特色药,围绕消化系统药品、神经系统用药品、抗肿瘤药品、循环系统药品等治疗领域,努力扩大重点产品的市场份额,注射用谷胱甘肽、双益平(石杉碱甲片)、氟他胺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产品在各自细分的治疗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江苏复华药业报告期内的主要工作是固体制剂新产品的开发、冻干粉针剂车间和固体制剂车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MAH)受托产品的业务申报。固体制剂车间新产品拉考沙胺片于9月获得药品注册证书,12月正式开始首批产品的生产。冻干粉针剂车间和固体制剂车间各有一个产品的MAH受托业务已通过药监局审批;同时固体制剂车间还有多个药品注册申报阶段的MAH受托业务正在开展。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药业公司由采购部门统一负责对外采购工作,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确定最佳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物料的采购计划,通过采购订单管理、采购付款管理,合理控制原辅料库存,降低资金占用。

  (2)生产模式

  药业公司严格按照GMP要求,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修订相关管理文件和标准操作程序;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及监控,按法规要求实施变更管理、偏差管理、验证工作等,以保证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对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中间产品不流入下一工序,保证产品的质量。

  (3)销售模式

  药业公司的产品主要通过医药经销商销售至各医药终端。药业公司从经营资质、商业信誉等多方面遴选出优质的医药经销商,签订经销合同,由经销商完成对终端单位的药品配送。药业公司的销售终端主要为医院、零售药店及第三终端。药业公司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和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能够及时洞察市场需求,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周到的服务。

  3.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

  药业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在消化系统药品、神经系统用药品、抗肿瘤药品、循环系统药品等治疗领域,均有产品布局。注射用谷胱甘肽、双益平(石杉碱甲片)、氟他胺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产品,在各自细分的治疗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米内网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化学药数据(2023年上半年)显示,药业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谷胱甘肽市场占有率31.27%,石杉碱甲片市场占有率44.16%,氟他胺片市场占有率41.33%,硝酸异山梨酯片市场占有率24.44%,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均居于前列。与竞争对手相比,药业公司源自著名高校,且多年来始终秉承做专科药、特色药,在专注的核心治疗领域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市场认可度较高,不足之处在于新产品研发较少。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2023年,受招标、集采等医药行业政策变化以及原材料成本、外加工费用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药业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面对外部环境中的种种不利因素,药业经营团队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推动生产经营工作平稳有序开展。销售各事业部面对集采常态化、带量采购覆盖范围扩大化的形势,加强对国家和各省招标政策的解读,努力稳固客户合作关系,维护产品与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生产、质量等部门加强产销衔接,保障重点产品的市场供应。

  (二)软件

  1.主要业务

  公司从事软件业务的主要企业为上海中和软件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

  报告期内,中和软件主要从事对日软件离岸开发业务,承接证券、银行、保险、产业、流通等领域的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运营维护等业务。

  2.经营模式

  日本客户将其软件开发工作的部分或全部对外发包,中和软件通过在日本设立的分支机构直接参与日本国内市场的竞争承接外包业务,并依托企业在中国国内拥有的技术开发队伍,根据客户要求为其提供软件开发及运营维护等服务。

  3.产品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和劣势

  中和软件拥有以系统工程师为主的一大批高端人才,具有较强的高端设计能力,能够承接全流程的对日软件外包服务。对日业务深耕多年,具备超大规模软件项目的开发能力,在日本多家顶尖企业组成的客户群体中赢得良好口碑,具有品牌优势。但中和软件客户结构比较单一,主要客户业务占比较高;国内业务起步较晚,项目规模偏小,仍需加大开拓力度。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中和软件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多措并举维护巩固与主要客户的业务合作关系,保持对日业务的总体规模。但受到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细则的即将实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对日业务的日元销售额同比仍略有减少。国内业务方面,受国内市场项目延期和客户落地资金预算减少的影响,国内项目收入同比有一定幅度的减少。与此同时,2023年日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持续下降,对中和软件提升经营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上述因素,中和软件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计算)同比有所减少。但通过加强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

  (三)园区

  1.主要业务

  公司从事园区业务的主要企业为上海复华高新技术园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复华高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复旦复华高新技术园区(南通海门)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复旦软件园有限公司和海门复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园区板块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自有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招商、咨询服务,物业管理及配套服务。

  2.经营模式

  以现有园区为基础,滚动发展,进行开发、销售、租赁,实现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3.产品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和劣势

  在细分行业领域,园区板块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各类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与轻资产运营的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相比,复华园区因经营自有房产,支出压力较小,在稳定投入和经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与近年来新创办的园区相比,复华园区也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但在企业服务方面与专业化园区存在一定差距,在载体规模、入驻企业数量方面与头部园区也存在差距。公司综合评估复华园区处于细分行业的中游位置,并提出了扬长避短、差异化竞争的园区发展策略,近年来着力优化园区布局,努力融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内联外引集聚创新资源,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为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园区板块积极开展企业客户走访调研活动,举办科创基地开园暨企业服务联盟签约仪式等活动,积聚资源帮助入驻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稳定现有客户资源的同时,不断拓展招商渠道,加强特色园区建设及招商工作。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以复旦大学的品牌、学科、科研、人才等优势为依托,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的有利环境;公司上市三十年,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作为奉贤区属国有控股企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且公司主营业务板块与“东方美谷”“未来空间”“数字江海”等区域产业发展布局高度契合,有望依托区域发展优势资源,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目前,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清晰,医药、软件、园区等三大业务板块均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主要板块在各自专注的细分市场能够提供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在相关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及一定的行业地位。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如下:

  医药:依托复旦大学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等优势学科以及六十多年制药业的经验积累,药业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在上海医药行业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药业公司专注于做专科药、特色药,围绕消化系统药品、神经系统用药品、抗肿瘤药品、循环系统药品等治疗领域,研发生产了注射用谷胱甘肽、双益平、卡马西平片、氟他胺片、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硝酸异山梨酯片、雷公藤多苷片、心脑舒通片等药品,注射用谷胱甘肽等多个重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于前列。药业公司先后申请注册“双益”、“双益平”、“双益健”、“复华”等9个商标。紧紧围绕“双益”品牌,完善品牌形象,发展重点产品,进行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双益牌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氟他胺片等五个重点产品连续多年入选“上海医药行业名优产品”。

  软件:中和软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注重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强大的SE团队优势,在对日软件外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2023年中和软件在合肥、重庆、西安、无锡的子公司保持稳定。依靠训练有素的核心开发团队和近900人的队伍规模,中和软件保持了在证券、银行、保险、产业、流通等高精度、高要求、高标准项目开发方面的高成功率,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承接从需求分析、软件开发到运营维护的对日软件外包企业。在通过CMMI4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ISO27001:2013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公司继续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强化管理手段,来确保相关体系的有效实施。凭借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与一流的服务品质,赢得了包括株式会社野村综合研究所在内的一批日本顶尖企业的信赖,并获得行业内多项荣誉资质,成为上海对日软件外包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园区:从事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及相关房产开发二十多年,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复华园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培育产业新业态,积极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复华园区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是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引进的企业质量、单位面积效益在区域内居于前列,入选嘉定区首批特色产业园区,正围绕集聚智能传感器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建设“嘉定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园区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复华园区海门园已投入使用并不断加强发展能力建设。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医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行业整体处于较快发展阶段。而近两年医改政策更加系统、执行力更强,涵盖药品审批、生产、流通、支付各环节,医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行业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医药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但短期而言,医药企业在监管、市场等各方面较以前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药品价格下行、原材料成本上升,企业研发、环保投入增加,医药企业巩固提升经济效益面临较大的挑战。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2023年药品目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2023年药品目录》收载西药和中成药共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调出1种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近几年在国家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药品,调入126个慢病、抗肿瘤、抗感染、罕见病、新冠肺炎治疗用药。医保政策持续支持创新,创新药纳入医保速度加快。目前,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当年新增品种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32%提高至2023年的97.6%。其中,2023年有57个品种实现“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医保谈判向创新药倾斜,2023年25个创新药参加谈判,23个谈判成功,成功率高达92%。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完善药品经营许可管理,夯实经营活动中各相关方责任,加强药品使用环节质量管理,强化药品经营和使用全过程全环节监管。该《办法》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共同筑牢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防线。

  2024年1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明确到2024年3月底前,基本消除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在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推动医药企业价格行为更加公平诚信。

  2024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医保工作,分析医保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医保工作重点是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改善群众医疗保障质量、优化医保服务、强化基金监管高压态势、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管理、推动集采“扩围提质”、发挥药品价格治理效能、优化支付方式改革和有序推进生育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其中关于集采提到: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采,做好集采中选品种协议期满接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至少达到500个。

  随着带量采购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以及医保谈判的提速,国产仿制药市场承受较大生存压力。一方面集采降价明显,全国性的集采平台已建成,价格联动机制将进一步降低中标价,同时带量采购使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成为基本门槛,集采常态化,以价换量强化行业巨头的市场把控力。对于仿制药企业而言,具备成本优势、原料制剂一体化以及品种丰富的龙头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这将进一步倒逼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创新转型,推动国内创新产业(300832)链的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病、慢性病用药市场需求较大。药业公司在抗肿瘤药品、神经系统用药品、循环系统药品等治疗领域拥有多个重点品种,这些药品主要面向老年群体,在相关细分的治疗领域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市场需求有望随老龄化进程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未来,我国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2022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发布,极大地推动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数字技术应用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迎来重磅的顶层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该规划还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成立。这将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辐射全球的数据大市场的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2024年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据《中国电子报》报道,展望2024年,我国软件产业将保持向稳向好发展态势,关键软件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水平不断深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快软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新型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产业集群、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数字化发展新动能得到持续释放。

  国家对数字中国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步入快速、有序发展的轨道。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速,我国软件企业也将获得更大的业务拓展空间。

  公司软件业务板块主要从事对日软件离岸开发业务。由于成本、汇率、客户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我国对日软件外包行业盈利水平明显下降,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了业务调整或企业转型,行业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中和软件在上海以及全国对日软件外包行业中继续保持稳定地位。

  国内人力成本持续上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人才价格水平增长尤为明显,对软件外包等经营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的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国内新兴产业持续火爆,人力成本增长的速度远超于对日外包单价的增长速度,软件外包企业成本优势逐步减弱,软件外包行业吸引力下降,很多中高端人才流向了其他产业,外包企业高端人才招募难度增加,人才的稳定性降低。

  日元汇率持续波动,对于主要业务以日元结算的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来说,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给企业保持稳定经营始终带来影响。

  从客户需求来说,由于日本国内人力成本高,劳动力相对匮乏,IT人才缺口较大,日本企业外包预算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国内人力成本增长迅速,一些日本客户逐步将部分业务转移到越南等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随着国内人力成本优势被逐步削弱,以及客户对服务能力、技术水平等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对日软件外包市场竞争领域从产业链中末端逐步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同时也要看到,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复杂变化和日本政府实施的部分政策,造成软件开发本土化现象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日本客户离岸软件业务对中国发包的规模将被限制。

  中和软件面临的困难与整个中国对日软件外包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是一致的,开发业务地方化拓展等措施有助于减少汇率大幅波动、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上海市“十四五”期间将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发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的引领作用,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六大高端产业集群。

  《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提出2024年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引导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广产业综合用地等土地混合利用新模式,打造工业上楼智造空间1000万平方米,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3平方公里。面对新形势、新格局、新机遇,复华园区将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本地基础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园施策,聚焦特色主导产业,抢抓机遇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展望2024年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政策仍将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房地产市场出台的相关政策继续优化调整,企业融资环境有望得到改善,新建商品房销售有望企稳。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聚焦科技产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医药、软件、园区三大主营板块,通过产学研联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依托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优势,集聚、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赋能主营板块提质升级、协同发展,将复旦复华打造成为品牌形象鲜明、主业竞争优势突出、拥有稳定创新能力、具备完善治理体系和优秀治理能力的集团型科技企业。

  其中,医药、软件、园区的业务发展规划分别为:

  医药:深入聚焦专科药、特色药,在巩固专科特色产品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积极布局原料药和中成药业务,推动药业朝着创新型制剂-原料药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寻求外延式拓展机遇,适时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其他细分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

  软件: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不断丰富客户体系,巩固扩大对日软件服务业务,加快推进国内数字经济领域的业务发展;深挖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战略潜力,加强核心技术的发展和积累,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在保持对日软件IT服务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不断提升在国内数字经济业务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园区:围绕“发展区域、招商领域、产业方向”上的三个“双轮驱动”,坚持“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聚焦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领域,整合资源拓展园区运营载体,建立和完善适合产业发展的园区运营模式,不断提升引进培育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推动园区综合服务水平及综合收益迈上新台阶。

  (三)经营计划

  围绕2024年度经营目标,公司将聚焦医药、软件、园区三大主营业务板块,深入挖掘核心业务和重点产品的市场及管理潜力,稳存量提增量,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各板块之间的跨界融合、业务协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优势和区属国有平台资源,充分发挥资本放大效应,赋能主营板块加速发展。加强梯队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筑牢底线思维,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强化党建引领,凝聚组织动力,服务经营发展大局。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具体经营计划如下:

  医药:2024年,药业公司将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及医药行业政策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加强对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应对,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特点制定营销策略,抓好招投标管理。聚焦重点产品,巩固拓展市场份额;同时深挖其他产品的市场潜力,寻求新的增长点。坚持专科特色,做好合规化学术推广工作,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招商,推动中药产品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围绕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推进工艺革新和优化,提高产品得率,强化管理,降本增效。合理利用研发资源,加快推进仿制药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已立项新产品的研发进度。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做好新产品调研和研发立项工作。坚守安全、环保底线,确保稳定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品质保障。积极拓展原料药事业,加强对外合作,寻找优质项目。江苏复华药业将加快落实MAH委托生产项目和新产品研发项目,实现正式投产经营,保持良性发展。积极推进冻干粉针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MAH委托生产项目的投产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的生产目标任务;通过多种途径承接订单,稳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研发团队积极推进在研固体制剂项目的开发,确保按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继续加强新产品调研,积极拓宽公司产品线,完成新项目的立项;加强对新政策、新法规的学习,持续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升级;不断健全安全、环保体系,加强团队建设,提升专业素质。

  软件:2024年,软件板块积极面对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继续稳固对日软件出口业务,全力开拓国内数字经济领域增量业务,进一步丰富客户结构,优化业务布局。对日业务方面,积极应对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实施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与挑战,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稳定对日业务,扩大onsite人员规模,将部分项目开发重点转向日本本土,努力维护巩固与现有客户优质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在日onsite员工的营业作用,寻求新的潜在客户。在巩固对日软件出口业务的同时,尝试寻求通过投资并购等手段,扩大经营规模,改变现有客户群体、业务领域单一化的状况。另外,本着资产升值和费用节流的目标,采用各种方式用好、用活在日分支机构的银行资金,积极应对汇率风险。国内业务方面,积极融入国内数字经济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抢抓城市数字化转型机遇,密切关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涌现出的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在智慧能源、数字孪生、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领域拓宽业务深度和广度,以期更深层次地参与国内数字化转型。此外,进一步开拓外资企业国内子公司的业务市场,努力扩大项目的开发规模。加强与行业优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集聚各类资源,拓展业务领域。持续完善国内四地子公司建设,保障对日业务开发的同时,努力拓展承接当地业务。持续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稳定员工规模。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内部考核制度的改革,提升经营效益。

  园区:2024年,园区板块将围绕业务发展规划,创新思路谋突破,鼓足干劲再出发,以“解放思想增干劲,创新发展扩增量”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构建多层次招商体系,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主旋律,加强嘉定园区与海门园区联动工作,构建大园区发展框架,提升园区板块整体运营水平和发展能力。复华园区公司以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导向,深耕工业互联网与智能传感器产业,补短板创特色,提升产业链渗透能力和水平,加强园区科技企业培育工作,推动复华园区提质升级及增量拓展。复华园区海门公司持续加强与属地政府的沟通,积极推动招商资源的引入与合作,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园区经济效益。海门房产公司积极开拓思路,深挖营收渠道,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存量资产盘活工作。与此同时,园区板块聚焦医药健康、数字经济领域,研究规划园区业务在奉贤的布局与拓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性风险

  医药制造行业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影响较大。新版《药品管理法》以及《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的实施,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的进行,对整个医药行业影响巨大。随着药品集中采购整体的环境不断制度化、标准化、公开透明化,以及近年不断强调的行业反腐要求,企业在建设合规体系的同时,对于集中采购方面的布局更需谨慎。面对多方位的政策风险,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政策,积极组织专题研究和学习,加强政策分析解读及市场研判,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适应市场变化。同时根据政策导向,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公司未来药品研发的方向,及时规划并调整产品结构。

  2.药品降价风险

  2023年初,国家发文对带量采购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创新完善集采规则、提高报量准确性、强化落实优先使用中选产品、加强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加强药品价格综合治理等。同时明确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通过采购量的约束实现药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将成为招标降价的主旋律,医保支付标准和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意味着医保控费进入精细化阶段,公司部分药品依然面临降价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绩效,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包材价格,节约能源资源,进一步完善工艺提高产品得率等途径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深入聚焦重点品种,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

  3.生产成本上涨风险

  国家对药品生产标准、质量检验要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趋严,原材料成本上涨及供应短缺风险日益显现,企业各类设备设施改造及运维等带来的成本上涨也会导致企业生产和运行成本存在上升风险。公司要在采购环节加强与供应商沟通,做好优质供应商调研及筛选,并进行合理价格谈判,还要随时关注原材料供应商的生产和供货动态,适当提前进行备货,同时加强生产精细化管理,挖潜降本增效。

  4.环保风险

  国家正全面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加大了执法力度,构建企业持证排污、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共同监督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新格局,制药企业将面临挑战。另外,污染防治设施的不断改善提升,管理成本的持续增加,再加上原料价格也随之上涨,对企业的运营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环保相关法规,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强化环保危机意识,通过加强污染防治、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等措施,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1.政策性风险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日本已出台了《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颁布了承包商本土化、保护数据不外流、开发场所本土化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将对中和软件的对日业务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日本金融行业客户已开始逐步将一部分业务发包给日本本土日资控股企业,对中国离岸软件发包的规模将被逐步限制。根据形势变化和客户需求,中和软件已调整公司经营策略,在日本本土建立了开发中心,扩大onsite人员规模,并积极开拓日本本土的开发业务,尽可能维护巩固公司对日业务的整体规模。后续也将紧密关注国际形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

  2.汇率风险

  目前,中和软件的软件外包业务以对日业务为主且规模较大,对日项目的营业收入均以日元结算,而汇率是不可控因素,对企业来说始终面临汇率波动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近年以来,日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下降,2023年仍然持续下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上海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远期结售汇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以及复旦复华十一届三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开展远期结售汇套期保值业务的议案”,2024年公司将依据市场汇率波动情况,根据自身需要在国内银行办理日元远期结售汇套期保值业务交易,以减少汇率波动对业务收入带来的影响。

  3.人力成本上升风险

  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属于人力资本与知识密集型行业,中和软件的主要经营成本是人力成本。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国内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国内IT行业的增长尤其迅速,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更是对IT人才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导致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人力成本大幅增长。中和软件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风险。与此同时,日本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中国部分沿海地区总体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接近甚至高于日本,这一因素很大程度上造成员工赴日意愿大幅下降。然而为了对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和软件需加大力度派遣国内员工前往日本进行日本本土业务的开发。在此经营策略前提下,中和软件一方面要克服国内人力成本上升导致员工赴日意愿下降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公司整体经营效益的达成情况。对此,中和软件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onsite人员保障,调动起员工积极的赴日意愿,在人力成本增加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公司整体经营效益的影响。

  政策性风险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下,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稳定,产业准入、财税、环保政策对园区招商工作形成一定的限制,园区政策红利存在下降或取消的政策性风险。复华园区公司及复华园区海门公司将努力营造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强化科技招商、产业链招商,依托区域特性和园区优势,建设产业配套环境,增强园区对优质企业落户的吸引力。目前房地产行业政策端延续“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基本方针,海门房产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政策变化,顺应宏观经济形势及当地政府政策导向,积极主动地制定符合当地市场环境的营销策略,加快推动房产销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上海复旦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