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隆基绿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隆基绿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隆基绿能(601012)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一方面光伏市场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新技术迭代、海外贸易壁垒凸显,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公司坚持科技引领、稳健经营,聚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控制产能建设进度,着力布局BC技术升级迭代,基于HPBC技术优势形成了丰富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完成具备量产条件的高效HPBC二代产品研发,蓄力下一代产业技术变革。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嘉兴隆基获评为光伏行业唯一一家“灯塔工厂”,代表着公司智能化、数字化制造能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深化营销变革,探索公司产品与多场景客户需求的深度融合,可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2023年,公司硅片及组件出货量持续高速增长,实现硅片出货125.42GW(其中对外销售53.79GW),同比增长47.45%,连续九年保持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电池对外销售5.90GW;组件出货67.52GW(其中对外销售66.44GW),同比增长44.40%。公司经营能力和品牌实力受到光伏行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的广泛认可,多次蝉联PVModueTech权威认可的可融资性最高评级。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同比增长0.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下降27.41%,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8.34亿元,同比下降24.84%;综合毛利率18.2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20%。受产品价格下降与技术迭代影响,2023年公司计提存货和固定资产跌价准备67.57亿元,其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1.71亿元(含因美国政策影响,部分产品长期滞港导致新增存货跌价准备约13.5亿元)。报告期内完成的重点工作如下:

(一)持续推出市场领先的差异化产品,深受客户信赖

报告期内,公司贯彻产品领先战略,聚焦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技术优势,加快领先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迭代,自主研发的HPBC技术经过上半年艰苦的调试攻关,在四季度量产提效和降本攻关均实现突破。Hi-MOX6组件最高转换效率23.3%,正面无栅线的设计增加了2.27%的光线吸收,弱光下相对发电增益高达2.01%,温度系数优化至-0.29%/℃,低衰减特性保障25年后依然拥有88.9%的发电效率。这款产品以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完美外观获得全球客户广泛认可,目前已稳定实现月超2GW的规模化出货。

公司聚焦客户痛点和需求,推出了高效防积灰组件、双面双玻耐湿热组件、全黑高端组件、BIPV隆顶4.0等“场景化+功能化”的产品矩阵,以技术创新+场景满足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凭借创新的边框结构设计和HPBC高效电池技术优势,Hi-MOX6防积灰组件在全球权威光伏行业媒体机构pvmagazine发布最新实测数据中,发电量实测排名第一;Hi-MOX6双玻耐湿热组件在专业的DH1000严苛测试中,高温高湿环境下组件衰减仅为行业标准的1/5,等效功率比TOPCon高1%;凭借高效率、高可靠性、低BOS成本等显著优势,公司Hi-MO6、Hi-MO7组件以绝对优势荣获2023年“质胜中国”光伏组件发电量仿真优胜奖,为连续第7年获得该项权威认可。HPBC新产品的推出,赢得了市场的信赖和客户的认可,再次引领了行业趋势。

(二)技术实力保持领先,勇摘电池研发“双料冠军”

公司新开发的“泰睿”硅片打破了行业单晶硅片领域近十年无性能突破的窘境,采用全新的TRCz拉晶工艺,大幅提高了硅片电阻率均匀性,同时实现了更好的吸杂效果和更高的机械强度,支撑全平台主流技术路线的电池端效率提升,以实质性的创新突破巩固公司硅片领域领先技术优势,满足高效电池对高品质硅片的客户需求,该技术将于2024年二季度开始导入量产。公司坚持对硅片产品性能的卓越追求,引领了行业硅片单晶化、大尺寸化和薄片化技术变革,硅片成本持续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以创新性降氧技术提高了N型硅片客户端性能。

在电池技术方面,公司大力投入前瞻性技术研发,在不同技术路线上创造的行业纪录被自己不断的刷新。在最受市场关注的晶硅技术路线和晶硅钙钛矿叠层技术路线上,公司创造了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27.09%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33.9%的世界纪录双料冠军,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和前瞻性技术储备优势突出。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HPBC二代产品,凭借突出的高转换效率、低衰减率,以及更好的弱光性能和温度系数,可实现组件功率比同规格TOPCon组件高5%以上,提升电站全生命周期发电量6.5%~8%,新产品计划2024年下半年推出,将为公司穿越行业周期,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三)洞察分析行业变化,全球化产能布局优势凸显

报告期内,公司适应产业周期和市场变化,理性投资产能建设,集中资源加快推进HPBC和TOPCon产能升级和量产,西咸年产29GW和泰州年产4GW高效HPBC电池产能已全部投产,鄂尔多斯年产46GW硅棒硅片项目和30GW电池项目、芜湖10GW组件等项目已陆续投产。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产能布局,马来西亚2.8GW组件、越南3.35GW电池等项目按期逐步投产,马来西亚6.6GW硅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末,公司自有硅片产能达到170GW,电池产能达到80GW,组件产能达到120GW。此外,公司积极应对海外市场贸易政策,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推动绿色、可追溯供应链体系建设,强化海外高价值市场供应链稳定性,随着2024年一季度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的5GW组件合资工厂正式投产,公司在美国市场出货能力将得到提升。

(四)灯塔工厂引领数字化转型,促进先进制造能力升级

作为光伏行业智能制造的先行者,公司不断尝试将数字化转型融合到产品制造当中,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光伏制造的产业创新,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嘉兴基地建设成为全球光伏行业唯一一家“灯塔工厂”,围绕智能柔性生产、全流程AI质检、订单交付周期智慧管理等,开发实施多项行业首创数字化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实现一年内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8%、产品良率损失减少43%、生产交付周期缩短84%,以及单位能耗降低20%,成为光伏行业全球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代表,助力公司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跃迁。围绕“快速反应,准时交付,高效运营”,公司积极建设全球供应链生态,全力打造端到端高效交付体系,构建了行业集成供应链高效运营信息系统,保障供应链敏捷反应和高效交付,持续提升智慧供应链水平。

(五)积极拓展氢能业务,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首屈一指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隆基氢能业务再上新台阶,技术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多款产品已实现行业领先,国内示范项目规模化应用,并实现了海外订单突破。报告期内,隆基氢能发布了ALKHi1系列新品,产品制氢直流电耗降至4.0kwh/N立方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推出了业内首家单槽3000N立方米/h碱性电解槽,为行业单槽规模最大,能够有效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发布了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并在石油炼化、合成氨、氢冶金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业务拓展。2023年,隆基氢能营业额突破亿元,成为国内碱性电解槽中标规模最大的厂商,截至报告期末已建成2.5GW产能,位居行业首位。

(六)严控财务风险,坚持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产能飞增、价格持续下跌等行业激烈竞争环境,公司坚持稳健经营,坚持“不领先、不扩产”的投资原则,以及理性可持续的价格策略,控制经营风险。在产业链剧烈波动的环境下,构建协同采购模式,创新材料采购和物流模式,精准施策促进供应链降本。公司加速推动面向客户的组织阵型调整,强化职能体系战略引领、价值创造、专业服务、风险管控等核心价值,优化供产销研的跨组织协同能力。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56.87%,有息负债率11.62%,现金储备充足,在价格下行的行业经营波动期,保持了稳健的财务状况和卓越的抗风险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在全球碳中和共识带来的能源转型背景下,随着光伏技术创新与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行业迎来跨越式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推动全球能源体系向低碳、清洁、高效转变,光伏已成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支撑。报告期内,随着上游多晶硅料产能的陆续释放,供给端已不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推动终端装机需求快速增长,在政策引导及市场需求驱动下,光伏制造端和应用端均呈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需要加快新能源电力调节机制和新型电网系统适配,供需失衡叠加快速的技术迭代推动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在各国能源自主战略和全球多极化趋势下,贸易摩擦已经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常态,光伏行业竞争环境日趋复杂。

(一)新增装机爆发式增长,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超400GW,较2022年大幅增长超70%。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216.88GW,较2022年同比增长148.1%,新增装机规模和增速均创下历史新高,以新增装机全球占比超50%引领全球市场增长,连续第11年蝉联全球新增装机量首位。2023年欧盟、美国等市场新增装机量稳步增长,中东非等新兴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潜力(数据来源:CPIA、BNEF、IEA)。与此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大规模发展,新型电网建设投入不足、土地供给和高利率下的融资成本等问题开始凸显,为光伏行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挑战。

(二)阶段性供需结构失衡,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

近年来,在各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大力支持下,光伏新建扩建投资项目大干快上,上下游产能大幅扩张,大量跨界者涌入,导致各环节产能短期内急剧增加,阶段性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2023年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跌,尤其2023年四季度以来,组件招投标价格屡创新低,组件价格跌至每瓦1元以下。根据InfoLink数据,2023年硅料(多晶致密料)价格下降约70%、硅片及电池片(PERC182)价格下降约60%,组件(PERC182)价格下降约50%,无序低价竞争极大损害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电池技术快速迭代,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速

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PERC电池逐渐接近其理论效率极限,光伏企业争相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BC、TOPCon、HJT、钙钛矿叠层等技术路线电池效率持续快速刷新,产业化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果。2023年,TOPCon、BC和HJT新技术商业化成熟度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速。

(四)海外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光伏制造加速本土化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上升,为实现本国清洁能源转型和能源自主目标,美国、欧盟、印度等主要光伏市场纷纷通过贸易壁垒和本土制造产能扶持措施,积极推动新能源供应链本土化。美国接连通过加征201和301关税、针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的反规避调查、颁布《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等贸易保护措施限制光伏产品进口,并出台《通胀削减法案》提供补贴、投资税收抵免等激励政策,积极打造本土光伏产业链;欧盟先后出台了《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促进其本土光伏制造规模提升;印度实施包括基本关税(BCD)、批准型号和制造商名单(ALMM)以及产能挂钩刺激计划在内的多项本土产能扶持组合措施;土耳其、巴西等国家也对中国设置反倾销、关税等贸易壁垒。面对复杂多变的海外贸易形势,中国光伏企业持续扩大海外本土产能布局,投资布局区域由东南亚扩大至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海外配套产业链逐步完善,全球光伏制造本土化进一步加速。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以“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为使命,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定位,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主营产品单晶硅棒、硅片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陕西(西安)、宁夏(银川、中宁)、云南(丽江、保山、曲靖、楚雄、腾冲)和马来西亚(古晋);单晶电池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陕西(西安)、宁夏(银川)、江苏(泰州)、内蒙古(鄂尔多斯)、马来西亚(古晋)和越南(北江);组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安徽(滁州、芜湖)、浙江(衢州和嘉兴)、江苏(泰州)、陕西(西安和咸阳)、越南(北江)和马来西亚(雪兰莪);光伏制氢目前布局在江苏(无锡),公司在国内外为光伏电站提供多场景系统解决方案。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成果不断刷新,研发实力领跑行业

公司坚持“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聚焦未来产业技术,持续引领高效技术迭代和产业变革。公司拥有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八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建了五千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围绕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形成了“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高效研发体系和充足技术储备。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2,879项。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77.21亿元,占营业收入5.96%。

公司是工信部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唯一入选的光伏制造企业,凭借长期积累的直拉单晶生长、设备开发和自动化应用、薄片化线切等技术优势,公司单晶硅片成本和品质行业领先。公司新开发的“泰睿”硅片实现了近十年来硅片领域重大创新突破,采用全新的TRCz拉晶工艺,具备电阻率均匀性和吸杂效果好、全平台支持等显著优势,将开启全行业降本增效的新路径。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聚焦下一代产业技术方向,持续推动高效电池技术产业化落地,突破BC电池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系列行业难题,成功研发了HPBC二代产品,相比同规格TOPCon组件功率高5%以上,结合更低的衰减率、更好的弱光性能和温度系数等BC技术优势,在等土地面积下的电站全生命周期发电量可提升6.5%-8%,将助力公司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再创辉煌。此外,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权威认证,公司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利用全激光图形化可量产制程工艺获得27.09%的电池转换效率,创造了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新世界纪录。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公司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创造了33.9%的世界纪录。

公司与全球知名高校、权威研发机构和团队、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高效的协同创新生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出了表界面钝化、掺杂接触生长等新工艺,在国际上首次制造出高柔韧性、高功率重量比的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科学杂志《Nature》收录。

(二)高标准品质管控,品牌优势享誉全球

基于光伏产品长期在户外复杂环境下工作的特点,公司建立了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体系,率先提出高于行业标准的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从组件设计与选材到量产监控再到售后保障都建立了严苛的可靠性标准,通过内部可靠性测试和权威第三方认证,确保产品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收益。依托于从前端硅材料到下游组件、电站端的全产业链技术优势,以及深入的客户需求洞察能力,公司持续将大量先进研发成果导入量产,始终保持产品行业领先。

公司曾牵头制定的硅片标准被收录至SEMI标准并向全球发布,硅片产品获得客户“IQC免检”;组件产品通过了TV、UL、CQC、JET-PVm、SII等权威机构认证,凭借高效率、高可靠性、低BOS成本等显著优势,连续七年荣获TV莱茵“质胜中国”优胜奖,连续五年在美国可再生能源测试中心(RETC)发布的年度光伏组件指数(PVMI)中被评为“最高成就者”,获得了组件效率、光致衰退、湿热和热循环等高成就权威认可。根据行业权威数据平台ePowerBay发布的巴西光伏电站运营排行榜,在2023年当地发电排名前十的电站项目中,公司提供高性能产品应用的电站项目占据了一半以上。凭借优质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公司产品获得了海内外众多客户的认可和信赖,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晶硅片出货量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单晶组件出货量多年位居全球前列。

(三)坚持稳健务实理念,财务健康优势突出

公司核心经营团队专注深耕光伏行业,拥有深厚的产业洞察能力和务实高效的执行能力,基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经营战略,带领公司穿越行业周期波动。公司坚持“不领先不扩产”,不断完善全球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依托硅片、电池、组件、电站的垂直一体化规模优势,建立了强大的全球市场供应能力和产业协同能力,在剧烈的产业波动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最好的产品质保就是“企业的寿命要大于产品的寿命”。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公司始终秉承稳健的经营理念,拒绝任何投机,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有效使用经营杠杆,调整有息负债结构,合理控制经营风险。历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合理水平,有息负债控制在较低水平,表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抗风险水平,为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地提供了可靠的财务保障。2021年(末)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31%、55.39%、56.87%,凭借良好的制造能力和财务健康水平,公司连续多年获得PVModueTech权威认可的可融资性最高评级,财务健康指数持续行业领先。

(四)深入践行ESG理念,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先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实践者和领导者,制定了LIGHT(Lead引领、Innovative创新、Green绿色、Harmonious和谐、Trustworthy信赖)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光伏行业和氢能领域技术进步,依托高效、经济的“绿电+绿氢”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低碳目标实现。

公司践行“用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和“SoarforSoar”低碳生产模式,持续深入推动运营碳减排,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推动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和价值链减排,2023年公司绿电使用比例达31.10%。公司将绿色理念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公司全系列硅片产品已获得CRE4及PPE2标准下的法国碳足迹认证,主流组件产品均已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和国际环境产品声明(EPD)认证,部分高效组件产品获得法国国家太阳能碳足迹认证机构Cerisois颁发的PPE2标准下的碳足迹证书以及韩国碳足迹认证。

公司长期以积极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2023年,以优秀的ESG实践和绩效,在美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的企业气候行动指数(CATI)排名中连续第三次名列前茅,荣获财富中国2022-2023ESG影响力企业、福布斯2023年度ESG启发案例、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彭博绿金ESG50-年度受关注环境等荣誉。凭借公司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公司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竞争格局

(1)行业进入加速整合阶段,产业竞争格局重塑

在阶段性供需失衡的行业背景下,受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和市场融资政策收紧影响,行业部分投资项目在现金流和盈利的双重压力下已出现延期或暂停,后续产能扩张将有所放缓,逐步趋于谨慎理性。2024年行业将进入加速整合阶段,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能力、产品创新能力、高效运营能力等将成为竞争的焦点,技术迭代继续加速,企业竞争格局将加速分化,引领趋势的优势龙头企业将强者恒强。

(2)行业经营同质化,高技术、新业态将是破局关键

经过多年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光伏行业设备、材料等体系日趋完善。近两年大量新增产能采用同一技术路线,各厂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产品价格激烈竞争。

随着新型电池技术的突破,以及各类光伏新型场景产品和服务的推出,光伏竞争的焦点将再次回归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差异化,在高效、经济、可靠的产品功能基础上,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和产品将成为在未来竞争中破局的关键。

(3)行业进入新一代技术迭代期,BC技术将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目前,光伏行业已经进入新一代技术迭代期,BC电池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具备转换效率极限高、衰减低、弱光发电性能突出、技术兼容性强的显著优势,在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未来5年内BC电池技术将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带动行业升级到下一代更高效技术为主的产业形态。

2、发展趋势

(1)“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

为实现《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在2023年12月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上,接近200个缔约方达成“阿联酋共识”,历史性地首次一致同意“逐步摆脱化石燃料”。从全球来看,能源部门产生了当前约四分之三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电力化和电力清洁化是控制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国际能源署(IEA)的净零排放情景中,到2030年,电力在最终能源消耗中的份额将提高至接近30%,随着光伏和风电为主导力量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从2022年的30%上升到2030年的60%左右,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全球电力供应的近90%。

(2)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重要力量,长期仍将持续增长

目前,光伏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为经济的电力来源,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2023年全球GW级光伏市场已由2022年的26个增加至32个,预计2024年和2025年GW级市场将进一步增加至39个和53个。

我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到2030年提高到25%左右。在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指引,以及一系列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支持下,我国新能源大基地开发将加快推进,加强配网建设将为分布式发展提供更多接入空间,同时,组件价格的显著下降将进一步打开市场需求。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1-3月光伏新增装机45.74GW,同比增长36%。预计2024年我国新增装机规模可能再创新高,我国仍将长期保持全球光伏市场制造端和应用端的绝对主导地位。

从全球主要光伏市场来看,欧盟2023年通过了最新可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esEnergyDirective),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42.5%,争取达到45%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更新了国家气候与能源计划,大幅提升光伏装机目标,凸显其加快能源转型的决心。根据欧洲太阳能协会中性情境预测,欧盟27国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将增长11%。美国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IRA)等政策支持、光伏成本下降和清洁电力需求上升,光伏装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展望,预计2024年美国光伏新增装机44.7GW,同比增长30%以上,到2025年底,光伏发电将成为美国电力行业增长的主要来源。中东非地区光照资源丰富,沙特、南非、阿联酋等国家的能源转型和绿氢战略加速推进,将带动中东非地区光伏市场保持较高增速,成为全球光伏的重要潜力市场。

尽管局部地区电网承载能力、输电基础设施等限制因素将暂时减缓全球光伏市场增速,但在2023年四季度以来度电成本显著下降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仍将保持长期增长态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中性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增长29%。

(3)新技术和应用场景日趋成熟,将进一步拓展光伏需求

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规模化、经济性的储能支撑新能源电力调峰。随着储能技术的成熟、绿氢及氢基技术的突破,将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实现电网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需求,促进光伏在更多行业领域的多场景应用,进一步实现非电力领域的深度脱碳。未来,“绿电+绿氢”将成为化工、交通运输、建筑、冶金等领域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之一,光伏+交通、光伏+建筑等多元场景开发模式的成熟将持续推动光伏跨界融合发展,提升光伏市场的多元、创新应用场景潜力,进一步拓展光伏发展空间。

(二)公司发展战略

1、战略定位

立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以BC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变革,加速实现BC技术的产业迭代;坚持客户为先,做强产品,做精服务,加大场景开发力度,提升经营价值;坚持全球本土化经营,服务全球客户。

2、主要举措

(1)大力投入高效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新一代BC技术产能布局,推动BC技术引领产业技术迭代。

(2)立足先进制造,以嘉兴基地“灯塔工厂”为引领,加快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提高科技制造水平。

(3)做宽、做进、做透客户及渠道,以满足客户痛点的差异化产品和方案服务全球客户。

(4)完善海外业务规划和组织建设,支撑全球化高效经营,实现可持续增长。

(三)经营计划

1、产能建设规划

未来三年,公司预计单晶硅片年产能将达到200GW,其中“泰睿”硅片产能占比超80%;BC电池年产能将达到100GW;单晶组件年产能将达到150GW。

2、2024年业务目标

2024年,公司将力争实现硅片出货量目标135GW左右,电池加组件出货量目标90-100GW。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国际贸易政策风险

光伏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扶持和鼓励。目前,中国在光伏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均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光伏企业已形成国际领先的产业规模、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然而长期以来,部分国家为扶持本国光伏产业发展,针对我国光伏企业的贸易保护措施和关税壁垒不断出现,海外贸易政策的复杂多变将为公司光伏产品出口及海外产能运营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公司将及时跟进海外贸易政策演变,研究制定有效路径,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升海外市场出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市场竞争风险

过去二十多年,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三轮大规模洗牌,自2023年以来的供需失衡叠加技术快速迭代已给行业带来了新一轮洗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企业已经面临激烈价格战,短期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承压,因技术迭代导致的产线改造支出也会对公司短期利润造成影响。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客户对光伏产品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企业进一步提升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技术研发、融资能力、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如果不能持续巩固提升市场地位,可能面临竞争优势丧失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公司作为光伏领域的一体化领先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品牌优势,公司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品领先,围绕降本增效和风险管控提升组织运营效率,聚焦客户价值构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优势。

3、供应链管理风险

目前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供需失衡、竞争加剧、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国际贸易环境多变等复杂形势,同时,在世界格局动荡、地缘冲突不断的背景下,如红海航运危机等外部突发事件频发也会对出口物流成本和交付产生较大影响。光伏作为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未来在供应链成本管控、快速反应、准时交付以及供应连续性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风险。

公司将强化供需洞察,通过加强内部“供产销研”协同、深化产业链战略合作、物流模式创新,持续推动供应链降本和交付等能力保障,构建具有前瞻性、敏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4、全球化运营风险

随着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公司已在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等地布局生产基地,建立了覆盖全球大多光伏市场的营销渠道,持续拓展全球化经营。受地缘政治博弈以及法律体系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企业全球化运营中可能会在投资政策、贸易政策、税收管理、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合规风险,海外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供应链体系、营商环境等也会对企业运营效率产生影响。此外,如未来发生汇率大幅波动可能会对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增加难度,并产生汇兑损失风险。

公司将加强海外政策研究,完善海外运营合规体系,积极探索海外合作模式,打造本土化团队,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并谨慎合理地运用外汇工具降低汇率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