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震有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震有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震有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随着相关客观因素影响的减弱与消退,公司紧跟全球经济的发展,主动把握海外市场机遇,逐步恢复海外业务,紧跟卫星互联网发展进程,实现国内和海外双轮驱动;同时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内部降本增效工作提高运营效率,公司业绩实现稳步提升。

  (一)营收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440.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655.8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2,831.73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76.6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3,440.22万元。公司经营情况变动的主要原因如下: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逐步恢复,同时随着卫星互联网进程的启动与加快,公司国内外的中标项目和订单取得较大增加,市场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同时,公司注重控本降费,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加强管控,期间费用的增幅较小;另一方面,公司加强应收回款管理,销售回款增加,应收回款有较大改善,预期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度同期减少,因此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度明显减亏。

  (二)主营业务经营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核心网系统、光网络及接入系统、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系统和技术与维保服务等。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网系统收入6,684.2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37%;光网络及接入系统收入25,186.4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9.38%;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系统收入39,679.4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98%;技术与维保服务收入15,699.1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78.67%。主营业务收入总体较上年同期增长65.17%,主要系光网络及接入系统和技术与维保服务收入增长所致。

  (三)研发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技术人员为754人,研发人员比例为59.51%,研发投入为20,119.44万元,较上年同期18,994.82万元增长5.92%。公司对各项核心技术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2023年,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新增软件著作权49项,新增业务资质17项、续证13项,新增产品资质27项、续证2项,新增工信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4项、续证9项,新增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12项、续证4项,新增煤安矿用-防爆证15项、续证3项,新增商标2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733项(其中发明专利656项)、软件著作权448项。

  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研发的进展如下:

  1、在核心网领域:公司推出并规模商用了融合信令方案,实现对2G,3G,4G,5G和IMS信令的转接和处理,该产品符合3GPP最新规范,具备大容量、高可靠等特点,后续会继续应用在5G异网漫游等场景。对于4/5G融合核心网,持续投入完善运营商级核心网产品能力,进一步完善产品的增强功能特性;实现核心网的基于国产化软硬件平台部署,并且通过了运营商级别的性能、稳定性、高可用性的测试。

  2、在光网络及接入领域:继续完善10GPONOLT系列产品功能,完成10GPONOLT平台智能算力板开发,并启动50GPONOLT产品预研;完成了基于VPX硬件平台的国产化语音交换机、全国产化架构机架式软交换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持续开发支持OTU4功能的插卡式和盒式产品;推进低成本高性价比的IP-MPLS设备开发。

  3、在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领域:在指挥调度方面,公司完成了视频治理平台、GMeet混合会商平台的开发;开展AI智能调度的研发并发布测试版本。在智能物联网方面,控股子公司深圳震有智联面向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以及智慧安防的行业垂直领域推出了融合AI推理服务器及边缘智联软件RockOS;持续开发面向智慧养老领域的基于4D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智能起居跌倒看护仪及智能睡眠看护仪,并向终端消费者市场推出了面向独居养老的智能看护终端及手机App,可以实现跌倒检测、心率检测、呼吸频率检测、睡眠质量评估和语音交互等功能;持续开发面向智慧安防、智慧园区和智慧社区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光储能智联移动哨兵、边缘融合一体机产品以及智能物联管理平台;研发了面向智慧工地的融合卫星通信、5G专网、传感融合以及AI分析的完整解决方案并积极推广国内与海外市场;研发了面向工业互联的多传感融合与AI分析解决方案,有效解决生产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节能管理痛点。

  此外,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外5G和F5G双千兆建设,与国内外各大运营商、科研院所探索合作,参加卫星通信的标准体系建设和方案论证设计,完成多级音视频融合通信系统的规模商用;参与化工园区标准体系的建设、参与煤矿智能化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运营商研究院组织的M-OTN、白盒OLT、5G专网、5G用户面(UPFN4解耦)等相关产品的标准规范制订,并同步开发了相关产品,尤其是5GtoB业务的轻量化5G核心网产品入围集采名单并开始小规模商用。公司将以现有核心技术为基础,对5G卫星应用、5G切片和边缘计算、5G核心网、50GPON等技术进行持续研发,保持技术先进性。

  (四)市场拓展情况

  震有科技的产品战略是5G、F5G和卫星互联网。公司在境内外市场以及卫星互联网领域充分发挥不同产品线的发展战略,突出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紧随通信行业迅猛发展的步伐。

  在境内市场的公网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与国内电信运营商紧密合作。在5G领域,与中国广电湖南公司签署基于“5G+内容+应用”新战略合作协议,中标江苏广电有线5G实验室轻量型5G核心网系统等;中标中国电信(601728)2022年国际漫游短信欢迎词平台上云改造工程项目、天地翼卡建设工程项目、2023年终端合规管理平台核心网项目等;中标中国联通5G专网网关项目、UPF融合网关项目、中国联通物联网语音黑白名单管控平台;中标中国联通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2023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G核心网智能架构原型平台研发项目,此项目实现5GNWDAF的平台开发,将AI引入5G网络。

  在F5G领域,相继中标并落地雄安广电、湖南广电、湖北广电(000665)、福建广电,重庆广电等省级运营商XGPON设备项目。

  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发力,中标多个卫星互联网核心网项目,持续跟踪并开拓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围绕5G+卫星,震有科技与中国联通在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合作,如卫星接入配置模块项目。

  在境内市场的专网领域,公司开拓数据中心业务,深度参与兰州新区各类数字项目的建设,并成功合作二期项目-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数据机房项目;在物联网及智慧城区方面,公司重点聚焦深圳以及珠三角地区,继续加强与运营商及相关央企的合作,开拓智慧工地、智慧交通、智慧养老、工业互联等特殊应用场景,智能巡检机器人、光储能智联移动哨兵、边缘融合一体机以及新一代生物雷达智能看护仪等产品相继交付使用,公司产品凭借专业技术和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获得客户的认可。

  在境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在南亚和东南亚市场上,获得了印度电信MNP号码携带扩容订单以及专网领域IP-MPLS路由器订单、印度TATAIMS扩容订单、与孟加拉移动运营商Bangaink签约全IP移动核心网项目、在马来西亚市场交付了移动运营商TeekomMaaysia的UCaaS项目;在中东地区和非洲市场也相继中标了DRA信令网、接入网、光纤网等项目,在与海外合作伙伴建立长期IP光网络研发服务的基础上,通过ODM合作拓展了光网络相关设备新的销售渠道,并实现了批量商业发货。另外,震有科技的5G专网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到了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安哥拉库内内抗旱项目5标段-71号Ndúe大坝项目5G专网建设项目中,这是震有科技5G专网端到端解决方案在海外的首次部署。公司将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助力公司稳步发展。

  在市场宣传方面,公司及子公司通过积极参加行业相关的展会和论坛,以进一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扩大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了第二届孟加拉(2023)展览会、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obieWordCongress简称:MWC)、第29届中国国际广播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第二十一届2023年太原煤炭(能源)工业技术与装备展览会、第十七届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2023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ICT高层论坛、2023年广州国际应急安全博览会、第23届美洲光通信互联技术及设备研讨会&展会(FiberConnect2023)、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2023年非洲国际通讯展

  (AfricaCom)等国内外展会和论坛,公司的创新核心网解决方案、新一代光网络通信产品、专网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参展客户对公司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表示深度认可。控股子公司深圳震有智联于2023年分别参与了第七届中国南非贸易展、香港黄金时代国际养老展、第七届广州国际康养展、日本大阪养老用品/养老护理方案等国内外展会,同时与Inte共同举办“数智时代汇创未来-智慧交通与未来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公司的智慧养老整体解决方案、智慧交通方案、智慧工业互联方案等获得了众多客户好评。

  (五)对外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为拓展公司在数字能源生态业务领域的市场,优化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布局,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完善区域和产品体系布局,公司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深圳震有数字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持股51%。为降低公司运营成本,优化内部结构,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珠海震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公司产品研发、组装及仓储,利用珠海市的地缘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提升公司管理效益。

  (六)公司治理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范运作,及时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修订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等12项公司治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组织架构,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同时,公司不断加强信息披露事务管理,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此外,报告期内,为优化区域布局,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公司注销了全资子公司枝江震有和安徽震有,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

  公司不断探索更有效率的内部管理方式,加强三会运行机制的有效和规范,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公司治理的实际情况符合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有关上市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为专业从事通信网络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通信系统供应商。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通信领域,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政企专网、能源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通信系统设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专业完善的定制化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公司推出了5G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产品包括5G核心网、5G网络及信息安全、PON系列、OTN系列、卫星核心网等;在专网领域推出了新一代智慧应急、智慧城市、智慧矿山、智慧园区、智慧养老、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及经验积累,形成了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覆盖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的全网络端到端解决方案,其主营业务按产品线可分为核心网系统、光网络及接入系统、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系统、技术与维保服务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信系统设备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销售与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开展技术研发,组织产品生产和销售,同时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预测,向供应商采购所需原材料。公司的核心业务为通信系统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形成了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哑铃式”经营模式,专注于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即研发、销售服务两端投入较多,而产品生产环节则主要采用外协工厂生产模式进行。公司保留产品定型、工装设计、产品总成与检测等生产工艺和技术含量高的核心环节,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研发环节公司根据特定需求设计符合具体应用场景并兼顾实用性及便利性的产品,销售环节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建立了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包括原材料采购和加工服务采购两个方面。原材料采购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芯片、印制板、制成板、光模块、结构件、集成配套产品等。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公司会选择质量稳定、交付及时且与公司合作关系良好的供应商。目前,国内优质供应商众多、市场竞争充分,公司主要通过集中询价方式确定供应商,综合考虑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交付能力、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因素,每类物料选定多家合格供应商。对于加工服务采购,公司邀请具备生产能力和资格的供应商参与商务谈判,综合其生产能力、质量管控能力、价格、服务、结算方式等因素确定具体的供应商,向其下达生产任务。

  2、生产模式

  公司作为通信系统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通信设备供应商,在经营中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与销售环节,在生产环节多采用外协加工模式。在外协生产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外协厂商的生产过程质量,公司会任命专职的质量管理工程师在外协厂商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持续的现场巡检工作,以监控生产过程质量。公司具有严格的过程质量管控流程,对物料采购、加工工艺、成品检验等方面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地域、不同客户的行业性质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体系。核心网设备和光网络及接入设备的主要客户为电信运营商,公司设立运营商销售团队负责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市场拓展,同时设立了香港震有、日本震有、印度震有、菲律宾震有、中东震有和孟加拉震有六家境外子公司,负责境外的市场拓展和本地技术服务工作。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系统的主要客户为特定行业用户,公司聚焦拓展数智生态、智慧应急、智慧园区、智慧矿山、智慧城市等领域。此外,公司设立渠道部负责客户维护、市场推广及服务支撑等工作。

  4、技术与维保服务业务的经营模式

  公司的技术与维保服务主要基于自身在核心网领域、光网络及接入领域和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领域的技术积累,面向主营产品所销售的客户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技术与维保服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技术服务,另一类是以系统巡检与维护、设备维修与升级为主的维保服务。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下的“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业务所处行业主要分为公众通信网络(以下简称“公网”)和行业专有通信网络(以下简称“专网”)。公网主要服务于社会公众用户的通信网络,专网主要服务于特定部门或群体的通信网络。

  (1)行业发展阶段

  随着5G逐步迈入规模发展期,国家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5G对经济社会影响持续增强,5G、F5G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各项应用普及全面加速。5G技术驱动着更快的数字连接,成为一切上层技术的基础设施,从而激发更强的经济活力。结合人工智能、移动边缘计算、端到端网络切片等更广泛技术,5G在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无人机、智能制造、电力、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随着5G与各行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催生出多样化、定制化的行业终端以满足行业个性化需求,为个人用户及行业客户体验带来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依靠5G和云计算等“新基建”,XR、人工智能等更加广泛的技术应用得以流行。在5G全面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之际,以全频谱、全覆盖、全应用、强安全为特征的6G技术研究开始进入关键阶段。作为6G网络架构的重要环节,卫星互联网趋于成熟并具有全覆盖、低时延等优势,尤其适用于无基站覆盖的海洋、沙漠及山区等偏远地区,可作为传统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目前,卫星互联网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我低轨卫星体系加速建设,以及终端应用的不断普及,都标志着卫星互联网未来有望成为主流的通信方式之一。

  (2)行业基本特点

  ①特有的经营模式

  成熟的通信设备技术企业要建立研发、生产、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综合的技术服务是企业的主要盈利来源。

  在公网通信领域,运营商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通信设备供应商通常面向运营商开展业务,一般不直接面向最终网络用户。通信设备供应商通常注重研发和销售两端,以形成自主的核心技术和稳固的客户群体。生产模式方面,多数通信设备供应商将部分工序或成品生产由外协工厂实施,各企业因自身资源优势、管理风格等因素会在代工比例和程度上存在差异。由于运营商通常采用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通信设备供应商通常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经销或其他销售模式相对较少。

  在专网通信领域,通信技术服务专业性强、客户对通信网络需求的专业化程度高。因此,设备供应商与客户签订合同后,按照客户的具体需求,一般需要经过需求调研、方案设计、招投标、生产运输、安装调试、验收交付等流程,并提供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②周期性特征

  从短期来看,本行业受各国电信政策以及通信技术发展的影响。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发展,全球范围内对通信网络建设的需求在每次换代升级时会迅速增加,核心网建设加速,承接相应节点的接入网覆盖范围逐渐增大,通信系统设备的需求会迅速提升,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从长期来看,通信网络建设是各国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之相关的通信设备的需求长期内不会改变。本行业在未来将面临较长时间的发展机遇,长期来看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③区域性特征

  行业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从全球范围看,欧美等国家的通信网络已经非常成熟,通信设备需求相对平稳;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发展相对落后,网络建设的技术程度和普及率仍然非常低,因此通信网络建设的升级需求较大。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主要企业集中于华东、华南等地区,这些区域经济较为发达、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原材料供应充足、技术型人才数量相对占优,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④季节性特征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客户结构呈现金字塔形。顶端客户通常为电信运营商、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部门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客户的采购遵守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通常在每年第一季度制定招标计划,经历方案审查、立项批复、请购申请、招投标、合同签订等一系列程序后才会执行。因此,一般在每年下半年的采购行为较为集中,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行业底端客户通常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客户决算机制较为灵活,对产品的采购没有明显季节性特征。

  (3)主要技术门槛

  ①公网通信行业

  5G-A全称5G-Advanced,也被称为5.5G,被认为是5G和6G之间的过渡阶段,2024年是5.5G开始商用的元年,将为业界带来创新的业务场景,满足前沿市场需求。震有科技在展台呈现了单用户10Gbps超高带宽,5GLAN&TSN,RedCap,NTN卫星通信及IMS新通话等多项关键技术,释放5G-A的力量。除此以外,5G专网是当下产业创新的关键基础,震有科技小型化5G核心网提供了多种部署,运维和组网方案帮助运营商抓住垂直行业的机遇。

  软交换机依然在向IMS的演进中。IMS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的关键网络技术。网络融合已经成为运营商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IMS可以实现固定与移动、电信网和企业网的融合,并且可以简化网络结构,支持更丰富的定制化业务,提高网络的智能化,使用户可以跨越各种网络并使用多种终端,提供VoLTE(4G高清通话)和VoNR(5G新通话),因此被认为是实现融合的最理想的网络架构。

  PON设备(无源光网络设备)正从GPON到10GPON加速普及,运营商已将“双千兆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的经营和考核指标。XG-PON、XG(S)-PON及COMBOPON产品的成熟,为我国信息基础建设筑牢光网络底座。

  通信接入设备技术与行业技术发展高度一致。通信接入设备主要用于满足通信网络对信息传输、转换的需求,其生产技术、研发方向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高度一致,并随通信技术的更替而升级换代。在有线接入领域,如传统的连接与保护设备主要有xDSL接入的铜缆配线产品以及通信机柜系列产品。随着光接入技术的发展,与FTTx相关的ODN产品如光纤配线系列产品、光无源器件产品等得到迅速推广。ODN产品随着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提升不断进行产品升级,作为核心器件的光功率分路器的分光比不断增大。在无线接入领域,如无线宽带通信优化领域中的直放站设备,其发展初期为无线同频直放站,后来发展到技术要求更高的光纤直放站、移频直放站和数字直放站,监控功能也从简单到完善,从单一的设备监测到全面的综合网管,充分满足了客户对无线网络优化系统高标准的要求;同时,随着前馈技术、数字预失真技术的突破,直放站的性能和效率也得到提升,使行业的技术水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②专网通信行业

  专网通信拥有兼顾通信技术和相关领域的行业特点,是一种融合信息、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技术及相关行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专网通信技术平台对安全性、可靠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由于专网通信主要服务于特定的行业和部门,专网通信技术平台作为其各自行业生产组织、指挥调度及管理的支撑平台,对可靠性十分敏感。在某些场景下,专网通信设备还要满足高安全性的要求,使用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标准要求的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还要保证在传输过程中对不同业务数据进行隔离。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的主营产品公网和专网并重,国内与海外并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通信系统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产品线丰富、应用领域广泛,与单一产品供应商相比,公司受制于特定行业投资重点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确保公司收入来源稳定增长。

  核心网方面,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卫星互联网核心网技术能力的企业,多项核心网技术具备壁垒。光网络及接入方面,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全系列10GPON产品的厂家之一。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方面,公司业务已广泛布局于政企、能源等多个重要领域,并在相关重大活动中获得应用,深受市场认可。新市场新行业的发展有望给公司业务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公司定位于通信系统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丰富的项目交付经验。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形成了包括5G核心网、IMS、RCS、UPF、XG(S)-PON、OTN-CPE、MSAN等覆盖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全网络产品体系,产品及解决方案获得国内外运营商及各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5G加速商用化,数字经济多维受益

  数字经济是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夯实网络基础。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基础建设的跃进,社会经济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5G已进入规模化、高质化发展的态势。2023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推动5GRedCap技术演进、产业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促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通信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平稳增长,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各项应用普及全面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随着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终端应用不断成熟,传统行业也将加速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同时诞生具有创新生态结构的新兴产业。基于比更快的网速、毫秒级延时、万物互联的场景,数字经济将从5G中多维受益。

  (2)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加速启动6G新时代

  卫星互联网为我国“新基建”核心环节之一,是国家战略性工程。国内通信卫星虽相较国外起步较晚,在高通量卫星技术上的发展进程却不断缩小与国外差距,且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通信卫星产业政策,积极布局低轨星座,行业发展迎来加速期。2023年9月11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发展6G,开展6G网络架构、太赫兹通信、网络覆盖扩展与天地融合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10月8日,工信部日前公开征求对《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稿提出统筹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移动通信转售等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2023年10月26日,上海市发布促进商业航天发展(000547)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发展,推动空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融合;2023年11月30日,成都市举行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大会,根据此前发布的《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成都市计划到2025年,构建形成以整星制造与卫星应用为重点的全链条、全生态产业发展体系,争创国家卫星互联网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示范城市。2023年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要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商业航天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卫星技术创新的层层推动下,卫星通信将得以进一步普及,面向更大的市场。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202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自292亿元增至447亿元。卫星互联网是6G网络架构的重要环节,是地面通信网络的有力补充,有望开启并引领下一轮通信板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实现6G泛在通信愿景的重要支撑。

  (3)全球新光纤宽带网络和设备需求持续高景气,万兆宽带是未来趋势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层级不断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速传输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推动了光通信市场的快速增长。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现阶段向光纤过渡已成为全球现象,海外对新光纤宽带网络和设备的投资持续增长。2021年3月25日,工信部发布了《“双千兆”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文件指出到未来三年是5G和千兆光网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产业数字化、云计算、智慧家庭、东数西算等应用场景将推动千兆宽带加速建设,拉动光纤需求新一轮景气,持续放量。伴随千兆宽带入户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千兆宽带网络加速推进,10GPON设备迎来高需求,全球接入网持续保持高景气。

  根据C114通信网,2023中国光网络研讨会指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并趋智能化,网上办公/会议/工作互动等,用户一方面对服务质量有更高要求,同时仍会长期、持续对网速的提高有所期待,所以不断提高接入速率依然是需要的。在实现千兆入户的基础上,万兆入户必然会相继提出,支持万兆宽带的各项技术(例如50G-PON和WiFi7)也逐步在成熟。我国光通信主流供应商已具备了50GPON的能力,为万兆入户提供了基础条件。

  (4)产业数字化发展,提升数智化生态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全面发力、势头迅猛,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等)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底座和基石,网络设施的“规、建、维、优”有稳定的发展空间。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目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将推动数智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以数智化为基础,生态是系统的提升,是建设的目标,是服务的具象,是追求的境界。

  (5)创新驱动对产业增长的推动力大幅提升

  随着网络覆盖的不断扩大,推动整个行业增长的动力将从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通信设备行业的创新即将进入一个业务和模式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

  在公网通信领域,随着用户数增速放缓、客户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竞争成本增加、收益下降、利润点转移,这些挑战迫使运营商更加关注业务的集成和服务的整合。创新应用的趋势已经驱动运营商开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注重提供以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创新增值服务,这对通信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行业的发展,通信设备制造商必须积极投入研发,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端,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在专网通信领域,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日益深入专网用户工业控制、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工业应用的各个层面高度结合、紧密相连。通信企业不仅需要向专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基础通信设备,而且还要求能够提供支撑其各个自动化业务单元间信息互通的专用业务接口和软件平台,实现通信系统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系统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信号监测控制系统,这就需要通信设备供应商不断适应技术的发展,成为能够提供一揽子通信信息解决方案的综合通信设备供应商,而不是单纯的设备制造厂商。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长将从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驱动,转变为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的驱动,创新模式从设备商和运营商主导,转为用户主导。得益于产业融合和新兴业态的兴起,通信行业拥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工业4.0、智慧城市、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动电子商务、农业现代化等都将给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创新带来机遇。

  (6)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产业竞争关键产品

  通信设备商之间的竞争层次提升,在提供基础硬件设备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体化深度定制策略保障产品在服务性能和安全更胜一筹,并以此构建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普及,运营商及行业用户的通信信息需求更加专业化、多元化和精细化,对于产品单一,提供完整系统方案的能力较弱的企业将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具备技术优势、质量优势、设备优势,能为客户深度定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通信设备供应商将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经过长期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已构建一系列的核心技术,覆盖公司主营业务,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有力保证,公司的核心技术在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变化。

  注上述奖项分别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闽华先生与副总经理薛胜利先生获得。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116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49项软件著作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获授310项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外观设计专利、443项软件著作权。

  3、研发投入情况表

  注:1.费用化研发投入为研发费用金额扣除公司自研软件摊销金额所得。

  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下降主要由于公司本年收入增加较大,同时公司研发费用增幅较小所致。

  4、在研项目情况

  [注1]本项目已经公司豁免披露程序进行了脱密处理。

  5、研发人员情况

  注:研发人员的薪酬包含计入成本的基于特定销售项目、计入资产的研发资本化项目的研发活动支出及计入费用的费用化项目的研发活动支出;研发人员人均薪酬=研发人员的薪酬/期初期末平均研发人员数量。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和产品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授专利383项(其中发明专利310项)、软件著作权443项。公司经过在通

  信领域多年的发展,已经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通过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设备和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具备全面解决方案能力:

  1)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卫星5G核心网的公司之一,包括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核心网。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卫星通信是尖端技术,目前业界只有少数公司能掌握该项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

  2)为数不多的能提供IMS核心网的公司之一。公司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开发了全云化IMS核心网系统,系统支持4G高清语音(VoLTE)和5G高清语音(VoNR)。

  3)5G全系统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力。5G核心网实现了软硬件的完全解耦合,既可以部署在通用X86服务器上,也可以部署在国产化ARM服务器上,避免了硬件厂商的锁定并保障了硬件供应的安全。5G系统还可以结合公司IMS系统、应用指挥调度系统一起,提供统一融合通信调度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各行各业客户的使用特性和应用场景。

  4)较强的定制开发能力。能够针对客户特定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制,并按时交付。例如在指挥调度系统产品中,公司能通过较强的定制化方案实现各部门互联互通、协同指挥,并运用监测预警平台和“一张图”实现突发事件处置的全业务指挥调度流程可视化。

  5)设备国产化能力。具备较强的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定制化开发全国产化融合通信设备和模块。震有科技的IMS核心网、4G核心网(EPC)、5G核心网(5GC)极其相关业务系统已实现基于国产化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软件的云化部署。产业自主和国产替代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将逐步兴起,并加速推进。震有科技的核心网系统(包括电信级与企业级)均已实现软硬件完全100%全国产化,自主可控,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6)基于IMSVoNR的5G话音技术。公司持续投入IMS研发,在本期内,已经完成了IMSVoNR方案的开发工作,并成功与多个伙伴的核心网基站等完成了联调对接,完成了近10余款手机的兼容性测试。主要体现在(1)完成了EVScodec的支持,5GVoNR需要超高清语音,因此EVS是VoNR必备功能;(2)5G服务化接口的改造,使用SBI与相关设备互通;(3)话单等改造以便支持VoNR特色的多量纲的计费。

  7)5G消息技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资研发5G消息系统平台,并交付完成了中国电信5GMC相关项目,包括与MaaP平台对接,多媒体存储等。在性能方面,与客户合作,完成了SIP接入模块的开发和高性能测试工作。同时,启动了5G消息不良信息检测引擎相关的工作的研发,为5G消息合规绿色运营提供保障。

  8)大容量XGS-PONOLT技术。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能提供全系列10GPON产品的厂家之一。XG-PON在GPON下行2.5Gbps的基础上,提升至10Gbps带宽;XGS-PON更是可以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0Gbps带宽。产品单槽位可以最大支持16端口,单槽位背板带宽可达200Gbps。

  9)全国产化接入产品。公司接入网相关国产化系列产品均采用国产化的CPU、内存、各种接口芯片、电阻、电容、连接器等元器件,实现全国产化替代。同时软件平台采用基于Linux内核自主研发的VOS平台,通过结合虚拟化和重构多种技术,对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化进行平滑和封装处理,为上层业务开发提供丰富的接口以及管理手段。接入网相关国产化系列产品包括国产化语音交换机、国产化接入网关、国产化VPX单板、国产化通用扣板。

  10)IP-MPLS技术。采用MPLS技术,符合IETF、MEF3/6/8、ITU-T等国际标准定义的最新MPLS标准。IP-MPLS设备可以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高性能L2/L3交换服务。具有多种端口类型,可提供E1、STM-1/4/16/64、GE、GE(o)、10GE、25GE、50GE、100GE接口,满足从接入到汇聚、核心层的网络部署要求。

  2、业务资质优势

  通信设备行业有较高的资质准入门槛,需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格审核,以及满足应用领域的行业标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不同客户行业的管理规定,公司及相关产品已通过专业机构的审核。公司有较为完善的公司资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27001/ISO22301/ISO20000/ITSS三级/CMMI三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CS3)/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施工)/CCRC信息安全服务(三级)/CCID信息系统服务交付能力(二级五星)/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施工)/CCRC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证书(软件安全开发服务三级)等。公司系列产品获得57项《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8项《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1项《电力专用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57项《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CCC)》、12项《CQC产品认证证书》、65项《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65项《防爆合格证》、3项《电子版权认证证书》及其他相关资质证书,符合电信、政府、电力、煤矿等领域对通信设备的相关要求。另外,公司拥有多个行业准入资质,实行多行业业务布局战略,优化资源配置要素,形成专业型多角化经营、国际化经营、战略化经营格局。目前,通信系统设备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专网通信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游行业市场的发展情况。单一业务市场容易让企业陷入“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困境。因此,多行业布局战略有利于增强公司灵活性,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综上所述,各项准入资质的获取不仅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品质,提升了客户的信赖度,而且有利于优化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有序整合资源,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3、产品供应优势

  公司主营产品涵盖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各个通信网络层级,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核心网、接入网、光网络、指挥调度、智慧应用等,能够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和成本优势,积极实施“宽产品线”策略,形成了通信设备全系列“一站式”供应能力,广泛进入运营商、政府、能源、化工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通信设备的招标和采购,“多产品+多行业”的战略布局使得公司拥有较强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公司充分发挥核心科研技术队伍的创新才能,根据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开发新技术产品,进一步稳固产品线齐全的优势,为运营商及专网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使客户能获取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4、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2301业务连续性体系认证、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等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严格按照上述体系的要求,制定了质量手册,明确了组织结构和各职能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以及相互关系,对技术研发、系统测试、生产供应链、管理过程、安装及售后服务等流程加以控制。

  公司产品凝聚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在严格质量控制下,公司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保障客户网络运行的安全、稳定、可靠。公司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不断得到全球知名客户的认可。

  5、服务优势

  公司拥有完善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库和先进的模拟实验室环境,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保障客户方便及时获得技术支持服务。

  公司建立了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体系,客户服务体系采取客户服务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双驱动的模式,客户服务中心模式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负责系统软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和集成工作;产品研发中心模式是为现场技术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用户遇到的疑难问题。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支持队伍,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持和现场排障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公司凭借快速的反应能力和专业的技术水平,在行业中树立了较好的口碑,形成了较强的服务竞争优势。

  6、研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对研发进行持续、重点投入,近年来,研发投入均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10%。公司研发团队整体素质较高,骨干技术人员均持有公司股份,保障了研发团队的积极性、稳定性及技术延续性。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学科专业分布合理,涵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电力和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在预研创新、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高管和核心技术团队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获得科技部、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创委等政府部门的资助与奖励,专利数量稳步提升。

  7、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在核心网、光网络、接入网、指挥调度、智慧应用等领域长期的从业经历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团队成员多来自业内知名企业,对行业、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全球化视角,积累了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为保持公司竞争优势提供了保证。公司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架构,运营管理高效。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440.96万元,同比上升66.1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8,655.88万元,同比减亏12,831.73万元。公司业绩较去年虽有增长,但仍处于亏损状态。若公司国内外业务的拓展不及预期,或加大研发投入后新产品不能较快形成规模收入,或公司无法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及费用等情况,可能导致公司亏损状态持续存在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核心技术失密的风险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优势以及持续的研发能力是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为保护核心技术,公司通过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相关协议、规范化研发过程管理、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保护等措施防止核心技术泄密。公司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核心技术存在被竞争对手抄袭的风险,公司可能存在知识产权被侵权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产品的价格、技术产生不利影响。

  2、技术研发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

  由于通信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对手普遍规模较大,其在研发费用的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数量上较公司相比具有较大优势。通信技术及产品具有更新换代较快的特点,作为通信设备供应商,公司需要不断地对产品和服务升级换代以满足客户需求。虽然目前核心技术与竞争对手相比有一定竞争力,但不排除由于未来研发投入不足、核心人员流失导致研发速度减缓或失败;或由于技术创新机制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未能很好地适应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在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获得突破,或者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从而导致公司技术失去竞争优势,公司将面临前期的研发投入无法收回且难以实现预计效益的风险,并将对公司业绩及发展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原材料供应风险

  原材料采购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芯片、印制板、制成板、光模块、结构件、集成配套产品等,因直接材料在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占比较高,产品成本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公司在承接客户订单时会综合考虑原材料价格等因素进行报价,如果原材料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或供货渠道发生重大变化或交付期延长,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48,155.35万元,占公司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1.39%,是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发生逾期、坏账或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回收周期,从而给公司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2、经营现金流为负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87.09万元,通信设备行业属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项目执行和结算周期均较长,业务规模扩大等因素会导致现金流净额为负。若公司不能改善现金流管理,将可能导致无法满足经营中及时付款、投资或偿债,导致公司面临经济损失或信誉损失的风险。

  3、流动资金短缺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21,230.37万元。公司近年处于规模扩张、业务增长的阶段,受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及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应收账款回款进度较慢,日常营运资金需求较大。如果公司银行授信收紧,或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回收的情况,或公司在手订单无法执行,可能会使公司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存货跌价风险

  公司的存货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重较高。报告期内,公司由于经营规模扩大,销售增长,存货相应增加;另外为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对主要原材料芯片进行储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65,155.69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5,630.76万元,占期末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为7.95%。公司本着谨慎的原则对存货计提了足额的跌价损失。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客户临时改变需求、竞争加剧或技术更新,导致存货积压,从而导致公司存货跌价的风险增加,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1、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所处的通信设备行业属于发展较快的高科技行业之一,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市场参与者不断涌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凭借品牌、技术和资金优势,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强化自身竞争优势。如果公司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通过改善管理,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提升,将导致公司在细分市场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面临市场份额减少,盈利能力下降,甚至核心竞争优势削弱的风险。

  2、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

  尽管国家目前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卫星互联网、5G通信等产业发展,但亦无法预测未来政策会否发生变化。如因政策原因导致市场需求发生对公司不利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1、国际环境风险

  近年来,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相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回流。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信息安全、贸易摩擦和技术保护逐步升级,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和开展业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若上述国家或地区的电信、进出口等政策发生变化,公司作为中国企业有可能在前述国家和地区在税收、销售和研发等方面遭遇不公平待遇,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形成不利影响。

  2、汇率波动风险

  随着公司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海外业务的外汇结算量也将继续增大。若公司结算货币的汇率短期内波动较大,将可能带来汇兑损失,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440.96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6.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655.8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2,831.73万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

  (1)公网通信市场

  目前公网通信领域的竞争格局主要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较高,少数拥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企业占据行业内较大市场份额”的特点。由于运营商通常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设备供应商,对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响应速度、供货能力要求较高,对提供通信设备的企业资质遴选较为严格,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抢占了市场先机,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份额较高。伴随着技术升级换代速度的加快,运营商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等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集采规则不断变化,行业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在全球市场主要有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诺基亚等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品供应商,这类厂商凭借其在通信设备领域的综合技术实力,在公网通信领域竞争优势明显。

  但在追求性价比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及需要特殊定制的市场如卫星通信等领域,中小型供应商因体制灵活、性价比高、提供定制等优势,依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3GPP已明确5G沿用4G的话音业务架构,5G话音业务解决方案包括VoNR、EPSFB、VoLTE与RATFB可基于现网IMS升级实现;同时,电信运营商推进5G核心网的NFV云化部署、N4解耦以及产品白盒化,部署难度下降,给中小设备厂商带来新的市场机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小创新型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2)专网通信市场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业务会应用于专网通讯,如卫星互联网、5G、网络切片、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这些技术横跨通信信息、工业控制等领域,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细分行业市场的诞生,市场的扩大可容纳更多的企业参与建设。该等技术主要用于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政府、公安司法、能源、化工、水利、交通等影响着国民经济的领域,行业门槛较高。

  通信系统设备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专网通信设备领域的发展,与下游行业市场的景气度密切相关,单一行业的业务市场容易让企业陷入“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困境。因此,多行业布局战略有利于增强通信公司的灵活性,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2、发展趋势

  (1)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在全球5G周期即将到来的背景下,国际形势对通信行业的影响将使得我国通信设备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未来,我国将加快以产业升级促进进口替代,通过进一步加快国内通信产业链的升级,大力发展中国制造,并在关键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掌握技术自主权。

  (2)5G应用拓展打开市场新空间

  5G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望延续,5G+新应用增强赋能工业制造业,网络基础能力供给持续增强发力。随着通信服务不断提质升级,逐步提升网络覆盖和服务能力,5G基站有望在城市面覆盖得更好,在工业园区覆盖得更深,并逐步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地区逐步推进。“5C+”行动规划持续推进,“5C+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对制造业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推进5G规模化应用政策不断落地,通信5G+有望持续开拓新增长曲线。预计未来5G建设主要用于完善网络覆盖和容量扩容,投资重点转向推进算力网络建设,宽带互联网、ToB端产业数字化方向,以及云业务等新兴产业方向。另外,通信基础设施对互联互通非常重要,“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涉及全球近一半的人口,GDP约占全球30%,但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多数国家通信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宽带普及率、移动普及率普遍较低。随着5G的成熟,“一带一路”国家5G网络的升级有巨大的业务发展空间。具有5G研发能力的设备商纷纷将战略重点慢慢延伸至这些新兴国家,采取内外兼顾的发展战略,角逐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占领新兴国家的市场份额。

  (3)卫星互联网建设将迈入高速发展阶段,低轨商业卫星将迎来大发展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相关支持性政策文件,为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在短、中、长期时间内,积极部署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促进“天地通一体化”发展,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卫星通信领域。6G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建构地面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及深海远洋网络融合,实现空天海地一体化的全球连接,卫星互联网是以卫星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服务,是卫星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其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整体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传统互联网服务覆盖面的不足催生了卫星互联网,手机厂商正在加速导入卫星通信功能。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虽尚处早期起步阶段但进程提速显著。目前中国卫星(600118)发射主要围绕导航和遥感领域,通信卫星数量相对偏少。伴随高通量卫星带动宽带卫星通信业务蓬勃发展中国低轨通信卫星行业有望进入快车道,卫星发射数量上升空间巨大。

  《中国航天科技(000901)活动蓝皮书(2023年)》指出,全球航天发射自2018年以来进入新的高峰期。2023年,全球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达到223次,较上年增长19.9%,发射载荷质量达1492吨,发射次数和质量等多项关键指标达到1957年以来的最高值。比如SpaceX,其自2023年以来明显加快了Starink的发射部署进程,由2022年平均每10.7天发射一批,缩短至5.8天发射一批。2023年全年Starink共发射了60余次,在轨卫星总数超5000颗,已占全球在轨卫星总数的50%以上。

  中国低轨商业卫星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指出,2023年中国航天共实施67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中国最高纪录,发射载荷质量155吨,位列世界第二。另外,中国海南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已于2023年年底竣工,二号、三号发射工位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发射场预计将于2024年二季度开始具备发射能力,这将极大地提升国内火箭运力,并在今后有效地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推动整个商业卫星产业发展。同时我国卫星产业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仅2023年就召开了诸如“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活动”、“中国卫星应用大会”、“2023空天信息大会”等多个卫星产业论坛,同时也涌现出了如G60等多个低轨商业卫星星座计划,中国低轨商业卫星产业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大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基础通信全球化和卫星互联网战略,发挥核心网优势,坚持自主研发,深耕卫星互联网业务,开拓全球通信市场。

  公司坚持核心产品国产替代,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占领战略制高点。

  (三)经营计划

  展望202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向好发展,公司将坚定围绕发展战略,积极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抓住海外业务恢复及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市场契机,努力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为公司高质量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024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计划

  公司将不断完善研发管理和激励机制,保持高研发投入,通过独立自主的产品开发、科学规范的创新体系,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提升公司的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实力。将按照既定的投资安排有序实施,以现有核心技术为基础,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应用、高通量与低轨互联网卫星技术、星载核心网技术、NTN网络技术、星地异网漫游技术、5GLAN技术、5G行业解决方案、5G网络及信息安全、5G能力开放平台、6G前瞻性技术研究、下一代光纤接入50GPON产品、基于OSU的接入型M-OTN产品的研发、基于IP-MPLS的路由器产品的研发、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国产化等技术进行持续研发,从而保持技术先进性,稳步扩大产能,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公司将紧跟技术与业务的新趋势、新需求,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及用户需求,加强公司与产业链及科研单位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发技术升级迭代,巩固并提升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

  2、市场开拓与营销渠道发展计划

  一是加快海外业务恢复与开拓。随着海外市场的逐步恢复,公司将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加强远程服务能力,重点布局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的电信市场,结合当前市场变化及公司优势,以大量销售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目标。

  二是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领域和国内运营商市场。根据卫星互联网领域和国内运营商的建设计划,把握行业与产品革新的契机,开拓上下游产业链,持续跟踪客户需求,加强业务合作深度,适时调整营销和研发策略。

  三是拓展数智生态市场。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应用,行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加大,公司将在政府应急、智慧城市、智慧矿山、工业化工等领域不断扩大公司在行业专网市场的业务规模,提升市场份额。

  四是提高销售能力。公司将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的产品专业知识和丰富市场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建立铁三角团队,补齐短板,强化投标能力,配置优质技术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骨干营销团队。

  3、适时推进资本运作

  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提升资本运作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考虑利用多种融资工具,为公司的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推动公司实现外延式扩张,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布局。

  4、组织架构优化及人才管理

  公司将借鉴同行业优秀公司的管理经验,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持续优化组织结构,保障公司业务流程高效的同时降低实施成本。

  另外,公司将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方面,持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保持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创造性;另一方面,不断吸纳优秀的外部人才,加强公司核心人才和关键人才培养,持续拟定定制化培养计划,帮助员工不断成长、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兴通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