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城市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城市(30077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公司所属证监会行业分类为“M74专业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聚焦“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三大板块,处于城乡建设运营产业链的前端,具有高知识密集、高价值创造等特征。公司所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住建部及地方各级住建管理部门和自然资源部及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时接受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和中国土地学会的自律性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从事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及工程咨询业务的企业均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以及住建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企业须取得建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程设计活动。工程设计资质分为四个序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工程设计专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项资质。 (二)所处行业的发展特点 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作为城乡建设的先导,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是服务“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的有力支撑。 1、周期性特征 公司所属的规划设计与工程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城镇化进程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受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城镇化进程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政府年度预算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关键一年。随着宏观政策显效发力,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增速亦将稳步回升。数据显示,受益于稳经济的需求以及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托底,基础设施投资年增长5.9%。而且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基础设施投资在2024年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2、区域性特征 本行业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考虑到服务具有及时性、便利性、技术性等显著特征以及异地产生额外成本等因素,规划设计市场呈现一定的区域分割性特征。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具有较大差异,在地规划设计企业长期关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更熟悉区域文化特征,更能准确地把握当地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及工程咨询的客户需求,具备一定的市场资源储备及响应式服务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大型规划设计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异地分支机构的设立,远程服务能力和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展,本行业的区域性特征正逐渐弱化。 3、技术性特征 本行业是一个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咨询行业,需要面向复杂的空间关系、大范围的协同实施及不断创新的技术应用。区域协同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复杂城区的详细规划和工程决策,高度城镇化地区的城市更新,涉及更大范围的协同实施、更多利益主体参与、更加复杂的空间关系及不断创新的技术应用。因此,规划设计行业具有技术复杂性强、专业综合度高的特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的生产和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以及人工智能和AIGC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三)国家战略、行业政策及技术趋势对所处行业的影响 1、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行业服务转向“一优三高”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深入推进,衍生出全域土地整治、海洋资源与利用、生态治理与修复、产业策划与运营等新型业务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2 年7 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求,并强调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为 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根据国际城市化的经验和一般规律,到2030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接近 70%,城镇建设投资增长仍有上升空间。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入精细化的“新城乡”阶段,规划设计行业将由服务“快速城镇化”转向服务“一优三高”,即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无论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还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海绵城市、公园城市等方面,仍将有持续的建设投入,仍然需要规划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2、支撑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 行业服务着力“三大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 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其作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工作重点之一。2023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涉及加大对我国特大、超大型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提出要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在中央政策的持续关注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 21座超大特大城市将加快推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建设的步伐。其中,广州2023年计划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重点推进17个城市更新项目,力争完成2000亿元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的《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指引》显示,2023年至2025年,深圳将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 46 万套(间)、建筑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同时,改善城市公用设施、加大轨道交通建设等成为增强超大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举措。《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将珠三角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群,构建完善的海陆通道网络,打造陆海联动、双向开放的门户枢纽。《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2023——2028年)》获批,9条地铁线路开建也标志着深圳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三大工程”不仅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着力点,同时有助于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对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推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利于建筑业、房地产业及其上游的规划设计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未来几年,全国城中村改造业务需求将会有所增长,与“三大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行业将迎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3、乡村振兴推进纵深化,行业迎来“百千万工程”发展契机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2022年7月发布《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2022 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通知》,明确力争用 5年左右时间,创建100个左右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10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分层级推进示范创建。2023 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各地开始推进相关工作,项目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正式印发,提出“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为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乡村振兴推进已基本形成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农业农村信息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农民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的数字乡村项目建设格局。规划设计行业面对新的发展契机,立足传统规划优势,整合农业农村相关的各种落地资源,补全强化村庄规划—落地策划—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将会带来新的业务契机和稳定的市场空间。 4、新型技术爆发式涌现,带来行业能力提升和应用场景 全球数字科技发展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和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数据的产生和处理能力将加速突破。数字化的艺术、知识和信息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将进一步普及和深入。企业将更加积极地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决策质量。AI 技术的发展也将催生出更多商业化的智能产品和服务;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精准营销将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将更加依赖数据分析来洞察市场趋势、解消费者需求和优化产品设计,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定位和营销。 人工智能的新理论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应用场景日新月异,为整个规划设计行业带来深刻变革,也带来更多市场机遇。通过智能技术与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规划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智能建造。云计算、元宇宙、AIGC 等新兴技术逐步渗透规划设计产业链,改变行业的生产方式、应用场景、管理模式以及交付方式。通过对AI 辅助规划设计系统、AIGC 技术应用平台等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运用不断改进的科技水平来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为有效、更为精准的规划方案,将更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国内率先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深耕规划设计业务领域三十多年,始终秉持“卓越创意、优异成果、务实服务”的市场理念,是一家全国性的致力于提供精准有效并兼具操作性的国土空间和建设全过程解决方案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公司在科研水平、技术能力、企业资质、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居国内前列,在行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公司聚焦于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领域,专注于应对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为龙头、以工程设计类业务为延伸、以工程咨询类业务为辅助的业务结构。公司拥有城乡规划甲级、建筑设计甲级、市政道路工程甲级、风景园林工程甲级、工程咨询资信甲级、给排水工程乙级、桥梁工程乙级、土地利用规划乙级、林业调查规划丙级等较为齐全的专业资质,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风景园林协会理事单位,是国内少数能够同时提供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及工程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的综合型规划设计企业。公司立足于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面向全国拓展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共11家,目前已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分支机构向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辐射的跨地区的、一体化经营格局,成为国内少数能够覆盖全国市场的上市民营规划设计企业。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创新创造众多特色和优势技术,荣获多项国家及行业权威奖项,综合实力得到国家、省级及市级各类行业学会协会的高度认可。在城乡规划领域,承担发展战略、国土空间、城市更新、土地整备、TOD开发、EOD开发以及海绵城市等众多重大规划和研究,是粤港澳大湾区不可替代的高端智库。在工程设计领域,公司承揽深圳市、东莞市多个大、中型轨道交通以及市政工程设计项目。在工程咨询领域,承接学校、工人文化宫、制造业园区等多种类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是深圳市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一批试点企业之一。公司结合自身在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中积累的独特优势,以规划设计业务为引领,以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为支撑,整合协同各业务板块,打造“国土空间和建设领域全程解决平台”,具备“业务板块齐全、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坚持科技引领,推动解决各类城市问题,在中心区建设、产业园区升级、TOD开发、EOD开发、雨水仿真模型构建、道路停车系统、无人机探测、低效用地评估以及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形成多项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成就众多科技引领城市发展的实践典范。近年来,公司依托广东省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引育,在市场拓展、业务布局、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致力打造“国土空间和建设领域全程解决平台”,面向土地全生命周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各级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和城乡社区提供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工程设计类业务和工程咨询类业务,其中,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包括城乡规划、景观规划、市政规划、交通规划、规划咨询等;工程设计类业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景观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交通轨道设计等;工程咨询包括项目咨询、评估咨询及全过程工程咨询。 1、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做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城乡发展中起着从战略引领到总体控制再到建设统筹的多层次指导作用。国土空间规划是公司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规划对象和专业领域的不同,划分为城乡规划、景观规划、市政规划、交通规划、规划咨询,已形成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城市更新、TOD、交通市政、景观规划、项目策划等拳头产品,在该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2、工程设计类业务 工程设计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是规划方案与具体工程施工建设的中间环节。工程设计类业务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程设计对象的不同,划分为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轨道交通设计及景观工程设计,分别是前期不同类型规划项目的延伸。公司结合自身在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中积累的独特优势,在工程设计类业务中发挥专业优势,着眼于全局及整体,致力于使工程设计与规划方案相协调匹配,能够更为显著地提升项目的整体融合度。 3、工程咨询类业务 工程咨询是指遵循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运用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类开发建设主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咨询活动的技术服务。工程咨询类业务是公司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类型中的项目咨询、评估咨询及全过程工程咨询。其中,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公司未来要重点拓展的业务方向之一,主要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轨道、市政、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 (二)公司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各类业务一般通过招投标和客户直接委托两种方式获得。 (1)招投标模式 招投标模式是本行业比较普遍的业务承接模式,具体招投标方式主要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一方面,公司依靠长期合作的老客户、自身品牌知名度及技术特长的影响力来被动获取相关邀请项目信息。另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政府及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通常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合作的规划设计企业。公司长期主动对公开招投标信息网站进行跟踪、搜寻、采集,对有意向承接的项目招投标信息进行整理。获取项目信息后由专业人员对项目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并上报,由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对其进行评议和审查。属于招投标类项目的,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项目应标工作。在中标后,再与招标方进行正式合同条款的谈判。合约签订后,规划设计工作正式开始进行。 (2)直接委托模式 对不属于前述法律规定必须进行招投标,且客户不要求招投标的部分项目,公司在取得客户提供的项目信息,完成项目前期调查研究,并通过公司的项目评审后,直接接受客户的委托,与客户谈判并签订业务合同。其中,对于意义重大、创新突出或技术复杂的项目,项目负责人会组织召开由公司一定级别以上技术人员参与的专题策划讨论会,根据讨论结果形成项目策划书。项目策划书获得客户认可后,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合同,提供技术服务并分阶段收取技术服务费用。 2、生产模式 公司承接项目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及合同约定,提供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工程设计或工程咨询等各类技术服务。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公司综合考虑项目来源、难易程度等因素,将业务项目划分为 “总管项目”和 “部管项目”,并严格遵循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项目承担部门、项目组成员和主管总师。项目承担部门和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客户访谈等方式,解客户具体需求,确定技术方案,并根据合同约定分阶段开展技术工作。公司根据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通过科学的任务分工、方案前期阶段的开题评审、各阶段成果的内部技术评审、最终成果的归档管理等措施对项目进行质量管控,保证规划和设计服务质量。 3、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日常业务需要,将采购内容分为日常采购和外协采购。日常采购是对纸张、办公用品、电子计算机及各种辅助设备、通讯系统、测量仪器、文件图形输出设备、图形检测设备、常用办公系统软件、专业规划设计软件,以及效果图制作、打图、晒图、模型制作等商品、服务进行采购。外协采购是公司为提高项目整体执行效率,确保项目时间进度和工作质量,根据业务需要将部分较为基础性、辅助性的数据调研、素材收集、测绘测量、前期研究等非关键性程序、辅助性设计工作交由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完成。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优势:把握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能力强 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凭借城乡开发建设运营产业链前端的有利位置,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积极、多层次开拓市场,为市场布局赢得先机。同时,公司坚持科技引领,推动解决各类城市问题,成就众多科技引领城市发展的实践典范。公司建设有广东省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针对城乡规划建设领域重大技术问题,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开展区域协同发展与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开发、绿色低碳产业策略、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可持续乡村建设等方向的课题研究。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等科研课题10余项,承担多项行业主管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委托的课题研究工作,主持制定多项行业技术标准。相关研发工作在丰富公司技术储备、提升公司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有力地增强公司在行业和市场中的话语权和技术地位。多项标准制定工作巩固了公司在国土空间规划、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技术引领水平。 公司募投项目“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也是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拓展公司业务新领域推动设计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正按照计划进行建设。凭借对技术的研发、集成与应用,以及对规划设计行业发展前沿的实时洞察,不仅大幅度提高公司技术水平、业务组织能力和工作效率,打造了特色拳头产品,还获得政府、企业、机构等社会各界的认可,被延续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入榜“深圳文化企业100强”。 (二)项目优势:业务板块齐全,资源整合能力强 在规划设计行业,项目经验往往是支撑公司业务拓展的重要因素。公司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开展的各类项目近万项,在新城新区开发、城市更新、TOD 综合开发、景观环境提升、综合管廊、特色小镇、乡村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形成自身的技术特色和产品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级优秀项目7项、省级优秀项目60项,市级优秀项目105项,涵盖城乡规划、交通、市政、景观、研究咨询等多个方面。丰富多样的项目经验使公司具备较为突出的城市重点地区空间规划设计能力、擅于运用新型的空间整合技术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开发阶段项目的各项规划需求,有效满足城市发展变化的需要。 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土空间和建设领域全程解决平台”,以城乡规划业务为核心,不断扩大设计业务板块,具备全方位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的服务能力,拥有为客户提供建设领域全程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公司拥有城市规划甲级资质,具备从事城市发展研究、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及各层次城市设计的专业能力。公司同时拥有建筑工程甲级、市政道路甲级、风景园林甲级、工程咨询资信甲级、桥梁乙级、给排水乙级、土地利用规划乙级及林业调查规划丙级资质,可提供建筑设计、市政设计、综合交通规划、低碳城市建设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土地整备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等综合性设计服务。公司率先响应国家倡导,全面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供从建设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直至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深圳市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一批试点企业之一,在工程咨询领域,承接学校、工人文化宫、制造业园区等多种类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公司各业务板块之间高度协同,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解决方案,对外综合竞争能力强。 (三)人才优势:创新员工激励,赋能学习型团队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源自优秀设计团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司拥有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等领域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公司近两年在核心员工中长期激励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吸引并聚集一批专业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对象,完善高层次人才梯队,建立全产业链人才团队。同时,公司不断深化内部组织机构以及人事各项制度的改革。继续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实现岗位、职位、人才的上下左右流动,提升组织活力。通过总量动态管理、进出有规划、流动有标准地方式优化人才结构配置和畅通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与员工岗位价值、绩效贡献以及市场稀缺性等紧密联动的宽带薪酬动态机制。通过各项举措实现人员发展通道更宽,进出渠道更多,薪酬空间更广,有效激发人才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驱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博士学历人数占总人数比例0.60%,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19%,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达到88%以上;多名骨干成员在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学术组织中担任委员等职务。公司人员队伍专业覆盖充足、结构合理,教育程度在行业中处于较领先水平,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公司未来提供更具创新创意、更专业的综合设计服务提供保障。 (四)服务优势:秉承务实服务,在地化业务布局 公司坚持“卓越的创意、优异的成果、务实的服务”的市场理念,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和对客户需求的解,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同时专注于服务质量的改善。公司为客户在技术支持、咨询培训、应急项目等方面提供服务,得到客户的肯定与赞赏,在业界取得良好的口碑。公司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套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建立符合规划设计业务发展和分公司快速拓展相关要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实现总部及各分公司之间信息、人员、技术、资料的合理调配,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项目质量。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结合行业市场情况,公司在全国区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对于当地情况深入了解,长期根植于地方跟踪服务,为客户提供“伴随式”服务成为公司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在地化服务品质以及有效开拓外地市场的有利抓手。公司对分支机构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统筹和知识技术统一输出是保证公司有效运行的核心。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管理系统等共享平台帮助分支机构快速、实时获取公司项目资料、技术手段、市场信息等大数据以及获悉总部管理要求。各分支机构在技术水平上的快速成长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在地化服务水平,从而使公司在实现团队快速扩张的同时,保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项目质量的稳定。截止报告期末,分支机构的数量已经达到 11家。未来公司将继续依靠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总部—区域的业务协同,以分支机构为支点,发挥业务承接、区域业务协调、品牌建设、资源整合、客户维护、吸引智力人才、强化科研能力等功能,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和效率。 (五)区位优势:总部区位优越,客户资源多样化 公司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深圳。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行示范区,创新氛围浓厚,新知识、新技术、新案例等信息获取渠道畅通。公司与众多国内、国际的顶级设计团队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相互学习,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创新,有助于企业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多年来,公司凭借品质量高端、创意新颖的设计方案参与市场竞争,完成众多在具有技术上具有代表性和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项目,通过实施精品项目在业界积累明显的品牌优势。公司综合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技术实力得到市场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取得较强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以及获得较高的品牌美誉度。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城镇化建设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公司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开拓深圳、东莞、中山、惠州、汕尾等地各级政府和功能区管理机构的客户资源,与中国铁建(601186)、中建科技、中建工程、深铁置业、招商蛇口(001979)、华润集团、天健集团(000090)等大型央企、国企建立长期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与客户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多样性的客户群体使得公司能够较为从容地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长期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用优质的专业服务及快速的服务响应获得客户的认可,在行业内获得较好的声誉,也为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我国宏观经济复苏进程温和而缓慢,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继续收紧,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整,经济强预期随季度逐期转弱,直至年末微观主体信心仍然偏弱。外部环境复杂且严峻,不确定性增多。行业内传统设计业务竞争更为激烈,项目在承接、推动、竣工及结算速度均明显放缓,企业承受的经营压力日益增加。公司面对严峻挑战,坚定地执行稳中求进的经营方针。一方面,通过为客户提供“伴随式”长期服务和劳动附加值巩固重点市场和高品质客户,成功地扎根筑魂,坚守住传统设计业务及市场根基。另一方面,通过多专业、多部门的协同作战,有效实施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等经营策略,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拓展业务,与多家央企、国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独自或联合在新领域、新业务和新市场上取得新突耚。公司顺应行业及市场发展新趋势,在机遇与挑点中谋求新机,扎实推进企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正值公司成立三十周年,公司举办以“静水流深 行稳致远——三十而立 再出发”为主题的回顾及庆祝活动。公司以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后城市化中贡献智慧与力量为使命,力求描绘更美新城市蓝图。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229.9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37.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236.21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154.03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深耕主营业务,纵向开拓市场 1、国土空间类业务 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是公司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3年度,公司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466.6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3.82%。 公司承接众多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交通市政、景观规划和创新型规划咨询项目。在重点片区、关键地域,优质客户等方面的拓展和维护工作可圈可点,陆续掌握并开展《比亚迪(002594)科技城规划纲要》《立新湖片区发展规划研究》《罗湖区城中村改造(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惠州空港经济区规划项目》等项目。深入研究重要及代表性项目,对于业务领域的下一步拓展具备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众多规划类项目荣获深圳市第20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获奖项目研究内容涵盖“城市战略实施”、“站城一体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片区城市设计”、“空间生态修复”、“综合交通研究”等多个主题。其中,《深圳都市圈背景下的东进战略实施研究》《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规划调整研究》《龙岗区近期实施重点站点站城一体开发研究》《罗湖区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2020年停车技术咨询》项目荣获一等奖。《惠东县多祝镇乡村振兴风貌带研究与策划》项目获得2022年度深圳风景园林协会优秀规划项目一等奖;《龙岗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统筹》《活力源点、创新Y轴——平湖枢纽及周边地区发展战略与城市设计》入选2022年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 报告期内,我司全过程陪伴式服务项目—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深圳市首个通过创建验收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该项目是我司在空间规划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上的一次重要创新性探索,为数创产业走廊擘画浓墨重彩的蓝图,助力于为“数创走廊”的高质量发展。公司参与编制湖北省、东莞市、恩平市、台山市等多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中《鹤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为湖北省恩施州首个通过专家评审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保障。 公司积极参与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为契机,在惠州、河源、台山、恩平、汕尾等地开展一系列设计项目,进一步拓展政府类新客户,持续增加各地区的新项目储备,形成一批示范性项目,获得客户认可。华润置地、中海油、深圳大鹏区交通运输局、深圳龙岗区水务局、深圳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东莞石排镇规划部门等单位向公司发来感谢信。 (2)工程设计类业务 进入“十四五”以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态势正逐步向专业化,一体化、标准化、集成化方向转型升级,国家经济迈入稳步发展期,但受建筑市场空间增长整体趋缓的影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增速总体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工程设计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709.92万元,同比减少48.25%。 公司持续加快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与咨询战略性新业务板块布局,承揽《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前期工程设计(Ⅱ标段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22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工程设计第1标段》《深圳轨道交通25、27号线龙华段附属设施优化和衔接通道方案研究》等多个重大工程设计项目,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以上项目的突破和尝试,对于公司结合自身在国土空间规划类业务中积累的独特优势,糅合工程设计类业务中的专业优势,提升项目的整体融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期内,公司《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光明大街-新公常路) 市政工程》项目、《核龙线大鹏段(文化路口-核电站门口)市政化改造工程》《嘉兴南北湖风景名胜区北里湖湿地工程设计(二期)》项目荣获深圳市第二十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3)工程咨询类业务 我国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快速发展,形成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咨询服务业态。报告期内,公司工程咨询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08.11万元,同比减少11.53%。 公司承接《石岩第三代半导体项目规划三路东延接同福三路选址唯一性论证及占补平衡方案》《龙华轨道交通五期工程建设全过程第三方技术咨询服务项目》等项目,深圳轨道五期建设专题研究及建设全过程咨询类相关新项目工作正陆续开展。公司在专题研究和咨询市场寻求新突破,从而不断迭代团队技术能力,以适应新的市场项目需求。公司业务部署形成一盘棋,以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理念推动城市规划及更新可持续发展,依托大型基础设施沿线土地开发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咨询,实现空间立体集约、功能多元复合的区域协同一张图;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实现从“专业”迈向“行业”、从“多专业”迈向“融合”、从“配合”迈向“引领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新发展。 (二)持续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公司坚定推进“规划+科技”战略,积极跟踪和探索规划设计行业理论前沿和科技实践,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中心区建设、产业园区升级、TOD开发、EOD开发、生态修复、雨水仿真模型、道路停车系统、无人机探测、低效用地评估以及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开发,积极推进城市更新、社会保障房、轨道上盖物业、教育、医疗、TOD、工业上楼等产品研发。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国家标准《净味沥青混凝土》、地方指南《湖北省城镇开发边界内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估指南》、深圳地标《公交车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建设标准》、深圳团标《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物业规划导则》;合作研究《湖北省城镇开发边界内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估指南》《“用途管制+开发控制”的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监督体系》多项标准制定工作,巩固了公司在国土空间规划、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新增申请发明专利3项,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土空间规划、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技术引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比例,研发投入1,350.26万元,占营收 4.62%,较同期增加 0.9个百分点。公司《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权衡关系识别与影响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成功中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同时,联合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人口流失地区国土空间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澳门科技大学共同申报“2024年度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耦合遥感与社会感知的横琴深合区碳排放人类活动溯源关键技术研究》,联合深圳大学共同申报2023年度深圳市科创委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城市内涝韧性的时空动态评估、模拟与调控研究》。报告期内,公司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城镇化空间研究》,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Land》《Catena》《规划师》《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热带地理》等国际 SCI及国内规划领域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三)科学引育人才,完善团队建设 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司树立“技术领先、人才一流、质量可控、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始终推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奋斗者为本”的用人理念,通过持续完善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战略规划、规范招聘及科学录用流程、强化业务培训与技能提升等举措,力求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人才培育方面,公司具备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新员工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其入职培训是人才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公司在 2023年度新员工入职活动中邀请高管就公司发展历程、制度文化、党建廉洁、学术交流以及拓展训练方面与新人进行有效互动,引导和帮助新员工更充分地释放个人潜能,为公司打造一支认同公司文化,迅速成长的新生力量队伍。此外,公司在2024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中首次推出面向985、211等头部院校优秀毕业生重点培养计划——雏鹰计划。雏鹰计划将针对入选的优秀毕业生情况规划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指定业务、技术双导师为其引航,在专业知识、项目实践、技术培训以及薪酬水平等方面提供3年期的特别支持方案,旨在助其迅速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快速成长并成功晋升成公司储备人才。预期该计划将更好地契合员工成长规律和业务发展。 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在职培训的投入,通过项目实施情景模拟、领读新规范与内部经验知识分享、外部专业讲座、“低空经济”“工业上楼”等热点专题学术交流方式,有意识地提高员工专业素养,淬炼人才梯队。公司不断完善员工晋升渠道,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鼓励优秀的员工参与高级职称评审等制度的举措,通过不断深化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为全体员工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展示抱负的平台。2023年度,公司获得正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数量同比增长50%,高职称技术人员数量同比增长13%,中级及以上职称技术人员数量同比增长超25%,进一步优化公司的技术人才结构。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预留授予的第一类/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均完成第一个解除限售期/归属期的上市流通事宜。公司将继续用好各种股权激励工具,让更多的核心人才参与到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中,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让员工有获得感、方向感和归属感,助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公司专家团队进一步强化,总工程师万众荣获“2023年深圳经济特区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总经理助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执行主任晁恒荣获“2023年度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规划师”称号;目前,我司副总经理黄皓获任深圳市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委会委员;副总经理孟丹任深圳市城市规划学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土空间规划院副总规划师郭拴群担任生态修复学会委员;城乡规划事业部总经理陈如辉当选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土地统筹研究中心主任戴根平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存量规划实施专业委员会委员。卓越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增强公司在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四)拓宽合作网络,夯实行业地位 2023年,公司连任深圳市规划学协会副会长单位;当选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公司同时是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协会第六届理事单位、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第七届理事单位、深圳市供排水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深圳市电力行业协会第五届会员;公司参与筹办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专业委员会;公司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以“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为主题的中国(郑州)产-城更新创新发展大会圆桌论坛等等,彰显公司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行业地位。 公司在湾区城市与创新设计,企业多元化发展道路,全过程设计咨询行业发展趋势方面,与各领域专家、专业人士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深圳智慧。公司作为唯一承办方,承办深圳市第20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2023年度)评选活动,为评审会提供全方位服务,获得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的高度认可并收获感谢信,也获得各方关注。持续高质量地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公司在行业的学术影响力。 积极与央、国企以及知名大型机构进行合作与联盟,共同开展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和市政交通规划设计项目。在轨道交通领域与中国铁设集团、中铁二院、中铁设计、中铁四院、广州地铁院等;在市政交通领域与深圳市政院、上海市政院、天津市政院、浙江省交通规划院及林同棪设计院等行业大型设计研究机构,开展了项目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公司与中建集团、中铁南方、广州市政总院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报告期内,公司与上海市政院联合中标《深圳机场T3航站楼前高架平台连接匝道及相关地面道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后续公司将与央、国企以及知名大型机构加强交流,努力在更高层次、更深层面、更广范围开展合作,进一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巩固提升既有合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相关领域深度合作。 (五)坚定理想信念,锻造党建基石 公司党委以“严党建,凝合力,夯基础,促发展”的工作主体思路,抓班子带队伍,抓创新求突破,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和相关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主题教育生活会以及相关党建教育活动。公司持续注重员骨干团队领航,积极发展新党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活动强党风,公司积极参与如2023年“七一”建党节龙岗区非公党委“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党建知识竞赛等活动,承办并参加规划设计相关专业领域评选活动,多名党员荣获专业技术领域先进荣誉及称号。党支部履行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树立“党建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围绕公司核心任务,创新党建思路,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建与公司生产经营相融互促,以党建力量挖掘内生动力,助力项目攻坚,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本章所提及的经营计划、经营目标并不代表公司对2024年度的盈利预测,投资者不应排除公司根据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变化和经营实际状况对发展目标进行修正、调整和完善的可能性,请投资者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的相关内容。 (二)经营计划 公司在消化吸收过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的产业政策等宏观环境,保持公司的既定发展战略不变,继续在科技与研发、深圳西部设计中心、稳步拓展新型业务市场三条主线稳健发力。 1、科技与研发 公司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在规划设计咨询业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探讨生态、智慧、大数据、AIGC等技术在业务中的实践,形成新的业务亮点,助力行业智慧发展。2024年度,公司将继续发挥广东省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作用,致力于营造高效的创新体系与蓬勃的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转化,促进自主创新、高质量创新。在技术研发方面,将围绕规划、交通、市政等方向的政策性课题以及智能化和绿色化科研项目,以重大课题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培养为牵引,加大研发投入。集中资源,建设具有公司特色的智慧城市服务及产品,包括:数据资产化及应用场景、公共算力中心的租赁运营、屋顶光伏的规划设计及投资业务等。人才引进方面,下一步将按照实际需求优化内部组织,持续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增强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深圳西部设计中心 深圳西部设计中心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前沿地段南山粤海街道,区位优势明显,是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聚集地,科技资源丰厚,有效保证公司建设发展所需的综合资源,使西部设计中心的设计辐射能力、政策把控能力、持续服务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为公司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部设计中心的持续建设有利于不断吸引专业人才,稳定业务团队。公司将继续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赋予的市场优势和政策优惠,持续重点服务深圳西部各片区及大湾区西岸客户,推动公司业务领域开拓。 3、稳步拓展新型业务市场 (1)国土空间规划:强化业务底盘,拓展新型业务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公司的传统、支撑的业务板块,公司将会保持并继续扩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业务,努力打造各个业务部门的特色产品,通过标杆性的拳头产品打造树立行业内的独特地位;同时,主动谋划开展新型业务。重点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编制、国家三大工程、广东千百万工程实施需求、大湾区、 深圳都市圈发展战略需求,拓展全域土地整治、海洋资源与利用、生态治理与修复、产业策划与运营等新板块,夯实公司主营业务底盘。 (2)工程设计:突出核心产品,扩大服务网络 公司依据目前对市场需求和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研判,未来将继续夯实已有基础,做大做强工程设计业务;聚焦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市政交通工程设计、建筑景观工程设计三大赛道。a.轨道交通工程设计 :顺应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趋势与需求,深耕挖潜工程设计主营业务,拓展专题研究市场。建设公司全过程建第三方咨询类新业务,推进区间站点、枢纽站点一体化开发统筹项目,建立以规划服务为先导,融合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建筑与景观设计协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拓展车辆段转换层及上盖建筑设计分包、地铁线路及周边物业商业链接通道等细分市场。b.市政交通工程设计: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拓展延伸停车、慢行、电动自行车等细分专业领域深化研究;拓展全过程咨询、BIM、EPC等新兴领域;谋划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与实施方案项目;加大交通顾问咨询、市政工程技术咨询、养护等业务比例;探索交通大数据、三维建模设计等新技术应用场景。 c.建筑景观工程设计: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在方案创作、建筑科技等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方面,坚守“质量就是生命线”的底线,加强方案创作能力,提高人才厚度。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聚焦优质客户、优质项目,优化业务结构,拓展新基建配套、全过程咨询、民生类公建与安居保障类住房、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领域新业务。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风险 (1)受宏观经济形势波动影响较大的风险公司所属规划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将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而传导至规划设计行业,影响规划、设计等行业企业的业务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各类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增速均有所减缓,如上述趋势持续,将会给公司的业务规模及盈利水平造成一定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于规划设计行业资质管理的不断强化,客户对于规划、设计等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市场资源向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不断集中,形成了优势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作为规划设计行业的优势企业,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竞争优势、维护客户资源、拓展市场领域,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将面临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3)房地产行业调控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从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促进供应土地的及时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控。目前,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已经趋于稳定,但若未来调整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长期经营部署,减少土地投资,推迟项目开发,延长付款周期,对公司现有业务的推进、未来市场的开拓以及资金的及时回收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政策和市场的前瞻性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优化和调整业务布局,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人力资源风险 (1)人力成本上涨的风险规划设计行业系技术与智力密集型行业,公司主要经营成本为员工薪酬。若公司未来员工人数增加,或者薪酬水平上涨,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标准提高,而营业收入未能相应地增加,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优秀的设计人才是行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开拓业务最重要的保障。为了吸引、留住人才,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并一直注重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员工归属感。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团队较为稳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持续面临着由于核心人才流失而影响公司竞争力的风险。若公司不能持续吸引、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对公司未来业务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优化企业薪酬与考核制度,公平客观地评价组织和个人贡献,使团队和员工的成长与公司总体目标一致,以吸引、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确保公司经营稳健开展。 3、财务风险 (1)毛利率下降的风险规划设计行业市场竞争充分,各类规模的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未来,不排除因市场竞争加剧,设计收费下降或项目不足导致收入降低,在人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公司将面临毛利率水平下降的风险。 (2)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回收风险尽管公司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投资公司或者规模较大的企业,资信状况较好,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发生大额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且公司已建立了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持续跟踪机制,但若客户经营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影响相应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的正常回收,将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技术引领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不断推进新研发项目和新专利的研究,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加强对客户的背景审查,持续跟进客户的经营及财务状况,采取多种措施回收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 4、经营风险 (1)服务质量控制风险规划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周期,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投资规模、功能效率、环境保护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此外,若因设计质量导致工程质量事故或隐患,将影响公司声誉,给公司业务拓展、品牌影响力带来不利影响。虽然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但是随着公司运作项目数量的增加,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也需要相应地调整和完善。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完善与业务相匹配的质量控制体系,则公司将面临因质量控制问题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2)项目管理不善风险本公司提供的规划设计服务涵盖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工程设计类及工程咨询类等诸多环节,涉及与客户、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公司内部各规划设计专业团队之间的协调。信息的传递、进度款的收付、技术功底、成本与质量控制、项目本身具有的复杂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展及收益状况,虽然公司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操作规则对于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控制,但仍然可能存在因管理不善而导致项目进展不顺利或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提升项目管控能力,严格控制成本,提升项目运行效率;同时,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不断提升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