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德数控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科德数控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在提升产能、强化生产管理的同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升级、供应链优化,依托全产业链和产品技术优势,持续开拓新市场,积极响应各领域加工需求,新增订单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规模效应逐步显现,销售毛利率显著提升,费用率逐步下降,盈利水平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保持了较好增长。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256,130.8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3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1,985,481.9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989,643.9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2.19%。主营业务毛利率46.03%,同比增加3.63个百分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平均单价190.21万元(不含税),呈现明显上涨趋势。新增订单同比增长65%。 (一)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公司坚持以进口替代为核心,以高性价比的服务理念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在深耕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同时,与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等民用领域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同时公司加深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2023年,公司新增订单同比增速约65%,产品机型丰富多元,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高速叶尖磨削中心、五轴工具磨削中心等机型全面推进,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签单量占比显著提升。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新签订单复购率约40%。 1、新签订单覆盖多行业领域,航空航天领域优势明显 报告期内公司国内新签订单覆盖航空航天、机械设备、兵工、船舶、电子、能源、汽车等领域,其中航空航天占比接近60%。公司根据航空航天、兵工兵器等军工领域的客户需求,持续优化多谱系产品设计及布局,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以及高速叶尖磨削中心等产品实现了对火箭、卫星、军用民用飞机的核心关键零部件的高效加工。 2、民营客户成为高端数控机床消费新主力军 高端民用领域持续转型升级给五轴机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公司积极响应各领域用户的加工需求,注重提升客户产能及加工效率,产品加工性价比得到机械设备、船舶、电子、刀具、能源、汽车等领域客户的认可。报告期内国内新增订单中民用领域金额占比近40%,民营客户数量占比超过6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复购客户中,近70%为民营客户。 典型应用案例包括:(1)汽车领域客户采购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用于汽车摆臂和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的加工,同时公司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针对新能源汽车典型零部件材料及“一体化压铸”形成的多种异型结构件、电机壳体、电池壳体、前后桥、转向架等部件,研制新机型,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在应用五轴数控机床进行高效加工环节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2)能源领域客户采购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用于叶轮、叶盘的加工。同时,公司针对客户需求,在原有机型设备上做出迭代开发及功能整合,以最优性价比的方案满足客户现场高效加工的需求。(3)刀具领域客户采购五轴工具磨削中心、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用于复杂非标刀具、刀柄的高效加工,以及纺织机械、化工机械及医疗机械等广泛的客户群体,采购公司的多类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用于加工不同规格的复杂曲面零件。(4)航天领域客户采购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用于复杂精密结构件及轴类零件的高效加工,通过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多种加工循环功能,为客户提供了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加工方案,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及复购。 3、产品销售多元化,新产品推出为公司注入新生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销售呈现多元化,除传统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外,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销量占比明显提升,市场需求旺盛。不同型号的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分别适用于长轴类、盘类、套筒类等回转体类复杂结构零件的铣车复合加工,部分产品集成了车、铣、钻、镗、攻丝等功能于一体,对于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异形回转体零件,可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全部或大部分工序的加工,既可保证精度,又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新机型高速叶尖磨削中心持续获得市场关注,屡获新签订单,产品对标西班牙达诺巴特,均价在千万元以上,与进口设备相比具有明显性价比优势。该系列产品能够实现航空发动机、船用发动机的转子叶尖的高速磨削加工,有助于推动航空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提升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填补该类型设备国产空白。 4、功能部件产品需求广泛,满足多领域需求 公司通过自主研制及日益成熟的制造体系,已实现电主轴、伺服电机、力矩电机、主轴电机、激光干涉仪、激光尺、激光对刀仪、编码器、摆头、转台等关键功能部件产品的独立对外销售,各类产品广泛服务于军工及民用客户,多用于机床生产和检测,促进设备加工精度、效率、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不断提高,带动相关行业共同发展。目前公司已和国内多家知名机床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功能部件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约112%,其中电机、电主轴和转台的占比分别约29%、14%和47%。 同时,公司为科研院所及高校提供了多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以及数控系统、传感系统、电主轴等功能部件,助力科研领域培养高技术人才。 (二)研发项目及技术成果 公司围绕五轴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投入研发力量,高度自主可控,注重创新输出,持续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原有四大通用机型、三大专用机型基础上,公司推出新的专机系列-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其具备“高”、“精”、“尖”的技术特点,可针对新型航空发动机大型叶盘类零件给予高效加工解决方案,其推出有助于提升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推动航空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可实现进口替代。同时,公司持续深耕研发,完善产品布局,在原有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A和GMB系列产品基础上,开发了五轴高速桥式龙门加工中心新产品GMC3060,攻克了高速、高精桥式五轴加工中心关键技术,为飞机零件整体化及大型复杂化制造提供了解决方案,适用于大型航空航天钛合金、铝合金和非金属复合材料零件的高效加工。 2023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4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0项、国内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新增商标3项。截至2023年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拥有专利289项,其中发明专利136项、实用新型专利147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0项,商标60项,作品著作权3项。申请中专利200项,其中发明专利19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公司新增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获批中央财政资金3,842万元,新增主持承担省级项目2项,获批财政资金342万元;新增主持承担大连市项目1项,获批财政资金30万元。新项目基于国产操作系统和芯片的高档数控系统研发;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及工艺适应性验证,及各类功能部件产品的性能优化及工程化应用验证等。核心技术团队新增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项。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课题29项,其他国家及地方研发项目29项。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4项,行业及团体标准11项。 2023年公司整机产品KMC800S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KFMC2040U五轴卧式翻板加工中心分别获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认定的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9级和5级;功能部件产品GF230电主轴、GM345双摆角铣头以及KMC600SA/C双轴转台和DV1250单轴转台分别获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认定的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6级、7级和8级。“航天复杂构件五轴高质高效精密加工成套工艺与制造系统及示范应用”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开放式数控系统关键技术与标准及应用”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公司产品及服务已在多个领域应用中,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三)产能建设情况 公司不断优化内部管理体系,重点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生产物料管理,同时加强对设备的升级改造和成本的管控,助力产能扩建工作有序推进。公司采购的卧加产线于2024年一季度试运行;龙门产线预计于2024年二季度开始安装调试。两条产线投入使用后,将会进一步加速产能提升。 (四)融资情况 2023年2月,公司启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工作,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6亿元。本次发行申请已于2023年11月2日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于2024年2月2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 2024年4月,公司完成本次发行工作,向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11名发行对象定向发行股票8,525,149股,共募集资金人民币599,999,986.62元,新增股份已于2024年4月15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毕股份登记手续。 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是基于国内外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用于实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的产能扩建。三个募投项目中,大连工厂侧重于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五轴工具磨削中心、高速叶尖磨削中心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银川工厂侧重于以德创系列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以及电主轴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沈阳工厂侧重于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翻板铣加工中心两类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三个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并且扩大龙头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 目前,大连厂区扩产进度稳步进行;宁夏科德(银川项目实施主体)和沈阳科德(沈阳项目实施主体)均已完成土地购置并取得土地《不动产权证书》。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一直致力于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突破、设计创新、精细制造及标准制定,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能力达成公司“进口替代”的重要既定战略目标。主营业务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以及柔性自动化产线。主要产品包括系列化五轴立式(含车铣)、五轴卧式(含车铣)、五轴龙门、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四大通用加工中心和五轴工具磨削中心、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高速叶尖磨削中心、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四大系列化专用机床以及服务于高端数控机床的高档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系列化电机、系列化传感产品、电主轴、铣头、转台等关键功能部件。公司在产品布局全面的基础上,除面向军工领域打造的高端KD系列外,针对民用领域的加工要求,研制了高性价比德创系列,满足多样化客户需求。同时,公司提供柔性自动化产线业务,即以高端数控机床为核心,整合夹具与刀具方案,配以自动物流系统、仓储系统等,依托计算机管控,将多种生产模式结合,可实现多品种产品的柔性化、自动化生产。具备设备利用率高、产品应变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大量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其研制需要具备一流的精密机床设计和制造技术,并与尖端的数控技术密切配合方可实现,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形成难度极大。不同于传统数控机床产品,公司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具有支持空间复杂特征加工能力的优势,更易于实现多工序复合加工,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积累,形成了高档数控系统技术,通用、专用五轴数控机床技术,直驱功能部件技术,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技术,高性能传感与检测技术,高性能高速/低速力矩电机技术、高性能电主轴电机技术等核心技术能力。 公司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主要服务于当前高速发展的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复杂、精密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是加工叶轮、叶盘、叶片等透平机械类零件的必要途径。此外,在发电设备核心零件、硬质合金刀具、石油行业、精密模具、汽车零部件制造等民用产业亦有诸多成功案例。公司自研自产的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和力矩电机、主轴电机、伺服电机、电主轴、激光干涉仪、激光对刀仪、编码器、转台、铣头等关键功能部件产品均属于高端数控机床装备的核心关键部件,直接决定了高端数控机床产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盈利能力。近年来,公司的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均已实现对外独立销售。 售前技术服务与售后维修服务也是公司的重要竞争优势。公司通过售前技术支撑,为用户定制全套的加工工艺方案、试加工及交钥匙工程来促成销售成单,与客户建立稳定、紧密、长久的合作关系。公司的售后服务支撑,得益于公司具有较高自主化率与本土化优势,较国际数控机床企业的跨国售后服务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与更低的服务成本。售前和售后人员掌握了最前沿的市场信息,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收集新方向、新工艺以及产品的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回研发体系,形成公司产品品质的控制闭环,实现产品的良性迭代升级。预计,未来售前、售后服务等配套业务也会进入快速增长期,能够为公司贡献更多收益。 2、主要产品及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档数控系统类产品、高端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能够实现对航空、航天、兵器及民用领域等高端装备制造中的多种类型产品的批量制造,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进口替代”能力强。 (1)高档数控系统类产品 高档数控系统是高端数控机床的控制核心,其中GNC系列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了GNC60/61/62的数次迭代,GDU系列伺服驱动器实现了GDU/GDUA/GDUB/GDUC的数次迭代,达到了国外先进产品的同等水平,同时产品的开放性、适配性较强,是公司高端数控机床的重要核心零部件。公司自主研制的高档数控系统,因其优秀的设计架构及丰富的功能,为公司各类型高端数控机床的应用及新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具备自主开发高档数控系统的能力,也是国外许多高端数控机床研制企业的重要战略布局方向。 (2)高端数控机床 公司的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包括四大通用加工中心(五轴立式、五轴卧式、五轴卧式铣车复合、五轴龙门加工中心)和四大专用加工中心(五轴工具磨削中心、五轴叶片机、高速叶尖磨削中心、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共计八大系列加工中心产品。在产品布局上,既有面向军工领域打造的高端KD系列,又有适用于民用领域的高性价比的德创系列。产品线覆盖了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大部分加工类型、尺寸规格的高端数控机床产品且产品的各项性能同国外先进产品基本相当,因此能够满足于航空、航天、兵器、能源、汽车等多数高端制造行业的多类型、多尺寸规格的部件加工需求。 19/267 (3)关键功能部件 公司的关键功能部件产品包括系列化电机、系列化传感产品、电主轴、铣头、转台等,关键功能部件产品已全面应用于公司各类型高端数控机床产品中。得益于具备关键功能部件产品的大量自主研制的技术积累,使得高端数控机床整机产品及关键功能部件之间协同研发适应性、响应速度优势明显,为公司产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作为独立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军工、机械设备、机器人、自动化等领域。 (4)柔性自动化产线 为满足用户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柔性化等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公司向用户提供完整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方案涵盖高端机床整机、夹具、刀具、工艺方案、物流系统、仓储系统、生产管控系统等在内的完整交钥匙生产线,方案具备较高的国产化率,能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加工等诸多领域,实现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柔性化、自动化制造。 综上,公司的主要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能够实现对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中的多种类型产品的批量制造,从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到高端数控机床整机自主可控,“进口替代”能力强。公司的主要产品种类规格丰富、布局较为全面,在国内高端机床制造领域具有鲜明的特点,形成了一大批以“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关键零件加工成功案例,得到用户好评。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采购策略制订和供应商管理两大环节。公司依据生产及研发计划实施计划性采购。具体模式如下: (1)多家比价议价:公司选择在《合格供应商列表》范围内的供应商,进行多家比价、议价,以保证采购物料的最高性价比和合理采购成本。公司通过加强对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和零件制品、电子元器件等主要原材料市场的持续跟踪、深入分析,公司依据生产及研发计划制订采购计划、调整波峰与波谷期间采购规模,最大程度地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集中采购、战略合作:针对交货周期较长的产品,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策略,该类物资的采购由公司资材部门负责;针对重要供应商,公司采取战略合作方式,以保证主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 公司原材料的主要采购流程如下: 2、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的特点为通用化平台上体现定制化功能,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公司总体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订单合同为依据,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编制工艺路线,结合交付计划和生产能力组织生产。对其中的标准组件,以市场预测及历史同期订单趋势为依据,进行适度预投产。 在生产组织方面:公司一般按照“以销定产,保持标准组件合理库存”的原则,根据销售计划及实际销售情况,编制生产计划并下达生产车间组织生产。对于定制化程度较高的产品,由于不同的用户对产品的配置、性能、参数等要求存在差异,公司将客户的定制要求下达到研发中心进行设计开发,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销售合同,进行备货、生产。 在生产作业方面:生产部门严格执行设计部门及生产技术中心确定的工序控制要求,执行生产计划。质量管理部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和相关工艺设立关键控制点,并制定控制项目及目标值,监督生产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 公司将部分非核心工序、非核心零部件委托给外部单位进行加工、生产,外协加工费用占当期主营成本的比例均较低。外协加工价格主要基于加工难度、加工成本等因素,经比价和协商确定。 3、销售模式 公司现阶段国内市场销售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 (1)直销模式 首先,公司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及优势,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开展用户行业分析,通过与龙头用户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加深对高端用户需求的理解,准确定义产品,与用户合作开展工艺验证,快速迭代、加速产品成熟,逐步形成应用示范,扩大形成优秀案例,在目标行业中扩大良好影响,形成对龙头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的影响辐射,加速在市场中形成良好的用户口碑;其次,近年来公司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数控机床展览会(CIMT)、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中国台湾机床展览会(TMBA)、俄罗斯国际机床展览会(METALLOOBRABOTKA)、重庆立嘉展会、青岛国际机床展、CIE工业博览会、深圳大湾区博览会等各类国内外专业展会,集中发布新产品、新技术,展示大量应用案例,向目标用户定向发邀请函,与目标用户开展技术交流。同时,公司积极在相关行业权威杂志上刊登论文或新产品信息,扩大公司在业内的影响力,并通过新媒体拓展业务,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目前直销市场按地域划分为华东区、华北区、西北区、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东北区,并按其市场成熟度情况进行区域管理,各区域分别设置一名大区销售总监。 直销模式以售前技术能力为支撑,通过为用户定制全套的加工解决方案以及交钥匙工程来促进销售成单。售前技术部为用户制定工艺方案及样品试制,公司工艺技术输出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客户黏性,促进成单。除了有效推动销售工作外,同时也掌握了最前沿的市场信息,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新方向和新工艺,并向公司研发系统及时反馈,从而推动产品技术提升。 同时,公司建立培训体系,通过多渠道的培训模式服务用户,解决了客户“五轴技术入门难”、“高档机床用不好”的现象。 公司售前技术服务模式是公司销售的核心竞争力,相较于境内市场的国外厂商具有显著优势。 (2)经销模式 目前,公司的经销模式以报备项目、买断模式为主。经销商主要角色在于获取用户需求,并向公司销售部门进行项目报备;在获取信息后,协调售前支持人员跟进项目并进行方案设计、试加工等环节;授权经销商投标,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公司与经销商签署合同,经销商与终端用户签署合同。公司优先选择具备国外知名五轴机床品牌销售经验及精通用户行业工艺的经销商。 公司主要产品的主要销售流程如下: 4、研发模式 公司具有完善的研发体系以支撑公司整体的产品研发工作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在整个公司层面,研究院、设计院与生产技术部及市场部、资材部、生产、生产计划和品质等各部门构成了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由市场部提出产品开发需求,研究院及设计院完成立项、产品研发设计、工艺开发并打通了产品的试制及测试流程。生产计划部下达生产任务。生产和品质部门从工艺开发阶段开始介入新产品生产的技术准备,保证产品的生产技术资料顺利转入生产系统。资材部门配合产品开发,负责各种原料和设备采购。 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分为立项、设计、试制、结项四个阶段,产品量产后,研发部门还将协助生产部门对量产产品进行持续改进。 公司制定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控制程序,清晰定义新产品开发与设计管理的流程,明确立项阶段、设计阶段、试制阶段、结项阶段等工作流程,过程监控伴随全过程保证项目管理进度和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研发成本,确保产品能满足立项目标和客户的相关要求,并同时保证产品满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公司的研发流程如所示: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是从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极少数自主掌握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创新型企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42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修订)》,公司主要产品符合目录中“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之2.1.4智能加工装备”。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具有适用范围广、加工质量精、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航空航天、船舶、精密仪器、发电等行业加工关键部件的最重要加工工具。根据QY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销售额达到74.75亿美元,预计至2027年将达到138.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81%;根据MIRDATABANK数据,2021年中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约80.3亿元,折合12.45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6.65%。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研制需要具备极强的精密机床设计和制造技术,并与尖端的数控技术密切配合方可实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难度极大。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能够实现自主研制和生产的国内企业较少,国产产品供给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主要由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拥有上百年机床生产经验的跨国公司所占据。但是,近年来我国陆续出现一批包括公司在内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企业,其产品逐步得到市场认可,逐渐形成进口替代趋势。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的具备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创新型企业,通过多年来的持续研发创新,形成了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档数控系统类产品、高端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产品布局。能够实现对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中的多种类型产品的研发制造,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进口替代”能力强。公司的主要产品种类规格丰富、布局较为全面,在国内高端机床制造领域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方面,国际上先进的高端机床企业如美国哈斯、日本大隈、马扎克、发那科、德玛吉、意大利菲迪亚等均不断延伸自身的技术链和产业链,采用个性化的数控系统和部分自主研制的关键功能部件,部分企业的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也对外销售,此种经营模式既保障了产品安全可控的同时又具备了更高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公司已经建立起的全产业链、全人才链、全技术链发展模式,能够推动公司自身产品技术不断迭代提升,为公司产品对标国际先进产品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能够保障公司自身产品技术安全及国家高端装备工业产业安全,为解决高端装备领域部分“卡脖子”问题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国内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不足10%,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但国内开展高端机床业务的企业数量及产销量仍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而且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仍以进口为主。随着国产高端装备的快速发展,对国产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需求不断提升。公司能够与国内机床制造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为国产装备提供得到成熟应用的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同时可以满足各类定制化需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促进国内机床行业创新提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9项,其他国家及地方研发项目29项。公司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4项,行业及团体标准11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09项、国际发明专利27项。公司自主研制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多项属国内首台套,对中国高端数控机床领域数控核心技术突破起到了一定引领作用,对实现公司“进口替代”的战略目标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根据《2022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的数据,2021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年报统计中生产加工中心产品的企业共53家,包括济南二机床、沈阳机床(000410)、秦川机床(000837)等国内大型国企,及可比上市公司日发精机(002520)、海天精工(601882)、国盛智科等,所统计的企业基本涵盖了行业内大多数国内的重点、大型加工中心制造企业。 从协会统计的销售数量角度来看,2021年公司销售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占比为13.41%;从销售金额角度看,公司销售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占比为25.07%。无论从销售数量还是销售金额角度看,公司销售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市场占有率处于较高水平。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记载: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将继续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创新发展;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目标比重超过17%。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要阶段,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高端制造业会逐步取代简单制造业,制造业也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精密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D打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其生产制造过程高度依赖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这将成为数控机床行业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26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达到5,148亿元。 2021年-2026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1)新技术——五轴联动加工技术的推广及普及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上需要加工复杂的曲面,舰艇、飞机、火箭、卫星、飞船中许多关键零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用传统加工方法无法达到要求,必须采用五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 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传统由多个零件组成的部件向单一零件整合,零件加工特征由平面转向空间,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加工装备供应商包括格劳博、马扎克、德玛吉等大量采用五轴机床组建生产线。 2)新业态——由仅完成单一工序的单体机床向完成多工序的柔性制造单元的需求转化 柔性制造单元是为满足多品种、小批量零件高效加工,以单台或多台五轴加工中心或复合化加工中心配合小型自动化物流装置组成的制造单元。 随着下游生产企业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上升,尤其是劳动力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以及劳动力短缺情况愈加频繁,开始导致更多无人化或少人化制造系统的出现,下游客户对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响应加工市场的柔性制造单元需求将上升。柔性制造单元将以“数控机床+小型物流装置(工业机器人、自动交换托盘库、桁架机械手等)”成套设备出现,及时解决劳动力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的痛点,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 3)新模式——由单一产品销售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案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数控机床企业只专注于生产某一领域的机床产品,并不具备提供自动化生产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近年来,下游企业对机床供应商提出了新的需求,趋向于与具备成套的设备生产能力、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或承担更为复杂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能力、自动化系统改造能力的供应商合作。拥有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交钥匙”工程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将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的生产需求,进而提高客户黏性。此外,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制造业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的鼓励也必将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转变。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掌握主要产品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的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依靠完整的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在持续高强度自主创新的支持背景下,形成及掌握了多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高档数控系统技术、通用五轴数控机床技术、专用五轴数控机床技术、直驱功能部件技术、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技术、高性能传感与检测技术、高性能低速力矩电机技术、高性能高速力矩电机技术、高性能电主轴电机技术等,实现了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产品的功能、控制精度和加工效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对公司实现“进口替代”的战略目标起到了核心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研发整机及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的新工艺,推进创新输出。公司围绕核心技术领域的通用/专用五轴数控机床技术、高端数控系统技术、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技术等,新增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1项,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5项,主要针对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五轴翻板铣削加工中心、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五轴工具磨削中心、高速叶尖磨削中心产品及GNC6X系列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系统的技术迭代。 在技术的突破方面,针对数控系统,公司对其核心解析器模块进行升级,支持复杂工艺循环开发,使数控系统的通用性和开放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更为广泛适用于各领域的加工需求,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同时持续优化伺服驱动升级电流采样硬件和优化软件控制算法,使电流环控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在功能部件的产品布局及优化方面,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前提,新增GTMS力矩电机系列,提升电机力矩系数,使机床更节能;新增GTKL力矩电机系列,可应用于双直驱动机床应用场合,进一步提升机床可靠性;新增GSJ全机身冷却伺服电机,可应用于精密机床直线轴,对机床零部件0辐射,降低机床热变形,提升机床精度。同时为解决铝合金材料及其他难切削材料的加工难点,研制了可交换式直驱双摆铣头,既能满足大扭矩的重切削需求,又能满足高转速的轻切削需求,提高了多类型整机产品的加工效率。核心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改进,充分巩固了公司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公司在原有四大通用机型、三大专用机型基础上,又推出新的专机系列-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其具备“高”、“精”、“尖”的技术特点,针对航空发动机核心复杂零件叶盘类产品实现铣削、镗孔、钻孔等多工序的高效加工。机床加工速度快、扭矩大,可以大幅缩短航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周期,实现优质、高效制造。其推出有助于提升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推动航空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可实现进口替代。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4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0项,国内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新增商标3项;新增申请中专利16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拥有专利289项,包括发明专利13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7项,国内发明专利109项)、实用新型专利147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0项,商标60项,作品著作权3项。申请中专利200项,其中发明专利19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2)报告期内荣获奖项情况 公司被中华工商时报社认定为2022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公司“加工中心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评选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公司主力机型KMC800SUMT五轴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被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评选为“产品质量十佳”;公司于2022年推出的新机型德创五轴立式加工中心DMC50被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会专家评审团认定为“复合型新产品-雄鹰奖”;KMC800S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被金属加工杂志社评为“首届加工中心产品创新奖”;公司参与的《航天飞行器部件精密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获得由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及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颁发的“2023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二等奖;KMC系列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被大连市企业联合会、大连市机械行业协会等七家机构联合认定为“大连好产品”。 2023年公司主力机型KMC800S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KFMC2040U五轴卧式翻板加工中心分别获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认定的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9级(最高级别)和5级;功能部件产品GF230电主轴、GM345双摆角铣头以及KMC600SA/C双轴转台和DV1250单轴转台分别获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认定的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6级、7级和8级。公司在由金属加工杂志社举办的“第三届加工中心用户调查”活动中,荣获“用户满意品牌”。 (3)报告期内新产品研发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的四大通用机型和三大专用机型的基础上新增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专机系列,完成四大通用技术平台和四大专用技术平台布局。新产品包括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和五轴高速桥式龙门加工中心GMC3060;在研新品包括五轴铣磨复合加工中心KTFMS200、高效紧凑型专用卧式五轴加工中心KFMC1020U、高动态全直驱五轴立式加工中心KMC1000、高精密立式五轴加工中心DMC55、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U2040。 1、五轴铣磨复合加工中心已完成研发设计及生产,处于样机测试阶段 五轴铣磨复合加工中心KTFMS200,对标德国瓦尔特、德国萨克、瑞士斯达拉格和瑞士力吉特等同类型产品。是公司在原有专机平台化产品“五轴工具磨削中心”的基础上,持续演化创新,打造的一款铣磨复合加工的产品。适用于刀具行业和航空航天、医疗、船舶、模具、汽车等领域,可针对铣刀、钻头、铰刀、丝锥、小叶片、小叶轮、植入体部件等复杂工件实现高效铣磨复合加工。 2、高效紧凑型专用卧式五轴加工中心(小翻板铣)已完成研发设计,处于生产制造阶段 高效紧凑型专用卧式五轴加工中心KFMC1020U,适用于70%的航空航天铝材类的中小航空结构件的高效加工,满足新型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市场对批量化制造的装备需求,是制造飞机翼板、翼肋、型框等典型零件的首选设备。 3、高动态全直驱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已完成研发设计及生产,处于样机测试阶段 高动态全直驱五轴立式加工中心KMC1000,对标德国哈默C52系列。是公司在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工需求后,打造的一款加工速度快、能耗低的高精度设备。可以针对铝合金、钛合金、耐高温合金等各类新技术材料进行高效加工,未来在业自动化、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电子消费品等领域也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4、高精密立式五轴加工中心已完成研发设计及生产,处于样机测试阶段 高精密立式五轴加工中心DMC55,对标日本牧野D300。是在原有的德创系列立式加工中心DMC50基础上,依据精密零件的加工需求,迭代升级的一款产品。其可以针对小型复杂曲面零件进行高效加工,适用于精密模具、医疗器械等领域。 5、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U2040已完成研发设计及生产,处于样机测试阶段 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U2040产品,是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型铝合金结构件的高速、高效加工要求所研发的一款产品。其加工难点在于保证机床刚性的同时降低了整机重量并提高机床各线轴的动态特性,未来在汽车领域、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将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在研新品进展情况均为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近况。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报告期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1.09%,主要原因系公司承担更多的国家级研发课题项目,并且在报告期内多个项目进入高投入的阶段所致。 4.在研项目情况 注:除上述在研项目外,公司另有12项正在参与的其他国家级课题。 情况说明无。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技术积累 公司高度重视创新技术研发,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发展战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36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09项,国际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47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60项,商标60项,作品著作权3项;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课题29项,其他国家及地方研发项目29项;公司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4项,行业及团体标准11项,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专利,以及持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公司持续深耕研发,聚焦用户需求,完善产品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四大通用机型、三大专机系列基础上,推出新的专机平台-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聚焦航空发动机领域,其推出有助于提升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推动航空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在原有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A和GMB系列产品基础上,推出新品GMC3060,更适用于大型航空航天钛合金、铝合金和非金属复合材料零件的高效加工,为飞机零件整体化及大型复杂化制造提供了解决方案。 同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刀具、医疗领域也布局了在研新品。 2、核心关键功能部件自主可控,高端机床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拥有完整的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主要产品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自主化率达到85%,掌握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全产业链的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汽车、模具、能源、机械设备、电子等产业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公司自主研发的GNC系列高档数控系统对标西门子840D,中国机床监督监测中心出具的报告显示,科德数控的GNC系列高档数控系统在功能上能达到西门子840D的95.85%。公司的自研自制关键功能部件产品类型全面,规格型号丰富,包括不同规格型号的力矩电机、主轴电机、伺服电机、电主轴、转台、铣头、激光干涉仪、激光对刀仪、无线测头、激光尺、编码器等。功能部件产品已批量配套公司自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并实现批量化独立销售。 3、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更高效的迭代提升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具备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创新型企业,是目前国内少数立足全面自主创新技术体系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根据用户工艺需求,规划设计机床结构,优化机床配置要素,为机床主机定制功能部件和功能开发。在双研发体系的支持下,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了功能、性能、可靠性从市场端到研发端的快速迭代提升。 4、售前技术与售后服务优势明显,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凭借多学科、多专业的售前技术团队,公司能够为不同行业领域用户量身订制成套高端制造加工解决方案,为其提供灵活多样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最大程度地向客户开放高档数控系统功能,支持个性化配置调整,实现公司产品的最优使用状态。在售后服务阶段,针对客户在实际加工制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公司能够提供快速响应、成本可控的售后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高效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市场服务能力,是公司具备市场盈利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5、面对未来制造发展需求,提供完整的产线交钥匙方案 公司得益于较高的国产化率与自主化率,依托于完整的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基础,结合多领域用户深度合作的应用积累,公司已具备柔性生产线“交钥匙”工程能力,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的生产需求。解决下游客户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加工需求,解决劳动力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的痛点,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随着公司柔性产线业务进一步的积累与提升,未来将会为更多领域用户提供完整的国产化产线解决方案,降低用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帮助用户快速实现自身制造能力转型升级,为用户创造更高收益。 6、多领域重点用户深入合作,应用示范推动市场增长 公司建立了四大通用加工中心及四大专用加工中心技术平台,能够实现对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的快速应用验证。同时,公司与航空、航天、汽车、刀具、能源、船舶、兵器等产业的重点企业建立有“共同创新、共同提升、共同受益”合作模式,借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等平台支持,公司产品在各领域重点用户的关键零件加工制造中完成应用验证,既实现了产品快速验证提升,又能够在用户行业起到应用示范作用,良好的示范应用将对公司产品市场化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7、创新团队优势 公司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打造、沉淀了一支多层次、多专业、多学科的创新人才队伍,建立了以总经理陈虎为带头人的创新技术团队。报告期末,研发团队共225人,拥有涵盖国内外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装配、检测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总经理陈虎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学历,担任国家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标准联盟工作组的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陈虎博士是我国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行业资深专家,长期从事高档数控系统和高端数控机床相关技术研发,带领公司技术团队攻克了各类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建立了行业瞩目的完整数控技术链和产业。 8、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被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2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屡获机床行业春燕奖、产品质量十佳,KMC800U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产品进入“军工领域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供应目录”,整机产品KMC800S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KFMC2040U五轴卧式翻板加工中心分别获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认定的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9级和5级;功能部件产品GF230电主轴、GM345双摆角铣头以及KMC600SA/C双轴转台和DV1250单轴转台分别获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认定的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6级、7级和8级。“航天复杂构件五轴高质高效精密加工成套工艺与制造系统及示范应用”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开放式数控系统关键技术与标准及应用”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公司产品及服务已在航空航天、机械设备、汽车、能源等重点行业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将持续为用户提供国产高端制造完整解决方案,不断推动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在机床行业其他机床企业的应用配套,努力将公司打造为高端制造领域国内外领先的企业。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产品持续向航空航天、汽车、机械、模具等更多领域开拓,不同领域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有差异,如果公司不能迅速适应不同领域的工艺差异化需求,迅速开展技术迭代升级,丰富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品种、提供满足不同领域加工需求的差异化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并向用户提供最佳的加工方案,将面临产品无法适应市场新增需求,导致收入增长放缓等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竞争加剧的风险 长期以来,技术含量最高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主要由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拥有上百年机床生产经验的跨国公司所占据,国内自主产能集中于低端市场,能够自主研制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中国企业极为稀少。 近年来,由于我国航空航天发动机、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等战略装备产业对高档数控机床自主可控的现实需求,国家持续加大了对高档数控机床产业的支持力度,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少数优秀国内厂商生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在性能、功能方面已可以满足进口替代的需要,中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进程加快。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厂商的逐步崛起,可能引起竞争对手的高度重视,使得竞争加剧。再加上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对进口替代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增强,还将吸引更多的潜在进入者。因此,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大型外资企业仍占据高端细分领域主要市场份额的风险 行业内大型外资企业大多是集上游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生产、整机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基于工业化国家在架构设计、加工工艺、产业规模、人才梯队等方面上百年的积累,其高端工业产品的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较我国新兴科技企业尚有明显优势。因此,在技术难度较高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领域,受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厂商供应能力有限以及下游用户应用习惯等因素影响,国外的先进产品仍占据着细分领域主要市场份额。 3、上游原材料采购的风险 公司关键功能部件主要为自主生产,对外采购以标准件为主,导轨、丝杠、轴承等零部件部分选用进口、部分选用国产。若未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技术保护加强或竞争对手需求增加等,导轨、丝杠、轴承等零部件将面临价格大幅上涨或供货周期延长的风险,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毛利率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46.03%,较2022年同比增加3.63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同行业厂商。随着公司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公司的产品正在向精密模具、汽车、清洁能源、工程机械等诸多领域拓展。由于不同行业、不同用户使用的高端数控机床在定制化配置方面有所差异,相关产品的毛利率也会有所不同,下游客户结构的变化可能使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有所波动。而且,为满足下游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对手也在着手投入或加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研发与生产。若未来市场竞争加剧、国家政策调整,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发生不利变化,公司毛利率也存在下降的风险。 2、应收账款余额增加导致的坏账风险 公司已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公司应收账款规模随营业收入增长而增加,如果经济形势恶化或者客户自身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高档数控机床作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以支持、推动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家的产业政策持续加码。若未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可能对公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加工航空发动机、导弹发动机的军工企业,以及精密模具、汽车、清洁能源、国产商用飞机、工程机械等领域的民用制造业企业。下游客户所在行业的发展大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度较高,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周期性波动会对下游产业的结构升级,以及终端客户的经营情况、资金周转速度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 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下游行业长时间不景气,则可能超出公司通过客户结构调整、内部挖潜等方式应对的能力范畴,进而一段时间内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产生较为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长期以来,国产数控机床处于“低端内战、中端争夺、高端失守”的局面,高端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 发达国家及地区在中高档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装备的行业发展历史较长,相关企业积累了技术、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具备先发优势,占据了高端市场。技术含量最高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主要由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拥有上百年机床生产经验的跨国公司所占据,国内自主产能集中于低端市场,能够自主研制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中国企业极为稀少。根据《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目前我国高端数控机床自给率不足10%,多数依赖进口。因此,以公司为代表的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企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国际厂商为主。 2、中国是机床消费大国,吸引了大批国际品牌数控机床企业入住中国市场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机床消费市场。根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数据,2022年中国机床消费额为260亿欧元,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比重约为32%。但是整体而言,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发展特点,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依然是薄弱环节,进口依赖性较强。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总体情况方面,进口明显下降,出口略有增长,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呈现大幅增长。2023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为61亿美元,其中进口加工中心额约为19.9亿美元,进口加工中心均价较2022年同比增长近40%,进口高端数控机床占比明显提升。中国市场对高端数控机床需求依然旺盛,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近几年日本电产(旗下拥有三菱重工、OKK等机床企业)、德国惠乐喜乐机床(青岛)公司、德国(SW)埃斯维机床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均在中国投资建厂,扩充产能及研发基地。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持续投入,彰显了国内五轴机床行业高景气度和发展空间。 3、中国机床行业正在向高端领域转型 五轴联动数控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复杂精密零件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解决航天、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盘、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关键工业产品切削加工的唯一手段。从二战后的“巴统清单”到冷战后的“瓦森纳协定”,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五轴数控系统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作为战略物资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 国产数控机床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自主研发和汲取国外经验,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产生了如沈阳机床(000410.SZ)、秦川机床(000837.SZ)等体量巨大、规模位于世界前列的老牌企业,也出现了如科德数控等一批具有核心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能够针对自身专注的应用领域和产品类型提供高性能、高品质的高度定制化产品,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和较高品牌价值,发展迅速,具有活力的新型中高端机床厂商。 近年来,此类新兴厂商借助我国制造业转型、中高端数控机床需求上升、进口替代空间巨大等有利市场条件,在努力发展自身产品和技术水平的同时,通过公开融资等手段,增强资金实力,实现了显著的发展,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4、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国产高端机床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要阶段,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整个经济结构实现调整和升级的基本保障,是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高端制造业会逐步取代简单制造业,制造业也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这种转型和升级也将带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技术升级,将会大大增加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高端数控机床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子、船舶、兵器、能源、汽车、模具、刀具等重点产业,特别是航空、航天、军工产业,国产化需求紧迫、存量亟待更新、市场增长可期。 (1)航空航天领域 以航空产业为例,高端数控机床主要服务于军用飞机及民用飞机的关键零部件加工。民机市场方面,中国商飞推出了三个级别客机,分别是ARJ21、C919、CR929。其中,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22年12月9日,中国商飞公司向中国东方航空交付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该客机已于2023年5月28日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标志着大飞机事业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根据中国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2023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C919大型客机累计获得31家客户1,061架订单;ARJ21共获28家客户775架订单,累计交付122架机。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上升,中国民航业将步入发展质量提升期和格局拓展期,至2041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21.1%。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飞机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等航空产业具备产业链带动效应,是我国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特别是航空发动机零件、飞机结构件、飞机起落架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高端制造装备的需求持续增加。但发达国家通过“瓦森纳协定”一直将上述高端制造装备作为核心技术,长期限制出口并持续减少出口数量。因此,我国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高端制造装备自主化和替代进口,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成为国内机床企业重要的市场增长点。同时,我国航空产业高速增长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将加速全球航空制造业向中国迁移,未来超过2.7万亿元人民币的维修保障、工程服务等航空后市场,也将向国内企业开放,带来新的市场及发展机遇。 (2)国防军工领域 高端数控机床对航空、航天、军工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我国的国防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国防经费投入增长较快,2015-2023年我国国防经费年增长率维持在7%-10%水平,高于同期GDP增长率。2023年我国军费占GDP比例为1.3%(美国该项占比为3.2%),“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整个“十四五”时期甚至到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节点上,我国国防支出增速或将长期高于GDP增速,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 (3)民营客户成为高端数控机床消费新主力军 除航空、航天、军工等重点产业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需求紧迫外,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内民用领域对机床加工精度和效率、稳定性等精细化指标要求逐渐提升,下游客户对于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需求大幅增加。高端数控机床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刀具、模具、电子、能源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 1)新能源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伴随着政策刺激及产品力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提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2024年,随着国家促销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扩大有效需求。 根据2022年8月IDC发布的最新报告《2022-2026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的水平,年复合增长率35.1%,届时国内新能源车的新车渗透率将超过50%。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给汽车制造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体现在:(1)电机和减速器的结构变化带来的工艺升级需求;(2)底盘结构的变化带来前后车架加工路线升级需求;(3)电池盒的加工效能和成本有待优化。目前,对于转向架、前后桥、底盘、发动机缸盖缸体、变速箱壳体、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等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格劳博、马扎克、德玛吉等国外企业已采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组成生产线,整线交付给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已有诸多成功案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上游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技术迭代和需求增长,大量的生产设备急需升级换代。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4%,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6.4个百分点。 2)刀具行业 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是机械制造和重大技术领域的基础行业,约占整个机械加工工作量的90%,直接决定了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水平。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刀具出口额233.65亿元,同比增长0.77%;刀具进口额87.58亿元,同比下降10.01%。出口额明显大于进口额,进口依赖度持续下降。我国刀具出口额的不断提升,说明了国内刀具产品在世界刀具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我国刀具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1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6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83%;国产刀具市场份额逐年提高,从2015年的62.8%提升至2022年的72.8%。根据智研咨询的预测,2029年我国刀具市场规模将达到729.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 中国每年需要进口的五轴工具磨床超过1,000台,公司产品五轴工具磨削加工中心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完成刀片、球头刀、波纹刀等复杂刀具磨削的设备,市场前景良好。 随着我国加速推动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时速400/6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与新能源动力总成、新一代信息电子、船舶及海洋工程、大容量电力装备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也急需装备升级一批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智能化、高效率的高端制造装备,上述产业需求也将推动具有高速高精、工艺复合、加工高效、生产稳定、智能化等产品特征的高端数控机床持续增长。 3)医疗行业 骨科植入物是一种在骨科手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用于替代、修复或增强人体骨骼结构。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中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同时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导致了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为了维持活动性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病患会选择通过骨科手术来维持活动性和生活质量。以髋关节假体的加工为例,其材质包含金属材质、钛合金材质、陶瓷材质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4%。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指出,“2023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可以预见,2050年时将有5亿多60岁以上的老人”,未来对老年医疗方面将提出新的考验及挑战。公司的新产品五轴铣磨复合加工中心、高精密立式五轴加工中心DMC55可以加工更符合人体工学特征的髋关节等植入体部件,尺寸设计灵活,舒适度高。公司将加大对该领域的开发,提高行业应用广度。 5、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环,数控机床已成为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数控机床行业及其细分领域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引导行业参与者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意识,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共性技术与高端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下游领域市场需求。 2021年8月19日,国资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工业母机位于首位,排序在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之前,体现出其重要地位。为推动机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重点装备产品推广应用,2022年6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印发了《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导向目录——机械工业领域(2022年版)》,将“高端工业母机之数控机床”列为目录内容第一大项,同时将“高端工业母机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也纳入目录。公司的主力产品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高速桥式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五轴磨削中心,以及2023年新推出的六轴五联动高效加工中心和在研产品五轴翻板铣削加工中心均在目录中,公司自主研发并批量应用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上的电主轴作为关键零部件也在目录之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受政策指引,机床工具产业受到更多重视,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2023年7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通知》;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发布《关于2023年度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同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三部门出台《关于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平等参与企业招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 同时,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以科技创新、质优的方式提高生产能力,最终实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在工业母机应用领域,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自主掌控核心技术的研发及生产制造为前提,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从而使下游客户加工效能得到颠覆性提升,是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重要载体的使命。 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各项政策的颁布都对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将是先进制造业替代传统制造业,这种转型和升级将会大大增加作为工业母机之一的高性能数控机床的更新需求。 (二)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发展战略。坚持技术平台化路线,通用技术叠加定制化设计,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通过建立符合公司战略目标的经营体系,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以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利用资本市场合理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张,不断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将在现有四大通用五轴技术整机平台以及四大专机系列的基础上,融合特种加工、高效加工工艺,完善高低配产品系列,完成研发、生产、服务及人才的全国布局。在保持中小航空发动机、导弹发动机、高精惯导、导弹弹体零部件等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提高大型发动机、飞机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加工装备的市场份额;针对汽车、模具、刀具、机械设备、能源等领域的加工装备需求逐步发力,扩大公司在民品市场的份额;关注电动汽车、运动控制等领域的新兴市场需求,实现关键功能部件的销售延伸,以成为收入高速增长的新动能;提高自动化产线完整方案解决能力,满足市场业务需求。适时独立孵化特种电机、新型传感等产品,探索公司成长的新领域。 1、技术战略 (1)坚持技术平台化 公司围绕四大通用五轴技术平台(立加、卧加、龙门、卧式铣车)、四大专用五轴技术平台(工具磨削、叶片机、高速叶尖磨削、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开展技术延展,坚持技术平台化路线,在依托自身技术积累的同时,逐步整合外部资源。着重将单元技术模块化、标准化,以便于核心技术重复利用,一方面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效果,另一方面易于将技术应用拓展到其他领域以实现单元技术独立进化发展。 (2)重视工程化能力 以市场技术需求引导研发走向,利用技术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工程化、商品化,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类产品;将工程化能力,包括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产品定义、性能优化迭代等,建设作为有别于高校和其他研究力量的核心竞争力。 (3)树立开放创新理念 建立“开放、融合、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围绕技术平台化路线,以优势工程化能力为基础,建设以研发为核心的社会化研发平台,推动与行业周边技术资源整合,提高产品的整体集成性。深耕用户行业各层级机构及人员,以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抢占市场先机;招揽培养各类行业内专业化人员,构建专业化自运营团队,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等机构实现独立核算。 2、经营战略 (1)对内经营战略 第一,掌握核心研发能力。坚决以市场需求引导研发方向,利用平台优势、技术积累优势,快速工程化、快速迭代。 第二,打造生产制造专业化体系。提升生产计划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品质控制能力;形成完整、清晰、可控的生产管理体系,从功能部件到整机,形成垂直的条线管理机制,具备随时自身产能扩大复制或扶植的能力。 第三,推行人力资源战略。挖掘各类优秀人才,组建面向具体行业的专业化团队(销售、技术、生产);完善股权激励和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持股平台等方式实现人才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2)对外经营战略 公司将加强掌握核心售前、售后能力。提升售前方案能力、服务能力,以售前的方案出具带动相关研发、生产工作开展;提升售后能力,提高响应速度和问题解决效率。此外,公司将加强对外输出标准,通过整合外协资源及整机低配系列合作生产,解决公司目前产能不足的问题。 3、产品战略 公司将以科德数控品牌价值为核心,围绕国家战略政策支持,以五轴数控机床为载体,打造科德数控品牌价值,建立行业内良好口碑;由提供五轴整机设备向提供柔性单元、再到柔性产线的完整系统。逐步完成功能部件系统化布局,掌握数控系统、电机及电主轴、传感器、转台等核心功能部件自主研制能力。进一步扩大部件专业化辐射,以机床口碑为基础,扩大部件应用领域,由机床向航天、航空、汽车、机械设备等领域推广应用。在产品布局方面,将以高低配、差异化结构为主导,高端型号带来高附加值、高利润,普通量产型号保证企业周转资金流动。 (三)经营计划 1、积极扩展业务规模,完成募投项目建设 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积极探讨和研究公司新业务、新客户的拓展工作,坚持进口替代为核心,在航空航天领域做深、做强的基础上,开拓完善其他工业领域,发挥全产业链、全技术链、全人才链的优势,以高效率解决方案、高性价比产品、高可靠性立足市场。完成募投项目建设,快速提升产能,响应市场需求。 2、持续引进科技人才,提升技术储备 公司将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按需引进各类技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吸引高端人才,为后续公司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在技术开发上,公司将对现有技术实施优化、完善,并针对不断发展的需求趋势,研发自有知识产权的高端数控机床及相关核心功能部件的技术,同时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高校合作研发,保持技术领先性。 3、提升管理能力,保障产品质量 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未来募投项目投入生产运营,将对公司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未来将在制造管理方面,完成加工制造全流程管理软件完善工作,提升现有的管理效率,实现项目的全程可视化目标管理,确保整个加工制造过程的可追索性,使设备的质量监控得到更好的保障。 4、提升产能建设,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不断优化内部管理体系,重点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生产物料管理,同时加强对设备的升级改造和成本的管控,助力产能扩建工作有序推进,以满足多行业领域客户对高端设备的智能制造加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