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国瓷材料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国瓷材料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国瓷材料(30028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电子材料相关行业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是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片式电子元件品种之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益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和微型化,MLCC在消费电子、通讯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数量持续提升,市场规模稳步提高。根据CECA数据,2022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为1,204亿元,2026年有望达到1,547亿元,2022-2026年CAGR为6.5%。从需求量看,2022年全球MLCC需求量为48,890亿只,2026年有望达到57,110亿只,2022-2026年CAGR为4.0%。得益于MLCC行业持续发展,全球知名MLCC生产厂商开始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作为主要原材料的MLCC介质粉体和电子浆料将直接受益。

  目前,全球MLCC主要制造商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美国和中国大陆。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日本地区企业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54%;三星全球市占率高达23%;中国大陆MLCC制造商仅占全球7%的份额。MLCC具有巨大的国产替代潜力,国内MLCC制造商近年开始发力车规级、高容量的高端产品,国内本土化供应链也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2、催化材料相关行业

  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提升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2021年7月1日,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正式进入国六时代;2024年3月,欧盟宣布计划于2025年7月1日起实施欧七排放标准,首次引入轮胎磨损、制动颗粒排放限制(PM10)以及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电池耐用性的最低性能要求。在当前愈加严格的环保背景下,对尾气处理系统中蜂窝陶瓷载体、涂覆催化剂等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计排放标准趋于严格将进一步提升尾气催化材料的应用需求。目前,蜂窝陶瓷载体全球市场长期由美国康宁和日本NGK公司垄断,二者合计约占全球蜂窝陶瓷载体9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载体厂商陆续实现技术突破,基于供应链安全和成本管控诉求,国内主机厂和整车厂已逐步开启国产替代进程。

  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汽车产业链将整体受益,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快。

  3、生物医疗材料相关行业

  国家近年逐渐加大对口腔医疗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重点加强老年与儿童口腔护理、康复等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1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21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1461亿元,同比增长16.2%。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将持续扩大。

  2023年,国家决定开展种植牙等产品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常态化、制度化的集中带量采购,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的专项治理,在口腔种植收费方式上实行“技耗分离”、组织竞价挂网,着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其中,针对种植牙牙冠,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在省内对临床主流的全瓷牙冠组织竞价,按照竞争形成的阳光透明价格挂网,其他材质参照全瓷冠的价格挂网,国家医疗保障局指导其他省份实施价格联动。公立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自主选择,按挂网价格“零差率”销售。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2年至2022年我国种植牙数量从18万颗增长至455万颗,10年复合增速达38.13%。目前单颗常规口腔种植牙的整体费用已经大大降低,可负担种植牙手术的患者群体将明显扩大,预计国内种植牙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随着国产厂商在原材料配比及生产技术等方面日渐成熟,中国牙科修复材料市场开始逐步摆脱对海外进口产品的依赖,口腔修复类产品将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

  4、新能源材料相关行业

  2023年,锂电池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根据SNE 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705.5GWh,同比增长38.6%,其中中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386.1GWh、同比增长34.9%。以高纯氧化铝和勃姆石为代表的无机涂覆材料具有优越的光、电、磁、热和机械性能,可以应用在锂电池电芯隔膜和锂电池的极片上,增强抗刺穿性,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出货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随着锂电池原材料企业在报告期内大规模产能集中释放,阶段性产能过剩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成本竞争与价格竞争也在报告期内进一步加剧。叠加下游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产业价格战影响,锂电池隔膜涂覆材料价格持续下降,预计技术创新、新产品迭代和成本优化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5、精密陶瓷相关行业

  陶瓷轴承球业务:陶瓷轴承球具有轻量化、密度小、高硬度、低摩擦、高耐热、电绝缘等优良特性,可以应用于医疗、新能源、风电和工业器械等行业的高端机械设备中。凭借优良物理和化学特性,陶瓷轴承球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承的重要解决方案。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风电的市场规模明显扩大,风电装机需求不断增长,陶瓷轴承球在风电上的渗透率也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的需求增长,已成为氮化硅陶瓷轴承球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近年高端机器人领域对陶瓷轴承球产生需求,机器人的关节和驱动系统要求轴承能够在高速旋转下保持稳定性和精确性,陶瓷轴承球由于轻量化、低密度、精度高、寿命长等特性,逐步成为机器人领域理想的轴承材料选择。预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陶瓷基板业务:陶瓷基板由陶瓷基片和金属线路层构成,主要包括氧化铝基板、氮化铝基板、氮化硅基板,可普遍应用于泛半导体、汽车大灯等大功率LED照明、IGBT、半导体激光器、电力电子功率器件、微波、光通讯、VCSEL、射频器件等应用领域。未来随着全球智能化发展,智能设备、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陶瓷基板的市场需求有望呈快速增长态势。

  6、建筑陶瓷相关行业

  陶瓷墨水行业原来一直由国外厂商所垄断,随着国产陶瓷墨水竞争力的提高,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长,国外陶瓷墨水的垄断局面被打破,目前陶瓷墨水行业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尤其是常规陶瓷墨水,已被国产陶瓷墨水完全主导。国产陶瓷墨水在加速扩张的同时,进口品牌常规陶瓷墨水的市场份额在加剧萎缩,部分贴牌陶瓷墨水已退出历史舞台。随着陶瓷墨水生产技术逐步成熟,产品差异化程度降低,墨水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激烈的价格竞争基本出清了大部分的中小企业。2023年,中小规模企业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显现,预计行业头部公司将持续受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医疗器械业务”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高端陶瓷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形成包括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疗材料、新能源材料、精密陶瓷和其他材料在内的六大业务板块,产品应用涵盖电子信息和通讯、汽车及工业催化、生物医疗、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建筑陶瓷等领域。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922.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913.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4,245.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489.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78%。

  (二)经营情况分析及业绩驱动因素

  1、电子材料板块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MLCC介质粉体生产厂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实现了所有类型的基础粉和配方粉的全面覆盖,与客户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横向延展布局,公司已具备介质粉体、内外电极浆料、研磨用氧化锆微珠等多种MLCC制备关键原材料,可为电子元器件领域客户提供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

  报告期内,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以及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公司MLCC介质粉体销量开始逐步回升,预计行业有望延续复苏趋势;凭借高度的客户协同性,MLCC用电子浆料业务市场开拓顺利,已配合客户成功开发并量产了多种规格型号的高容浆料、车规级专用浆料、射频专用浆料等产品。报告期内,MLCC车载类、高容类产品在行业头部客户的验证速度得到加快,部分产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始小批量供应。公司将充分把握在MLCC领域的资源和优势,继续提升相关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

  公司生产的纳米级复合氧化锆具有卓越的综合性能,主要用于智能手表、手机背板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强化了彩色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的产品验证和导入,积极配合客户开发定制颜色,拓展陶瓷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新应用。随着将耐磨、玉质感、个性化颜色设计等突出性能作为卖点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种类增多,公司相关产品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2、催化材料板块

  随着尾气排放标准升级,公司催化材料板块迎来了推动国产替代的重要机遇,蜂窝陶瓷载体、铈锆固溶体、分子筛等产品开始快速进入尾气催化市场,与国际巨头同场竞技。公司可为尾气催化领域提供全系列产品,产品全面搭载商用车、乘用车、非道路机械、船机和VOC等细分领域,与客户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多维度的深度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蜂窝陶瓷载体方面,公司在国六排放标准基础上再次充分把握非道路机械市场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升级的重要机遇,为满足客户对碳化硅蜂窝陶瓷的迫切需求,公司快速突破模具制造、烧结等关键技术,并基于核心技术快速投放200万升/年产能,目前堇青石、碳化硅两大系列产品已实现非道路主要客户的全面覆盖,产品实现产销两旺;重卡领域,随着油气价差拉大,天然气重卡经济性优势突出,运营成本更低的天然气重卡全年累计销量15.2万辆,同比增长307%,实现快速增长。得益于前期布局公司产品在重卡市场明显上量,良好的产品交付与服务保障能力使公司产品在重卡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乘用车领域,公司超薄壁750/2产品得到市场高度认可,目前陆续通过多家车企产品验证,开始批量搭载国内传统燃油主力车型和国内新能源头部车企混合动力车型。目前,公司已深度参与到下一阶段排放标准升级的标准制定工作,联合客户布局、开发了多款新产品,共同推进更加高效、环保的蜂窝陶瓷产品的全面国产替代。

  报告期内,铈锆固溶体方面,公司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为满足国六B阶段最新排放标准,公司结合行业头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了多款高端铈锆固溶体产品,市场份额得到持续提升。分子筛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研发的高催化性能的移动源国六标准用SCR分子筛产品得到多家客户认可,未来将逐步成为催化材料板块新的增长点。

  3、生物医疗材料板块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化的口腔修复解决方案综合供应商,为全世界广大口腔专业人士及口腔患者提供可靠、可负担的牙科修复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粉体、氧化锆瓷块、玻璃陶瓷、树脂基陶瓷、口腔专业设备、数字化解决方案等产品,具备了临床直接修复系列、临床间接修复系列等修复类产品体系。面对广阔的全球市场机遇,公司在巩固国内市场地位的同时,积极推动生物医疗材料板块全球化战略,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报告期内,公司牙科用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粉体材料稳步增长,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市场方面已顺利进入部分头部客户供应体系,后续将积极推动牙科粉体材料出海。随着国内牙科诊疗需求陆续复苏,公司氧化锆瓷块业务在国内市场恢复了增长势头;海外市场方面,公司通过积极参与科隆、迪拜、芝加哥等国际口腔展,在海外市场为民族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得了国际客户的高度评价;此外,子公司深圳爱尔创科技积极构建全球化组织,已完成全球5大运营中心的本地化建设,并招募了本土资深的口腔领域人才,现已具备海外客户产品和技术服务能力,报告期内氧化锆瓷块业务在欧洲、拉美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口腔战略并购方面,公司基于产品多元化及品牌高端化的战略需求,并购了全球口腔烧结设备领域头部企业德国dekema公司,有效补充了口腔专业设备领域产品布局。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与并购公司的技术协同性和客户协同性优势,围绕口腔业务丰富产品管线的发展策略,为客户提供产品组合式服务。

  4、新能源材料板块

  为充分把握新能源领域发展机遇,公司以高纯超细氧化铝、勃姆石为战略支点卡位新能源赛道,陆续推出多款锂电池正极添加剂的核心辅材,成功将滴定法氧化锆微珠的应用延伸至正负极研磨领域,并成为行业标准。公司将充分把握新能源赛道的新兴需求,积极布局下一代产品,为新能源行业提供性能提升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高纯超细氧化铝和勃姆石客户已覆盖国内外主流的锂电池厂商和主要的锂电池隔膜厂商,产销量快速提升。高纯超细氧化铝和勃姆石均可实现1um及以下厚度的隔膜涂覆;小粒径氧化铝和勃姆石已实现浆料量产供货。报告期内,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已成功进入制氢领域,产品可提升碱水制氢用隔膜的承压能力,从而提升生产工艺的安全性,产品已批量供应行业头部客户。未来,公司将依托粉体研发制备的核心技术优势,持续关注新能源赛道新的发展机遇。

  5、精密陶瓷板块

  精密陶瓷板块是公司以材料为核心,向下游延展产业链的平台,包括氧化锆、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等材料体系,具体产品包括陶瓷轴承球、陶瓷套筒、陶瓷插芯、陶瓷基片、陶瓷覆铜板等。

  陶瓷球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电腐蚀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相比钢制球更适应电机的高转速使用场景,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陶瓷球需求的持续提升。公司熟练掌握从粉体制备到陶瓷球制造的关键技术,子公司国瓷金盛的氮化硅陶瓷轴承球产品已顺利通过多家主流轴承厂商验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随着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推广,传统的驱动电机钢球轴承电腐蚀问题更加突出,公司陶瓷球已搭载国内外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主力车型;另外,陶瓷球因优异的性能在风力发电机轴承中的应用也正在增长,公司陶瓷球产品在风电领域已实现批量供货。为满足陶瓷轴承球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积极筹备氮化硅粉体、高端轴承球产能,报告期内国瓷金盛高端轴承球扩建项目(一期)已建成试生产,预计氮化硅粉体产能投用后,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公司具备从陶瓷粉体、陶瓷基片到金属化的纵向一体化优势,将围绕氮化铝、氮化硅、高纯氧化铝等核心材料打造综合性的陶瓷基板产业平台,持续推进国内陶瓷基板的进口替代进程和产业链的国产自主可控。子公司国瓷赛创目前已具备基板金属化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凭借研发团队在芯片行业的技术沉淀,国瓷赛创进一步优化了工艺流程,使产品性能及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传统业务LED基板方面,得益于“粉体+陶瓷+金属化”的技术和产业链协同优势,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已成功突破全球头部企业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开始批量供货。新产品开发方面,公司组织国瓷赛创、国瓷金盛、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报告期内完成了高端材料及制品的联合开发,解决了国内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高强度氧化铝基板、超高导热氮化铝基板等产品的制备技术,助力激光雷达用基板、激光热沉、陶瓷管壳等产品在汽车自动驾驶、工业激光、通讯射频微系统等领域获得竞争优势,相关产品均已进入行业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并批量销售,预计基板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

  6、其他材料板块

  公司子公司国瓷康立泰已位居国内陶瓷墨水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国瓷康立泰运用国瓷业务系统(CBS)等管理工具挖掘潜力,运营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在做强传统主业的同时,国瓷康立泰将企业愿景升级为“中国数码打印材料的领导者”并重塑发展战略,将凭借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管理优势,在产品端(其他喷墨打印材料)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此外,国瓷康立泰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开拓探索海外市场寻求新的突破,联合科达制造(600499)出海发展布局,将重点开拓东南亚、非洲、印度、欧洲等国际市场。

  7、集团管理

  (1)科技赋能技术平台,持续创新驱动发展

  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公司以产业为趋势,以市场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以应用为基础,以技术为导向,持续聚焦于研发工作和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产业技术研究院持续优化新产品,其中覆铜板填充用材料通过国内外多家客户验证,已实现稳定供货,新一代高介电产品陆续通过多家客户小试验证;高清显示用高折分散液项目已实现更高折射率技术突破,达到国外技术水平,正在多家客户产线验证中;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已完成由氧化锆合成的锆酸基固态电解质在内的多种氧化物电解质材料的研发,可满足客户批量和定制化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检测平台子公司迈谱技术顺利通过CMA资质认定,公司正式成为CNAS、CMA双重资质认可的检测实验室,认可能力覆盖4个产品大类,20余个检测项目。此外,公司设立迈拓技术和迈捷科技,旨在打造独立的新型研发平台和中试产业化平台,与检测平台将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

  (2)聚焦精密陶瓷领域技术创新,探索研发纵深

  公司是以研发创新为驱动的平台型企业。报告期内,公司设立江苏国瓷精密陶瓷研究院,进一步聚焦精密陶瓷领域的纵向深度研发布局,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质量精密陶瓷产品的需求;另外,公司将精密陶瓷研究院布局在长三角区域将更好地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细分领域研发人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同时增强与华东区域子公司的协调性,形成研发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动机制。

  (3)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护航战略布局达成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和研发规划正式成立科研管理中心,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储备和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先后与国内、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建立联系,提升国内外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能力,确保业务单位的全球化战略顺利实施。公司对侵权行为进行监控和调查,针对性地申请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确保公司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管理、商业秘密利益不受损害。2023年,公司累计新增授权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国外专利14项。截止2023年底,公司共拥有国内专利证书552项,包括发明专利381项。另外,公司已获外国专利授权104项,授权国家(组织)包括美国、韩国、日本以及欧专局等。其中,“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荣获2023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二等奖。2023年公司新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5项、团体标准2项,发布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5项。

  (4)推进智能智造,赋能数字化工厂

  公司通过MES系统+AI视觉检测推动国瓷制造向国瓷智造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了MES系统,促进生产经营高效协同,MES系统集成了ERP、OA等18个商品化和自主研发的应用系统,通过优化生产过程管理,将生产过程数字化、可视化,为排产、质量回溯、降本增效等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精益数字化生产的目标。公司基于集团数字化优势赋能国瓷金盛、国瓷赛创等子公司,输出数字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上线AI检测产线,以智能制造推动生产经营提质增效。

  (5)统筹节能降碳,布局能源管理系统

  公司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管理模式,将能源、资源消耗及碳排放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建立能碳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进行智能分析与研判,结合工业知识图谱技术给出节能减排优化建议,最终达到能耗削减、生产效能提升的目的。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更换节能热风炉设备、余热回收再利用、安装节能器等方式,实现天然气和电力的能耗节降;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山东省绿色工厂,成功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

  (三)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模式。各事业部及子公司根据各自的市场订单情况制定相关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部门协调产能资源,下达生产计划书,生产部门组织实施制造加工。在实施过程中,生产部门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标准化流程作业,由技术工艺部门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质量管理部门对制造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监控,对生产的半成品和产成品按照规范要求检验合格后分类入库。此外,公司会根据市场预测情况对部分产品进行生产备货以加快发货速度,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

  2、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为主、代理商分销为辅”的市场销售模式,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积极参与客户产品的论证过程,配合客户进行产品研发,并持续提供优质的售后保障,推动销售模式从销售产品到销售“产品+服务”的转变。各事业部及子公司由各自的市场部负责产品的销售工作,根据销售区域进一步细化,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式对相关市场进行全方位覆盖。各业务单元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销售策略,通过与客户沟通交流,接受客户订单并签订供销合同,生产部门根据订单的具体情况进行排产或发货。

  3、研发模式

  公司以材料研发为核心,持续聚焦于新产业(300832)、新技术、新材料领域,长期坚持“战略规划→项目策划→技术研发→产品转化→工艺放大→检测研发→产业化”的产业研发模式。

  通过系统的情报调研、整体的专利布局、有效的检测研发、深入的材料预研以及扎实的设备研发,做好有针对性的横向、纵向、跨界的技术研究。

  公司发挥整合优势、打造核心技术,形成了以公司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一级研发创新中心,各事业部、子公司为二级研发应用中心,制造技术小组为技术改造中心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公司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技术的战略布局、整体策划和专项预研,研发时间周期长、难度高的项目,对研发项目进行规划、调研、策划、预研、小试、中试等工作。各事业部、子公司针对本业务单元已有产品的改良升级和内生式的布局进行研究开发,对于需要跨部门开发的项目,公司通过成立项目组以矩阵管理的方式进行协同开发。

  4、质量管理模式

  基于集团层面设立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能安排,集团与各子公司质量负责人通过质量管理委员会平台,系统开展质量战略规划与实施管理、质量体系策划与评估改进、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成本管理、质量工具导入与应用评估管理、质量管理团队能力建设与核心管理人员选拔聘用,协助子公司进行重点供应商的认证、评估、管理等工作。子公司按照集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发挥质量管控职能,并最终交付满足客户质量要求的产品。

  5、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订单驱动的采购模式,以集团集中采购为主,搭建了集中采购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公司采购部门依据采购管理流程,借用ERP、OA、SRM等信息化系统整合公司需求,提高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提升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另外,通过优化采购管理流程,进一步加强了与战略供应商、关键供应商的沟通及技术交流,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确保能够满足各子公司、事业部对于物资的采购需求,保证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公司将《廉洁承诺书》作为供应商准入必须签订的要求之一,并要求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外包方严格遵守,确保供应链体系的规范性与合规性。

  公司将采购物资分为设备/资产、原材料、辅料、设备备件、低值易耗品、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并对各种物资的采购制订了详细规范的流程和管理标准。根据采购制度确定合适的供应商后,公司根据自身原材料需求,由生产部门与采购部等进行有效的沟通,确定采购计划,向供应商发送相应的采购订单进行采购。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及检测优势

  公司研发立足产业洞察、创新引领、核心能力、基础平台和价值输出的五大定位,持续优化规划策划、技术开发、检测开发、设备研发、应用开发、工艺放大、量产稳定、市场推广共同协同的研发模式,强化研发过程能力。公司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基础,坚持开放、包容的研发文化,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实现高效的价值输出。公司注重核心技术的打造,不断沉淀和深化以水热、配方、调色、纳米等七大核心技术,将其组合应用于不同的产品和领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公司拥有CMA、CNAS双重认证认可的检测实验室。目前,CNAS能力范围涵盖机械领域、化学领域、电特性领域的16个测试项目,CMA能力范围涵盖纳米碳酸钡、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铝、氮化硅陶瓷粉体四类产品,28个测试项目。为更加规范开展检验检测业务、增强研发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2、质量稳定优势

  公司以质量管理委员会为平台,全面实施了集团+子公司的垂直化质量管理架构,实现了业务经验及管理资源的分享,确保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业务规划与执行的协同与统一。公司质量管理以零缺陷为目标,以国瓷业务系统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文化为支撑,实现全过程、全要素与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公司引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定期对过程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并通过PDCA管理机制实施持续改进,实现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管理迭代升级机制,构建了能够持续为组织赋能的质量业务运营管理模式。公司继续围绕数据驱动、管理驱动、文化驱动与体系驱动,持续推进公司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先后荣获第八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及山东省“全省质量标杆”等荣誉,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业内外的一致认可。

  3、精益管理优势

  公司以战略为导向、以支撑战略目标为立足点,搭建了“战略管理+日常管理+问题解决”的管理体系,打造出具有国瓷特色的精益管理业务系统—国瓷业务系统(CBS)。公司通过明确和优化管理支持、标准流程、评价改进体系,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从安全、质量、交期、成本、创新等方面构建指标管理体系,进行日常管理的绩效监控,让业务管理更简单、更高效、更可控,充分发挥公司卓越绩效管理的优势。

  公司通过倾听客户和股东声音,致力于持续不断地在各个业务过程中消除浪费,建立竞争性流程,夯实研发、销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流程能力,更好地满足未来客户的需求。另外,为实现并购后的快速融合、降低整合风险以及并购后的快速成长,公司在新并购企业中导入国瓷业务系统,努力加快企业由经验管理向科学标准化管理的转变。

  4、人才优势

  多年以来,公司培养了一支技能全面、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均拥有丰富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对行业有着清晰的认知和高度的敏感性,对行业发展有着独特、深刻的理解,能够较快把握行业发展的动向,科学、高效地带领公司稳步前进。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公司制定了关键核心岗位及其对应的任职资格标准,对关键核心岗位人员实施内部培养晋升或外部人才引进的双轮机制,逐步建立起公司人才梯队与继任者计划。公司也搭建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施职称和技能人才的自主评价,促进公司与全体员工的共同成长。公司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理念,对主要管理和技术核心人才建立了有竞争力的、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和激励措施,并择机实施了多期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最大限度地将员工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实现了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高度的一致性。

  5、品牌及客户优势

  公司属于高端新材料行业,行业具有“三高三长”的特点,即投入高、难度高、门槛高;研究周期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长。公司通过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专业化的技术支持服务,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与韩国三星、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风华高科(000636)、蓝思科技(300433)、威孚高科(000581)等国内外高端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已在新材料行业积累了较高声誉,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公司的市场开拓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公司以“好材料好生活”为企业使命,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奋斗团队制胜、创新驱动未来、改善永无止境”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成为实现员工价值的卓越材料领导者。公司深耕新材料行业,践行“内生式发展+外延式并购”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已从单一主体成长为多元化的新材料平台型企业。公司凭借水热、配方、调色、纳米等七大核心技术,构筑长期行业竞争力,公司将“材料为核心”作为战略发展的基本准则,将以核心材料为基础,逐步向后道陶瓷制品发展,通过“正确的方向、统一的思想、过程能力的打造”,持续推动产业体系向新质生产力迭代升级。

  公司围绕“人才聚集、技术创新、产业整合”三大战略平台建设目标,将从功能材料领域的平台型企业逐步发展升级为先进制造领域的产业资源整合平台,依托核心材料优势,不断巩固电子材料、生物医疗材料压舱石地位,持续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积极把握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优势,推动高端精密陶瓷制品领域的深入布局,加速稀土催化材料的国产替代,打造新的增长引擎。2024年,公司将推动企业文化升级,将“最佳团队制胜”升级为“奋斗团队制胜”,进一步明确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奋斗者为本”,致力于打造不怕艰难困苦,乐于奋斗、愿意保持长期奋斗激情的向上团队,杜绝“躺平文化”滋生蔓延,将以奋斗精神不断助推战略目标达成。

  (二)2024年经营计划

  公司基于卓越新材料平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整合优势,积极培育壮大矩阵式新质生产力集群。国瓷现有产业体系内已拥有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12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将以材料技术平台为核心驱动,积极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专注细分市场、助力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潜力市场实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

  围绕2024年公司级战略部署及各项拆解目标,公司将按照计划推进如下工作:

  1、统筹集团资源,打造赋能型总部

  2024年,公司将全面梳理总部功能定位、架构体系和要素能力,以促进事业部、分子公司战略执行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打造赋能型总部。基于各事业部和分子公司的业务特点、发展阶段,公司将以赋能、服务与管控相结合为宗旨,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标准。与此同时,从管理赋能、业务赋能、技术赋能、人才赋能、投资赋能等维度出发,建立总部职能部门与事业部、事业部与事业部间的协同机制,打造平台化组织与赋能型总部,有效支撑下属事业部及分子公司业务快速发展。

  2、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优化新质生产力体系

  2024年,公司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投入,以水热、调色等七大核心技术立足新材料赛道,引领国瓷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面向卫星通讯、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前瞻性重点布局精密陶瓷业务,确保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实现粉体、器件制品、设备的全链条贯通,完成设计、制程、量产的全要素融合,保障公司在关键应用场景和领域获得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将积极培育AR/VR光学显示材料、高频高速覆铜板填充材料等高科技产品产业化应用,持续输出新质生产力。

  3、推进国际化战略,强化全球业务布局

  2024年,为优化公司全球市场布局和资源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性本土化运营能力,公司将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全球市场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公司生物医疗材料板块将依托子公司深圳爱尔创科技搭建的海外红筹架构进一步强化海外资本运作效率,促成口腔业务“全球化、产品多元化、品牌高端化”三大战略落地;另外,公司将充分研判核心产品海外需求情况,以建立海外本土化服务能力、提升供应链效率和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的能力,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公司相关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

  4、继续推进精益管理,助力战略目标达成

  2024年,公司将持续深化战略部署(PD)+日常管理(DM)/问题解决流程(PSP)的管理体系,推动年度战略规划及战略部署的目标制定和实施;聚焦业务痛点,强化业务赋能,持续建设产供销核心流程能力,去库存、降成本、提周转,提升生产敏捷性,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借助教练复审工作和班组长训练营继续发挥人才育成作用,为团队赋能,支撑精益转换的成功;做好改善文化的推广工作,进一步做好改善周项目管理闭环,提高改善提案覆盖面积和推广,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为整个价值链的持续优化做贡献,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5、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实现员工和企业价值的统一

  2024年,公司将继续秉承坚持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理念,推动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2024年2月,公司推出了资金上限为1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和资金上限为2亿的股份回购计划,拟面向核心人才和业务骨干开展激励活动,公司将深入探讨和完善人才考核评价、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将个人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激励将作为健全骨干人才池、人才梯队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中的重要一环,深度绑定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风险及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是一家以材料为核心的综合性的新材料产业技术平台,拥有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疗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六大业务板块,涉及的产品众多且应用领域广泛,不同产品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也不尽相同。公司竞争对手主要为外资品牌,但伴随着国内企业参与度的提高,市场竞争步伐也不断加快,存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可能。公司多年来在新材料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研发及人才管理等经验,形成了产业链整体布局、24h研发、质量稳定等众多核心竞争优势,但如果公司未来无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或无法快速应对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则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盈利能力减弱的风险。

  采取的措施:公司及时追踪行业变化,根据市场最新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丰富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匹配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公司将继续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建立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供应商携手并进,进行成本优化和性能改善。另外,公司坚持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继续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更多的行业专家等专业人才,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2、技术开发风险

  公司处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具有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研发风险大的特点。在产品市场上,性能和参数持续升级的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正在不断涌现,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地发起新的挑战。另外,由于在下游客户中导入和认证公司产品,需要接受周期较长、标准较为严格的多项测试,若公司未能正确把握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未能准确预测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无法在新产品、新工艺等领域取得持续进步,将可能导致公司面临着研发决策、研发周期、研发效果等不及预期以及无法匹配下游客户需求的风险。

  采取的措施:公司深耕新材料行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专利,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团队始终坚持“24h研发、创造新价值、价值商业化”的理念,并贯穿内生式、可持续性的研发模式,不断助力公司的研发创新工作。公司通过深入的情报调研,系统地分析宏观政策指导方向、技术竞争环境和技术竞争对手,为公司研发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优化整体的专利布局,建立专利攻防体系;加强研发力度,实施有效的检测研发、深入的材料预研、扎实的设备研发以及24h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上游原材料是构成公司成本的最主要部分之一,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成本状况,从而造成企业销售风险的增加和效益的波动。若未来出现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公司产品价格无法同比上涨的情况,则可能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存在公司毛利率下降和利润水平下滑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采取的措施:公司严格执行“控成本、抓质量、提效率”的管理理念,运用成熟完备的原材料采购体系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第一,公司精准把握市场动向,积极拓展新的供应商资源,增加原材料供给渠道,合理安排重点物资的采购时间和计划,通过优化生产技术、原材料集中采购等举措有效降低和控制采购成本;第二,公司通过参股、合资等多种方式绑定了部分关键原材料供应商,优先保证公司核心原材料供应数量和采购价格的稳定性;第三,公司积极与下游客户进行协商沟通,产品销售价格定期按照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多种方式确保生产成本顺利地向下游行业传导,缓解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4、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不断增加。虽然公司主要的下游客户多为世界知名企业和国内大型上市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且信用状况良好,应收账款可回收性较强,同时公司也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并已按照坏账准备计提政策足额提取了坏账准备,但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公司主要客户经营发生困难,公司仍将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导致公司利益受损的风险。

  采取的措施:一方面,公司对客户进行统一管理,针对不同客户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信用控制手段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公司着力提升对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和监控,内部设专人对应收账款项目进行管控,做好应收账款基础记录,了解用户付款的及时程度,检查客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掌握客户已超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并对应收账款的结构、账龄、周转率、平均收账期等情况进行点检分析,审核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对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进行充分预估,以方便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逾期情况。

  5、兼并重组和商誉风险

  自上市以来,公司充分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实施内生式和外延式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在确保内生式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寻求产业并购和行业整合的机会,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购重组是公司优势互补、提高市场占有率及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公司围绕核心业务板块、从协同发展的角度选择并购标的,有效地降低了并购带来的风险。但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导致业务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企业并购重组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企业文化、销售渠道、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并购重组也带来了一定的商誉,能否有效地整合旗下子公司的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对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被收购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出现恶化,公司则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采取的措施:一方面,为实现并购后的快速融合、快速成长、降低整合风险,公司将国瓷业务系统(CBS)导入被收购企业,借助精益管理模式,完善内部控制并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各子公司自主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努力加快企业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最终使公司管理水平适应公司规模扩张的需要;另一方面,公司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竞业协议、保密协议等措施来保障核心领导团队的人员稳定,实施一系列覆盖到子公司核心员工的人才激励措施,充分提升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针对并购重组过程中形成的商誉,公司每年会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如果被收购公司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公司将及时进行商誉减值。

  6、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在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的同时,仍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公司外销业务量较大。我国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出口产品的销售定价及市场竞争力,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水平。

  采取的措施:针对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采取了多种结汇方式,尽可能的降低汇兑损失,同时公司同客户约定如果汇率变化达到一定的水平,则双方需重新协商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威孚高科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