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新洋丰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新洋丰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洋丰(000902)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磷肥、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40余年来坚持以工匠精神夯实产品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强化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等多种举措,现已形成复合肥(常规复合肥和新型复合肥)、磷肥(主要是磷酸一铵)、磷酸铁、磷石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复合肥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种植;磷酸一铵主要用于复合肥的生产;磷酸铁主要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磷石膏是湿法磷酸工艺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应用于建材领域。所处行业情况如下:

  (一)复合肥与磷酸一铵行业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化肥行业中的磷肥行业和复合肥行业,合称磷复肥行业。磷复肥行业属于国家产业鼓励目录中的“优质钾肥及各种专用肥、缓控释肥的生产”项目,为现代农业提供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

  1.发展状况及趋势

  (1)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带动农资消费需求

  粮食安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自2020年下半年起,在国内供需逐渐趋于平衡、粮食重要性日益凸显等宏观背景下,国内外粮食和化肥行业结束自2016年起的调整,景气度见底回升,主粮价格开启上涨。国内以玉米为代表的主粮自2020年开启升势,价格最高突破3000元/吨。2022年,国际部分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波及到了全球粮食市场,全球粮食供应链安全遭到严峻挑战。步入2023年,受到地区冲突、厄尔尼诺现象、部分产粮国的保护主义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持续凸显,全球农产品的产量、贸易量及中国玉米进口量均受到影响,2023年全球大米价格指数持续上涨,表明部分国家粮食供应形势仍不容乐观。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置于首位,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粮食价格的中枢将有所上移,粮价上涨持续带动农资消费需求。

  近几年,国内先后出台化肥淡季储备、提高主粮最低收购价、发放种粮补贴等多项政策,进一步带动了复合肥及其上游单质肥的需求。

  (2)单质肥暴涨暴跌已至尾声,复合肥行业有望量利齐升

  过去三年单质肥的暴涨暴跌对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磷复肥及其原材料钾肥、合成氨、硫磺等产品价格在全球流动性提升、地区局部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持续走高,单质肥价格均在此间翻倍不止。2022年下半年,单质肥价格在急涨之后开始迅速下跌,至2023年6月,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氯化钾、磷酸一铵等产品均已将此前的涨幅基本回吐。单质肥价格的暴涨、暴跌严重扰乱了复合肥经销商的采购节奏,经销商只能持观望谨慎态度,行业整体库存低迷,给复合肥企业的销量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023年中,单质肥价格在基本回吐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涨幅后,在秋肥旺季的拉动下,不论是单质肥还是复合肥,均呈现出量价齐升。目前,虽然单质肥的价差均已处于历史价格底部区间,虽然仍可能在底部震荡,但继续暴涨暴跌的可能性已很小。单质肥价格底部趋稳,将为复合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复合肥经销商的采购的正常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复合肥企业也将受益于行业恢复常态,有望迎来量利的修复,公司有望实现困境反转,复合肥销量和盈利水平再上台阶。

  磷酸一铵行业盈利水平处于历史底部,随着复合肥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经营秩序的恢复和磷矿石供需格局的改善,磷酸一铵的盈利水平也将逐渐恢复至合理水平。

  (3)新型肥料方兴未艾,龙头企业竞逐新型肥蓝海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需求也在逐步升级,人们对高品质、多样化、营养健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种植户也开始致力于提升水果和蔬菜的品质和数量,中高端肥料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着眼于养分提高、功能改善、减量增效、品质提升、土壤改良、环境友好等需求的新型肥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国内经济作物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0年、2015年和2022年我国的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2.61亿亩、2.94亿亩和3.30亿亩,果园面积分别为1.60亿亩、1.68亿亩和1.92亿亩,呈现逐年稳健增长态势。从种植效益来看,经济作物的亩均利润远高于大田作物,相应地,经济作物的亩均化肥消费金额也远高于大田作物。例如,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蔬菜与苹果的亩均化肥消费金额为481.76元与454.12元,远高于稻谷、小麦和玉米的130.97元、148.56元与137.53元。

  参照蔬菜和苹果的亩均化肥使用量,则我国经济作物复合肥市场的潜在规模在2000亿之上。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预测,2021—2025年中国新型复合肥市场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0%以上。

  除经济作物外,玉米、小麦等主粮价格中枢有所抬升,种粮收益率提升能够充分调动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农户在下一季农资投入时偏好选择品牌复合肥,一些主粮产区的农户也会选择新型肥料。主粮需求明显回暖为新型肥料在大田作物地区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大田作物施用肥料的产品结构有望向缓控释肥、水溶肥、稳定性肥、药肥、功能性小肥种等新型肥料方向优化调整,进而带来新的盈利空间。

  经济作物亩均产值高、利润高,复合肥施用量更大,对复合肥的价格敏感度偏低,更关注产品贡献和配套技术服务。虽然新型肥料市场广阔,盈利能力高于常规复合肥,但中小复合肥企业普遍缺乏研发新型肥料的技术实力和提供配套技术服务的能力,因此,新型肥料是大型复合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竞逐的制高点。

  我国复合肥行业转型升级被列为复合肥行业“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的《“十四五”发展思路》,“十四五”期间复合肥行业继续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总体目标,复合化率也将逐步提高。

  (4)复合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具备资源与渠道优势的企业优势显著

  随着近年来大宗原材料大幅波动及环保要求不断趋严,落后中小产能难以为继,在成本、技术、品牌、服务和经销商资源等方面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显著受益于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具备成本优势、品牌优势与市场渠道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在本轮整合阶段获得更多的优质经销商资源和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将在行业生产销售节奏恢复正常时具有更大的业绩弹性,复合肥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的《“十四五”发展思路》,“十四五”期间复合肥行业继续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总体目标。复合肥行业正朝着规模化、高效化、新型化方向发展,复合化率也将逐步提高。在成本方面,拥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将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在产品竞争方面,着眼于养分提高、功能改善、减量增效、品质提升、土壤改良、环境友好等需求的新型肥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品牌方面,随着消费者对于肥料产品应用效果辨识的加强,拥有良好群众口碑的品牌将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在市场竞争方面,拥有优质农资经销商资源的复合肥企业,将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在技术服务方面的竞争将尤为激烈,农资供应和农业服务将朝着专业化、一体化、服务化和现代化趋势发展;资源整合将会加速,主要通过企业间横向兼并重组和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开展。

  (5)磷酸一铵行业受益于“三磷整治”,行业格局优化

  磷石膏是磷化工行业重要的危废产物,由于磷石膏处理成本高、处理难度大,是令所有磷复肥企业头疼的问题。此前磷肥企业大多采取露天堆存的方式处理,严重污染环境。磷石膏问题,日益成为决定磷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磷石膏的处理能力,已成为磷化工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能否最终胜出的关键因素。

  2019年1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其中提出,组织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重庆等省市开展“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2019年4月3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争取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摸清“三磷”行业底数,重点解决“三磷”行业中污染重、风险大、严重违法违规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019年上半年相关省市完成排查,制定限期整改方案并实施整改,2020-2021年先后组织多轮对排查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要求对于“三磷”治理完成项目开展不定期回头看。

  加强磷石膏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贵州、四川、湖北等磷化工大省相继提出磷石膏“以渣定产”的政策,即以今年循环利用的磷石膏量来决定明年的产生量,对磷石膏的循环利用转化率明确提出了要求。其中,湖北省作为磷化工强省,磷矿资源保有量、年开采量、磷肥产量等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磷石膏产生大省。2022年1月,湖北省财政厅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研究起草了《关于将磷石膏纳入环境保护税税目“其他固体废物”范围的决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将磷石膏纳入环境保护税税目“其他固体废物”范围的决定》。2022年3月29日,《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交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这是全国首部正式进入立法程序的磷石膏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草案。

  2022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严控磷铵等行业新增产能,加快低效落后产能退出,提高磷石膏等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多措并举推进磷石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稳妥推进磷化工“以渣定产”。

  2024年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加强全产业链统筹规划,引导磷化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和高效高值利用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案》进一步提出,严格控制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促进磷肥保供稳价,优先保障磷肥企业磷矿需求,引导企业科学排产、维持合理库存、稳定市场预期,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积极发展新型高效磷肥品种。

  在“三磷整治”及各级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行业准入条件和污染物防控标准的不断提升,磷酸一铵供给端落后产能显著出清,环保优势明显、资金实力雄厚、资源优势凸显的龙头企业将显著受益。

  2016年中国磷酸一铵全年产量达到2334.92万吨,较2011年上涨104.9%,行业产能过剩。2016年后产能过剩叠加粮价持续下跌导致下游需求不振,中小企业陆续退出,行业产量逐年下滑,竞争格局持续改善。2019年起,在“三磷整治”和环保督察的持续推动下,行业准入条件和污染物防控标准的不断提升,磷酸一铵的产量加速下滑。根据百川盈孚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累计生产磷酸一铵1018.81万吨,连续七年下降,较2016年的2334.92万吨大幅下降56.37%。

  2020年11月27日,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七届七次理事会研究确定磷复肥行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提出到2025年淘汰磷肥产能250万吨,控制在2000万吨P2O5/年以下。这意味着2025年的磷肥产能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减少。

  (6)土地流转成效显著,种植大户拉动优质农资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如何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其生产功能,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国家强力推进土地流转,旨在解决耕地碎片化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过去十余年,我国的土地流转蓬勃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04年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仅为0.58亿亩,占全国家庭承包耕地的比例为4.6%,2020年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55亿亩,占全国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7%以上,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规模、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引领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土地流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面积的不断增加,流转比例的不断提升,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均是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重要载体。以家庭农场为例,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多次对家庭农场培育发展作出部署,探索构建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体系,指导各地分级建立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旨在激发家庭农场发展活力。同时,对家庭农场立法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出台规范性文件或地方性法规规章,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制度化、法制化。通过健全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引导更多农业规模经营户发展成为有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主体、主要农产品供给主体,同时还是社会化服务主体。当前,我国家庭农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已超过400万家。

  2023年7月,农业农村部提出:抓住发行地方专项债的政策窗口,聚焦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乡村建设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引导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设施农业等领域建设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推进集约化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与传统的小农分散经营不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更好,年收入远远高于普通农户。因此,其对复合肥的消费更看重肥效与性价比,对于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服务的投入更看重投入产出比,规模经营主体更迫切地需要依赖农业技术和服务来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为复合肥龙头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其次,相对于传统农户,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复合肥、技术和服务具有更强的甄别能力,注重复合肥的性能与功效。因此在产品、服务和价格方面具备优势,且真正能为规模化农户创造经济效益的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规模集约化和分工产业化阶段,农户在农资购买方面的投入快速增长,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阶段不论市场规模还是增速,农资产业发展都十分引人注目。

  近年来,与公司直接合作的种植大户数量和协助经销商开发的种植大户数量均快速增长。以公司西北大区为例,新疆、甘肃等地区由于客户转型较快,种植大户不断涌现,一个种植大户的用肥需求已经远大于零售网点的全年销售量。公司鼓励经销商由批发商转型为批零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公司的营销和服务团队协助摸清种植大户的用肥需求,做好针对性的技术服务,解决种植大户的实际问题,助推销量的快速增长。

  (7)营销创新,自媒体助力农资产品销售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凭借碎片化、娱乐化、个性化等特点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线上营销手段,自媒体也成为“三农”领域内容传播、品牌推广、知识共享的全新阵地,并以其传播速度快、触达面积广、平民化和普泛化的优势在产品销售以及消费者互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多平台自媒体矩阵的建立,用户微信群的运营,分享传播产品效果案例、客户成功经验、先进种植技术等内容,举办营销推广活动,探索直播带货与线上引流;公司培育打造多个内部农资自媒体网红,提升品牌IP影响力。公司官方微信、视频号新媒体动态传播指数常居行业认证账号中榜首,抖音账号单体动态传播指数保持名列前茅。未来还将继续推动自媒体的延伸与优化,主动打造全渠道营销的新模式,实现聚客拓客和销量转化。

  2.与上下游的关联性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复合肥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基础化肥,即尿素、氯化铵、硝铵磷、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主要提供氮、磷、钾元素。从复合肥产品成本构成来看,用作原材料的基础肥料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超过80%,对复合肥产品成本及销售价格影响较大。其中,氮元素的主要提供者为尿素和氯化铵,少部分来自硝铵、碳铵;磷元素的基础肥料主要为磷酸一铵,其价格发展趋势主要受磷矿石、硫磺资源及磷石膏处理能力与成本的制约;钾元素的基础肥料为氯化钾,我国钾肥产能有限,部分通过进口满足,因此钾肥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综上,上游行业与复合肥行业关联度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复合肥行业的生产、销售影响较大,公司通过不断强化上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平滑原材料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复合肥和现代农业服务行业的下游行业为农业种植业,面向对象为经销商和农户,最终消费群体为广大种植户,以种植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和服务。近年我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收尾,土地经营权的流动和转让推动我国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居民膳食结构升级带动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对肥料(特别是新型肥料)和现代农业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随着农民科学施肥观念的不断增长和新型肥料的普及,农业种植业生产对复合肥的需求增长趋势将高于单质肥,且对复合肥的肥效提出更高要求。复合肥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与下游行业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3.主要产品及用途

  (二)磷酸铁行业

  受益于磷酸铁锂重回锂电池正极材料主流,2020年起磷酸铁锂装机量大幅加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950万辆,同比增长37.9%;根据新能源汽车产量计算的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498GWh,同比增长68.9%。从电池的材料类型来看,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首次超过三元,此后磷酸铁锂电池持续领跑,并且与三元电池装机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23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318Wh,占比64%,同比增长103.84%;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79GWh,占比36%,同比增长29.71%。

  磷酸铁处于磷化工产业链的中游,是新能源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重要前驱体。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对磷酸铁锂的高需求推动,上游原料磷酸铁需求量持续攀升。公司依托磷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和四十年从事磷化工生产的经营积淀,迅速向磷酸铁等新能源领域转型升级。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首期5万吨/年磷酸铁建成投产,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达标生产并出货,成为国内同行业该量级首条达标的生产线。

  (三)磷石膏行业

  磷石膏是磷化工行业重要的危废产物,由于磷石膏处理成本高、处理难度大,是令所有磷复肥企业都头疼的问题。此前磷肥企业大多采取堆存的办法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磷石膏问题,日益成为决定磷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磷石膏的处理能力,也将成为磷化工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的胜负手。

  在国家“三磷整治”和各地政府“以渣定产”要求下,公司积极行动,成立了子公司——湖北新洋丰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磷石膏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先后在湖北荆门、钟祥、宜昌和四川雷波建设4大生产基地,拥有国内首套磷石膏提纯量产装置、自主研发建设国内首套100万吨/年磷石膏提纯量产装置、建成投产国内首套50万吨/年建筑石膏粉煅烧线,可年产水泥缓凝剂、建筑石膏粉500余万吨,磷石膏年处理能力600万吨以上。公司为深入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组建了六十余人的专业营销团队和售后技术服务团队,目前公司磷石膏制品市场覆盖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

  (四)公司的行业地位及应对措施

  公司是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复合肥产销量连续多年高居全国第一、磷酸一铵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名。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从以下方面积极应对:一是坚持以工匠精神夯实产品体系,扩大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深度借力渠道创新与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深化与国际国内权威专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优势企业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借脑风暴实现科学技术的高位嫁接,支撑公司产品创新,推动构建以作物需求为导向的专用肥料产品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三是强化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增强公司抵御上游原材料波动风险的能力,加强公司的成本优势护城河,巩固主业核心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2023年受国际局势和经济形势等多重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公司复合肥生产所需原材料氯化钾、液氨、硫磺、磷矿石受到影响。

  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

  1.湖北澳特尔化工有限公司2023年2月24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延续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130609561970234B001V。

  2.湖北新洋丰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25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变更)、30万吨/年建筑石膏粉项目于2023年4月6日获荆门市生态环境局东宝分局环评批复(东环函[2023]27号、东环函[2023]28号)。

  3.河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2023年4月新增氨酸法转鼓造粒复合肥生产工艺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登记备案号:202313062500000040。

  4.甘肃新洋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7日首次申请新版排污许可证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620321MA74DTMQ6W001V。

  5.湖北洋丰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首次申请新版排污许可证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81MA7GPKTF2N001V。

  6.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年硫铁矿制酸项目变更于2023年5月25日获得荆门市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荆环审[2023]35号)。

  7.山东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7月21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延续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371700674516492N001V。

  8.荆门新洋丰中磷肥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12日新版排污许可证重新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81773922189R001Q。

  9.湖北新洋丰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18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02MA49A8TQ66001P。

  10.湖北丰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9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81MA4F2FB34N001V。

  11.河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14日新版排污许可证重新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007534083859001V。

  12.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2月2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00764100001A001P。

  (一)生产经营许可情况

  (二)进出口自主经营权情况

  从事化肥行业

  1.竞争优势

  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2.政府补贴及销售淡季安排

  2023年公司合计收到与收益/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0,164.76万元,不具有可持续性,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化肥销售淡季,一是对生产装置进行轮流短停检修,确保各项装置安全有效运行;二是随着经销商因化肥价格波动及用肥季节提前或推迟等影响,随时调整其淡储旺销策略。

  3.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无较大变化,影响较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已建成11大生产基地,具有各类高浓度磷复肥产能983万吨/年,磷矿石产能9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5万吨/年,配套生产硫酸310万吨/年、合成氨30万吨/年。公司的硫酸、合成氨均自用。公司在湖北宜昌、钟祥和四川雷波均建立大型磷酸一铵生产基地,毗邻长江,从而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加快供货反应速度,公司拥有185万吨/年磷酸一铵产能(含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15万吨/年),位居全国第一,产品充分满足自用,还可部分外销。此外,公司是复合肥行业规模前三甲中,唯一具有钾肥自营进口权的企业,每年进口的钾肥可以满足公司约一半的生产需求。

  2021年7月,控股股东洋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履行重组承诺,依据成熟一家注入一家的原则将雷波新洋丰矿业有限公司注入到公司,同时进一步做出承诺将其持有的荆门市放马山中磷矿业有限公司的股权注入公司。2022年7月,控股股东依据承诺将保康竹园沟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注入上市公司,通过上游磷矿资源的注入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及业务结构,有效推动各方优势资源整合,加强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巩固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

  2022年9月,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技改项目正式投产。合成氨技改项目是公司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性项目,达产后实现了湖北三个磷肥生产基地的合成氨自供。

  2023年底,公司年产15万吨水溶肥和30万吨渣酸肥项目开始试生产,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复合肥和新能源材料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二)产品结构及规模优势

  公司已形成年产983万吨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能力,企业规模、产品品类居全国磷复肥企业前列。

  公司在科学研究市场差异化需求与现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专用配方肥、硝硫基复合肥、缓控释复合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等可生产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二十多个大类八十余种肥料品种,并形成系列作物营养解决方案,这些新型肥料产品及其使用方案具有环境友好、养分高效、功能集成、轻简省力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全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达到平衡施肥、养分综合利用和土壤改良的最佳效果。同时,公司加强产品科普与技术服务,全力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种植成本,实现增产增收。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型复合肥的产品结构占比,深度匹配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加速动力。

  (三)品牌、渠道与技术服务优势

  公司现已形成“洋丰”、“澳特尔”、“力赛诺”和“乐开怀”四大品牌,多品牌策略契合了当前农资市场分层次的需求,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直以来,公司坚持以工匠精神夯实产品体系,高度重视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公司现有营销人员1,000余名,一级经销商6,000多家,终端零售商70,000多家,现有营销网络稳定性好、执行力强、覆盖面广,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陆所有省、市和自治区,具备业内网络分布最密、专业水平居高的营销队伍。公司在吉林、湖北、河南、广西等重点市场已经建立绝对领先的优势;此外,西南、东南等相对薄弱的市场作为重点市场,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与中石油合作纵深扩展,以“春来早”为渠道专用品牌,建设了一条新的渠道经营模式。以东北市场为首发,经过三年的积淀,合作区域正逐步向西北及全国网点扩散。其他跨行、跨业、跨上下游的专业渠道合作也在持续推进。

  公司自2017年开始组建技术服务部门,现已形成一支由近200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组成的高素质专业队伍,这些农艺师均毕业于国内著名农业院校或具有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普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近50%;涵盖植物营养、植物保护、园艺学、土壤学、农学、栽培学、果树学和微生物等涉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专业。公司未来仍将持续扩大农艺师团队的规模,预计十四五末,实现技术服务人员300人以上的规模。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实行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增强经销商与种植户的粘性,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从服务团队建立之初到2024年3月,公司已建成4774块高标准示范田,覆盖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及主要经济作物、大田作物品种。开展技术培训会及示范观摩会2.3万场次,培训近 125万人次、形成测土配方施肥建议报告5700份。通过建设高标准示范田向经销商与种植户直观展示新型肥的肥效;配套的测土、培训活动,助力新型肥料的推广。

  (四)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和检测设备,建有绿色智能肥料实验室、无损检测实验室等精密分析实验室和现代化试验基地,可满足不同技术系列、不同试验标准要求的检测和试验。

  1.研发平台建设。公司建立了科学、先进的产品研发体系,实验室配套了价值2500多万元的先进大型检测仪器和设备,支撑公司产品创新。公司为进一步扩大研发优势,在北京总部建成行业先进的绿色智能肥料研发实验室,开展土壤与肥料之间的关系、作物与肥料之间的关系和肥料与应用场景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与区域作物需求更匹配的新型肥料产品。在湖北荆门建有新型肥料研发中心、试验种植基地和尿基复合肥、高塔复合肥试验工厂,支撑公司工艺技术研究和转化。在武汉建有办事处,支撑公司在鄂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办公。

  2.研发软件投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人员招聘,强化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目前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应用技术研究人员200多名,从原始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等多个方面,推动公司新型肥料开发及推广应用。

  3.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加强。2023年新获批“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中国农大-新洋丰新型肥料研发中心,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研发人才,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土壤-作物-肥料检测设备、研究手段和方法,通过开放课题,加强本地化的土壤作物无损检测建模技术研究,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果;油菜开放课题“油菜精准轻简高效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企业参与申报的“苹果化肥减量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引进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基缓控释肥专利”技术,建成5万吨控释肥生产线,同时设立“缓控释肥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研究”开放课题,推动新型可降解、低成本膜材研究。自主研发的藻源生物刺激素生产研发平台正式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新型肥料效果。

  4.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研发计划。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缓控释和稳定性肥料创制与产业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共性技术创新及应用”“沿黄沙性土壤耕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黑土地土壤障碍消减靶向调理与培肥产品研发与应用”“精准智能化施肥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等5项。参与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ARC生物菌剂提质固氮耦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主持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绿色缓控释肥料研制及应用示范”。

  5.国际研发平台方面。与国际国内权威专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优势企业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借脑风暴实现科学技术的高位嫁接,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2020年公司成立MAX-IFIC国际肥料创新中心,在国际合作方面,与国际肥料行业知名企业和肥料专家合作,聘请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前主席、前秘书长、国际肥料发展中心新型肥料中心主任等多位国际肥料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紧跟国际上最先进的肥料生产技术和工艺,应用国际最前沿技术,成功开发了“洋丰至尊”系列、“高富专”系列、“洋丰优雅”系列、“水白金”高端系列、力赛诺“ENOKA”系列产品,与德国康朴合作“康朴”和“康朴诺泰克”氮高效系列产品,与荷兰易普润合作“植诺美”磷高效系列产品,与美国布兰特合作“威博朗”品质提升系列产品,储备了一系列生物增效、养分高效技术。公司将持续与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合作,支撑公司产品创新,引导国内化肥行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构建以作物需求为导向的专用肥料产品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五)人才团队优势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引得进、留得住、激得活、提得高、出得去”十五字方针深化“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兴企”战略。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培养机制、拓宽发展通道、培训提升素质等全方位做好人才的培育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拥有一支有经验、精管理、善战略的管理团队。公司创始团队懂技术、善经营,深谙行业发展。分管生产技术、销售、采购、财务等业务的高管团队加入公司均达到20年左右,具备丰富的行业与公司治理经验,能够准确辨析行业发展脉络及自身战略实施,对生产经营综合把控力强。一方面根据市场环境行业动态,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及预判性;另一方面善于审时度势,迎接挑战,紧抓机遇。

  2.拥有一支专业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公司成立研究院,下设新能源新材料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固废研究所、新型肥料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四所,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现有研发人员6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3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1人;同时公司建有多个研发平台,研发和检测设备先进,可满足不同技术系列、不同试验标准要求的检测和试验,先后承担“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湖北省重大专项、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为推动公司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具有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百人计划”人才培养建设从2017年开始实施,为公司各系统各关键岗位输送人才66人,有效解决了人才断层、后劲不足的问题,通过摸索实践,不断完善,目前百人计划已成为公司培育人才的“孵化地”;同时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公司正在谋划实施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拓宽培养通道,切实筑牢人才培养工作根基。

  4.为人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搭建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职业发展体系,员工可根据岗位进行管理、技术、技能多通道晋升,同时出台并实施了职业发展激励政策,积极推动内外部职称结合,鼓励员工参与国家职称评审和技能提升。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一方面对员工的成长起到牵引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职业发展通道的进一步畅通,有利于优秀人才充分涌现,充分迸发团队活力;最后由于职业发展体系逐步健全,评价标准更加科学。

  5.具有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一是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从各单位培训需求出发,使培训内容真正贴近于工作实际,帮助业务单位解决问题。二是公司搭建内部讲师团队,目前公司评聘讲师共有26人,各讲师均具备自主开发课程、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拥有较为丰富的培训形式,公司自2020年开始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为促进产学深度融合,真正让员工走进校园,让高校老师了解产业,构建培训新模式。公司先后组织了武汉大学高级研修班培训、三峡职院电仪基础技能提升培训、荆门技师学院新型学徒制班(电仪类)培训、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数字化转型与应用专项培训、武汉工程大学矿业班(磷矿)培训等,真正让员工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效。公司成功引进平安知鸟线上学习平台,实现了培训模式的突破和跨越,丰富课程资源的同时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的紧张局面,极大地提升了培训质效。同时根据需求送课上门开展安全系列培训,满足个性化需求。后续公司将继续深入推进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培训教育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为人才综合发展“保驾护航”。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9,986.90万元,同比下降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656.36万元,同比下降7.85%。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88,469.36万元,较上年末增长0.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58,349.9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1.66%。

  2023年公司实现磷复肥销量506.78万吨,同比增长6.30%;磷复肥销售情况具体到各类产品:(1)磷肥:销量105.95万吨,同比增长13.97%,实现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0.22%,较2022年下降0.58个百分点;(2)常规复合肥:销量288.57万吨,同比下降1.49%,实现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9.75%,较2022年下降4.43个百分点;(3)新型复合肥:销量112.26万吨,同比增长23.60%,实现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4.27%,较 2022年增长3.85个百分点。

  2023年,公司的经营亮点包括: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稳健经营,行业龙头地位凸显

  公司的前身可追溯到1982年,迄今为止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多年来持续保持行业第一阵营的地位,且近年来行业地位愈加稳固。

  公司多年来坚持高质量发展、稳健经营,在2016年以来行业调整期的整合中逆势而上。受到行业景气度下滑的影响,2016年起复合肥行业中的多数企业面临毛利率下滑,销量下滑的情况,公司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渠道客户黏性和产品自主创新,构筑了稳固的经营护城河,从而实现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由2015年的260.67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00.83万吨。同时通过新型肥料市场的布局和发力做到产品结构不断升级,新型复合肥的销量占比逐年提升,带动复合肥整体毛利率趋势向上。

  从需求端看,2020年起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全球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22-2023年受国际局势的影响,全球粮食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态势,对复合肥的消费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从供给端看,企业盈利空间的挤压和环保要求逐年提升将加快清退落后产能,改善行业供给格局。从行业结构看,经销商资源集中度的提升和规模化种植的推广都有利于大型复合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二)深化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战略,巩固成本优势护城河

  公司成立40余年来始终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迄今已具备磷酸一铵年产能185万吨(全国第一)、钾肥进口权(复合肥销量前三甲企业中唯一),磷矿石90万吨/年,配套生产合成氨30万吨/年、硫酸310万吨/年等。通过提升磷肥重要原材料磷矿和合成氨的自给率,进一步强化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增强公司抵御上游原材料大幅波动风险的能力,加深公司的成本优势护城河,以实现公司高质量稳健经营的目标,巩固磷复肥主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下半年行业步入调整期,磷复肥及其原材料钾肥、合成氨、硫磺等产品价格走弱,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单边下跌使得经销商备货谨慎,行业整体以消化库存为主,至2023年7月方才见底,后呈底部震荡走势。公司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一定程度上平滑了原材料及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保障了下游复合肥产品的稳定供应。

  (三)加大资本开支力度,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凭借复合肥业务强劲且稳定的现金流入,公司近几年加大了资本开支力度。2020年末,公司的固定资产29.11亿元,在建工程7.56亿元,无形资产7.50亿元,合计为44.17亿元。2023年末,公司的固定资产68.75亿元,在建工程18.94亿元,无形资产13.42亿元,合计101.11亿元。

  具体地,2021年7月,公司收购了控股股东洋丰集团下属的雷波新洋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巴姑磷矿)。2021年下半年,公司与常州锂源合作建设磷酸铁项目,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2022年6月,与常州锂源合作的5万吨/年磷酸铁生产线达标生产。2022年7月,公司收购控股股东下属的保康竹园沟矿业有限公司(竹园沟磷矿),与格林美(002340)合作的二期磷酸铁及其配套的上游磷化工项目开始建设。2022年9月,3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达标生产。2023年底,二期磷酸铁项目的首条5万吨/年生产线开始试生产。上游磷化工项目,包括30万吨/年硫精砂制酸、72万吨/年硫磺制酸、15万吨/年水溶肥、30万吨/年渣酸肥,进入试生产阶段。

  上述资本开支项目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发挥原材料成本优势和园区配套优势,丰富磷化工产业链产品布局,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将精细磷化工产业打造成为继肥料主业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四)以新型肥料推广为主开展自主创新,新型肥料增量显著

  近年来,公司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着力开拓新型肥料市场,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战略,针对新型肥料的研发、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分别打造了高效的研发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经过近两年的技术和研发积累,公司的产品创新已经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新型肥料销量由2016年的33.56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12.26万吨,7年时间增长了234.51%,年复合增长率为18.83%。

  在新型肥料的产品创新研发方面,公司在“绿色洋丰”的发展框架下,加强自主研发系统建设,建立了一整套的产品开发方案,包括配方制定流程,中微量元素添加工艺,产品小试、工试,产品理化性状评价和效果评价,试验效果跟踪及问题反馈机制等,使研发更具系统性。公司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在氮、磷和中微量元素增效方面开展合作,成立了MAX-IFIC国际新型肥料创新中心,旨在对标和超越国际一流产品,结合我国农业需求,设计出高端新型肥料产品。近年来公司对标国际一流隆重推出了“洋丰至尊”系列、“洋丰优雅”系列、“水白金”高端系列、力赛诺“ENOKA”、泰瑞朴生物肥系列产品;进一步优化了高中低端水溶肥体系产品;围绕氮增效技术开发了东北玉米肥和南方经作专用肥;基于生物增效技术推出了“海藻原浆”“海藻液镁”“海藻精”“糖醇钙镁”“聚谷氨酸钙”“魔丽旦”、“八珍素”“探萃”“圣藻源”“3+1”增产包等特肥系列产品;围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开发了“高富专”系列产品,开发了“马铃薯专用肥”、“花生专用肥”、“大豆专用肥”、“叶菜专用肥”、“瓜豆专用肥”、“果菜专用肥”、“根茎类专用肥”、“经作长效肥”、“南方经作全水溶颗粒肥”等公司级专用肥,同时开发了如“桉树专用肥”、“甘蔗专用肥”等区域型专用肥。其中,大豆专用肥和花生专用肥已经成为行业亮点,2024年与院士团队独家合作的ARC菌提质固氮耦合技术,在从根源解决大豆、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基础上,提升根瘤固氮,多年大面积示范显示,使用ARC技术,花生产量平均增产20%,大豆产量平均增产19%。我们还围绕六大产品方向(轻简化施肥、全营养要素、生物增效、增碳消障、作物专用肥、水肥一体化)开展了一些列研究,储备了氮磷增效、碳激发技术、根区调控技术、原料改性纳米技术、水溶肥缓冲及隔离技术、新型生物增效剂等一系列新技术。

  公司子公司力赛诺成立五年以来表现亮眼,其紧紧围绕“高效特肥解决方案服务商”定位,积极内联外引引进国际国外先进技术,与世界著名特肥企业:德国康朴专家公司、荷兰易普润公司、美国布兰特公司达成紧密战略合作,成功推出威博朗、植诺美两大特肥品牌;依托新洋丰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强大研发力量,以“生物技术、养分高效技术、土壤健康技术”为依托,打造了“高产增效、土壤改良、品质提升”三大系列多款功能特种作物营养产品,形成完整的“品质大肥+高效特肥”的产品解决方案;公司秉承“创新引领、贴地服务”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扎根聚焦、技术营销、互联网加持”等主线创新服务模式,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探索出特色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肥领域里拥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已成为年销售收入近5亿的规模性特肥企业。

  (五)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显现

  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化工制造业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价值链最大化,是助力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3年,湖北省发布了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规划了全省化工产业分工,未来将依托磷矿资源优势和产业规模,将荆门、宜昌打造成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

  公司作为荆门本土磷化工龙头企业,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大力推进磷化工产业数字化,为国家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湖北实践。为加强数字化应用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 12月启动了数字化转型与应用专项培训班(第一期)。以新合成氨厂为试点推进数字化应用,通过数字化应用大幅提升自控率和装置运行平稳率,减少综合能耗,有效提升安全、环保、质量和成本综合管理水平;推进雷波巴姑磷矿有轨机车无人驾驶数字化应用、硫酸钾复合肥厂自动装车项目试点;推进智慧物流系统、精准营销系统建设。公司通过实践总结,夯实化工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底座,持续推进工艺优化、智能控制、管理提升三位一体和深度融合。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请见本章节“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的相关内容。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顺应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高举绿色战略,聚焦农资肥料主业,发展磷酸铁第二增长曲线;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业务版块协同作用,在上游资源端稳步推进矿山建设,在市场端针对国内薄弱区域完善产能布局,持续推进磷资源特别是磷石膏转化利用;同时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和上市公司优势地位积极参与行业整合,在继续做大做强做优的基础上,让企业的行业地位更加巩固、企业特色更加鲜明、竞争优势更加显著、科创成果独领风骚、受社会更加尊重,引职工更加自豪,从而持续引领行业发展,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2024年的经营计划

  1.对标国际一流,持续推动产品创新

  2024年将继续推进产品创新三年战略目标,发挥公司创新委对产品创新工作的领导、监督和管理作用,围绕“四大战略单品”和“产品质量提升”两大要求加速产品创新工作,使研发重心进一步前移。围绕优势作物优势区域,以提质增效为导向,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全面提升公司技术研发力、产品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一是以绿色发展、质量兴农为导向,围绕“高富专、AZF、高中低端水溶肥和缓控释肥”四大方向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构建“新国肥”产品体系,做到技术差异化、功效突出,农民增产增收。

  二是每个产品都经过科学的论证、多年效果验证。建立科学严谨的产品开发流程,包括作物需求、土壤供应、配方设计、工艺论证、经济分析、试验验证、示范推广、农户施用等八大环节,研究作物与土壤、作物与气候、作物与应用场景之间的关系,通过应用场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与作物更加匹配的、绿色高质量肥料产品。

  三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建立行业“高品质复合肥”标杆。建立高于国标和行标的产品质量体系,通过原料标准、生产自动化、出厂标准、内部管理等多手段,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

  四是对标国际一流,围绕理论研究、检测手段、产品创新产业(300832)链、肥料增效和生物刺激素等方向开展合作。新洋丰的国际化合作旨在通过合作,应用最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产品定量化研究,以产品为核心,借鉴国际产品创新理念与方法,对标国内外标杆性产品,定量化研究产品理化性状与肥效的关系、肥料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肥料与作物根系吸收的关系、肥料与作物品质提升的关系、肥料与生产条件的关系,从而摸清规律,创新创造出更优质适用的产品,回馈土壤与作物。以AZF工艺为抓手,全面开发完全能够达到甚至超越高级一流的系列产品。

  五是充分发挥省部级研发平台的作用,聚拢行业专家人才,为新洋丰高效开展产品升级,推出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供了科技支持和技术保障。同时能够满足产品研发前端土壤、作物营养研究和农艺配方设计;能够实现作物营养快速反馈及精准施肥;能够解决重点区域重点作物生产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并借助学术委员会区域专家力量,开发出更精准的专用肥产品,建立作物营养全程解决方案。

  2.营销创新聚焦渠道升级,多措并举提升新型肥料增量。

  一是品牌传播上,创新性提出“新国肥”概念,作为各类新型肥料应用效果和场景对标国际一流产品的统称,强调高端肥料定位,精准投放宣传,严格考核兑现,洋丰至尊、洋丰高富专等产品获得了消费者好口碑。“新国肥”这一产品品牌传达的使命号召和影响力塑造,在行业内受到广泛赞誉。

  二是渠道升级,主要从渠道的密度、宽度、灵活度、响应速度四维发力。目前新洋丰网络渠道基本已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我们将聚焦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优势产区,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渠道挖掘,继续深化中石油、中和农信的合作力度,进一步拓展中国邮政等新的合作项目达成,提升渠道与营销队伍之间的横向协同能力,同时还将运用创新手段和工具缩短渠道信息传输链条等,最终优化提升渠道服务能力。

  三是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肥料增量。包括全方位推进新产品终端展示、完善新型肥料销售正负激励机制、营销资源向经济作物集中的主战场聚焦、强化重点市场会议营销及典型挖掘、打造区域内部新型肥料推广小气候及自循环、提升技术推广队伍激励及服务效率等。通过升级传统产品,打造新卖点、新优势,避免同质化产品,实现销量突破。

  四是加强业务员素质提升,实现“三有三能”,即有忠诚、有激情、有素质;能开会、能招商、能推广。通过外聘的营销、研发、种植实践专家和公司高管、技术骨干开展系统培训,从思想素质、营销技能、产品技能、种植技能四大模块对业务员素质进行全面提升。

  五是深度借力渠道创新与模式创新。河南市场在玉米、小麦、花生、大蒜等作物上大力践行密集分销模式,增量明显,为放大河南改革市场成功经验,公司规模性推广河南模式。同时,继续推动技术服务促进新品销售模式落地,深入推进客户公司化运作和批零一体化模式改革。

  3.深耕磷化工领域,确保矿山建设进度,抓好精细磷化工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创新。

  2021年7月起,控股股东洋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履行重组承诺,依据成熟一家注入一家的原则先后将雷波新洋丰矿业有限公司和保康竹园沟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注入到公司,同时进一步做出承诺将荆门市放马山中磷矿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注入公司;2024年公司将全力推进上述磷矿项目的建设和生产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建成投产,以进一步提高公司原材料自给率,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协同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车、储能电池等领域的快速渗透,公司依托企业磷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和40余年从事磷化工生产的经验积淀,迅速向磷酸铁等新材料领域转型升级,抢占发展高地,力争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公司继肥料主业之后的第二主业。同时,进一步拓展净化磷酸及深加工精细磷化工产品,实现磷资源的梯级开发利用。

  其次,公司继续积极应对“三磷”整治和磷石膏综合利用两项重点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环保、质量三条红线,积极配合“三磷整治”不定期回头看工作。同时继续聚焦磷石膏行业的难点和痛点,深入研究磷石膏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巩固和发扬现有成绩,继续加速各磷石膏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大对功能性更强、附加值更高的磷石膏制品的研发力度,力争公司磷石膏转化利用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成为肥料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4.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发展动力。

  人才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第一位的战略资源。公司将继续围绕“引得进、激得活、留得住、提得高、出得去”的15字方针,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档升级工作,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要继续用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取得更好的效果;要用更加包容的心态,让人才充分发挥所长,为企业创造价值。

  (四)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应对举措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复合肥、磷酸一铵等产品,复合肥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基础化肥,即尿素、硝铵磷、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从复合肥的成本构成来看,基础化肥在成本中占比达到80%以上,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基础肥料的生产工作,其中磷酸一铵生产线足够保证自身三元复合肥的生产需要,同时具有30万吨/年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对进口钾肥等大宗原料,开辟新的运输通道,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加大淡季原料储备,降低运输和采购成本。当面对单质肥价格剧烈波动时,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生产环境包含化工、矿山作业等工作环境,生产过程中涉及磷酸、硫酸、盐酸和液氨等腐蚀性化学品,工艺流程中还使用了高压蒸汽;安全生产涉及员工业务操作及设备运营监控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虽然公司实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定了详细的生产操作手册、工作要求,对安全生产隐患严加防范,但若发生管理疏忽、组织不力,操作人员出现懈怠等情形,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进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报告期末,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依托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将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和职工健康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严格履行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并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的软硬件投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内部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的相关程序,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有效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环保标准将不断提高,如果国家提高环保标准或出台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对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和磷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置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如果出现处理不当或者环保设备故障等情形,可能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严格履行环保部门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环保内部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并鼓励员工技术创新,收集员工合理化建议并实施改进,力争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和谐共融,保持产品综合能耗处于行业生产先进水平,有效降低环保风险。

  (五)资金需求与筹措

  公司目前资金状况良好,能满足当前生产经营业务所需资金需求。为实现2024年的经营目标,公司将制定合理的财务和资金计划,不断丰富融资渠道,利用自筹资金、债务融资和其他融资方式解决自身经营发展及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