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亚太药业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亚太药业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亚太药业(00237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行业目录及分类原则,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医药行业具有弱周期性、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壁垒、严监管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医药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调整,医药行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医药研发、医疗保障等政策面临重大调整,药品集中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周期性看,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其与国人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健康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且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需求刚性大,弹性小,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因而医药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具有防御性强的特征。医药行业作为需求刚性特征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不明显。

  2、新公布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影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医药行业持续迅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力推动医疗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一年,我国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愈加完善,监管执法也愈加精细化、严格化且专业化。纵观全年的相关政策及监管动态,国家在以严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同时,顺应发展需要、支持行业研发创新。此外,医疗反腐相关政策的推出也对行业发展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月13日,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根据《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调整工作规程》,国家卫健委确定了《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供各地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工作中使用。第二批重点监测药品大多为临床辅助用药,且均参与过集采。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管理,建立最严谨的药品标准,保障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2023年7月4日,国家药监局组织发布《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系统梳理和明确了我国药品标准体系的构成,以及不同标准的定位和关系。《药品标准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药品标准管理的专门法规文件,将对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的管理工作、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落实主体责任起到重要作用,对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4月15日,为加快推进药品智慧监管建设,开展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编制了《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给出了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组成、结构以及标准明细表。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将为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等生产经营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相关方提供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推动药品监管工作向着更加科技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2023年7月19日,为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药品检查行为,结合药品检查工作实际,国家药监局组织对《药品检查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主要修改完善了第三章《检查程序》和第九章《检查结果的处理》等有关条款。《药品检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文件修订相应条款要求,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统一工作标准,细化工作要求,优化工作程序,组织做好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检查,持续加强监督管理, 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责任,督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等落实药品质量安全责任。

  2020年以来,国家层面针对创新药的政策持续聚焦"鼓励创新药研发、加快新药上市",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国内创新药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并加速创新药的审批和上市流程,以更迅速地将创新治疗推向市场,从而造福患者。2023年3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此次审评审批提速针对的是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创新药、儿童创新药和罕见病创新药三类创新药品,加快创新药品种审评审批速度,以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推进医药领域改革和创新发展,支持药品研发创新,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药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和质量监管,确保“供好药”“用好药”。

  近年来,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我国药物自主创新进程显著加快,医药创新研发能力快速提升,创新药物上市数量及新增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数量均大幅增长,2023年共有762个创新药首次获批进行临床试验,127个创新药首次获批上市,批准上市数量突破了历史新高。2023年,CDE制定和出台药品技术指导原则57项,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53项,各项技术指导原则不断加速出台,为科学公正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规范和引导新药研发程序、促进创新生态建立奠定了基础。

  2023年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本次调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出了1种即将撤市的药品,其中,有121个药品通过谈判或竞价方式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平均降价幅度61.7%,涵盖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通过国谈纳入目录的药品,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新上市的临床价值较高的药品,大量的新机制、新靶点药物被纳入目录范围。国家医保局健全从评审到谈判全流程对创新药的倾斜机制,在评审环节,坚持支持创新药优先纳入目录的做法,组织专家对药品创新程度、临床获益进行分级评价,使药品的创新优势能转化为准入优势。国家医保局建立了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调整周期从原来最长8年缩短到1年多,80%的新药能够在上市之后的两年内进入医保药品目录,2023年更是实现了57个品种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随着新药研发模式变化和药审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医保政策也将持续不断应对,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药品目录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患者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将成为推动我国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管理的核心所在。

  为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品研发创新,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的多元供给和公平可及,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2024年2月5日,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通过有关行业协会征求意见,主旨是坚持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整体提高新药挂网效率,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从创新药物定价方面鼓励医药创新。随着化药首发定价机制的成功实践,这将极大鼓励真正创新的企业,也将为创新药进入医保,乃至我国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长远影响。未来缺乏创新能力的制药企业将会被加速淘汰,药企加速创新转型已然成为趋势。

  3、行业地位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医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相继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加大了对生产商的监管和检查力度。随着医药监管力度加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药品制造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我国医药行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公司将坚持“仿创结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继续积极开展高端仿制药、创新药研发工作,一方面持续研发投入,推进项目注册申报和产品研发,推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另一方面完善产品研发管线布局,不断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储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医药制造业务,包括化学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的客户为医药商业、配送企业及医疗机构。

  1、化学制剂业务

  公司的化学制剂业务主要分为抗生素类药品和非抗生素类药品两大类,截至目前,共拥有109个制剂类药品批准文号。其中抗生素类药品主要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阿奇霉素分散片、注射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胶囊、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 54个药品批准文号;非抗生素类药品主要包括消化系统药(如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等)、抗病毒药(如注射用利巴韦林、注射用阿昔洛韦、注射用更昔洛韦等)、心血管药、解热镇痛药等55个药品批准文号。

  2、化学原料药

  公司化学原料药共拥有5个原料药批准文号产品,分别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埃索美拉唑钠、替加环素、恩替卡韦。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技术部根据销售需求制定各生产车间的生产计划,并根据前期生产水平,制定原辅材料、内外包装材料计划定额,报生产管理负责人批准后交物资管理部实施采购。

  (2)生产模式

  公司严格按照GMP要求管理运营,以保证药品质量及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为目的,通过不断提高药品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公司生产技术部统一管理公司生产车间,按照年度销售计划及实际订单情况、库存情况,制定和调整月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技术部根据生产计划调度工作,合理调度动力保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力、物力,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

  公司设立质量保证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制度,负责全过程质量监控;公司设立质量控制部负责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的检验以及环境监测。

  (3)销售模式

  公司设置销售部和市场部负责产品销售。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及年度经营目标,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经营销售计划和回款计划,调度销售力量,保证按时完成销售目标及回款任务。

  公司销售部在全国各省设立销售网点,并在重点销售区域拥有核心 VIP战略合作伙伴,各地销售人员与总部的销售人员一起,广泛参与各地的招投标工作,公司通过组建市场部团队及与专业推广公司合作的方式,推广临床品种与各地代理商合作,建立了覆盖各级医疗机构、药店和其他商业渠道的营销网络。公司结合销售人员或专业推广人员在当地的产品推广,将销售渠道直接延伸到终端,如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锁药店、单体药店等,同时公司销售模式也逐步从传统营销向专业学术营销、精细化招商转变以提高销售效率和市场份额。

  同时,公司销售部和市场部本着“合作开放、共创共赢”的理念,积极拥抱客户,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大力开展OEM贴牌项目引进和CMO/CDMO项目落地,积极拓展电商板块和外贸市场的开发,为销售添砖加瓦。

  (三)报告期内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0,643,619.2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76,965.92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91.05%,主要系公司3个产品中选第七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等原因,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根据武汉农商行案件和投资者诉讼案件判决结果,冲回前期已累计计提的预计负债,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减少,致使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拥有完整的制药业务产业链,产品大类包括抗感染、抗病毒、消化系统、心脑血管药物等,产品品种丰富,有利于分散单一产品导致的经营风险。

  2、公司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并与国内部分著名的研发机构、高校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等多种手段不断培养和提高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3、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制剂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形成了覆盖商业渠道、零售药店、医疗机构的网络布局。完善的营销网络有助于公司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促进产品的顺利推广,提升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医药行业政策频发的一年,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和调整,医药行业格局将得到重塑。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围绕“一创一转两化”的战略思想,继续深耕主业,通过拓展营销渠道,加速产品迭代,严把质量管控,优化精益生产,强化组织协同,深挖内部潜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公司稳定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20,643,619.2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64%;营业利润- 63,453,290.3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45.57%;利润总额-11,563,677.58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91.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76,965.92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91.05%。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坚持研发创新驱动,切实推进研发项目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仿创结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加强研发项目立项积极推进重点仿制药产品的研发及一致性评价工作,做好项目注册申报和临床研究工作,强化项目管理,适时调整项目进度;成立项目研发立项委员会,密切关注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药品临床价值,积极推进产品市场调研,做好研发项目立项工作,完善研发管线布局。截至目前,公司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含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共12个,已进入国家集采的产品3个。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1个实用新型专利,1个发明专利申请获得受理;非布司他片获得药品注册证书,注射用替加环素的注册申请获得受理;盐酸特拉唑嗪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卓一致性评价获得受理。期后,注射用阿昔洛韦、注射用更昔洛韦、注射用盐酸地尔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获得受理。

  (2)稳步推进销售体系改革,加强市场开拓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稳步推进销售体系改革,优化销售团队建设,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营销人员的激励方案;市场部积极拓展CMO、CDMO业务,加快推进OEM布局,新增OEM合作伙伴16家,合作项目30余个;积极探索和引进药品电啇新营销模式,塞来昔布胶囊作为第一个产品已布局并实现销售;优化市场布局,整合营销渠道,对临床品种进行精准招商,通过业务下沉,进一步向终端市场深度延伸;梳理和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对重点产品的推广力度;积极深挖原有产品的市场潜能,探索老药新做,加强对市场的开拓力度;继续积极应对医药行业政策,积极参加全国和各省的招标采购。

  (3)加强质量管控,降本增效促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GMP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做好生产风险排查和研究,持续加强上市后产品的稳定性考察、药物警戒工作,确保药品安全、质量稳定可控;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保障能力,控制采购成本,坚持精益化生产理念,降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合理控制费用支出;建立安全消防环保管理体系,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理念,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消防、环保等各类培训,加强监督管理,有效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作为使命,以“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为己任,以“品质、品牌、品格”作为公司的基本理念,秉承“一创一转两化”的战略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致力于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医药企业。公司通过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布局,丰富产品储备,增强产品竞争力;通过继续完善营销网络布局,加快新市场、新领域拓展,加速产品更新迭代,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提升系统管理水平,严格把控质量,优化精益生产,强化团队协作;通过人才引进、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持续提升抗风险能力等手段,努力提高经营和决策水平。

  (二)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继续积极贯彻落实董事会的决策部署,持续关注国家新的医改政策和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立足医药行业,积极应对风险,增强危机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技术水平、质量控制标准,通过拓展营销渠道,加速产品迭代,优化精益生产,强化组织协同,深挖内部潜能,实现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积极开拓市场,培育新增长点

  2024年,公司继续推进销售管理体系改革,加强营销团队建设,提升销售团队的市场营销能力,完善业绩考核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积极拓展营销渠道,深挖原有产品的市场潜能,积极探索业务新模式,提升盈利能力;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积极参加全国和各省的招标采购,积极争取集采品种的市场准入机会;全力抓好 CMO/CDMO项目引进,多部门资源整合、高效协同,完善项目管理及项目激励机制,积极对接并推进项目快速落地,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布局,加快制定公司产品研发中长期战略,做好项目调研、项目立项及项目快速推进工作,特别是加快推进重点产品的研发进度,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切实提升研发人员的专业水平;公司将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加强与CRO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合作开发方式,提高公司技术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效率

  2024年,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构建适应公司发展的组织架构体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梳理并修改各项制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加强流程管理,完善药品生产关键控制点,强化工艺规程的执行力度,提升药品质量;持续推进精益化生产管理,加强采购管理,优化采购体系,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整体效率,降本增效,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完善人力资源体系管理,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科学合理并基于量化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定部门KPI指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构建学习型组织运行机制,通过建设持续学习、有效沟通、知识共享、与时俱进、学以致用的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组织全面成长;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快落实ER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有利平台,寻求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参与医药行业整合,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未来计划、经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

  1、行业监管与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医药行业因关系到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国家监管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药品审批、质量监管、药品招标、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控费、两票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整个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使公司面临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若公司不能根据国家的医药行业法规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并研究相关行业政策走势,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研发、生产、销售、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管控体系,以积极适应新政策的需求,充分降低因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2、药品集中采购等相关风险

  随着医保控费等相关政策逐渐深化,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在全国的推广实施,一系列政策趋势或将导致药品招标制度的重大改革,进而影响药品的招标和价格,公司面临药品在招投标中落标或者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进而压缩公司的盈利空间。公司将密切关注和研究分析相关行业政策走势,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速推进相关在研品种的研发进程,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全产业链竞争,提升规模化效益,积极降本增效,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3、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对医药生产企业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政策。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众多,原材料采购、生产、存储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出现导致药品质量问题的风险。公司虽然建立了涵盖从总经理到一线生产员工的质量控制组织架构,建立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GMP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但仍不排除发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可能。对此,公司始终将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优化生产流程,完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4、环保安全风险

  公司属于医药制造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及其他污染物,若处理不当,对周边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公司一直十分重视环保工作,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进行处理和达标排放,但不能排除未来发生影响环境保护意外事件的可能。此外,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国家可能将会制订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这将可能增加公司的环保支出,同时还可能因为未能及时满足环保标准而受到相关部门处罚。对此,公司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注重员工培训,落实相关安全生产措施,合理控制风险。公司始终重视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坚持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理念,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达标排放。

  5、新药研发风险

  医药研发环节较多,涉及药物发现、药学研究、药物评价、临床研究、药监部门审批等阶段,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环节多、风险高等特点,可能会存在现有技术和条件下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或由于国家政策因素、市场因素、产品设计缺失、临床效果不佳、成本超出预估等因素造成研发进度延迟或研发产品失败等方面的风险,给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产品上市后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回报也具有不确定性。公司将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市场需求谨慎选择研发项目,对研发项目关键节点进行风险评估,降低过程风险;继续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和投入,集中力量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的进度,加大对已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工艺改进或提升,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有效控制研发投入和研发风险。

  6、公司主要产品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风险

  公司现有的制剂产品以仿制药为主,目前已按照国家要求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随着国家监管法规、注册法规的日益严格,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存在失败或者研发周期可能延长的风险。如相关产品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可能导致相关药品失去市场准入的资格,对公司未来经营业务造成不利影响。公司正积极推进重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进程,未来将根据一致性评价相关政策及公司的研发进展情况等逐步启动其他药品品种的一致性评价。

  7、公司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药品降价的风险

  一方面,随着医保目录调整和一致性评价、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全面推进,国家加强了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工作,价格持续压缩已成常态化,我国药品降价趋势仍将持续,医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公司主要产品的原辅材料价格、人力资源成本、能源、环保成本的呈现刚性上涨的趋势,同时随着公司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设施的升级改造,新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公司的生产成本存在上涨的风险。公司通过实时跟踪和分析原材料价格走势,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工艺水平,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节能减排,开源节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8、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

  医药生产制造业属于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人员是保障公司具有持续研发能力、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承担着药品投产后的技术转化、工艺改进、质量控制等重任,对于公司保证药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推广员工培训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间和地区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若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给公司生产经营和新产品研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培训体系及人才留用体系,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9、诉讼风险

  2021年4月21日,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1]4号)及《市场禁入决定书》([2021]1号)。公司存在被投资者索赔的风险。

  10、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未能转股的风险

  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存续期限为2019年4月2日至2025年4月2日,如因公司股票价格低迷或未达到债券持有人预期等原因导致可转债未能在转股期内转股,公司则需对未转股的可转债偿付本金和利息,从而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负担和资金压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剩余可转债余额为65,673.01万元,募集资金余额为68,278.32万元,若可转债未能在转股期内转股,公司需在可转债期满后以可转债的票面面值的 115%(含最后一期利息)的价格向投资者赎回全部未转股的可转债,公司存在一定的偿付压力。公司将按照可转债《募集说明书》等规定规范做好可转债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相关风险,促进其转股,并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亚太药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