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中泰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中泰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泰证券(60091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提高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和战斗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等一系列部署,为资本市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2024年,资本市场改革将进一步深化,证券行业将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创新业务发展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是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纽带,将推动通道业务转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建设金融强国中承担更大的使命。同时,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也将推动证券公司全面提升执业能力、增强核心功能。

  行业内部整合进程加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证监会表示将支持头部券商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当前,券商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头部券商持续扩张,部分中小型券商营收承压,在这样的背景下,证券行业并购进程或加速,行业竞争格局可能面临重塑。

  业务转型升级加速推进。随着券商传统通道业务收入下滑以及市场波动加剧,券商将加速推进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模式的全面转型,探索从“卖方销售”的通道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服务模式。在资管业务方面,越来越多的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通过直接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或参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的形式加入公募市场。

  金融科技赋能进一步深化。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证券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产业元素、服务形式和商业模式,拓展了证券行业的业务边界。数字化的发展影响着行业业务开展、风险控制、合规监管等方方面面,并催生了智能投顾、智能投研、金融云等新型服务或产品。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建设已成为证券行业下一阶段战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行业正朝着线上化服务进一步强化、智能化持续赋能业务发展等方面的数字化趋势发展。

  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更加突出。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指出,要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从维护市场公平性出发,旗帜鲜明地体现优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未来证券行业更强调投资者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专业管理能力,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满足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提出“12345”发展战略,即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守牢合规展业、廉洁从业两条底线,锤炼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客户、防范化解风险三大本领,实现客户基础量增质优、业务体系综合协同、金融科技智能赋能、资本实力有效提升四大突破,做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交易、研究与机构、资产管理五大业务板块,奋力建设忠诚、合规、创新、美美与共的一流证券公司。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聚焦聚力提升五大核心竞争力、增强四大核心功能,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不断塑造公司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建设忠诚、合规、创新、美美与共的一流证券公司。

  聚力提升五大核心竞争力。一是提升业务竞争力。财富管理板块聚焦“新旧动能双驱”均衡发力,投资银行板块聚焦一流投行建设全面发力,投资交易板块聚焦稳定贡献精准发力,研究与机构板块聚焦优质客户重点发力,资产管理板块聚焦主动管理能力持续发力。二是提升管理竞争力。推动基础管理、子公司管理和合规风控管理提升。三是提升品牌竞争力。打造让客户称心、员工舒心、监管放心、股东安心的品牌形象,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四是提升人才竞争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精准选才、严格用才、持续育才、有效留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五是提升科技竞争力。提升对客数字服务能力、内部数字运营能力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增强四大核心功能。一是当好重大战略的“践行者”。不断丰富金融供给,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在践行重大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二是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立足自身特色禀赋,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全方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与深度。三是当好实现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发挥财富管理者的功能,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资产管理服务,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助力共同富裕。四是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把防控金融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切实履行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治责任,维护好国家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1、可能面对的风险

  (1)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相关市场价格或波动率的不利变化而导致公司可能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类别包括:①利率类风险:主要来自于公司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包括债券、利率互换和国债期货等)在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波动性及信用利差等变化上的风险敞口。②汇率类风险:主要来自于公司在外汇汇率即期、远期价格及波动率变化上的风险敞口。③其他价格风险:主要来自于公司证券自营、做市交易等业务在股票、股票组合、股指期货、期权、大宗商品现货、商品期货的价格及波动率变化上的风险敞口。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分布在融资类业务、利率类证券投资业务、场外业务、同业资金拆借类业务等。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7)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

  公司面临的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风险是指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可能被利用从事洗钱、恐怖融资、扩散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从而引发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连带风险,并导致客户流失、业务损失和财务损失。

  2、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情况

  公司持续贯彻落实《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等监管要求,围绕风险“全覆盖、可监测、能计量、有分析、能应对”,不断夯实文化、制度、组织、系统、人才等风险管理保障基础,建立了与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持续优化。

  公司深入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倡导“合规风控至上”的经营理念,推行稳健的风险文化,形成了与公司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理念、价值准则及职业操守。公司通过多种措施持续宣导风险文化,加强风险管理工具、方法和技能培训,提升员工风险识别、应对能力,营造良好的风险文化氛围。

  公司建立了董事会-经理层-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业务及业务管理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四个层级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公司董事会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授权下,对公司总体风险偏好等重要事项进行审议。经理层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首席风险官代表经理层组织、协调、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部在首席风险官领导下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合规管理总部、法律事务部、计划财务总部、企业文化部分别为公司合规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的归口管理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对各自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有效性承担直接责任。

  公司建立了分层分类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为全面风险管理的纲领性文件;针对各类专项风险及压力测试、风险限额管理、风险信息报告等核心机制制定风险管理办法;针对主要业务领域制定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并根据监管要求及公司实际持续修订、完善,报告期内,公司制定、修订风险管理制度共20项。

  公司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风险计量体系,不断丰富风险计量工具和方法,持续提升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定期验证风险计量模型,跟踪模型运行情况,提升量化模型的合理性、严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公司建立了覆盖主要业务线及主要风险类型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并建立风险限额逐日监测机制及授权管理机制,对各层级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公司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和分析各类内外部信息,识别、分析、评估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影响,定期不定期向公司董事会、经理层报告。

  公司持续完善与业务复杂程度和风险指标体系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已覆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类型,涉及各业务条线、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满足了对不同风险类型、不同业务风险的计量、监测、预警及分析、展示等个性化功能需求。

  公司组建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公司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背景涵盖经济、金融、会计、计算机、数学等相关领域,并在上海、北京建立了风险管理区域团队。

  公司建立了多层次的风险应对机制。分业务条线建立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或管理机制,并通过压力测试、应急演练等机制持续改进和提升应急效率,保障业务连续性。日常风险管理中根据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选择与公司风险偏好相适应的风险回避、降低、转移和承受等应对策略,运用资产减值、风险对冲、资本补充、规模调整、资产负债管理等方式应对风险。

  3、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

  (1)合规风险

  公司建立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合规管理总部、各单位合规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严格落实《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及《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实施指引》,持续优化合规管理机制,努力做实合规管理基础,全面强化重点风险管控,切实把合规主体责任贯穿于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始终。通过合规审查、合规咨询、合规监测、合规检查、合规考核等具体合规管理工作,对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从事前、事中、事后有效防范合规风险,并通过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及时发现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并及时予以修正完善。同时,公司还积极落实“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建设要求,通过组织合规培训、强化合规宣导等工作,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合规管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提升公司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公司合规管理总部通过工作联系函、现场督导、约谈等方式,督促各部门认真整改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中出现的不规范事项或风险隐患;密切跟踪最新监管政策,定期发布监管案例学习资料、发布业务风险点和监管红线清单、举办专题培训,传递最新监管政策和动态,为公司各单位合规展业提供支持;坚持监管导向、问题导向,结合行业多发问题和监管关注重点,组织开展合规检查,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强化业务管理,防范合规风险;加强信息技术合规管理,构建并完善数字化、智能化的合规管理体系;持续对工作人员证券投资行为等进行监测、处理;持续优化信息隔离墙管理机制,重构信息隔离墙管理系统,防控内幕信息及未公开信息不当流动和使用;牵头组织完善客户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履行客户投诉处理的协调、督办、核查、责任认定与报告;完善子公司合规管理机制,就子公司重大事项提供合规意见,加强合规宣导与培训,定期分析子公司主要合规风险点并提出合规建议,积极推动完成整改事项。审计稽核部牵头组织对公司合规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就评估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2)市场风险

  公司主要通过风险限额、风险计量、情景分析、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方式实施市场风险管理。

  公司遵循主动管理和量化导向的原则,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以及各业务线的实际需求,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制定集团、母公司及各业务覆盖主要业务线的市场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基于指标类型、适用层级和管理目标,对风险限额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公司对市场风险限额进行逐日监控,对风险事项等进行专项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

  公司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及时评估市场风险,通过以VaR(在险价值)模型为主的市场风险量化指标体系对各项投资交易类业务承担的市场风险情况进行计量和管控,监控和评估VaR模型的有效性,并持续完善VaR模型。VaR模型覆盖了权益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类型,能够衡量由于证券价格变动、利率曲线变动、汇率变动等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变动。公司RNIV(未被在险价值覆盖的风险)模型覆盖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风险。

  公司结合情景分析、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对证券组合的风险进行动态、前瞻性评估。针对市场异常波动、特定风险事件等情形提高评估频率,并出具市场风险专项分析报告,确保公司在市场风险可控、可承受的情况下开展各项业务。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持仓投资组合一天95%市场风险VaR为0.56亿元。

  (3)信用风险

  公司主要通过制度建设、限额管理、内部评级、同一业务同一客户管理、统一授信、压力测试等方式实施信用风险管理。公司建立了分层分类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办法》为信用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针对重点业务及重要的信用风险工具制定风险管理实施细则,为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并根据监管要求及公司实际持续修订、完善。公司建立了覆盖主要业务线的信用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基于指标类型、适用层级和管理目标,对风险限额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公司通过建立内部评级管理、同一业务同一客户管理、统一授信管理等机制夯实信用风险管理基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内部评级模型、内部评级管理流程,对融资类业务、利率类证券投资业务、场外业务、同业资金拆借类业务开展风险识别、计量和评估工作;对跨单位的同一业务实施基本一致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风险排查、盯市等方式,识别、分析、评估同一客户在公司内开展不同业务时产生的交叉风险;根据急用先行原则将子公司重点业务逐级逐批纳入统一授信管理体系,强化对子公司重点业务的垂直风险管理。

  公司通过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提升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的前瞻性与准确性。针对重大舆情风险、市场大幅波动、特定风险事件等情形开展专项压力测试,并提高测试频率,根据测试结果采取客户准入管理、业务规模管理或补充业务风险控制措施等方式缓释风险。

  (4)流动性风险

  公司在债务融资统一归口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资产负债管理工作,通过及时分析业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调整公司负债期限结构,保持资产负债期限始终处于合理水平;公司及时完善负债规划,通过调整负债集中度等手段,避免因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或债务集中到期的偿付风险,使负债结构和到期日分布更趋合理。

  公司建立了现金流预测和分析框架,运用现金流缺口、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管理工具,能够计量、监测和控制不同情景下未来不同时段的现金流缺口;公司按照审慎原则确定优质流动性资产规模和构成,保持多层次的充足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以确保公司在压力情景下能够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满足流动性需求;公司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并根据应急演练情况,对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流程及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

  公司重视与各大商业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注重规范经营,维系良好信誉,保持畅通的融资渠道,必要时可通过资金拆借、债券回购、短期融资券、短期公司债、公司债、次级债、收益凭证及其他符合法律及监管规定的方式进行融资,以解决资金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了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储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均符合监管标准及监管预警标准。

  (5)操作风险

  公司主要运用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损失数据收集(LDC)、关键风险指标(KRI)、风险限额、风险报告等方式实施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和管理需要,针对主要业务和管理领域利用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工具识别关键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利用风险日报、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等工具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内外部损失数据(风险事件),汇总各类风险事件并进行分析归类、入库整理;制定覆盖主要业务及管理条线关键风险因素的后端趋势监测指标;建立畅通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对于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操作风险状况分析等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将操作风险直接经济损失限额分解至各业务条线、分支机构、子公司,并实现系统化限额分配及使用监控。

  公司持续开展操作风险全员防控理念和文化宣导,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工具方法使用及技能培训;加强对关键领域的操作风险管理专项指导及检查督导,持续扩展操作风险基础管理覆盖力度;以智能化、灵活化为设计原则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功能,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精细化程度。

  (6)声誉风险

  公司落实《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制定了《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公司突发事件维稳工作应急预案》等制度,遵循全程全员、预防第一、审慎管理、快速响应原则,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风险应对和风险报告六个方面对声誉风险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公司声誉风险归口管理部门企业文化部设立声誉风险管理岗,每日监测各类媒体的舆情动态,做好声誉风险因素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舆情研判工作,并及时向部门负责人、合规风控管理人员报告日常舆情监测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对于可能导致公司声誉损失的报道,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防范、处理,经评估后纳入公司风险日报。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舆情平稳,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7)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

  公司构建了以公司董事会负责、监事会督导、总部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合规管理总部组织实施,相关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落实执行的反洗钱组织架构体系,严格执行反洗钱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反洗钱制度体系,包括洗钱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其他多项反洗钱专项制度,并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合规绩效考核、员工违规违纪处罚办法等有关制度中涵盖了反洗钱相关内容。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检查、排查有效化解洗钱风险隐患。多次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深入发现薄弱环节并规范提升;组织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围绕日常反洗钱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风险点,开展专项自查并及时自纠;积极配合各地人民银行、证监局开展的反洗钱检查和走访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反洗钱工作机制,强化科技赋能。修订实施《公司反洗钱工作手册(第三版)》,撰写发布《反洗钱工作信息》系列期刊,培育全员反洗钱文化,提高公司员工反洗钱工作认知;持续优化反洗钱相关系统功能点,拓展、强化金融科技在反洗钱领域中的应用。

  4、合规风控及信息技术投入

  公司重视合规风控投入。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完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为公司稳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合规风控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合规风控人员薪酬,合规风控类专业培训,合规风控类相关系统建设,基于提高合规风控能力组织的国内外交流、调研活动,向国内著名咨询机构购买合规风控类咨询服务,组织合规风控类会议、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日常运营开支等。2023年,母公司在以上方面共投入金额24,466.36万元,占母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的3.45%。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优化信息系统,以提供安全、稳定及个性化的服务,保障和支持业务发展。信息技术投入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规划调整,系统建设与安全管控,扩充研发力量,信息技术人员薪酬,金融科

  营业收入的13.34%(注:信息技术投入不包括风控、合规投入)。技培训及交流,外部咨询,日常运营支出等。

  (五)其他

  1.业务创新情况及风险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做好创新项目管理工作,全年共调度创新项目58项,加强创新项目成果对外推广,积极参加中证协、沪深交易所等创新成果/课题申报,获奖项目共19项。推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以财务共享中心为核心,实现业财一体,推动业财深度融合、精细化管控,构建“战略财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三位一体的新型财务管控体系。完善金融科技体系创新,围绕财富、机构、投行、投资、运营五大维度打造高质量业务数字化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深入推进公司数智化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业务线上化率和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运营风险和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运用RPA、人工智能等超自动化技术,实现作业场景自动化,基于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证券行业数字员工平台,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持续强化数据赋能,打造精品数据产品,覆盖23个业务场景,成功获批山东省大数据局评选的“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公司界定了新业务、新产品的审查、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和报告路径,规定了对新业务、新产品的审查、控制和监督程序,确保了公司新业务、新产品依法合规并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范围内有效开展。公司要求所有新业务、新产品“制度先行”,在相关制度中嵌入合规、风控要求;同时要求实施部门对新业务、新产品全面分析风险特征、划分风险等级、提出应对措施,实施部门合规风控管理人员对新业务、新产品申报材料出具明确意见。公司所有新业务、新产品均经合规审查,公司设立产品风险评价决策小组针对新业务、新产品要点、风险等级、客户适当性安排、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出具风险评价意见书。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由新业务、新产品实施部门具体落实相关意见、采取相关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风险管理部、合规管理总部依据各自职责提供合规风控咨询,监控相关风险因素的变化,跟踪指导相关风险事项处理、报告。发生风险事件时由新业务、新产品实施部门予以处理并报告合规管理总部、风险管理部,纳入公司风险日报,重大事项报监管部门。公司在总结、评估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有效性时,涵盖新业务、新产品开展情况,评估报告定期向公司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经理层报告,确保相关风险信息得到及时传递、有效沟通。

  2.风险控制指标监控体系及资本补足机制

  (1)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情况。公司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指引》等监管要求,持续建立健全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机制。公司动态监控系统能够覆盖影响净资本和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各项业务,动态计算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生成监管报表;公司按照严于监管预警标准的原则设定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监控阈值,并设置了相应的报告路径和应对预案;公司风险管理部门逐日监测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运行情况,分析和测试公司净资本配置有效性,及早研判、及时报告和处理风险事项。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升级系统,确保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按照《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规定程序向监管机构报送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及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情况报告。

  (2)风险控制指标压力测试情况。公司将压力测试作为前瞻性管控风险控制指标、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工具。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测试触发情景,优化风险参数设置,提高风险防控主动性和前瞻性,根据监管要求、内部经营管理需要,针对年度经营计划及预算、月度资产负债配置计划、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限额调整、投行承销项目、向子公司增资增信等重大事项,采用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多种方法,测试压力情景下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的达标情况及承受能力,提出相关风险管理建议,根据压力测试有关结论及反向压力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资本补充计划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确保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及公司偏好。

  (3)资本补足情况。公司建立并持续优化净资本动态补足机制。当资本充足目标持续下降或存在潜在大幅下降因素时,公司将采取调整自营业务持仓结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控制费用支出、变现优质流动性资产、发行长期次级债或增资扩股等方式补充公司净资本,并做好各项措施的跟踪落实工作。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公开发行长期次级债46亿元补充资本,净资本保持在稳健水平。

  3.资金需求

  2023年,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健康有序开展。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公开发行三期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合计人民币70亿元;公开发行二期次级债券,发行规模人民币46亿元;公开发行一期短期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人民币20亿元;公开发行三期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人民币60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待偿还余额30亿元)。

  2024年,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继续做好负债与流动性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负债规模和结构,保持合理稳健的杠杆水平。

  4.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需要,按照法律法规、主管部门有关政策,在证券交易所、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及证券公司柜台市场,通过债券回购、同业拆借、转融资、发行收益凭证、短期公司债券、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入短期资金,通过权益融资、发行公司债券、次级债券、永续次级债券、私募债券或其他主管部门批准的方式融入中长期资金。

  公司规范经营,信誉良好,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建立并持续完善融资策略,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同时,加强同业合作,与各大商业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多家商业银行综合授信,授信额度1,600多亿元。通过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使公司的整体流动性状态有效维持在较为安全的水平。

  5.维持流动性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和相关管理政策

  公司高度重视流动性管理,坚持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协调统一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在经营战略上注重资产、负债的规模与结构管理,在融资规划上注重来源与运用在规模、结构、期限上的匹配。

  公司资产质量优良,从根本上保障了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日常工作中,公司对各业务条线确定了规模限额和风险限额,对流动性风险控制指标等实行动态监控,确保持续符合监管要求。公司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维护良好的金融信用,积极做好融资通道和交易对手的维护与拓展,确保融资渠道的畅通。

  公司不断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一方面,建立了包括流动性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成功发行公司债、短期公司债券、次级债、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等,进一步提高公司防范资金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公司可用资金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能够覆盖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需求,各项流动性指标均处于安全状态。

  6.账户规范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不断完善账户管理系统,有效核实投资者身份信息、充分了解投资者业务办理意愿,做好投资者教育及风险揭示等工作,不断提升公司运营效率、风险控制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有效杜绝新开不规范账户的情形。同时,公司加强了账户管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账户规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对剩余不合格账户、司法冻结账户、剩余风险处置账户、纯资金账户、剩余小额休眠账户等积极实施清理规范。

  报告期末,公司不合格账户712户;司法冻结账户20户;风险处置账户309,274户;纯资金账户187,448户;休眠账户641,945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