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时代电气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时代电气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代电气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中国铁路建设稳步复苏,根据国铁集团披露数据,2023年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平稳运行,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底,国内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10165.7公里。

  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其中,国家发改委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家能源局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约2.93亿千瓦,同比增长134%。公司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升盈利能力为全年经营管理的核心要务,全体员工团结奋斗,为2023年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在轨道交通产业方面,公司抓住国铁集团移动装备新造投资回升的契机,在保证产品交付和保持稳固市场地位的同时,全力开拓新产品和新市场;关键技术持续突破,CR450完成高速性能试验,刷新多项速度纪录,国产两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试验成功,推动我国自动驾驶列车迈入“全自主时代”;根据RT轨道交通网统计数据,2023年公司城轨牵引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以上,连续12年行业领跑,永磁牵引逐步成为行业主流,公司市场份额领先;检修和海外业务持续推进,检修收入大幅增长,在亚洲、欧洲和美洲获得多个海外订单;轨道工程机械方面,接触网作业车斩获国铁集团长大坡道车辆项目批量订单;通信信号业务持续推进,城轨信号业务全年中标5条线路,创历史新高,FAO和市域地铁信号系统双双实现首单突破;此外,在重庆地铁实现供电系统集成关键突破,门板块业务中标金额大幅增长。

  在新产业(300832)方面,IGBT模块交付在轨交、电网领域市场份额大幅领先,占有率国内第一,新能源市场快速突破,根据NE时代统计数据,公司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达100.55万套市占率12.5%,排名第三,集中式光伏IGBT模块市占率快速提升,组串式模块实现批量供货,超精细沟槽7.5代STMOS+产品效率提升明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MWIGBT制氢电源助力国内首个万吨级绿电制氢项目成功产氢,第三代1200VSiCMOSFET芯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半导体三期项目迅速推进,宜兴产线已完成主体工程封顶;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全年销量持续提升,根据NE时代统计数据,全年装机24.8万套,排名进入行业前六,新获北汽、上汽等多家优质客户订单,配套整车厂出口海外产品超2万台套,打造多合一产品平台,完成70-120kw多款产品开发;根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统计,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国内新签订单18.6GW,排名首次升至前三,矿卡电驱系统、风电变流器、中央空调变流器持续批量交付并斩获新订单,矿卡电驱实现大吨位矿卡批量订单突破,中压轧机订单大幅增长;传感器业务新建39条产线,产能持续提升,交付量大幅增长,国产自主车规级霍尔ASIC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海工装备国内市场新签多个订单,重型深海挖沟敷设装备成功下线,填补国内空白。

  展望未来,公司有信心发挥产业优势,巩固行业地位,努力发展业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具备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的综合能力,致力于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全面解决方案的首选供应商。

  公司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秉持“高质量经营,高效率运营”理念,坚持“同心多元化”战略,在夯实提升轨道交通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轨道交通外市场,打造新的增长点。

  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具有“器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结构,产品主要包括以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为主的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等。同时,公司还积极布局轨道交通以外的产业,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工业变流产品(主要包含:风光储氢设备及光伏工程、矿卡电驱、空调变频、冶金变频、船舶变频)、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传感器件、海工装备等领域开展业务。经过多年的研发积淀和技术积累,公司已经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成为在电气系统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工业变流技术、列车控制与诊断技术、轨道工程机械技术、功率半导体技术、通信信号技术、数据与智能应用技术、牵引供电技术、检验测试技术、深海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自设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经营模式

  就采购模式而言,公司采用“统一管理、专业归口、采购分离”的模式,建立了统一的采购制度、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实施集中采购和推进统一的采购平台,从而保证采购质量,实现降本增效。

  就生产模式而言,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计划管理模式,根据销售订单以及以往销售情况制定销售计划,基于日常需求评估和产供销协调准备一定数量安全库存,确定生产计划。公司以“精益高效、动态管理、综合平衡”为理念,搭建起适合公司发展的集成化、动态柔性化、高效化、智能化生产计划体系。

  就服务模式而言,公司建立了覆盖重点客户、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全球售后服务网络,通过“服务本部-服务办事处-服务站”三级服务管理模式,切实履行第一时间响应,保证客户能随时获得售后服务、技术支持、质量反馈和投诉咨询。

  就销售模式而言,公司通过市场化公开投标、竞争性谈判、客户单一来源采购、客户询比价等方式获取订单,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生产销售。公司目前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实现销售。

  就研发模式而言,公司坚持“战略牵引”和“市场导向”双轮驱动,从战略角度和市场角度确定科研项目,开展具体科研工作。通过引入IPD及项目铁三角理念,将技术创新的前端扩充到市场研究和产品规划,后端扩充到量产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产品从战略规划、科研开发到市场退出的全过程管理。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CG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公司所属行业为“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4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和通信信号系统,其各自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4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下的具体细分领域。

  公司新兴装备(002933)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工业变流产品、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传感器件和海工装备,其中有部分产品用于轨道交通领域。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基本特点是核心技术门槛高,客户对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持续性均有极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具备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公司将以核心技术为驱动,不断创新,围绕铁路、城轨、新能源、矿山、港口、冶金等应用场景,打造更加智慧、更加绿色的高端装备。公司长期积累的自主核心技术、从器件到系统到整机的多领域专业能力,是轨道交通及工业高端装备行业的主要门槛。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可生产覆盖机车、动车、城轨领域多种车型的牵引变流系统。公司牵引变流系统产品型谱完整,市场占有率居优势地位,以城轨领域为例,根据城轨牵引变流系统市场招投标等公开信息统计,公司2012年至2023年连续十二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在轨道工程机械领域,公司下属子公司宝鸡中车时代是国铁集团三大养路机械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共拥有约79项行政许可,可生产重型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大型养路机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车等多个系列共计50余种产品,并且不断向客运专线、城轨市场开拓。

  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公司建有6英寸双极器件、8英寸IGBT和6英寸碳化硅的产业化基地,拥有芯片、模块、组件及应用的全套自主技术。公司生产的全系列高可靠性IGBT产品打破了轨道交通和特高压输电核心器件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目前正在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装备的核心器件自主化问题。据NE时代统计,2023年公司在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进入行业前三,市场占有率达12.5%。

  公司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坚持“同心多元化”战略,在夯实提升轨道交通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布局轨道交通以外的产业,打造新的增长点。工业变流领域,公司在矿卡电驱、空调变频器等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积极拓展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制氢电源等新能源装备业务,其中光伏逆变器持续扩大市场版图,全年中标超17GW,国内排名进入行业前三。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全年装机超24.8万套,装机量排名及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国内市场排名进入行业前六。传感器件稳居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领域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将始终围绕客户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做强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持续商业、技术和管理创新,为社会提供智能、安全、绿色、舒适的高端装备,成为交通与能源领域电气系统全面解决方案的首选供应商。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宏伟蓝图,《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双碳”等国家顶层战略的持续实施,为公司轨道交通和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广智能化、数字化交通装备,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倡导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是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方向。同时,“双碳”背景下,国家大力开展“公转铁”实施铁路运能提升,重载货运机车仍有较大潜力;城际高速铁路作为“新基建”核心工程,城际/市域领域发展迎来良好契机;智慧赋能、融合创新成为城轨产业发展主方向,市场机遇众多;轨道交通检修后市场容量巨大,产业增长趋势明显。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是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双碳”背景下,国内新能源发电产业“风-光-储-氢”市场多点耦合爆发,市场前景巨大,蕴含无限商机。联合生态伙伴构建一个风、光、储、氢与电控技术深度融合的端到端技术生态体系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此外,在“双碳”政策推动下,能源低碳转型将带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半导体器件和传感器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深耕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领域,形成了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并遵循“同心多元化”战略向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延伸。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形成电气系统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工业变流技术、列车控制与诊断技术、轨道工程机械技术、功率半导体技术、通信信号技术、数据与智能应用技术、牵引供电技术、检验测试技术、深海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558项有效境内外注册专利对核心技术进行保护,与此同时与相关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确保核心技术不被泄露。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CR450项目高速性能试验,基于PCU的换装变流器助力整车创3项新速度记录,充分验证了公司在新一代高铁动车组上的技术领先地位。机车自动驾驶系统顺利通过国际权威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获国内首张SIL2级认证证书,机车自动驾驶产品获朔黄铁路批量订单。光伏产品获得行业首张大功率鉴衡L4直流拉弧检测认证,具备行业领先直流侧端子温度检测、拉弧检测、智能分断三重防护,守护电站安全。TACS信号系统通过外场试验评审。完成接触网+蓄电池双动力源打磨车、探伤车及综合检测车方案设计,实现城轨车型双动力源技术覆盖。三合一电驱两款平台产品完成首次装车,并实现批量交付。制氢电源助力全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成功产氢。完成全电压等级系列新一代IGBT芯片产品开发。自主车规级霍尔ASIC芯片通过AEC-Q100测试认证,实现关键核心传感器件国产化。自主研制轧机中压主传动助力国内首条全线国产化宽幅板带材产线顺利投产。深海挖沟敷设装备成功下线,填补了国内在深水海缆处理领域的技术空白。围绕公司核心技术及主要产品,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并积极策划知识产权布局工作,提升行业的影响力。2023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29件,公司目前授权且有效专利数量3,558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50%;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湖南省专利一等奖1项;主持或参与并颁布交通与能源领域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项;首次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2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领先的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现有牵引变流系统产品覆盖机车、动车、城轨领域多种车型,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列车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并领跑国内市场。截至2023年末,高速铁路、机车牵引变流系统产品连续多年领跑国内市场。在城轨领域,据RT轨道交通统计,2023年公司在公开招标的6340辆地铁牵引变流系统订单中,中标3382辆,占比53.34%,2012年至2023年连续十二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在轨道工程机械领域,公司下属子公司宝鸡中车时代是国铁集团三大养路机械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共拥有约79项行政许可,可生产50余种产品,并且不断向客运专线、城轨市场开拓。

  此外,公司新兴装备业务乘势突破,纷纷挤入行业前列。其中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位居行业前三,市场占有率达12.5%(来自:NE时代);光伏逆变器全年中标17GW,国内排名进入行业前三(来自:索比光伏网)。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装机量排名及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国内市场排名进入行业前六(来自:NE时代)。传感器件稳居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领域位居行业前列。

  2、创新驱动的科技能力

  公司深耕于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领域,形成了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并遵循“同心多元化”战略向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延伸。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具备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检测等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公司组建了技术委员会,对科研技术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并引入CMMI、IPD等管理体系与理念,建立了行业产品应用技术和创新前沿技术协同的研发运行模式。公司具备雄厚的科研实验、试验检测的能力,检测试验体系由电气系统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大型振动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TSN网络一致性实验室等20余个实验室,覆盖公司各业务领域的研究性试验、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

  公司拥有6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7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1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境内外累计获得专利授权数量3558件,其中发明专利2174件;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0项、国内标准174项(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公司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3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36项),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质量奖等多项重要奖项,综合科技创新实力领跑行业。2023年公司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三年复审认定;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湖南省专利一等奖1项,首次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2项,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验收,获批湖南省重载列车自动驾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高可靠的质量与服务优势

  公司一直视产品质量为生存之本,为了顺应国际铁路市场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持续提升公司质量体系管理能力和水平,先后通过了ISO9001、EN15085CL1级、ISO22163、IATF16949等多项国际标准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铁路产品通过CRCC认证,对公司产品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此外,公司还建立了覆盖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通过过程评审、过程检测、内外部审核、定期管理评审、不定期质量督察、数据分析、流程改进等方式识别改进机会并落实责任,确保达成改进目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保障了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效性。公司于2013年获得工信部工业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并于2016年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公司始终坚持“品质驱动时代”的质量理念,实施严谨的质量安全管控措施,形成了“质量是生命线,是企业至高无上的责任和荣誉”的全员质量文化。

  在售后服务领域,公司于2004年创立了“绿荫服务”品牌并注册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售后服务唯一“绿荫”服务商标,秉承“快速、有效、满意”的服务宗旨,全天候高质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现场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检修战略规划,开拓并持续优化检修市场布局,已在青岛、洛阳两地成立了检修分公司,并在全国建立了若干个属地化检修基地。

  4、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

  公司立足“两条钢轨”,围绕“技术”和“市场”两个同心,布局了多元化产业,已形成“基础器件+装置与系统+整机与工程”的完整产业链结构,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以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为主的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功率半导体器件等。同时,依托公司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积累的技术、渠道、品牌等优势资源,积极布局轨道交通以外的产业,并通过持续实施精益生产、加强工艺管控能力、供应商管理等举措,全面提升产品实现能力。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和不断拓展的新兴装备业务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盈利增长点,更是公司掌握完整产业链资源、打造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且成本有效管控的供应商体系的重要保障。

  5、行业领先的高水平人才

  公司拥有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高端技能和经营管理的人才,专业背景涉及机械电子、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专业交叉互补性强。其中研发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现有研发人员3,180人,占比38.03%,超过三分之一(43%)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公司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并保持技术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公司管理团队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原董事长丁荣军先生拥有超过38年的轨道交通行业经验,2005年被授予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与成就奖,2011年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评为中国地铁50周年致敬人物。丁荣军先生主持开发的牵引变流技术大量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带领团队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产业技术体系。公司现任董事长李东林先生和副董事长刘可安先生亦拥有超过28年的轨道交通行业经验,李东林先生于2011年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和湖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刘可安先生于2014年获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杰出企业家称号、湖南省省长质量奖,2020年荣获当代发明家称号,2022年获2021-2022年“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公司现任执行董事、总经理尚敬先生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获中国铁路协会“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2018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层团队多年来带领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与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作为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需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资源。由于技术研发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公司对于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判断失误、技术研发进度延误、研发成果未达预期、技术成果转化不力,可能导致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失败或者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无法如期为公司带来预期收益等情况,公司的经营业绩或将受到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紧密跟踪行业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加强科技研发与市场经营的联动,强化市场调研,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自主核心技术研发,提高产品品质。

  (四)经营风险

  世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际性突发政治事件、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等各种因素对公司境外经营形成风险;境外人力资源短缺、海外部件供应紧张、项目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对公司既有境外业务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境外项目执行周期长、技术要求严格、多数采用国际标准和本地化等要求,涉及总包方、业主、供应商等多方关系,对项目执行、工程进度和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对措施:识别境外各执行项目中的风险点,科学实施定性及定量风险分析,及时总结境外项目执行中通用的风险点,整体规划风险应对;持续完善海外市场营销模式,探索拓展海外市场参与模式;建立市场项目信息的长期跟踪机制,及时获取项目动态并做好项目进展预估;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与联系,有效维护客户关系。

  (五)财务风险

  随着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持续推进,公司市场开拓、产品出口、境外投资并购等经营活动不断增多,汇率波动带来了各种风险。如:国际金融环境动荡,汇率走势难以预测,导致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与负债、外币销售及采购业务面临的资产损失增加,成本增加等风险;同时因市场反向变动,导致远期锁汇增加一定的购汇成本风险。

  应对措施:加强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持续关注汇率变动趋势;建立全过程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外币业务开展的前期即采取外汇风险管理方案以锁定外汇风险。

  (六)行业风险

  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巨头联合相关企业等可能采用规模优势及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争夺既有客户与潜在客户并压缩市场占有率。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对下一代产品的技术迭代速度及技术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应对措施:积极搜集国家政策及行业信息,加强市场趋势及市场经营战略的研究,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市场经营策略;加强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七)宏观环境风险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行业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国际市场不确定不可控因素增加。公司的境内主体需从海外采购部分原材料及向海外销售,公司亦在海外设立了多家经营主体负责当地的业务经营与拓展。公司的海外业务经营受到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当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可能引发产品成本增加、订单获取难度加大等。

  应对措施:持续跟踪海外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行业等相关信息和动态,强化对涉外项目风险评估,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切实防范风险。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基于公司立足轨道交通和新能源双赛道的发展战略,公司业务已拓展到新能源产业。对于处于充分竞争市场的新能源产业,面临行业竞争、客户接受程度、产品技术水平、质量可靠性、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存在产品技术条款不能满足业主要求、新产品的开发及发布交付进度不及预期、产品更新迭代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等风险,可能对新能源产业预定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业务形态日趋复杂,对公司多元产业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应对措施:紧跟行业动态,持续对标标杆企业,深入调研学习;配备充足的资源,科学开展新能源产业相关市场项目,严控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各方面风险,重视项目过程管控,加强对风险事项的持续关注。加强多元产业管理能力提升,加大变革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和平移优秀管理实践,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抢抓“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机遇,落实“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着力经营品质提升。公司在新兴装备领域紧抓市场机遇、乘势而上,在轨道交通领域聚力攻坚、稳中有进,营业收入迈上新台阶。归母净利润逆势同比增长,经营业绩再创新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17.99亿元(同比增长20.88%),主要系新兴装备产品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所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人民币31.06亿元(同比增长21.51%),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带来的毛利润增长所致。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2.19元/股(同比增长21.67%)、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70%(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主要系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所致。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铁路作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民生工程,在推动经济复苏和便利人民出行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铁路客运与货运市场进入复苏周期。根据《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规模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达到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国家部署“新基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等重大战略,城际、市域(郊)铁路发展将迎来增长。轨道交通装备存量不断增长,设备持续进入维修期,检修维保市场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就竞争格局而言,铁科院旗下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着较为丰富的产品研发、生产及装车运用经验,在动车牵引变流系统市场保持着较强劲的竞争力。此外,中国中车(601766)下属子公司中车四方所、中车永济电机公司、中车大连所、中车大连电牵公司亦从事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相关业务,与公司部分业务存在一定竞争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体趋势放缓,地方政府负债率高,财政政策收缩明显,城轨建设投资逐年下降。为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府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已有地铁城市推迟或停止目前投资不到一半的项目建设。在地铁建设总体放缓的趋势下,市域、中低运量及检修维保或将迎来发展机会。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绿色城轨要求,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和低碳综合解决方案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就竞争格局而言,依托在部分区域与业主深度合作,2023年江苏经纬轨道在深圳、南京和济南市场收获颇丰,增长势头明显;此外,新誉庞巴迪凭借从庞巴迪引进的牵引变流系统成套技术,在城轨牵引变流系统市场具备一定竞争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催生了极具增长潜力的数千亿级新能源市场。风光储氢设备及光伏工程、汽车电驱动、半导体和传感器等与国家“双碳战略”高度契合的新兴产业,目前正快速发展,亦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就竞争格局而言,光伏逆变器市场寡头效应明显,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阳光电源(300274)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能电气(300827)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600089)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90%。风电变流器市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禾望电气(603063)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002202)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市场占有率明显领先行业其他玩家,此外诸如瑞能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广东日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占有一席之地。2023年公司汽车电驱动产业持续稳固行业前六,但面临整车厂自制(比亚迪(002594)、特斯拉)及独立供应商(深圳市汇川技术(300124)有限公司、尼得科株式会社)等激烈竞争,且排名前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高达54%。功率半导体市场,在汽车、光伏和风电等领域,以“英飞凌芯片+自营封装”模式起家的斯达半导(603290)体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IGBT市场持续发力;此外,以英飞凌科技公司为代表的国际龙头企业经过长期积累,抢先布局,占领技术和市场的高地。传感器市场,LEM公司电量传感器全球排名第一,一直是行业标杆;此外国内的宁波希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在电量传感器细分市场快速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持“高质量经营,高效率运营”理念,坚持“同心多元化”战略,以“智慧赋能”,深耕细作轨道交通领域,乘“双碳”之势,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以及跨专业的技术优势,推动多系统协同互补和创新融合;通过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化精细管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效益,为股东创造可持续价值,全面实现公司的稳健发展,加速成为交通与能源领域电气系统全面解决方案的全球首选供应商。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深化高质高效发展理念,紧抓“智慧”与“双碳”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管理提质增效,以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为主线,以品质创新为驱动,以改革赋能为动力,实现规模和效益的稳健协调增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金风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