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华阳国际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华阳国际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华阳国际(00294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建筑设计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外需求走弱,居民消费意愿恢复缓慢,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部分地区的房地产风险、债务风险隐患凸显。虽然面临内外部的多重挑战,中国仍实现了预期发展目标,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家要求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质房地产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得到支持,资金面逐步得到改善。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三大工程”不仅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着力点,同时有助于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对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限制性政策的松绑、 “三大工程”的推进、建筑科技应用的推广,有助于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建筑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通过标准化设计、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随着装配式建造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推进,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作为一种更加集成化的高阶装配式建造技术,将缩短建设周期,有效控制成本,实现更高的供给效率和建设精度。为促进建筑绿色升级,推动绿色建筑工作质量全面提升,《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坚持标准先行,将推荐性的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写入法规,赋予其强制约束力,推动绿色建筑标准实施。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减排、BIPV等将有效改善传统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限,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为行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建筑行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性机遇,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23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天津、广州市、深圳市等27个地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汇聚融合、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通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审批监管数据链条,推动管理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管理模式、实施路径和政策标准体系。深圳市《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到2025年末建立较为完善的BIM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BIM软件系列,推进BIM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创新应用,形成较为安全、成熟的BIM技术应用生态环境;全市所有重要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水务工程项目建立BIM模型并导入空间平台,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城市运行实时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设计、造价、施工、运维等核心环节“碎片化”与“系统性”的矛盾将有效改善,数据交互和安全标准逐步健全,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的数字化协同将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

  人工智能的新理论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应用场景日新月异,为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深刻变革。“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智能建造。云计算、元宇宙、AIGC等新兴技术逐步渗透建筑产业链,改变建筑设计的生产方式、应用场景、管理模式以及交付方式,更快的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华阳国际是一家以设计和研发为龙头,以装配式建筑和BIM为核心技术的设计科技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科技创新及产业链延伸业务,拥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乙级资质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筑设计行业首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及首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深圳市BIM工程实验室设立在公司。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公司业务范围已覆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科技、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PC构件生产等产业链延伸业务;区域布局从深圳拓展至广州、湖南、上海、海南、湖北、香港等多个重点区域,形成了以华南为中心,辐射华中、华东、西南、华北等地区的市场格局。

  公司主要业务类型如下:

  1、建筑设计与咨询

  建筑设计是指运用工程技术理论及技术经济方法,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在满足整体定位及经济技术指标的要求下,对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等进行综合性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并提供作为建设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专业服务。建筑设计兼具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属性,需要综合应用建筑史学、建筑美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技能。

  建筑设计与咨询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取得了较为领先的行业竞争地位,位列民营建筑设计企业第一梯队。公司设计业务主要分为规划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四个阶段。产品类型覆盖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办公及产业园、TOD、商业综合体及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

  2、建筑科技创新

  (1)BIM与数字化技术

  BIM技术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BIM的应用和普及将极大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改善产业协作模式,提高协作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筑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实现产业互联互通。

  公司2008年启动BIM专项研究,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依托多业态、多专业、全流程设计应用场景的丰富积累,积极参与应用软件研发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入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深圳市 BIM工程实验室设立在公司,公司建筑数字化工业化研究院被深圳市科创委认定为重点企业研究院。公司持续研发华阳速建平台,推进 BIM正向设计,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服务;致力于构建IBIM平台,以设计为起点,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等方式打通产业数据链,实现各个环节数据无缝集成和迭代,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据平台和生态系统;积极参与国产 BIM软件研发,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成熟的基础软件和生态环境。公司基于 BIM技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迭代,扩大AI设计的应用场景,加快AI技术与设计全流程融合。

  (2)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所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工厂按标准生产后,运输至现场进行施工装配,实现了建筑过程从“建造”到“工业化”的转变。装配式建筑对设计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容错空间小、技术策划前置、管理统筹前移等特征。前端设计会对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等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设计企业掌控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和设计思维,实现“保质量、降成本、缩工期、减污染”的目标。

  公司是最早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的企业之一,从 2004年启动至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荣誉。公司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被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认定为“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基地”,2022年公司成为“广东省建筑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先进会员单位”,是深圳建筑产业化协会的会长单位。公司掌握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技术,可以为不同的建筑产品提供涵盖装配式建筑设计策划、前期规划、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构件图深化、生产安装指导等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十全十美”系列产品在人才房、保障房领域建立了核心竞争优势。

  3、建筑产业链延伸业务

  工程造价咨询是指对建设项目造价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等。

  全过程工程咨询及代建项目管理是为建设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协助建设方进行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建设方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意见。

  工程总承包(EPC)是指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BIM与数字化技术优势

  公司2008年启动BIM专项研究,依托多业态、多专业、全流程设计应用场景的丰富积累,积极参与应用软件研发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2015年成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工程实验室(简称“BIM工程实验室”)。2021年公司加入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2022年,公司与中望软件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国产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研发。公司建筑数字化工业化研究院被深圳市科创委认定为重点企业研究院。公司参与了国家、市级等17项标准的制定以及10项专项课题研究,已获得BIM相关专利32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39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持续升级和优化BIM正向设计平台—华阳速建,已逐步构建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装配式、室内等全专业的BIM正向设计能力,将管控颗粒度提升至参数级。公司自主研发的建筑全产业链在线管理平台—CAPOL iBIM,目前已更新发布至V5.15版,平台以工程项目为中心整合多源数据,通过云端项目管理及多方在线协同的方式实现数据流转,为全产业链生态融合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基于数字化转型,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进程和迭代,扩大AI设计的应用场景,加快AI技术与设计全流程融合。此外,公司依托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及应用软件研发经验,结合中望软件在工业软件研发领域的优势,联手打造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软件,从底层几何建模引擎到应用层功能开发,以彻底解决国产软件自主可控及软件性能瓶颈,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成熟的基础软件和生态环境。

  2、装配式建筑优势

  公司自2004年起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至今已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公司是全国首家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设计企业、全国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及“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被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认定为“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基地”。2022年,公司荣获“广东省建筑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先进会员单位”,是深圳建筑产业化协会的会长单位。公司参与了国家、省市级标准制定和标准设计图集编制70余项,专项研发课题50余项,已获得相关专利62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15项软件著作权。公司主导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荣膺2015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司掌握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技术,可提供涵盖装配式建筑设计策划、前期规划、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构件图深化、生产安装指导及BIM技术应用等全流程技术服务,用一体化的产品思维为业主提供装配式建筑的定制服务。公司在保障房、人才房领域有近20年的项目实践及产品研发经验。公司自主研发“十全十美”系列产品,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实现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在人才房、保障房领域建立了核心竞争优势。

  3、方案创作和设计平台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方案创造是建筑设计的灵魂,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方案创造中心。公司持续引进及培养境内外高端方案人才,组建优秀的核心设计师团队。2020年,全资子公司CAN Design Limited成立,成为公司全球化战略落地的第一站、方案创作的新支点。目前,香港、深圳、上海三大创作中心持续发力,保证可持续的原创力,引领设计迭代。公司主张探索有态度、有品位的原创建筑,持续召开方案创作大会、创作月弹、创作分享会等,聚焦时代热点与进程,激发全新的创作生态和思潮。截至目前,公司获得国际级奖项108项、国家级奖85项、省部级奖188项、市级奖316项,荣获“中国十大民营工程设计企业”、“2023年深圳500强企业”。

  同时,公司坚持平台化管理、专业化分工。为了实现平台化管理、资源统筹配置、突破管理半径,公司构建了一系列符合建筑设计业务特征的平台,搭建了3690方案设计、协同设计、模块化设计、项目质量管控、在线校审等设计平台;持续完善和升级SAP系统、产值系统、工时系统、项目预算、任务管理、知识中心、EHR系统、CIP等管理平台。公司将继续围绕BIM正向设计、协同设计、项目管理三大方向持续推进平台建设,持续构建“大中台、小前台”的设计模式,实现以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主维度的生产和管理体系,打造覆盖建筑全产业链的数据平台,实现提质增效。

  4、总部区位及客户优势

  公司成立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深圳。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战略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城镇化建设都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深耕华南区域市场多年,形成了以华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华中、华东、西南和华北等地区的业务布局,设立了广州、湖南、上海、海南、湖北、香港等多个区域公司。公司与一批优质的核心客户建立了长期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铁置业、人才安居集团等政府单位;万科、华润、招商、保利、华发、中海等品牌开发商,以及大疆、OPPO等知名企业。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外部经营环境错综复杂,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沿着“以设计和研发为龙头,以装配式建筑和BIM为核心技术,打造领先的设计科技企业”的战略方向,积极迎接挑战,努力开拓市场,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动态评估和开源节流,推动各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674.76万元,同比下降17.46%;实现净利润18,931.13万元,同比增长30.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33.03万元,同比增长43.82%。公司财务状况安全健康,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1)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建筑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 155,380.5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46%,其中新签装配式设计合同87,782.08万元,占建筑设计业务合同56.49%,较上年同期增长42.85%;造价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6,446.7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63%;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新签合同额3,724.9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01%。

  报告期内,公司建筑设计业务实现收入 111,746.4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07%,其中装配式建筑实现设计收入49,900.1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93%;造价咨询业务实现收入19,070.7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53%。工程总承包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实现收入19,121.6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24%。

  (2)科技与研发

  公司坚定推进“设计+科技”战略,积极跟踪和探索建筑行业理论前沿和科技实践,推动建筑科技的研发和创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装配式建筑、BIM、AI设计、绿色建筑、结构超限、自动成图、节能减排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极推进城市更新、社会保障房、轨道上盖物业、教育、医疗、TOD、工业上楼、地下空间等建筑产品的研究。公司累计获得127项专利(包括36项发明专利、8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8项外观设计专利)、137项软件著作权。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BIM技术为引领,持续加强建筑科技研发,升级和优化BIM正向设计平台,提高设计师应用BIM正向设计的普及率,持续提升BIM正向设计效率;协同功能在多专业的基础上扩展到跨地域、跨企业的协同,为项目多个参建方在线协同、模型和数据流转奠定基础;基于BIM正向设计模型动态算量的效率和精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获得“第一届广东省工程数字化设计大赛造价组第一名”的荣誉;基于 BIM的建筑数字化设计及协同平台获得2023深圳软件行业“推荐标杆案例”;基于BIM平台的智能审查技术入选广东省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外部研发合作,针对高校研发了装饰专版BIM软件和水利专版BIM软件。与中望软件联手打造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软件,从底层几何建模引擎到应用层的各专业功能开发,以彻底解决国产软件自主可控及软件性能瓶颈,目前已完成建筑专业产品的开发上线。

  (3)创作与平台

  公司战略加强方案创作能力,加大境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建立香港、深圳、上海方案创作中心。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际级奖项43项、国家级奖17项、省市级奖77项。公司联合创作项目大疆天空之城荣获第九届CREAWARD地产设计大奖商办项目金奖、2023年CTBUH全球奖最佳高层建筑特别表彰奖、香港工程师学会卓越结构大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十五届第二批钢结构金奖、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深业上城(南区)三期荣获 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原创方案深国际万科梅林关城市更新三期荣获2023美国缪斯设计奖城市更新类金奖、2022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建筑类荣誉奖;广州中海观云府荣获2022美国缪斯设计奖居住类铂金奖及2022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铜奖。公司获奖项目涵盖综合奖和专项奖,体现了公司的综合设计实力。

  公司坚持平台化、专业化管控模式,加强平台建设、专项研究、专项设计。围绕“流程再造、提质增效”目标,升级方案设计、协同设计、模块化设计、质量管控、在线校审等设计平台,提高设计效率和项目运营质量;不断优化 SAP系统、产值系统、工时系统、项目预结算系统、任务管理、EHR系统、CIP、华阳课堂、华阳知乎、流程管控等管理平台,持续构建“大中台、小前台”管理模式,促进管理效率提升。

  (4)人力资源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共计3,281名,较上年末下降18.24%,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6.14%,207名员工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247名员工具备一级注册资格证书,31名员工被评选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管理卓越人物奖”、“建国70周年暨第一届中国设计建筑行业管理卓越人物”、“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先进个人”“深圳市十佳青年建筑师”、“深圳市十佳青年工程师”、“深圳市杰出建筑师”、“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建筑师”或“深圳市杰出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同时,公司有入库专家68名(其中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入库专家15名),45名员工获得市级以上个人荣誉称号、68人获评各领域专家称号。

  (5)内部治理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组织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参加监管部门的培训和学习,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充分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章程》等相关要求召开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履行重大事项审批程序,保障股东知情权、参与权及分红权,积极实施现金分红政策,确保股东投资回报;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及治理结构,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向所有股东披露信息;通过网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电话、电子邮箱和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接待投资者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1、聚焦装配式建筑和 BIM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设计领域应用软件和基础软件的研发投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打造新型设计科技企业,推进科技研发的商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业务收入

  公司将持续加强装配式建筑、BIM、绿建、双碳、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自2004年起启动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研发和创新,公司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理念和技术的实践和普及,参与了一系列行业标准的制订,成为建筑设计行业首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此外,公司是国内最早启动 BIM专项研究的设计企业之一,是全国首个完成政府工程BIM标准的设计企业。为顺应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和BIM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响应社会对安居保障住房、长租公寓、绿色建筑的迫切需求,公司不断延伸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形成覆盖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核心环节的集成技术体系,巩固装配式建筑的竞争优势。在协同设计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华阳速绘平台;打造华阳速建等 BIM正向设计平台,以IBIM平台为支撑,链接建筑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优秀资源,打造贯穿建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平台。公司将积极投资国产BIM软件的研发,为建筑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推进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业务的收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场景,提高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

  2、战略加强方案创作,发挥设计龙头的引领价值,深耕华南区,拓展华中、华东、西南、华北等区域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国际业务,力争实现业绩稳定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行业迎来更多的发展契机,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公司将继续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辐射华南区域,并积极布局华中、华东、西南、华北等区域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在方案创作、建筑科技等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战略加强方案创作能力,大力引进高端创作人才,打造深圳、香港、上海方案创作中心,全集团资源一盘棋,保持高度前瞻的视野,突破创新的天花板,确保方案创作水平达到全国第一梯队。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提升市场占有率,力争实现业绩稳定增长。

  3、持续升级和迭代设计平台和管理平台,建立以项目为纽带、以平台为支撑的管理体系,提升设计质量和设计品质,提质增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和管理平台与体系的建设,不断引进、创新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以更好的支撑业务发展。公司聚焦“流程再造、提质增效”的目标,推进专项研究、专项设计,加大信息化资源投入,持续推进和完善设计平台和管理平台,实现跨中心、跨地域、跨组织、跨专业的大协同及资源大融合。依托管理平台与体系的建设,加强数字化校审、质量管控;坚持专业化、平台化的集中管控模式;优化组织结构和绩效管理,激发团队积极性;提高人均产值和人均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增长。

  4、积极应对行业新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优质客户,优化业务结构;加强预算动态评估,提高盈利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确保财务稳健安全

  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主流,客户需要高质量、高品质的设计服务。公司将围绕高质量发展应对行业新格局,坚持“设计+科技”战略。坚守“质量就是生命线”的底线,加强方案创作能力,提高人才厚度;确保重点科技领域的研发投资强度,保持科技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领先地位;积极开拓市场,聚焦优质客户、优质项目,优化业务结构;加强预算动态评估,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提高盈利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确保财务稳健安全。

  此外,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确保公司股东、董事、监事能够充分行使各自权利;做好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工作,保护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加强投资者关系建设,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认为并无重大不明朗事件或情况会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经过认真评估,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如下:

  1、宏观环境及行业政策实施效果不达预期的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地缘政治动荡进一步遏制全球经济企稳回升,我国经济在面临内外需不足、投资预期不稳的压力下,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行业政策逐步放松,但市场情绪与购房者信心有待恢复,居民购房意愿未明显改善。若未来需求端修复不达预期,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长期经营部署,减少土地投资,推迟项目开发,延长付款周期,对公司现有业务的推进、未来市场的开拓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积极关注宏观经济及行业发展态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投资节奏;积极开拓业务范围,均衡业务结构,聚焦高质量客户,提高抗风险能力。

  2、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具有碎片化、区域性的特征,建筑设计企业尤其是民营设计企业资金实力和资本规模相对较小。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以及对资本规模要求较高的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的推广应用,催生了一批大型、平台化的建筑设计企业;部分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施工企业也开始向上游设计环节拓展。上述企业在资本实力、技术水平、项目储备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建筑设计行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为此,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依托设计与研发优势赋能及项目全过程管控能力提升,积极向产业链延伸和拓展,促进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结合,实现设计价值最大化。

  3、行业创新和技术研发的风险

  建筑行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体现在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BIPV、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促进了行业升级和变革,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机遇,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行业创新或技术革新加剧行业市场分化,改变原有竞争格局。为此,公司将抓住产业升级机遇,有效应对并适应行业创新或技术革新,加强研发投入,确保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若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未能满足市场需求、研发成果未达预期甚至研发失败,不仅会增加公司研发成本,同时会影响公司产品竞争力,并错失市场发展机会,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紧跟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建立科学的研发立项评估体系,加强研发过程管理,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快速迭代,加速商业化进程。

  4、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近几年,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个别房地产开发商出现了债务违约的情况。若公司的主要客户受到房地产行业周期或自身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无法如期支付进度款,则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此外,公司对部分无法如期支付进度款的客户提起诉讼,但胜诉后仍面临客户无法按时执行的情况,导致公司收款周期延长。为此,公司制定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对客户进行信用分级,定期动态评估,催收责任到人,以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适时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以有效防范坏账风险。

  5、税收优惠政策风险

  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认定起连续三年内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若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不再满足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通过加强研发投入、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等方式积极申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对公司经营业绩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阳国际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