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镇海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镇海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镇海股份(603637)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内经济和石化行业整体呈现企稳复苏态势,石化行业延续减油增化、高端化、数实融合、炼化一体化、绿色化发展趋势。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呈现“重心下移、前低后高”的特征,年内均价为82.6美元,较去年均价下跌18.4%。2023年上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及消费市场不振影响,国内大宗石化产品价格疲软,国内主要石化企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增加、预期不强”的三重压力,企业效益遭遇冲击;2023年下半年,受OPEC+减产支撑,国际原油价格重心上移,国内经济受惠于央行降息逐步企稳,石化产品库存亦进一步得到消化,叠加成品油出口高增长和消费需求复苏,石化产品价格下跌动力有所减缩,石化企业效益出现边际改善。得益于国际原油均价下跌,炼油板块优于化工板块,石化企业投资信心有所恢复。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政策法规调整、市场需求变化和艰巨繁重的生产任务,公司上下坚定信心、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砥砺奋进,紧跟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努力抢抓市场机遇,优化生产运营策略,强化项目过程控制,不断提升产品服务,保持了生产经营持续稳健发展。公司入围2023宁波市服务业百强78位和2023宁波市竞争力百强57位。公司位列浙江省2023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绩效最佳企业百强第52名。公司荣获宁波国家高新区2023年度重点骨干企业。

  (一)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公司积极应对石化工程建设行业的新变局,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439,268.87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工程设计收入为114,165,695.34元,同比增长4.28%;工程总承包收入为450,316,021.49元,同比增长0.8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252,577.48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75%。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符合行业发展状况和预期。报告期内,得益于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入和总承包建设周期缩短,总承包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工程设计业务收入进一步多元化,化工工程设计业务取得新突破。工程管理与监理板块收入创下近年新高。

  (二)全力打造精品优质工程

  报告期内,公司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盯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确保在建项目平稳运行。公司总承包的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常减压(I)装置加工中轻质原油适应性改造项目(BEPC)工程项目顺利投产,装置提质增效明显;天津石化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EPC总承包项目(九标段)成为南港乙烯项目首批完成机械竣工的装置;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业己烷优化项目设计采购施工(EPC)项目建成中交,创造了公司总承包项目最快建设记录;镇利化学钼回收(EPC)设施成功产出钼酸钠产品,实现了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2×6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设计采购施工(EPC)和大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3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EPC)按计划有序推进。由公司设计的镇海炼化炼油老区乙烯原料适应性改造项目硫磺联合装置、燕山石化第三套三废联合装置增设第二列硫磺回收系统等项目一次开车成功。

  (三)经营市场稳步拓展

  为持续提升经营业绩,公司加快转变经营管理模式,调整市场经营机构,密切跟踪潜在市场,抢抓市场先机,持续巩固基本市场,积极主动对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福海创等重点项目,成功中标福海创原料适应性改造硫磺回收装置、福海创工业己烷优化项目、镇利化学钼回收设施等总承包项目;成功中标镇海炼化分公司1#溶剂脱沥青装置原料适应性改造、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镇海基地二期项目三十五标段厂际外管、镇海基地二期项目二十六标段循环水场工程、金海晨光南区工厂年产10万吨/年非氢化高档石油树脂项目、天津石化“油转化”技术改造工程等工程设计项目。公司与中石化镇海炼化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分公司、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巴赛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等客户签订了技术服务框架协议;公司与镇海炼化分公司、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等客户签订了监理服务框架协议。公司成功中标镇海炼化分公司炼油装置及罐区环保完善工程监理项目。面对石油化工行业“减油增化”、高端化、炼化一体化等转型需求,公司提前布局、主动开发,凭借丰富的石化工程建设经验和良好市场声誉,市场开拓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赢得了市场开发的主动权。

  (四)技术研发顺利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领域,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加快实现成果转化。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共建研发中心,开展生物基材料研发。公司参投、设计和管理建设的华呋生物基新材料项目中试装置投料成功。与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实施了二元醇、醚解、叠合、润滑酸、合成气、溶剂脱沥青等新型化工项目的工艺包研发。

  (五)质量安全全面受控

  公司始终坚持把工程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让“工匠精神”和“优质服务”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环节,让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渗入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公司参与EPC建设的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荣获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公司总承包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七联合装置(EPC)获评“4A”级化工建设优质工程。公司获得镇海炼化2023年检修改造“优秀设计服务商”荣誉称号;公司多次收到来自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管理部、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客户的感谢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的行业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主营业务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M74)中的“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子行业。按照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分类表》,该行业共有勘察、煤炭、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电力、建筑、水利等21类,本公司拥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和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行业(油气库)专业甲级工程设计资质,是专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工程建设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及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二)行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周期性特点

  公司主要服务于石化行业,向客户提供从工程前期的规划咨询到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监理、开车试运行、结算审核直到运营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下游客户主要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福海创、荣盛石化(002493)、恒逸石化(000703)等大型央企、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石化企业,行业发展与石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不断演进、地方财政支出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升等会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景气指数,但若部分产品产能扩张持续快于需求增速,亦会周期性减缓投资需求,降低行业景气指数;另一方面,石化行业专业技术服务产品具有深度定制化和高频率现场服务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区域壁垒;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是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的发展也受到新技术应用、行业政策、产业整合等方面影响。

  石化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驱动器,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化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重构石化产业,推动我国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就炼油板块而言,国内市场投资行为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变,以平衡资本开支与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国际原油价格重心下移、成品油出口高增长和旅游、商务及出行复苏,主要炼油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幅上升,随着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推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油板块投资正在渡过快速降低阶段,并为炼油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和效益提升需求积蓄动能。就化工板块而言,国内市场投资额较炼油板块高数倍,且投资增速更高,具有相对较大的市场潜力,但化工板块产业整合频率更快,化工产品的种类更丰富,差异化程度更高,因此化工板块的技术呈现专用性强、定制化要求高、更新速度快等特征,投资主体亦更多元化。公司现有阶段依然聚焦于市场开发和能力建设,并着力打造创新研发动能,推进新业务快速成长。

  国家石化产业发展规划、石化企业资本支出及产能利用率、国际油价的变化影响石油化工领域项目投资供给;消费升级、国内燃油车保有量和成品油出口影响石油化工领域项目投资需求。

  1.石化产业项目投资供给

  2022年3月28日,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石化化工行业要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加速石化化工行业变革。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绿色安全和开放合作的四个基本原则。到2025年,石化化工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宗产品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有序推进炼化项目“降油增化”,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提高高端聚合物、专用化学品供给能力,通过动态更新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鼓励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安全、节能、减排、低碳等改造,推进智能制造,引导烯烃原料轻质化、优化芳烃原料结构,提高碳五、碳九等副产品资源利用水平。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深度融合,基于智能制造,推广柔性生产线,更好适应定制化差异化需求。同时鼓励石化企业合理开发“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的耦合示范。着力发展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培育壮大生物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化工,鼓励基于生物资源,发展生物质利用,强化生物基大宗化学品与现有化工材料产业链衔接,开发环境友好的生物基材料,实现对传统石油基产品的部分替代。

  (1)石化产业投资方面。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报告,202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0507家,年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95万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利润总额8733.6亿元,同比下降20.7%,行业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低位回升、稳中有进态势。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2%,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4%,增速同比回落5.4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8.9%,降幅同比扩大8.2个百分点。

  (2)石化产品需求方面。2023年,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成品油出口高增长、旅游商务及出行恢复、石化产品消费低基数等背景下,石油和化工下游需求底部复苏。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报告,全年原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量11.23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8.2%;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总量同比增长6.2%。据隆众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汽油消费量为1.68亿吨,同比增加0.14亿吨,国内柴油消费量为2.21亿吨,同比增加0.08亿吨。

  (3)石化产品供给方面。过去两年,国内炼油企业资本开支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随着一批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新建项目的投产,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已形成以进口原油为主、紧贴消费市场的沿海石化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市场参与主体逐步增多。当前我国成品油增量需求有限,炼油产能总体过剩,因此,合理统筹优化成品油出口和炼油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提高国内炼油企业产能利用率、推动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快速恢复,累计加工原油7.35亿吨,同比增长9.3%,成品油产量大幅回升,全年产量(汽油、煤油、柴油合计)4.28亿吨,同比增长16.5%,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由负转正,总产量达到7.2亿吨,同比增长约6%。与此同时,数实融合、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推进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我国化工产品走向精细化、功能化、绿色化、高端化。

  (4)国际原油价格及国内炼油企业产能利用率方面。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呈现“重心下移、前低后高”的特征,年内均价为82.6美元,较去年均价下跌18.4%。2023年一季度,受欧美银行业危机拖累经济信心,油价出现快速下跌,此后OPEC+密集表态减产立场,国际原油迅速反弹;转到第二季度,欧美央行将停止加息并转入降息的市场预期落空,同时担忧持续高利率将使得欧美经济陷入衰退并影响原油需求,原油价格急转直下,并于季度末企稳;受沙特额外减产及欧美核心通胀下滑刺激,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升,但四季度经济和需求前景不确定增加,国际油价表现疲软。

  根据隆众资讯监测统计,截止2023年国内共有162家炼厂,原油总加工能力为9.84亿吨,近年来保持平稳,主要原因是国家发改委要求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禁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等装置,规模偏小的传统独立炼厂已难以实现扩产。在此背景下,新增产能和淘汰与整合一次装置炼油规模较小的落后产能实现均衡平替,在原油总加工能力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炼油企业一次装置的平均炼油规模得到提升,达到641万吨/年,缩小了与国际主流炼油企业的差距。2023年,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旅游商务及出行恢复、石化产品消费低基数等背景下,石化产品消费量触底回升。国际原油价格重心下移推高了炼油利润,叠加年内炼厂检修量处于近年低位,国内炼油企业产能利用率同比大幅攀升至72.59%,创近年来新高。其中大型炼厂(产能≥1000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为78.9%、中型炼厂(500万吨≤产能≤1000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为70.49%、小型炼厂(产能<500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为54.07%。大中型炼厂相比小型炼厂具有规模、区位和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伴随小型炼厂产能逐步淘汰和整合,在总炼油产能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炼化一体化、多元化和装置大型化改造将是国内炼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方向。

  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逐步回归均值水平,原油年内均价为82.6美元,同比下跌18.4%,但仍处于近10年油价运行上沿,在消化前期高成本库存后,炼油与化工行业成本端的影响逐步减弱,炼油企业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3%,保持稳定。展望2024年,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2.9%。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我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5%左右。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面对严峻、复杂、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在解放思想、改善营商环境、聚焦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运行全面好转的政策背景下,我国经济总体将呈现企稳复苏态势。

  2.石化产业项目投资需求

  (1)消费升级方面。根据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我国GDP规模126万亿元,GDP实际增速5.2%,人均GDP为89424元(1.26万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88765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82.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28.9、净出口对GDP贡献-11.4%%,同比上年变化49.7%、-21.2%、-28.5%。消费接力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首要引擎。2023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我国人均GDP已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过去两年居民储蓄金额大幅上升,伴随着消费需求复苏,居民储蓄率已逐步降至31.7%,居民消费率仍然显著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提升空间较大。中长期看,多数经济体在工业化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后,消费会成为长期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力量。

  伴随旅游、商务活动及出行复苏,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鉴于居民财富结构与消费行为特征,消费升级与性价比较高的品类有望持续引领和支撑消费增长。石化产品是基础性的产品,是与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纺织、农业、建材等行业相配套的原材料,消费升级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石化产品消费的新需求。202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量保持增长,进出口总额受价格影响整体下降。海关数据显示,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9522.7亿美元,同比下降9.0%,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6.0%。其中:出口总额3165.3亿美元,同比下降11.2%;进口总额6357.5亿美元,同比下降7.9%,贸易逆差3192.2亿美元,同比下降4.3%。“十三五”以来,我国石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乙烯、芳烃等大型化成套技术和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高性能纤维、高端膜材料等自给率不断提高,出口依赖度不断提升,苯乙烯、甲苯、丙酮、丙烯腈等出口增速较高,聚乙烯、乙二醇、聚碳酸酯等产品自给率依然不足。展望未来,化工行业产能将继续扩张,主要是烯烃产业链,尤其是需求增长较快的丙烯下游衍生品将加速扩能。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端化工产品及新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未来石化行业的生产重心将逐步从满足成品油需求和油品质量升级转向化工新材料、化工产品,以及更加清洁的能源、炼油特色产品。

  二是数字技术和石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2023年,石化企业聚焦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数据中心、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产业链协同运营能力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孤岛现象明显下降。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采购、生产、研发、销售、财务各环节整体整合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产出、总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劳动生产率和现金流量周转率等效益指标。我国是石化产业大国,生产规模巨大、产业链完整,但在各环节、各系统间的统筹运作能力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不足,表现在投资回报率的差距上。石化产品生产原料状态复杂、生产过程伴随着物理化学变化、生产工况波动大、机理复杂、相关参数不易确定,难以构建数字化模型。石化产业数字化的瓶颈在于工业设计软件和控制系统依赖进口,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工业仿真、复杂流程模拟和生产过程控制等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石化行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数字化转型聚焦于三个要素:技术、业务和组织。技术驱动业务转型,组织配合业务转型。随着数字化技术由点及面在建设、生产、运营、销售、财务等环节实现突破,石化企业将在一体化运营能力、创新创效能力、统筹管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上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赋予石化产品绿色消费的使命。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石化产业的追求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求石化产品环境友好、全生命周期无污染。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呼唤石化行业全面建立绿色发展体系。2023年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非粮生物质原料利用和应用技术基本成熟,部分非粮生物基产品竞争力与化石基产品相当,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生物基材料企业与塑料制品、纺织纤维、医疗器械等下游企业拥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可生物降解产品在餐饮、物流、零售、酒店等领域应用空间广大。

  (2)国内燃油车保有量方面。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4.35亿辆,较上年末增加0.18亿辆,其中汽车3.36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燃油汽车保有量超过3.16亿辆,同比小幅上升,燃油汽车保有量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全国有9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同比增加10个城市。

  (3)成品油出口方面。2023年,国际成品油价格同比下跌,与国内成品油价差有所收窄,但由于成品油出口配额充足,年内成品油出口量高增长。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约为4190.55万吨,同比累计上涨21.51%。其中,汽油出口量为1228.50万吨,同比下跌2.90%;柴油出口量为1377.27万吨,同比上涨17.31%;煤油出口量为1584.78万吨,同比上涨56.99%。汽油出口量小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出口利润有限,国内汽油年内处于去库存周期,炼油企业汽油产出率有所下调。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专业从事石油化工工程的建设和技术服务。公司向客户提供从工程前期的规划咨询到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监理、开车试运行、结算审核直到运营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在环境保护、油品质量升级、装置大型化改造、智能仓储系统、大型储运设施等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和创新。公司为业主提供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较高,是指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中间交接、开车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环保等向业主负责,并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公司负责。

  公司提供设计、采购及施工(EPC)服务以及其它类型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提供自项目规划、工艺包设计直至开车试运行、竣工验收的全流程服务。公司从业主手中以确定的投资规模承接项目后,承担工程项目的全部建设和管理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环保全面负责。

  2.工程咨询、工程设计业务

  工程咨询、工程设计业务在公司的业务中处于核心地位,涵盖了前期工作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的多种咨询和设计服务。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合同约定,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业务。公司具备咨询服务和设计各方面的技术实力,拥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工程设计和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行业(油气库)专业甲级工程设计资质;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证书;市政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工程设计专业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工程设计乙级资质。

  3.其他业务

  (1)工程监理业务

  工程监理业务是公司受业主委托,根据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从专业的角度和身份,对建设工程进行工程质量、工程费用、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实施监督管理的业务。公司拥有化工石油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电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监理乙级资质。

  (2)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是公司受业主委托,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提供专业服务,出具工程造价成果文件的业务。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投资估算、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核;建设工程概、预、结算及竣工结(决)算报告的编制和审核;建设工程实施阶段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审核;施工合同价款的变更及索赔费用的计算;提供工程造价经济纠纷的鉴定服务;提供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监控与服务;提供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工程咨询、工程设计业务及其他业务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项目中标后,公司将组织相关部门与客户进行对接,同时研究、分析客户提供的资料、文件,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评估,综合考虑客户要求、技术要求、项目工期、分包服务等各方面因素后整合项目执行中心、设计院、财务部、采购设备部、工程部、QHSE部组建项目部,按照客户和公司规定的规章制度和运作程序开始实施相关服务。

  不同项目的运营模式如下:

  1.工程总承包

  公司总承包项目实行矩阵式管理,在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后,按照《项目部组建管理规定》从项目执行中心、设计院、财务部、采购设备部、工程部、QHSE部抽调人员,组建总承包项目部。项目经理由公司任命;项目部设计经理由设计院提出,项目经理批准;项目部财务经理由财务部提出,项目经理批准;项目部采购经理由采购设备部提出,项目经理批准;项目部施工经理由工程部提出,项目经理批准;项目部控制经理由项目执行中心提出,项目经理批准;项目部质量经理、HSE经理由QHSE部提出,项目经理批准。项目部内的设计、采购、施工、财务、费控、质量、HSE人员依据项目进展情况由项目经理与各业务部门协商后及时调整。项目部组建完成后,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项目实施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财务、控制和质量经理等职能经理共同参与。

  2.工程咨询、工程设计业务

  公司市场经营部在工程咨询、工程设计项目合同签订后或接受业主的设计委托文件后交给设计院,同时递交在合同谈判期间业主提供的或在期间形成的所有涉及项目内容、质量、进度与费用的设计基础技术文件。由设计院按照《工程设计项目的分类规定》对项目进行分类,并向设计专业室下达咨询设计任务,各级设计人员按照公司《各级设计人员资格及任命规定》进行任命。设计项目经理和设计经理负责协调设计项目的内外接口,并负责设计项目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设计经理与各专业负责人根据草拟的设计计划确定详细的设计任务,随着咨询设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及时加以修改,以确保合理控制设计质量、进度、人力资源。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工程设计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系统内的几家大型综合工程公司以及原化工部隶属设计院,主要有: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HK)、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Z.002140)、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等。此外还有国企改制的工程公司,包括本公司、三维化学(002469)(SZ.002469)、百利科技(603959)(SH.603959)等。

  目前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HK)、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等大型石化集团下属工程设计公司占据国内石化工程设计行业第一梯队,其主要承接超大型或对国家石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的总承包、设计以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项目的承揽和建设。公司是镇海炼化分公司的改制企业,专注于硫磺回收、加氢精制等涉及环境保护和油品升级方向的装置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与大型石化集团下属工程设计公司在细分市场上实行差异化竞争,在硫磺回收、加氢精制、常减压蒸馏领域、大型储罐、智能仓储、装置大型化改造等细分市场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四)竞争优势与劣势

  公司专注于服务石油化工领域近五十年,专业从事石油化工工程的建设和技术服务,持续提升科技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在大型硫磺回收、常减压蒸馏、加氢精制、油气储运、自动化立体仓库、装置大型化改造等为代表的工程建设细分领域拥有品牌、人才、技术和资信优势。石油化工行业专业技术服务产品具有深度定制化和高频率现场服务的特征,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石化产业集聚地之一,绿色石化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前列。公司贴近生产、熟悉生产,在引资、科研、人才等资源方面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相比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的工程建设公司,公司在市场拓展能力、技术创新发展、人力资源规模、工程技术能力、投资融资能力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向石油化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客户提供工程总承包、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及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服务,本质上是以工程专业知识、经验和效率能力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公司的业绩主要取决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投资以及公司的营运管理情况。

  1.产业结构升级方面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面临“减油增化”、炼化一体化、数字化转型需求。“减油增化”、炼化一体化是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转向高端化发展的突破口,在石油化工产业高端化、低碳化的大背景下,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化工产品收率,抢抓高端制造业对高端化工产品需求的市场机遇,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航天军工等高端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能够有效带动石油化工产业链升级,提升行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根据《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将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研究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充分利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创造更大市场空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炼化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将带动石化工程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转型是石油化工产业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战略举措,也是企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石油化工企业业务链条长,各环节业务在营运环境、生产要素、技术要求和服务客群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一体化运营的需求比较迫切。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石油化工企业形成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孪生融合,内外交互的数字生态闭环,构建扁平化组织、驱动业务模式重构,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

  2.企业营运管理方面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是一项点多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公司将持续提升治理水平,推动流程、内控与合规管理一体化融合。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加强企业内、外部协作,加强协同设计、推进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设计、预制化生产、模块化施工,增强项目统筹和执行能力。着力解决系统性授权不足问题,积极有效调动和激发组织活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以优化企业资源使用效率,提高项目管理绩效。加快培育分包商资源,提高分包商管理能力,有效控制业务成本,提高员工劳动效率,统筹考虑新业务新技术投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核心竞争力。

  3.工艺包开发与应用

  “十三五”以来,我国在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乙烯、芳烃等大型化成套技术和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高性能纤维、高端膜材料等自给率不断提高。

  就供给方面而言,在实现自给率提高的同时,部分石化产品产能扩张较快,过剩压力加大,出口依赖度不断提高,供需矛盾短期内较难缓解。202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出台《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等专项政策,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结构、稳定增长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减轻产品供给压力,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改善盈利能力。就需求方面而言,在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航天军工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化工新材料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是“十四五”规划发展重点领域,相关材料国产化需求迫切、差异化程度高、盈利前景良好,将成为化工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具有较强工艺包开发与工程化设计能力的企业将取得明显的业务优势,并有望打造研发侧和业务侧相互促进的增长飞轮,实现业务突破。

  4.全过程工程咨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特别是数字技术与行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300152)。《规划》提出,支持勘察设计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发展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与传统咨询业务模式相比较,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具有服务范围广、集成化管理、综合性、跨阶段、一体化等特征。对投资主体而言,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够简化和明确责任主体、优化建设周期和成本管理,通过提高效率效能实现全过程投资、质量和运营控制。对工程咨询企业而言,全过程工程咨询本质上是对管理模式、组织构架、人才、技术、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整合,通过业务将先进和成熟的工程技术、工艺设备技术、工程材料技术和领先的管理经验应用到项目建设过程中。全过程工程咨询有赖于技术创新应用、组织重构和管理实践,将有助于强化创新研发动能,提高项目建设服务差异化能力,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专业从事石油化工工程的建设和技术服务。公司向客户提供从工程前期的规划咨询到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监理、开车试运行、结算审核直到运营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优势

  公司专注于服务石油化工领域近五十年,致力于在环境保护、油品质量升级、装置大型化改造、智能仓储系统、装置节能减排等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及创新,在硫磺回收、加氢精制、常减压蒸馏、大型储罐等领域具有相对明显的技术优势。公司致力于大型化及超大型化硫磺回收装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国内少数掌握大型硫磺回收技术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之一。随着国内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司结合生产运行经验,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完善ZHSR技术,开发出符合新排放标准的LS-ZHSR技术,并结合烟气钠法脱硫技术,推出了超低硫排放的LLS-ZHSR技术,硫回收率可达到99.98%,SO2排放浓度≯10mg/N立方米。公司掌握了生产国VI标准汽油柴油加氢装置的设计技术,公司设计的加氢装置能耗低,投资省,装置安全性高,连续运转时间长。公司设计建设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在能耗比、拔出率、产品收率、加热炉效率等关键指标上较为先进。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大型油气储运国产化研究的公司之一。上述工艺技术上的优势也为公司的业务获取能力、定价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提供了优势。近年来,公司积极应对石化产业“减油增化”、炼化一体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主动布局烯烃类、芳烃类及其合成单体制聚合材料、工程数字化等相关技术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资质优势

  公司拥有从事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资质10余项,可以提供从项目规划、工艺包开发、项目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与管理、工程造价咨询等全流程服务。公司拥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行业(油气库)专业设计甲级,可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及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公司拥有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化工石油工程监理甲级,可开展相应类别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技术咨询、项目监理等业务;公司可从事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服务;公司拥有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压力管道设计)和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可以从事GA1、GA2级长输管道,GB1、GB2公用管道,GC1、GC2、GCD级工业管道,A1、A2、A3级固定式压力容器,SAD级压力容器应力分析等设计。

  (三)市场优势

  石油化工勘察设计领域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公司深耕石油化工行业环保、油品质量升级市场,高效、按时地完成每个项目,保证了客户的满意度,成功打造了公司在石油化工行业内的口碑和品牌。公司用近五十年积累的石化工程建设经验,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在市场中寻求和把握发展机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工程公司,在硫磺回收领域、加氢领域、常减压蒸馏领域等石化关键装置的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中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较好的市场口碑。

  公司在充分发挥自身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以差异化经营业务模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公司的主要客户涵盖了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中海油集团、中化集团、浙江石化(荣盛集团)、恒逸石化、盛虹石化、福海创等国内知名的炼化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承接炼油化工整体装置的技术和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公司凭借先进的工艺技术、优秀的设计水平、丰富的工程经验、良好的市场声誉、融洽的客户关系在炼油化工装置多个细分市场取得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将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

  (四)研发优势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来自生产,熟悉生产,了解生产,贴近生产的优势,围绕石化企业装置大型化改造、装置节能降耗、清洁化生产等核心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和成(002001)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司围绕工业有害废气控制技术、智能化物流设备制造技术、油气储运与运输技术、低碳化、数字化等领域组织项目研发,已有多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产品和服务。其中,绿色开停工技术和二氧化硫回收技术的研究,扩充了ZHSR硫磺回收技术的应用范围。加热炉高效节能设计技术的攻关,显著地降低工厂的碳排放。2023年公司共完成科技项目48项,其中:研发项目12项,业务建设26项,软件开发10项。完成专利申报7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公司持续推进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就生物基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科技项目开发、人才培养交流和实验平台建设。

  (五)区位优势

  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石油化工市场潜力巨大,在吸引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方面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最发达的经济地区,是国内最大的石化基地之一,拥有近原料地、近消费地、运输成本低的三大优势,特别适合大型石化企业的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油气规划,未来中国将可能形成9-10个大炼油基地,规模超过3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有三个位于长三角地区,分别为宁波、上海和南京。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精神,浙江省政府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高端绿色石化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浙江省绿色石化基地工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根据《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浙江省力争至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8万亿元,年炼油能力超亿吨,烯烃产能1500万吨、芳烃生产能力1400万吨。创建世界级万亿元/年规模产业集群1个;培育年产值超千亿的绿色石化工业园6个。宁波“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的绿色石化万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建设。公司拥有较强的地缘优势,对浙江省石化企业新建和改造项目情况熟悉、服务及时、成本节约。公司借助长江三角洲石化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先后完成了长三角地区多家全厂性设计,承接了硫磺回收、加氢、常减压、焦化、制氢、酸性水汽提、氨液再生等装置及油气储运、系统配套工程项目。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439,268.87元,同比增长1.9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252,577.48元,同比减少1.7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所属行业格局

  公司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专业从事石油化工工程和环保工程的建设和技术服务。公司主营业务与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及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并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存在较高的关联度。

  目前,国内石化工程公司基本分成三个梯队:一、归属于大型石化产业集团的国有工程公司,在建设部每年勘察设计企业的排名中都在100名之内;二、原石油能源行业下属企业改制后的工程公司,主要为所在的大型石化企业服务,同时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走向市场;三、石化行业单项甲级或乙级资质以下的设计院,一般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本公司是由原镇海炼化工程公司改制而来,属于上述第二梯队。

  2、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

  (1)石化行业的机遇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根据中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石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行业之一。石化行业要围绕战略性产业布局高端新兴产品,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能,不断推广绿色生产工艺和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势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石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将有效提高石化企业在采购、生产、研发、销售、财务各环节整体整合能力,有利于石化企业在一体化运营能力、创新创效能力、统筹管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上取得显著成效。

  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聚焦于以下几点:

  一是传统产业向下游加工延伸,打造高端化产品。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领域有赖于化工新材料、高纯度制剂和功能化学品的支持与保障,高性能材料等产品的需求空间更大、差异化程度更高、盈利能力更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挺进的必由之路。

  二是石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发展正在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技术一日千里、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在重构生产要素,深刻影响研发、生产、销售等各运营环节,已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支点和抓手。加快数字化转型已具备现实性和迫切性。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支持转型升级。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南》部署,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的目标是要研发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20~30项制约行业发展的“补短板”技术、“卡脖子”技术,在重点领域开发30~50项先进技术,自主研制10~15套大型成套技术与装备,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0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石化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开辟新赛道、创造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一步。有利于实现自主可控、保障发展安全。

  (2)公司面临的行业挑战

  我国石化工程建设行业仍然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非化石能源的替代性不断增强,石化能源行业中长期发展面临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重构行业供需格局、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和服务体系。石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单位产品能耗较高、产业结构矛盾性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炼化企业投资增速放缓、国内工程建设市场准入越来越宽,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公司将持续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业务转型升级的挑战,从传统低技术、低附加值产业市场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市场转移,从建设阶段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仿真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和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模式,对承包商的技术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打造高质量上市公司为目标,继续秉持对全体股东负责的原则,勤勉尽责,积极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以发展质量和效率效益为中心,聚焦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提升营运能力、提升效率效益,坚持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固本强基、转型升级;双轮驱动、多元布局;技术创新、人才强企为导向,以内部协同性发展和外部战略性布局为抓手,实现公司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效益,以优良的业绩回报股东。

  1.固本强基、转型升级;石化工程技术服务是公司发展根基和核心优势所在,公司将做强做精石化工程建设业务,持续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价值、适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拓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工程建设服务市场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根基,饮水思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要全力保障现有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积极主动服务好客户,思客户所思、急客户所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主动调整和适应客户需求专业化、营运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努力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全流程工程技术服务。

  密切关注产业结构升级、减油增化、数字化、高端化、装置大型化改造、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紧跟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信息,聚焦于优势领域业务机会,转变经营发展思路,为石化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在稳固炼油业务的同时,开拓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2.双轮驱动、多元布局:公司将基于已有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长远布局,通盘考虑,利用好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的优势,坚持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审慎地进行多元化布局,开拓新的业务版图。

  公司上市以来,企业的战略始终聚焦在工程建设服务领域,在深耕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同时也在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业务,寻求合适的发展机会和投资项目,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保证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公司将结合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盘活现有的市场、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在擅长和熟悉的领域探寻新机遇,支撑公司现有业务发展,提升经营业绩,化解经营风险。

  3.技术创新、人才强企;技术和人才是公司推动实现战略目标和各项任务部署的重要保障和依托。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牢牢把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报告期内,公司秉持人才强企、人才为本理念,通过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团队的换届选聘,构建新型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公司坚持联合研发战略,借助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公司现有研发和工程化力量,围绕新材料等相关领域,共同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公司研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与储备,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公司将利用各项激励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建立适应技术和市场变化的培养和人才开发体系。

  (1)持续大力发展培训,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结构。

  (2)积极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打造学习型组织,倡导终生学习。

  (3)利用各项激励措施,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

  (4)除了积极培养自有人才外,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引进高端人才。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全球经济将在“筑底企稳”中迎来新景气周期的曙光,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石化产业正处于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结构优化、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公司将围绕石化行业高质量运行和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思路,结合石化工程服务的现状和实际,以打造高质量上市公司为目标,秉持对全体股东负责的原则,勤勉尽责,积极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以发展质量和效率效益为中心,聚焦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盈利能力、提升效率效益,以优良的业绩回报股东。

  规范治理,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公司董事会将继续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忠实履行董事会职责,谨慎、认真、勤勉地行使公司及股东大会所赋予的各项职权,推动公司业务稳健发展。认真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联系和沟通,以便于投资者快捷、全面获取公司信息,树立公司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

  聚焦主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优化项目管控运营。公司将发展与客户深度融合的服务模式,将业务进一步延伸至项目投运后的运营、优化与维护的咨询服务,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和最优服务。要加强项目过程控制,以“匠心”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完善数字化设计、精细化采购、标准化施工,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全力以赴,打造可持续的市场环境。2024年是我国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新突破的一年,将突出创新驱动、突出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升级,实施一批以装置升级改造和产业集合发展为目标的工程项目,将通过系统的市场布局谋划,把握市场开发的重点和方向,稳固传统业务、抢占新领域、开拓新业务。

  创新驱动,培育公司发展新动能。公司将围绕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发展的要求,锚定“油转化、低碳化”关键及核心技术,开展技术研发工作,提升工程转化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产融结合,实现价值创造多元化。公司将做强做精石化工程建设业务,持续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价值、开拓市政、交通等新的业务领域,构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公司将利用好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的优势,坚持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审慎地进行多元化布局,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采取各项措施规避经营风险,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可能遇到下述不确定的风险。

  1、市场环境变化风险

  随着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信用收缩周期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3年,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均值为48.5%,较2022年下降3.3%,全年各月均运行在50%以下,经济衰退风险增加,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产生了显著影响。就国内市场而言,炼油行业投资持续负增长、化工行业投资增速回落、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产能过剩,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能源消费结构方面,非化石能源的替代性不断增强,石化能源行业中长期发展面临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重构行业供需格局、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和服务体系。就工程建设服务企业而言,面临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和服务体系变化等挑战,就短期而言,有效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可能影响石化企业投资意愿,拖累投资进度。

  对策措施:公司向客户提供从工程前期的规划咨询到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监理、开车试运行、结算审核直到运营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专业知识、经验和效率需求,公司效益与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度关联。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新旧动能变动趋势对行业的影响,加强客户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公司在市场、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有能力应对挑战。公司积极主动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新业务培训力度,适时调整投资计划,保持业务的可持续性并努力创造第二利润曲线。

  2、经营业绩波动较大风险

  工程总承包业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该项业务合同金额大、项目周期长、承接难度大,虽然公司在行业内有较大的知名度,且在不断升级客户服务体系,但在承接大型工程总承包项目上仍然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情况、市场准入、公司资金实力、市场竞争风险、技术风险等影响,若公司未能保证工程总承包项目承接的延续性,则可能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及盈利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措施:公司将加强市场研究,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抓住国家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有利时机,围绕公司主业,借助资本平台,以产业结构调整、大型炼化基地建设、碳中和、数字化为契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努力拓展总承包业务,承接总承包项目订单,提升经营业绩,化解经营风险。

  3、工程建设设备和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在工程总承包业务中,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约占工程项目总成本的50%~60%。设备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对总承包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现阶段国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顺利中标项目,承包商间相互压价,导致承包商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一旦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导致采购成本不可控。

  对策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强原材料价格波动研判,根据控制价和利润目标适时锁定原材料采购价格、对长周期设备采取提前订货以及现场监造、对构配件采取工厂预制等措施,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进行设计优化,改进平面布置和工艺流程,完善采购制度建设,加强采购精细化管理和采购预警分析,从多方面综合着力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改善总承包盈利能力。

  4、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从事以石油化工项目为主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业务,在硫磺回收、加氢、常减压蒸馏、大型石油天然气储运、酸性水汽提等领域技术先进、业绩突出。但行业内其他企业为谋求自身发展,同本公司一样,亦在不断地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积极拓展市场。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行业高端业务领域,本公司也面临国际竞争对手的强大竞争压力。因此,未来公司将长期面对行业投资不足、市场竞争加剧、合同效益下降的市场“新常态”。

  对策措施:公司将结合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加快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创新构建经营模式。一要实现业务能力从同质化转向差异化、特色化的能力塑造。公司正在通过全面总结以往项目的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公司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作用,为业主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设计、采购、项目管理、运维等高附加值环节进行突破,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二要实现业务焦点从只关注增量市场到存量和增量市场兼顾。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深化与客户的关系,逐渐扩大市场范围。三要实现业务环节从专注设计业务到产业链一体化的盈利模式构建。公司设计部门努力实现从提供单个项目的设计服务到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垂直化的发展整合服务。四要实现业务市场从区域转向全国乃至国际化。

  5、技术风险

  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石化行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减油增化、炼化一体化、营运数字化、装置大型化、产品高端化、设备国产化、生产消费绿色低碳化趋势明显。随着行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公司可能面临部分技术失去领先优势的风险。

  对策措施:公司将贯彻“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石化行业减油增化、炼化一体化、数字化、大型化、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加大与专利商的合作,不断完善公司现有ZHSR技术,做到规模更大、排放更优、能耗更低,占领更多的市场。针对石化产成品仓储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运营高效化的发展需要,开展立体库输送系统技术开发,研发适合不同企业实际情况的智能仓储方案。公司立足长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公司现有研发及工程化力量,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的产品,共同开展研发,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6、客户集中度风险

  公司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在石油化工工程服务领域拥有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有特色的专有技术,具备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和良好的口碑,拥有广泛稳定关系良好的合作客户群。公司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客户主要集中在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中海油集团、中化集团、福海创等国家大型集团及部分其他效益较好、风险较小的大型企业,上述客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公司需凭借自身业务经验和实力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获得这些项目,因此公司客户集中度在性质上与一般生产性企业对客户的依赖有所不同。一定的客户集中度符合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公司发展战略与经营特点,保证了公司稳定的盈利水平。但若国内外经济以及石油化工行业持续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客户与公司的业务量可能有所下降,将会给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对策措施:公司经营团队将通过转变经营理念、持续优化市场布局,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完善市场开发网络;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努力开发新市场创抓新机遇,不断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持续优化资源有效配置,集中优势力量服务好大客户;加强市场研究,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深化与客户的关系。

  7、分包商管理及质量安全环保风险

  公司总承包业务需要委托具有施工资质和能力的分包商协助完成,但若分包商在资源投入上不足,可能导致完成在建项目或承接其他项目能力受损。同时,分包商进度延误、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可能增大项目延期风险和质量安全事故风险。公司可能因此承担相应经济和连带法律责任,并承受公司形象受损的风险。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性等特点,如果存在员工或分包单位人员违反质量安全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或有关质量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的质量安全环保事故,有可能造成项目无法顺利履约、人员伤亡、财产和信誉损失等。

  对策措施:良好的产品质量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过程控制,夯实质量安全根基,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管控水平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高度重视项目的安全质量风险,压实主体责任。二是强化过程控制,设计方面,要按计划发布设计质量简报,及时沟通,查漏补缺、总结经验、确定目标、部署任务,不断加强设计质量控制;采购方面,要适当提高质量安全在招标评审环节的比重,合理安排人员对关键设备进行监造,掌握物资制造质量及进度,认真落实催交催运工作,严格物资清点验收;施工方面,要提高分包管理能力,认真审核施工方案,对具有重大风险的高危作业要严格落实事前评估、现场检查确认、事后总结报告,要加强现场施工设备机具管理,加大分包商培训、考核力度,保证施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三是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要充分认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特别是取证培训,确保有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强化规范和案例学习,推广安全管理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四是坚持全面贯彻“人人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工程管理理念,持续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参与度,不断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心;组织开展“安全月”、“质量月”等主题活动,持续营造浓厚的质量安全氛围,确保质量安全始终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恒逸石化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