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光大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光大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光大证券(60178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在党委及董事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重大战略,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聚焦主责主业,秉承均衡发展策略,加速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筑牢风控之基,业务结构逐步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31亿元、同比下降6.9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1亿元、同比增长33.93%。

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财富管理业务集群、企业融资业务集群、机构客户业务集群、投资交易业务集群、资产管理业务集群及股权投资业务集群。

1、财富管理业务集群

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集群主要包括零售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业务、期货经纪业务及海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

2023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48亿元,占比48%。

市场环境

2023年,沪深两市总成交金额211.61万亿元,同比下降5.48%,公募基金(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1.15万亿,同比下降21.89%,公募基金(非货币基金)存续规模16.1万亿,同比上升5.56%。行业投顾数量大幅增加,ETF成为财富管理新抓手。

2023年,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有所增长。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6,509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17%。其中,融资余额15,793亿元,同比增长9.3%;融券余额716亿元,同比下降25.3%。全市场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下降。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数据,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87.76亿手,累计成交额568.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8%和6.43%。行业整体全年累计营业收入400.90亿元,净利润99.0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17%和9.88%。

2023年,香港恒生指数收报17,047.39点,累计下跌13.82%;香港恒生科技指数收报3,764.29点,累计下跌8.82%。市场活跃度方面,2023年港股每日平均成交金额约1,050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下跌超15%。

经营举措和业绩

(1)零售业务

2023年,公司零售业务围绕“客户-资产-收入”发展逻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立足居民财富“守护者”的发展定位,持续精进专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财富转型走深走实,业务成效稳中有进。进一步完善投顾服务体系,证券投顾、基金投顾业务规模均较上年大幅提升,公司金阳光投顾、金阳光管家两大投顾服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机构经纪服务日臻丰富,在交易服务方面聚焦算法交易取得一定突破。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排名提升2名。公司在第六届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评选中荣获多项大奖,连续五届荣获“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团队”,连续四届荣获“卓越组织奖”,并首次荣获“新财富投顾团队最佳风采奖”。公司荣获第二届新华财经“基金投顾新锐金谘奖”和“基金投顾传播金谘奖”两项奖项。

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客户总数58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客户总资产1.3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2023年公司累计代销金融产品规模为333.85亿元,同比增长26%。持续打造买方投顾业务,实现良好的客户体验与服务价值。截至2023年末,证券投顾业务签约客户资产规模504亿元,较年初增长35%。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240亿元,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267亿元。

(2)融资融券业务

2023年,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积极拓建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持续优化风险管理机制,推动资产质量改善,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满足客户多层次、差异化的业务需求。截至2023年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343.4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0.58%,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42.90%。

(3)股票质押业务

2023年,公司股票质押业务稳健开展,持续加强业务准入和风险把控。截至2023年末,公司股票质押余额27.75亿元,其中公司自有资金股票质押余额10.07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0.91亿元。公司股票质押自有资金出资待履约项目的加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62.99%。

(4)期货经纪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光大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2023年,光大期货搭建三类客户团队,建立业务协同机制,持续做强总部支撑平台,深耕乡村振兴与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推动改革发展。光大期货2023年日均保证金规模342.70亿元,交易额市场份额1.79%。光大期货在中金所、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能源中心、广期所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12%、1.46%、2.49%、2.55%、0.99%和0.67%。全年在上交所股票期权累计成交量份额1.48%,在32家开展股票期权业务的期货公司中,2023年12月成交量排名第7位。光大期货助力乡村振兴,利用“保险+期货”项目保障农户5.5万户,保障农产品货值23亿元。2023年,光大期货揽获各期货交易所和业内权威媒体颁发的“优秀会员金奖”“中国最佳期货公司”等奖项。

(5)海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截至2023年12月末,香港子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客户总数14.1万户,托管客户资产规模543亿港元,财富管理产品数量突破3,200只。2023年,香港子公司荣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年度证券公司-卓越大奖”、《亚洲金融》“亚洲金融大奖2023-香港最佳券商”等殊荣。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将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力打造高质量产品货架,通过配置服务+投顾服务,切实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持续锻造专业队伍,遵循“客户-资产-收入”的逻辑主线,新增稳存两手抓,坚持专业服务、坚持价值创造,推动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融资融券业务将提升精细化客户服务,加强金融科技运用,开拓业务发展新动能,持续做好风险经营,不断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股票质押业务将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持续发挥综合服务价值。光大期货将践行金融为民、金融强国的时代召唤,做深做细乡村振兴与服务实体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业务发展策略,筑牢“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风险防范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海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将继续深耕客户,不断丰富财富管理产品,满足投资者各类投资需求。

2、企业融资业务集群

企业融资业务集群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业务、债务融资业务、海外投资银行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

2023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11亿元,占比11%。

市场环境

2023年,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落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证券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2023年12月末,行业共计完成股权融资额10,624.03亿元,同比下降37.07%,其中IPO融资规模3,589.71亿元,同比下降38.83%。

2023年券商承销债券规模明显上升,证券公司承销债券金额总计13.51万亿元,同比增长26.12%。资源向头部券商聚拢的趋势略微松动,竞争格局存在调整机会。

2023年,香港市场IPO新上市公司70家,同比减少19家;首发募资金额448.67亿港元,同比下降57%。

经营举措和业绩

(1)股权融资业务

2023年,公司股权融资业务践行央企责任担当,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发挥专业优势,聚焦服务战略新兴行业,深耕重点区域,做深行业专精,积极拓展“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挖掘市场需求,深化金融赋能,优化客户服务,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公司荣获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IPO销售投行君鼎奖”。

2023年,公司累计完成股权承销业务规模54.11亿元(包含新三板定增),其中IPO融资规模43.63亿元。公司完成股权主承销家数10家,其中IPO项目家数6家,包括科创板IPO项目1家。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股权类项目在审家数9家,公司科创板项目储备家数5家。

(2)债务融资业务

2023年,公司债务融资业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动了一批以绿色债、乡村振兴债和科技创新债为代表的特色债承销发行,为服务实体融资进一步贡献了力量,体现了金融央企担当。公司完成发行市场单期发行规模最大绿色车贷ABS、全国首单地市级交通企业乡村振兴PPN、全国首单“地方增信产业债”、河北首批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常发行”人首次“常发行计划”、全国规模最大无增信PPP-ABS及西北首单PPP-ABS等。完成比亚迪(002594)23盛世融迪、西安幸福林带PPP、冀中能源(000937)科创票据等标杆项目,入选2023企业ESG杰出服务实体经济实践案例。同时,积极创新、深耕资产证券化业务。

2023年,公司债券承销项目数量1,439单,同比上升9.68%。债券承销金额4,407.77亿元,市场份额3.30%,行业排名第7位。其中,银行间产品承销金额881.98亿元,行业排名第4位;资产证券化承销金额426.78亿元,排名第9位。

(3)海外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2023年,香港子公司完成股权类项目18个,债权类项目7个。其中包括14个境内企业海外融资项目,IPO承销项目数排名全市场第13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共完成9个项目,涉及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新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4)融资租赁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光大幸福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2023年,光大幸福租赁实现融资租赁业务投放4.6亿元。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股权融资业务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投行直接融资功能,助力把优质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资源协调统筹功能,为实体经济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综合服务。债务融资业务将进一步深挖优质国企,寻找展业机会,提升承销规模,积极整合内外部战略资源,打造标杆项目,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海外投资银行业务将通过业务协同大力提升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加大力度覆盖TMT、硬科技、新零售、医疗等行业,发挥好海外融资平台优势。

3、机构客户业务集群

机构客户业务集群主要包括机构交易业务、主经纪商业务、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投资研究业务、金融创新业务及海外机构交易业务。

2023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14亿元,占比14%。

市场环境

2023年沪深两市总成交金额同比下降5.48%;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较2022年末下降6.76%;公募基金资产净值27.27万亿元,较2022年末上升5.90%。各家券商持续加大投资研究和机构服务投入,机构交易业务竞争日趋激烈。2023年私募行业多项新规出台,全市场私募证券基金新增备案产品数量自5月起大幅降低,全年私募证券基金整体管理规模小幅增长。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券商投研业务的综合研究实力重要性更加凸显,卖方研究业务回归研究本源,对券商综合服务能力要求提升。

经营举措及业绩

(1)机构交易业务

2023年,公司持续深耕以投研为主,交易、募资及其他衍生服务为辅的机构综合业务。研究业务方面,通过优化客户分级,传统与定制化服务结合,线上线下(300959)服务互补,合理投入资源,促进稳固公募基金、保险资管核心客户合作,扩大银行理财、私募等客户合作覆盖,努力打造光大服务品牌。交易服务方面,持续优化客户体验,提升增值服务。销售募资及其他衍生业务方面,深化内部协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拓宽收入来源,加强客户粘性。2023年,保险投研佣金同比增长9%,新增合作机构客户106家。

(2)主经纪商业务

2023年,面向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私募、信托等金融机构,公司提供以交易系统、投研、资金募集、资本中介、FOF/MOM投资为基础,其他服务为延展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打造主经纪商服务品牌。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引入PB产品6,483只,较2022年末增长27.57%。存续PB产品4,020只,较2022年末增长43.67%。

(3)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

2023年,公司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紧跟监管动态,合规创新发展,不断发挥协同优势和机构业务引流作用,扩大客群覆盖,拓展服务边际,进一步提升业务风险控制、安全保障、运营能力和专业水平。截至2023年末,公募及私募基金托管规模671亿元,较年初增长10.57%,私募产品外包规模1,289亿元,较年初增长25.92%。

(4)投资研究业务

2023年,公司投资研究业务聚焦经济形势与市场热点进行政策分析和经济研判,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稳健前行高频次传递光大声音。加快专业研究队伍建设,通过有特色、有深度的研究,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市场。举办大型投资者策略会2次,电话会议851场,发布研究报告5,790篇,开展路演、反路演26,905次,调研934场。截至2023年末,公司研究跟踪A股上市公司789家,海外上市公司174家,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5)金融创新业务

2023年,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标的多元化,积极探索各种场外衍生品的对冲工具,不断开发DMA衍生投资能力,搭建FOF投资体系,加强结构化产品的品牌建设,在业务开拓、渠道建设、客户规模和创新业务方面均取得进展。DMA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收益互换存续规模同比增加,场外期权业务实现全年正收益。充分发挥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协同效应,较好地满足了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场内衍生品做市业务新增沪深交易所易方达科创50ETF期权主做市商及华夏科创50ETF期权主做市商等业务资格,获得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22年度股指期权优秀做市商银奖,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2022年度股票期权主做市商年度综合A评价,完成了交易所期权做市商义务,基金流动性服务商业务持续新增服务品种,扩大业务规模,做市业务有序开展。

(6)海外机构交易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机构交易业务。2023年,海外机构交易业务不断加强推广和协同,为环球客户提供全球性交易执行服务及专业的投资建议,并与财富管理业务相互赋能形成协同效应,建立业务生态圈。

2024年展望

2024年,机构交易业务将持续丰富投研产品及服务,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加深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机构客户合作基础,加大对银行理财、私募及同业机构的综合服务力度,加速机构客户新增合作拓展,丰富收入来源与结构。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将继续围绕券商主营,聚焦标品业务,提高专业能力,扩大客户覆盖,夯实托管外包业务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推进以协同发展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发挥好为机构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枢纽作用。投资研究业务将夯实研究基础,强化重点领域研究,加强研究资源共享,健全内外部协同机制,提升研究能力和市场影响力。金融创新业务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衍生品交易服务,紧跟监管动态,管控业务风险,提升系统化水平,稳步推进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4、投资交易业务集群

投资交易业务集群包括权益自营投资业务和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

2023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7亿元,占比7%。

市场环境

2023年,上证综指累计下跌3.70%,深圳成指累计下跌13.54%,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11.4%,创业板指数累计下跌19.4%。2023年上半年流动性整体宽松,债券市场收益率震荡下行;下半年债券收益率显著上行,年末债券配置需求释放,利率开始回落。

经营举措和业绩

(1)权益自营投资业务

2023年,公司权益自营投资业务立足绝对收益目标导向,不断打磨投资方法论,推动业务模式、投资策略和资产结构优化。得益于多资产、多策略布局,在复杂困难的市场环境下,整体资产组合实现正收益,全年业绩表现好于上年。

(2)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

2023年以来,公司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进一步夯实投研基础,完善投资框架,丰富投资策略,稳步增配优质债券,规模持续增加。积极参与ESG主题投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2023年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绩同比明显改善。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优化组合结构,持仓以高等级优质信用债为主,择机增持利率债品种,并根据市场变化适度调整持仓结构,平衡好收益和风险。

2024年展望

2024年,权益自营投资业务将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打磨和完善投资方法论,深入挖掘投资机会,持续完善人才梯队,做好绝对收益业务布局。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将在严控信用风险和合理控制利率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投研能力,加强市场研判,根据市场走势适时调节投资节奏、优化投资策略、稳妥拓宽投资品类,审慎稳健开展业务。

5、资产管理业务集群

资产管理业务集群包括资产管理业务、基金管理业务和海外资产管理业务。

2023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13亿元,占比13%。

市场环境

2023年,资管行业监管规则持续完善,证监会修订《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促进私募资管行业更加规范稳定发展。全年新增5家券商获得资管子公司设立批复、新增2家券商资管子公司获批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券商资管行业公募化转型加速,行业竞争越趋激烈。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5.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15.6%。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27.27万亿元(不含ETF联接基金),较2022年末增长1.52万亿元,增幅5.9%。

经营举措和业绩

(1)资产管理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光证资管开展资产管理业务。2023年,光证资管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申请事项,并有序推进各项公募化转型准备工作。

光证资管聚焦资产管理本源,立足客户理财需求,积极开展多元化产品布局,同时专注提升自身投研能力,不断完善投资方法论,致力于提高客户的获得感。2023年光证资管继续保持“固收+”领域产品优势,荣获2023年度证券行业金鼎奖最佳固收资管团队。在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23年“证券业金牛奖”评选活动中,光证资管旗下产品荣获5座金牛奖杯,涵盖了固收类、权益类和FOF类产品。

截至2023年12月末,光证资管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3,002.91亿元,较年初减少17.82%。按产品类型划分,集合理财规模1,877.96亿元,单一理财规模1,020.26亿元,专项理财规模104.69亿元。2023年,光证资管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6.31亿元。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光证资管2023年四季度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2,678.22亿元,行业排名第5位。

(2)基金管理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光大保德信开展基金管理业务。2023年,光大保德信不断加强与代销渠道合作,发行成立了专精特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睿阳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数字经济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3只新产品。光大保德信持续推进投研体系建设,努力提升研究对投资支持的广度和深度,打造绩优产品。截至2023年末,光大保德信管理公募基金71只、专户产品26只,旗下资管子公司产品26只,资产管理总规模999亿元。其中,公募资产管理规模812亿元,公募剔除货币理财规模638亿元。

(3)海外资产管理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资产管理业务。2023年,香港子公司旗下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投资业绩优于市场同期指数,管理规模约13.36亿港元。在管理的各类产品中,“光大焦点收益基金”业绩大幅优于市场同期指数,继续荣获权威基金评级机构晨星五年期五星评级(最高评级)。

2024年展望

2024年,光证资管将切实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全方位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一方面稳步推进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申请事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产品规划与创设,持续壮大产品谱系,大力开拓市场,丰富客户类型与结构,夯实私募资管业务基础。光大保德信将继续以投研能力作为驱动业务的核心,深耕零售渠道并积极与机构客户开展合作,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强金融科技投入,努力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

6、股权投资业务集群

股权投资业务集群包括私募基金投融资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

2023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1亿元。

市场环境

2023年,中国基金业协会新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计7,535支,总注册资本约2.75万亿元,较2022年分别下降约16%和6%。投资主流趋势从财务投资向产业投资转型,股权投资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更加明显,投资领域持续向战略性、政策导向性产业聚集。

(1)私募基金投融资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及光大发展开展私募基金投融资业务。2023年,光大资本根据监管要求,针对直投项目和存量基金持续进行整改规范,加强存量投资项目投后管理,稳妥推进风险处置化解。光大发展持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保证存量产品平稳运行,持续探索新能源基金业务模式和Pre-REITs业务模式。

(2)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光大富尊开展另类投资业务。光大富尊积极跟踪市场形势,有序推进科创板和创业板跟投、股权直投等业务,实现业务稳健发展。加强专业化投后管理团队的建设,做好现有项目的投后管理工作,保障项目安全有序退出。积极参与公司科创板战略配售,截至2023年末,完成科创板跟投企业11家。

2024年展望

2024年,光大资本将持续加强风控合规管理,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加大存量直投和基金业务的投后管理工作。光大发展将持续推动业务模式转型,积极探索业务创新。光大富尊将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稳妥推进科创板、创业板项目战略配售投资,并积极拓展股权投资等业务,聚焦“专精特新”,重点关注成长创新性企业,积极拓展新业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存量与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实现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居民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强劲,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的空间较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行业监管以“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为主线,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评估完善相关机制安排。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从维护市场公平性出发,系统梳理评估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安排,重点完善发行定价、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优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继续优化完善分红、回购等制度机制,激发上市公司等经营主体内生稳市动力。进一步推进减费让利,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提振市场信心。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财富管理业务集群:向零售客户提供经纪和投资顾问服务赚取手续费及佣金,代客户持有现金赚取利息收入,及代销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赚取手续费;从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交易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融资业务赚取利息收入。

企业融资业务集群:为企业客户、政府客户提供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并购融资、新三板与结构融资、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一站式直接融资服务赚取手续费及佣金,并从光大幸福租赁的融资租赁业务中赚取收入。

机构客户业务集群: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投资研究、主经纪商和托管、定制化金融产品和一揽子解决方案、债券分销等综合化服务,赚取手续费及佣金。

投资交易业务集群:在价值投资、稳健经营的前提下,从事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多品种投资和交易,赚取投资收入。

资产管理业务集群:为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各类券商资产管理服务、基金资产管理服务,赚取管理及顾问费。

股权投资业务集群:从私募股权投资融资和另类投资业务获得收入。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高站位赓续央企精神

公司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公司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将中央精神切实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公司控股股东光大集团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发起设立,拥有金融全牌照和特色民生实业,具有综合金融、产融协同、跨境经营特色优势。作为集团唯一具有证券牌照的核心子公司,公司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切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二)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有效提升

公司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统筹内外部业务资源,持续优化投行与分支机构项目渠道共建机制,不断扩大直接融资服务覆盖面。股权融资业务强化对国家重点战略领域的布局,报告期内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海诚科登陆科创板,助力半导体封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升级。债券融资业务实力位居行业前列,持续创新提升市场影响力,报告期内协助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成功发行盛世融迪2023年第三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创下资本市场绿色车贷ABS单期发行规模的最大纪录。

(三)强化协同发展,发挥合力释放价值

公司持续发挥光大集团机构客户服务工作委员会牵头职能,优化组合牌照,建设协同场景,挖掘协同资源,支持业务发展。报告期内协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江苏常青科技(603125)成为上交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助力绍兴交投发行浙江省首单“碳中和债/乡村振兴”双贴标绿色中期票据,助力光大环境成功发行2023年首期“碳中和”ABN,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集团发展中实现价值提升。持续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全力打造业务协同生态圈,为境内外客户提供一揽子标准化、差异化综合解决方案。特色鲜明的协同生态为公司深化客户引流、加强交叉销售、提供高增值服务等提供动能。

(四)汇聚发展动能,企业文化凝心聚力

公司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积极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理念,提倡“做人要诚、做事要专、以上率下、关心基层”的工作作风,提升敬业度和公司荣誉感;弘扬专业精神,鼓励干部员工加强专业学习,培养专家型人才;发挥头雁效应,鼓励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和斗争精神,做好表率示范;关心基层,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关心员工所思所想,拓宽建言献策渠道,凝聚并肩作战的前进动力。

(五)科技驱动创新,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公司紧抓数字经济战略机遇,精准科技投入,提升技术运营能力,夯实IT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以数据和科技驱动业务升级、运营集约、风控提质、管理提效,保障经营管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公司各业务条线加速转型升级,产品创设与资产配置能力不断提升,致力于把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带给更多客户,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指引下,资本市场改革将持续深化。监管层对证券公司的“严监管”日趋常态化,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重拳打击,不断增强投资者信心。融资约束加强、风险指标优化进一步推高行业资本集中程度。行业降费降佣持续深化,投资者交易成本不断降低,财富管理转型加速演进。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对券商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券商需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建设中国一流服务型投资银行”为战略目标,以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为宗旨,以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为使命,以客户为中心,坚守证券公司主责主业,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集团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直接融资主渠道作用,着力打造具有光大特色的一流投资银行品牌,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建设中国一流服务型投资银行”战略目标,以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为宗旨,以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为底线,坚定“聚焦主业发展,坚持稳进发展,推进均衡发展,强化协同发展,实现安全发展”的发展路径,秉持均衡发展策略。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统筹发展与安全。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内外部协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1.风险管理概述

公司推行稳健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始终致力于构建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相适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风险管理专业水平,有效管理公司经营过程面临的各类风险,促进公司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2.风险管理架构

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包括四个层级: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管理层及下属各专业委员会;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

公司董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负责推进风险文化建设;审议批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审议批准公司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重大风险限额;审议公司定期风险评估报告;建立与首席风险官的直接沟通机制等。董事会授权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其全面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公司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

公司管理层对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负责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适时调整;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的经营管理架构,明确全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部门之间有效制衡、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重大风险限额等的具体执行方案,确保其有效落实,对其进行监督,及时分析原因,并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进行处理;定期评估公司整体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管理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董事会报告;建立涵盖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等。公司管理层下设若干专业委员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部分风险管理职能。

公司具有风险管理职能的部门包括:风险管理与内控部、法律合规部、内部审计部、信息技术总部、金融科技开发部、财务管理部、资金管理部、运营管理总部、董事会办公室(监事会办公室)、投资银行质量控制总部、投资银行内核办公室等。各职能部门按照公司授权对公司不同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估和报告,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对口风险管理工作。

公司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负责人承担各自业务领域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公司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负责严格按照公司授权管理体系在被授予的权限范围内开展业务,严禁越权从事经营活动,并通过制度、流程、系统等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3.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持有的金融工具由于市场价格变化或波动而使公司可能发生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权益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

针对市场风险,公司遵循主动管理和量化导向的原则,根据公司风险偏好设定公司市场风险容忍度、业务风险限额等多层级的风险限额体系,在展业过程中通过组合投资、逐日盯市、对冲缓释等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公司股东大会确定自营业务年度规模;公司董事会确定市场风险损失容忍度;公司管理层及其下设委员会确定自营业务细分规模、市场风险容忍度及限额的管理机制,将市场风险损失容忍度进行分解,审批具体业务限额,并明确了各类指标的预警标准、超限标准及应对措施。其中,业务风险限额体系和各类风险指标包括风险价值(VaR)、净敞口、希腊字母、集中度、基点价值等。压力测试是公司市场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建立健全了压力测试机制,及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情况,对相应的投资组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公司在压力情景下的可能损失,提出风险建议,为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对于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坚持以市场中性策略为核心,公司建立了准入标的池、保证金管理、交易对手事前准入、事中盯市及事后追保风险处置等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设置了希腊字母敞口、标的集中度、压力测试损失等风险限额来进行市场风险管理。

随着公司海外扩张及业务拓展,公司可能面临汇率波动风险。从资金来源和运用的角度,公司潜在的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通过境内人民币融资投资到外币资产,以及外币融资投入人民币资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并未开展上述类型业务,所有境外子公司的外币融资均专项使用于当地市场投资,以实现汇率风险的天然对冲。未来,公司将视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冲、缓释汇率风险,以支持公司境外业务的发展。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约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交易、债券投资发行人或场外衍生品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以及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融资融券等融资类业务客户未按照协议约定足额偿还负债风险。

针对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业务,根据监管要求均以保证金结算方式进行,信用风险敞口较小;针对债券投资业务,公司通过建立授信、投资集中度限额、债项投资评级下限、密切跟踪债券发行人经营情况和资信水平等措施,控制信用风险敞口;针对融资类业务,公司通过对客户进行风险教育、征信、授信、逐日盯市、客户风险提示、强制平仓、司法追索,建立严格的担保物范围及折算率、保证金比例、履约担保比例的标准等多种手段,对其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针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公司对交易对手进行尽职调查、资信评级及规模控制,通过每日盯市、追保、处置担保品等手段来控制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敞口。

(3)操作风险

公司面临的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流程不完善、人员、信息技术系统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公司严格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和三大工具实施细则,明确了操作风险治理结构,强化了操作风险管理各道防线的职责。公司持续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加强操作风险指标监测与报告,严格落实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收集分析操作风险内外部损失数据、检视完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应用;持续推进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增强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功能;将操作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强化内控检查、授权管理、新业务评估等配套机制,提升操作风险管理前瞻性和有效性;着力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宣导培训,提升全员操作风险管理责任意识,确保公司总体操作风险可控、可承受。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授权资金管理部负责合并范围内的整体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统筹公司融资管理,设立资金台集中管理短期交易类融资工具,协调安排公司各单位资金需求,进行日常流动性管理工作;公司风险管理与内控部负责监督公司整体流动性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

公司以谨慎防范流动性风险为目标,制定并发布了《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的目标、策略、治理结构、应对手段和报告体系,并积极开展流动性风险并表管理工作,确保合并范围内总体流动性风险可控。

在资产负债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公司始终秉承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通过采用前瞻管理、动态调整的方式,根据总体风险管理政策制定了覆盖母、子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容忍度和配套拆解管理机制,并逐步完善对子公司的差异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此外,公司还根据不同业务的流动性特性,构建差异化的资金管理模式,并配套对应的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与监控预警体系。公司将短期交易类负债集中管理,严格防范日间流动性风险。公司持续合理计量流动性风险管理成本,并探索将流动性因素完善地纳入公司资金定价体系之中。

风险应对方面,公司制定了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对流动性风险的等级、触发标准、应对手段等进行了详细界定和明确,通过储备充足优质资产、审慎动态管理负债期限结构等方式坚守不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底线,并定期通过应急演练检验风险应对机制的有效性。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与外部合作机构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储备充足的外部融资授信,保障公司资金来源持续稳健。

(5)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是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者数据造成影响,发生网络和信息系统服务能力异常或者数据损毁、泄露,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科技创新使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导性也越来越强,信息技术风险愈发错综复杂。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的科技战略愿景,持续深化信息技术改革,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质量管控,完善信息系统运行保障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和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定期的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公司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报告期内未发生信息技术风险事件。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公司股东、员工、投资者、发行人、第三方合作机构、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的公开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声誉风险,公司持续开展适当而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组织架构以及完善的管控体系,陆续制定并修订了《声誉风险和舆情工作管理办法》《声誉风险和舆情工作实施细则》《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

公司设有声誉风险和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在声誉风险管理中实现了公司与部门、子公司、分公司层面的协同统一,并通过制度宣导、培训、应急演练等,提高员工声誉风险意识和声誉风险管理能力。此外,公司设置了专职岗位负责舆情监测、应对以及媒体关系管理等工作,同时聘请了第三方咨询顾问公司和法律事务所,协助公司做好声誉风险管理。

目前,公司已实现对子公司声誉风险防控体系全覆盖。

(7)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优化合规管控机制。合规管理组织架构方面,董事会决定公司合规管理目标,监事会监督履职,公司高管落实合规管理目标,合规总监向董事会负责,法律合规部切实履行各项合规管理职能。为有效控制合规风险,公司建立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合规管理全流程管控:在事前阶段,公司通过合规审查、合规咨询等措施,对公司的重要制度、重大业务、创新业务进行合规审查;在事中阶段,公司通过持续开展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监测与核查,防范从业人员违规交易、泄露敏感信息、利益输送等行为;事后阶段,公司通过合规检查发现问题、识别风险,督导相关单位立整立改,持续健全完善问责机制,通过常态化警示宣导、以案示警,督促全员认清红线底线,为公司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此外,公司重视合规文化建设,以案例警示教育以及合规培训与考试为抓手,加强员工内控合规意识;强化母子公司合规管控,根据“分级授权”“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各子公司实施分类分级管理,通过持续完善合规报告、重大创新业务合规审查、合规检查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对子公司法律合规工作的日常管控;推动法律事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抓好合同审核、诉讼支持、监管沟通等机制开展法律事务风险管理;持续提升执业行为管控和廉洁从业管理,通过信息科技手段应用,推动合规数据的结构化与标准化管理,提升监测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效率。

4.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始终致力于构建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相适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全面风险并表管理及集团化管控、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强化风险专业管理与前瞻性管控、加大风险管理文化与理念宣导,充实风险管理团队,提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化水平,促进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2023年度,公司风险管理投入总额0.97亿元,包括风险管理相关系统购置和开发支出、风控相关部门日常运营费用以及风控人员投入。

公司持续加强合规管理系统投入: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赋能,发挥合规系统优势,健全合规监测和合规人员管理功能,切实提高日常合规管理工作效率;二是升级客户交易行为事前风控系统,根据监管新规和实操情况,优化监控指标,为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管理提供有效管控手段,降低客户异常交易风险;三是持续完善信息隔离墙系统、反洗钱系统以及敏感人物监控系统、投行利益冲突审查系统等;四是发挥公司法律法规数据库实效,方便公司员工随时查询法律法规和监管处罚案例,提升合规展业意识。报告期内,合规管理系统投入768万元。

公司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公司层面发展战略,确定了“平台化、组件化、智能化”科技发展思路,大力筑牢公司数字化转型技术基础;逐步完善“稳定支撑、高效响应、融合驱动”三大运行机制,注重“安全保障能力、业务支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运用能力”四大能力建设,全面赋能财富、机构、运营、管控,引领业务创新转型,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23年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总额约5.45亿元,主要用于信息技术基础资源设施建设、信息技术运营及维护、信息系统研发和建设费用、人员外包费用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