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新中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新中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中港(605162)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发展信念,围绕战略目标,加大节能降碳的技改投入,稳步推进能源转型,以实际行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较好地完成了生产经营目标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任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573.01万元,同比下降0.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861.62万元,同比增长28.20%。公司实现电力和压缩空气销售收入合计21,492.61万元,同比增长13.12%;销售蒸汽293.19万吨,同比增长8.84%;蒸汽销售收入70,287.54万元,同比下降7.30%,系因报告期内煤炭价格同比下降,根据煤热联动,汽价同比下降14.83%,导致2023年度公司蒸汽销售量虽增长,但收入下降了。

  (一)生产经营情况:

  1、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精细化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在自动化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助力公司节能降耗。2023年度,公司每吨煤的辅助原料氨水、石灰石同比分别下降24.96%和9.08%,每吨供汽量的供电量达151.46KWh。公司优化负荷分配策略,注重充分发挥“高参数全背压”技术优势,特别是发挥亚临界(一次再热)参数机组的优势,并提高蓄热装置(3*2500立方)对热负荷的调峰能力,使公司的热效率和效率(把更多热力转换成高品位、高附加值的电力,在同等供热量下大幅增加上网电量)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供电标准煤耗159.09克/千瓦时,供热标煤耗37.96Kg标煤/GJ。2023年7月,经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审核,核定公司2021年、2022年碳排放配额节余量共计38.24万吨,节约率15.87%。国家生态环境部对2021年、2022年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的碳排放基准值作了调整,如按2019年、2020年同口径计算,公司2021年、2022年碳排放配额节余量共计77.49万吨,节约率27.66%。

  2、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设备厂商开展合作,强化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调整并加强了研发队伍,新立研发项目8项,研发费用1,855.68万元,同比增长49.23%。

  3、布局新能源助力转型升级

  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越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嵊州市开发区储能示范项目,规划容量100MW/220MWh(交流并网处)的锂电池储能电站,并计划于储能电站布置太阳能光伏1.3Mwp,拓展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业务,形成热电联产和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4、注重品质保证提升服务质量

  公司积极推行“三公开、三降低”措施,让用户充分了解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市场煤价、供热品质参数,规范供热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公司鼓励并帮助用户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公司用户服务水平;公司汽价持续保持浙江省内、绍兴市内明显偏低的水平,与用户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为公司供热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1、可转债项目进展

  2022年6月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2023年3月可转债发行成功,并于5月5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债券简称“新港转债”,债券代码“111013”。

  可转债主要募投项目“80,000Nm3/h空压机项目”的电拖部分已于2022年9月投产运营,并向下游用户供气,汽拖部分于2023年年底投产运营,并将电拖作为备用,投产后公司上网电量明显增加。

  “向陌桑现代茧业供热管道及配套管线项目”的辅线已于2022年9月完工,并于10月向陌桑现代茧业供汽,促进2023年度供热量的增加。

  “高效化、清洁化、智能化改造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第一期硬件、软件已就位,已实现部分机组智能化提升。

  2、减碳项目建设

  公司控股子公司浙再新中港计划建设一条年产15万吨高燃值RDF燃料棒+5万吨生物质生产线,并于2023年1月开始逐步投入试生产。

  2024年1月,公司耦合生物质、固废的锅炉(2#、3#、4#、5#、7#)改造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审,公司耦合减碳步入实质性阶段。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规定热电联产尤其是背压型热电联产为鼓励和支持类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供应体系正由以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新增电源装机主体。《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能源低碳转型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根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603357)发布的《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年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分别为11.24亿千瓦、5.08万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3%、0.7%,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及全口径发电量比重分别为43.8%、58.4%,仍然居于首位。由于可再生能源利用小时少且不稳定,出于调峰和电网安全需要,特别是中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禀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

  为推进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国家能源局于2023年3月31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数字化智能化为载体,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中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3月21日公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蒸汽产品

  公司的蒸汽产品主要用户为园区的工业用户,公司与热用户签订《供用热协议书》。蒸汽产品供造纸、印染、医药、化工、食品等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加热、烘干、定型等工艺使用,蒸汽产品又分低压蒸汽和中压蒸汽两种,分别通过低压、中压蒸汽管网向用户输送生产所需的蒸汽以实现销售。蒸汽价格由公司和热用户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协商确定,并按照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调整。

  (二)电力产品

  公司电力产品直接销售给国家电网公司。公司与本地国网供电公司签订《购售电合同》,根据合同并入指定的并网点,实现电量交割与销售。根据《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电网企业要优先为背压热电联产机组提供电网接入服务,热电联产机组所发电量按“以热定电”原则全额优先上网并按政府定价结算。

  (三)压缩空气

  公司所生产的压缩空气目前仅供给空分气体用户,逐步开始向园区的医药、化工等企业供气,公司与用气单位签订《供用压缩空气协议书》。通过管道输送集中供应压缩空气是工业园区配套的基础设施之一,可替代分散在园区企业的空压机,降低能源消耗。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综合能耗低、热效率和效率高、低碳的优势

  公司注重发挥“高参数全背压”技术优势,大幅提高热效率和效率。特别是发挥公司IPO募投项目即亚临界(一次再热)参数机组的优势,该机组初参数首创全国同行业背压机组最高等级,使得全公司的平均供电煤耗、供热煤耗、厂用电率和环保排放指标显著下降,效率显著提高。由于公司能耗低优势明显,预计报告期内依然有较大比例的碳排放交易配额节余。

  (二)环境保护优势

  公司是浙江省首个全厂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热电厂,所采用的环保技术工艺路线没有脱硫废水、白羽烟等二次污染,全厂产生废水较少,且已大部分回收利用,少量纳管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虽然所配套的环保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但明显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综合效益。

  (三)区位优势

  嵊州属浙江省“一小时经济圈”,处于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的十字交叉位置,位于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的中心位置。杭绍台客运专线、甬金铁路均已建成投用,借此嵊州将正式纳入义绍甬舟大通道范畴,嵊州市将形成十字型的铁路枢纽,在经济方面将全面受益于四大都市区的外溢效应。

  (四)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所在的嵊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三界区)为省级医药健康化工园区,客户中有5家上市公司或其全资子公司,另有1家医药上市公司的用汽项目正在建设中,即将成为公司客户,该等用户正在进一步扩充产能,对公司的热力需求将继续增长。

  绍兴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002594)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落户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公司仅6.5公里,已达成用热意向,公司规划新的热网管线向弗迪电池和陌桑现代茧业三期厂区供热,公司将新开辟浦口片供热区域。

  绍兴市是亚洲最大的印染加工基地,嵊州市又是全球最大的领带生产和外贸出口基地,纺织产业相关工艺用热需求较大。嵊州市的仙岩造纸基地所生产的瓦楞箱板纸、白板纸需求旺盛,供热持续增长。嵊州作为中国厨具之都及中国最大集成灶产品研发制造基地,配套泡沫包装材料生产需持续用热。嵊州产业结构比较均衡,公司供热收入不受单一产业景气度影响而造成大幅波动。

  (五)管理和技术优势

  公司多年发展以来重视技术创新,公司前身1992年投产了配置全国第一台双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投产了全国首台高温高压13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全国首台用于热电联产的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的4号机。2012年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以及超高压参数的反动式背压机组(130吨/小时CFB锅炉,18兆瓦背压机组)的5号机投产。此后,又对3号机(升为超高压背压机)、2号机(升为次高压背压机)进行彻底翻新技术改造。2021年9月,6#机组即亚临界(一次再热)参数背压供热机组投入运营,该机组初参数首创全国同行业背压机组最高等级,在同样供热量下,亚临界机组比超高压机组的发电量再高25%。

  由于公司的技术优势,公司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远超于同行业水平。作为同行业唯一一家“国家标准示范创建项目——热电联产能效提升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于2021年8月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截至本财务报表报出日,公司共取得13项专利,其中包括3项发明专利,公司参与制定了4项行业标准及省级地方标准。本公司管理层和主要技术骨干具有多年热电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特别是在节能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为公司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573.01万元,同比下降0.96%,主要系煤炭价格同比下降,根据煤热联动,汽价同比下降14.83%导致。2023年销售蒸汽293.19万吨,同比增长8.84%;售电量加上电拖用电量合计45,326.6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16%;销售压缩空气47,354.60万Nm3,同比增长246.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861.62万元,同比增长28.20%;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收益0.37元。截止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17.51亿元,同比增长29.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12.57亿元,同比增长12.6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热电联产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发电和供热方式,可以高效地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是煤电中利用效率最高、污染物排放最低、碳排放强度最低的能源转换方式。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在全球都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氛围下,热电联产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鼓励。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继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具体实施时先立后破,不搞“碳冲锋”、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根据热电联产行业的现状及国家政策导向,热电联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应为采用新型更高参数的背压式热电联产技术,使机组能效远高于常规火电机组,也明显高于一般背压式机组,进一步采用大比例耦合生物质、固废技术,拓展新能源领域业务,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升级,努力降低整体碳排放强度。

  浙江省的热电企业大都规划定点在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基本形成“一园区、一热电”的格局,成为下游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典型的“分布式能源”,下游工业用户用热需求量大且要求稳定供应,因此很难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即使到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超高效率、超低排放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耦合生物质、固废燃料)仍有发展空间。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把“打造成具有规模优势,环保和碳排放强度可与天然气机组相媲美的区域综合能源供应中心和碳中和中心”的区域公用热电联产企业作为发展目标。

  1、通过新机组扩建、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效率,在供电煤耗、供热煤耗、环保排放、碳排放强度等方面树立行业新标杆。

  2、通过大规模耦合生物质、固废及应用新能源燃料等技术,实现输入生物质、固废、煤、天然气、新能源燃料多种一次能源耦合,在发电部分碳排放已经媲美天然气机组的基础上,争取供热部分碳排放也可与天然气机组媲美,逐步摆脱对煤炭的依赖。

  3、根据工业园区下游用户的需求,通过扩建和技术改造,输出二次能源在扩大原有电力、低压蒸汽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增加中压蒸汽、压缩空气(高压、低压)、冷源的耦合输出。以提高园区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公司经营规模。

  4、重视园区热网建设,以满足用户需求,减少管网热力损失,在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大比例耦合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业务规模,努力建成浙江省同类(背压式)区域热电厂中,规模最大(主营业务)之一。

  5、拓展在新能源领域业务,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升级,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形成热电联产和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

  (三)经营计划

  1、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改造为契机,加强公司生产和经营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机组的安全、环保、高效运行,发挥出现有机组装备优势,提高热效率、效率。

  2、拓展新能源领域业务,建设完成嵊州市经济开发区储能示范项目,实现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升级。

  3、在发电部分碳排放已经媲美天然气机组的基础上,争取供热部分碳排放也可与天然气机组媲美,发挥耦合生物质、固废产业链优势,提升高燃值RDF燃料棒生产线,推进2#、3#、4#、5#、7#锅炉的改造建设。

  4、规划建设向绍兴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和陌桑现代茧业三期厂区供热的管线,开辟浦口片供热区域,扩大公司供热规模。

  5、继续推行“三公开、三降低”的措施,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供优质低价产品,做好用户服务,提升供热、供气的竞争力,促进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经济周期变化将影响蒸汽、电力及压缩空气的能源需求,进而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同时,煤价、电价、汽价、环保政策及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也会影响公司及公司下游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2、下游客户需求波动的风险

  公司第一大客户为国家电网,其余为蒸汽用户及空分其他客户,虽然公司蒸汽用户较为分散,但若下游用户生产经营受到产业、环保政策、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导致用汽量波动,或下游用户因政府限电限产等行政措施导致用汽量减少,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公司生产的压缩空气定向供给吴越能源用于生产空分气体,如未来吴越能源项目所需压缩空气量不达预期,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热电联产的主要原材料为煤炭,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较大,因此煤炭价格的波动对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影响较大。若煤炭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考虑到下游用户承受能力,和周边县市供热市场价格情况,并不能完全按定价机制测算的热价向下游疏导,公司供热价格调整滞后,仍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4、安全生产风险

  虽然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但由于热电联产企业的运营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过程,且建设周期长,投入资本大,在建设、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期因素,不能排除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等,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