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通业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通业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通业科技(30096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中的子类“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公司所属行业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子类“C3715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和“C3720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二)行业发展概况

  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维保服务,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类、智能控制类、电机及风机三大类产品及相关配件的销售。

  1. 目前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情况

  1.1铁路交通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年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45亿元,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776公里。在路网规模方面,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在移动装备方面,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2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 0.78万台,占34.7%;电力机车1.46万台,占65.3%。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 7.84万辆,其中动车组4427、标准组35416辆。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 100.5万辆。其中,国家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3万台,占34.0%;电力机车1.41万台,占66.0%。国家铁路客车拥有量为7.58万辆,其中动车组4219标准组、33750辆。国家铁路货车拥有量为92.0万辆。

  2023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 36.8亿人次,高峰日发送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 39.1亿吨,铁路客货运输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目前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为骨架正加快形成。截止 2023年底,主通道已建成投产 3.64万公里,约占80%,开工在建0.67万公里,约占15%,路网规模和装备数量在持续扩大和优化。

  1.2 城市轨道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9个城市投运城轨道11,232.65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8,547.67公里,占比76.10%;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884.98公里,占比23.90%。其中2023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 3个,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884.55公里,新增线路 26条,新开后通段或基友线路的延伸段27段。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全年完成客运量 294.40亿人次,2023年全年客运量较 2022年增加100.4亿人次,增长51.70%。

  我国城市轨道投资总额近年相对稳定,内地城规交通运营里程持续增加,线路规模已经迈进 10000公里大关,已投运的城轨交通线路系统制式达到 9种以上,其中地铁占比略有下降,市域快轨增长较快,中运能城轨交通系统稳步发展,新型低运能城轨交通系统研制成功并开工建设,城轨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预计“十四五”后三年,城轨交通仍处于比较稳定的快速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规模持续扩大,在公共交通发挥的骨干作用更加明显。

  2. 产业链及行业竞争格局

  轨道交通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主要领域。上游包括设计咨询、工程建设和原材料供应等领域;中游则是轨道交通行业本身;下游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的运营维护及相关增值服务领域。

  我国轨道交通制造业包括多个专业制造系统,涵盖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动车组、铁道客车、铁道货车、城轨车辆、机车车辆关键部件、信号设备、牵引供电设备、轨道工程机械设备等十大类产品。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维保服务,在产业链中处于中游的装备制造及系统领域。公司电气产品在功能上服务于牵引供电系统、制动系统、辅助供电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由于电气设备与交通运输安全密切相关,其运营周期较长、工况要求高、应用环境复杂,因此对技术门槛和进入壁垒要求极其严格,使得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进入壁垒。

  在轨道交通电气设备领域,没有一家企业占据所有细分产品市场,每个细分市场内通常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竞争相对封闭。

  3. 行业驱动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

  城市化趋势: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长。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将在城市内部和城市间交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政府支持:许多政府正在加大对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政府的支持和投资将促进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自动驾驶技术、能源效率提升等。这些创新有望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可持续性。

  绿色出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绿色出行方式的需求也在增加。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清洁的交通方式,将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智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与智慧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未来的城市将更加智能化,轨道交通系统将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互联动,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国际合作: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国际化特点,国际合作将促进行业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动全球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关键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动脉、重要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则是城市基础设施中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体系的关键力量和战略发展重点。加之城市轨道交通本身所具备的社会和经济属性,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综合来看,轨道交通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1新造市场

  2024年3月 1日,国务院常务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有序推进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改造。此外,国家铁路局近日提出,未来将完善更新补贴政策,争取到 2027 年基本淘汰老旧内燃机车。在政策的鼓励下,铁路装备更新替换节奏有望加速,铁路装备业务有望迎来长期收入增长。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 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政策性文件持续发布也说明,过去直至未来较长时期内,轨道交通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网络、城市轨道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且仍将持续展开,我国铁路建设投资仍然潜力十足。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支持,都市化建设,城镇化不断提高,在铁路和高铁营业里程快速增长的拉动下,相应的机车、客车、货车以及动车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与之相配套的运输装备需求也随之不同程度地扩大,装备需求空间广阔。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轨道交通装备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主张“基建互通、进入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进”,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而铁路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将会产生较大需求,海外市市场空间广阔。

  3.2维保市场

  中国轨道交通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受益于路网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铁路各类轨道车辆的投资金额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高铁项目的大量开工建设以及“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基本建成。我国动车组保有量亦呈现快速增长,根据国家铁路总局最新的铁路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 2.2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 0.78万台,占34.7%;电力机车1.46万台,占65.3%。我国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中铁路货车、铁路客车、铁路机车等存量大。伴随着各类车辆行车里程的累积,前期上线运营的列车逐渐品逐渐进入维保检修期,既有装备的配件更换和检修服务等维保市场也将逐渐扩大,机车车辆检修的市场前景广阔。

  针对各类铁路运输装备车型,中国铁路总公司会发布相应的检修维修的指导规程。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韶山各

  类型电力机车的检修要求,我国韶山型直流机车的定期维修一般在2年、4年、6年、8年分别进行中修、轻大修、中修和大修。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公布和谐型交流传动机车修程修制改革方案的通知》(铁总运[2015]30号),在修程上,设置C1、C2、C3、C4、C5、C6修6个等级,其中C1~C4修为段级修程,C5、C6修为高等级修程。根据《动车组运用与检修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我国动车组检修采用走行里程周期为主、 时间周期为辅,以先到者为准的检修模式。

  由上可知,动车组运行480万公里或 12 年左右需要五级修。根据国家铁路局,2011年-2016年动车组保有量五年增长200%,对应2023年左右五级修进入上升期、爆发期。目前,公司的铁路交通检修业务以和谐机车的C4、C5和C6为主,子公司石家庄通业电气以高速动车组的大修为主。在大修期,公司检修业务未来具备广阔增长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并未发生重大改变。

  (一)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维保服务,一直坚持技术队伍建设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来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产品先进性的高可靠、信息化、智能化、高能效产品,以满足最终用户安全、绿色、智能的行业产品需求,并通过服务创新来建设贴近用户需求、地域覆盖面广的维保服务网络系统,以达到快速响应、高效稳定的行业服务需求。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电源产品、智能控制产品、电机及风机产品三大产品类型,主营业务覆盖机车、地铁、动车和新能源等市场领域,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成为市场认可度及美誉度双高的品牌之一。依托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战略性定位和对市场的战略性布局,抓住轨道交通最终用户对安全准点运营和绿色节能的要求,推动公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目前已初步覆盖了从电源供电、控制监控到电气终端执行部件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生态链,同时提供相关产品的维保服务。

  (二)主要产品及服务

  公司作为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核心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电源产品、智能控制产品、电机及风机三大类产品及相关配件的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的检修服务。

  公司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研发与生产,产品具有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和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公司的主要产品最终应用于铁路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高铁动车等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同时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充电系统等。

  1、电源产品

  公司从2002年就开始开发集中式的机车高频开关充电机,当时采用了IGBT作为高频开关器件,输出精度在当时已经非常高,具备数码显示等功能。从 2008年开始进行新一代的电源柜开发,在原有集中式充电机的技术基础上吸取了通讯电源的设计思路,首先解决了冗余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几个车型的装车试验,最终在直流改交流后的HXD1型机车上实现了批量装车,这是西门子主导设计的车型里面唯一的一个完全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电器设备。后续相应推出列车供电柜、空调电源、紧急通风逆变器等等电源类产品,通过二十年来的发展,目前公司在线运行的电源类产品多达 2万多台,跟随主机厂不仅成功的运用于全国各铁路局、机务段、车辆段、地铁公司,而且还远销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南非等海外市场。公司生产的电源产品分为直流开关电源和交流逆变电源两种。

  (1)直流开关电源

  直流开关电源是使用IGBT、MOSFET、SiC等电力电子器件、电感或者变压器等磁性元器件、电容和整流二极管等电子部件,利用高频开关变换将输入的不稳定电压转换成稳定可靠的直流电压。

  (2)交流逆变电源

  交流逆变电源是使用IGBT、MOSFET等电力电子器件将输入的直流电压通过一定的调制方式逆变输出可变频率、可调电压的三相交流电。

  2、智能控制产品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依靠大量的数字化传感和控制信息,经过整车网络传输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智能化控制。公司生产的智能控制产品实现了机车车辆信号检测及输出、智能信息处理、数据通讯传输等功能。公司的智能控制产品应用了热备冗余技术和基于IEC61131-3标准的列车分布式网络控制技术,确保了列车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热备冗余技术能够判定故障点并自动切换故障系统,使机车车辆控制网络这个“大脑”拥有了热备功能,解决了单一系统故障后车辆停止运行的问题,对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电机和风机产品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的执行机构主要是电机和风机。公司生产的电机和风机具有良好的绝缘能力、较长的机械寿命和较低的故障率,被大量运用在空调、逆变器、压缩机等机电系统中。并通过近年开发及运用的经验,能够快速的响应市场的新需求,具备短周期内完成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验能力,目前公司已推出更高能效、更智能化的永磁同步电机和EC风机,将逐步取代市场上的传统异步电机产品。

  4、维保检修业务

  公司通过多年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体系,通过服务创新来建设贴近用户需求,以达到快速响应服务的需求;在这个服务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公司开展了存量市场产品的维保业务,并借此逐步完善了公司的服务网络,建立了与最终用户的良好合作关系,在多个铁路局建立检修基地,实现高效、稳定、快速服务的行业需求。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服务能力,逐步将检修业务范围从自产产品拓展至其他厂家生产的同型号或同类型产品。

  (1)定期检修服务

  公司的检修业务主要是根据机车/车辆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状态修或者根据机车车辆检修规程进行计划修。按照轨道交通预防为主的理念,按照设备的实际运行里程或时间进行定期的拆解、保养、翻新等工作。

  (2)故障修理服务

  公司通过在轨道交通电源产品、控制产品领域积累的技术和渠道,对于过保产品或者故障产品,公司提供整机或部件的维修保养服务,以保证设备以及机车/车辆的正常运行。

  (三)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自创立以来即建立了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在经营上始终坚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生产制造能力、自主营销服务体系作为经营基础。基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公司经营模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1、研发模式

  公司设立产品开发中心,并在原有在预研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研究院。

  研究院,旨在瞄准最前沿的产品、技术进行探索、研究研发,孵化新产品。立足轨交,跳出轨交,以全新产品形态,其关键应用技术、部件、原型机展开研发工作;积极拓展院校合作、寻找新课题、新方向;同时学习新能源风口行业技术,于轨交内进行整合应用创新,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平台。

  产品开发中心,主要负责对核心技术实施自主研发,涉及硬件、软件、结构、系统、工艺等产品开发设计工作。产品开发中心具有两大职能:

  (1)技术攻关:主要针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和验证,探索和确定检修技术和工艺,建立技术平台标准,调研及预研前沿技术,为新一代产品和技术路线提供必要的支撑。

  (2)产品工程化:利用成熟的技术平台标准,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对批量生产产品通过平台扩展和延伸实施工程化,尽可能的实现产品高效、高质、低成本地推向市场。

  公司的设计开发参照 ISO/TS22163铁路质量体系认证中“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相关标准要求,结合项目管理制度,按照设计开发策划、设计开发输入、设计开发控制、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开发输出以及设计开发变更的流程进行相关工作。

  2、采购模式

  采购部根据PMC制定的月度生产计划开展采购。对于首次采购物料的供应商,采购部会组织质量部、产品开发中心进行供应商评选,满足公司要求的,纳入合格供应商清单。对于非首次采购的物料,公司优先在合格供应商清单中通过比价方式确定最终供应商。对于持续采购的常规物料,采购部通过定期查询同种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来管理供应商采购价格。一旦相应市场价格下降,公司会与供应商再次进行议价,保持采购价格的合理性。

  3、生产制造模式

  公司除了提供新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还开展存量产品的维保业务。

  对于新造产品的生产,公司生产部门对于长周期及常用的原材料备有一定量的安全库存。PMC根据ERP系统中的订单、预测订单及内部备品、备件和样机的生产需求来运算MRP,根据运算结果结合库存和来料分析,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书,采购部根据该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当库存的原材料或新采购的原材料到位后,生产指令下达到制造部,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经质量部检测合格后运入库房,进而按交付进度向客户发货。

  公司开展存量产品的维保业务。维保业务的流程如下:客户将达到修程标准的产品或其他需维修到深圳总部或检修基地等处进行检修。公司人员对其进行除尘、拆解和检测,检修人员根据检修规程更换必换件,同时开展外观检查、其他部件的更换等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入库,根据合同约定交付给客户。

  4、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1)直销模式

  公司的直销客户主要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铁路局、地铁公司为主的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中国中车(601766)各下属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商以及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厂配套厂家。公司的直销客户大多采用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供应商。

  (2)经销模式

  公司在国内拥有多家长期合作的经销商,其主要服务于铁路局(含站段)、大修厂等下游客户,对公司没有覆盖齐全的销售网络进行有益补充。公司与经销商开展业务的一般模式是:经销商与其终端客户签订合同后,经销商再与公司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公司依照合同上的交付地点交付产品或提供检修服务。

  5、盈利模式

  通过技术创新来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产品先进性的产品,以满足最终用户高可靠性、绿色、智能的行业产品需求;通过服务创新来建设贴近用户需求、地域覆盖面广的维保服务网络系统,以满足最终用户快速响应、高效稳定的行业服务需求。公司主要通过研发、生产、销售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实现盈利,并通过为客户提供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检修、维修和改造升级等维保服务,获取持续性收入。

  (四)公司设立以来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服务、主要经营模式的演变情况

  公司成立近二十年来,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战略性定位和对市场的战略性布局,保持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从核心技术定位来看,公司始终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抓住轨道交通最终用户对安全准点运营和绿色节能的要求,围绕高可靠、信息化、智能化、高能效提前预研新技术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从市场布局来看,公司从电源网络产品市场拓展了电机、风机等机电产品市场,从新造市场为主逐步拓展到新造市场与维保市场并重,从机车市场为主逐步拓展到包括机车市场、城轨市场和高铁市场的整个轨道交通业务市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保持稳定,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29日,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维保服务。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形成了电源、智能控制、电机和风机等三大类主要产品,产品主要运用于电力机车、地铁车辆、高铁车辆及有轨电车当中。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

  近年来,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经营理念及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为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行业进行服务,持续创新,为轨道交通行业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电源产品、智能控制产品、机电产品和维保服务,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来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产品先进性的高可靠、信息化、智能化、高能效产品,以满足最终用户安全、绿色、智能的行业产品需求,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已初步覆盖了从电源供电、控制监控到电气终端执行部件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生态链,同时提供相关产品的维保服务。行业内的客户、用户主要集中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西门子、阿尔斯通、各地地铁公司等稳定的大型企业。在近二十年的业务经营中,公司产品和质量水平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公司能够充分了解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在技术标准联络、产品交付对接、质量体系管控、售后服务管理等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沟通更加顺畅、高效,相互直接的互信关系和合作关系更加紧密、牢固。

  稳定的客户资源关系为公司的长期、稳定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未来公司业务能够持续发展和规模扩大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我们将继续秉承诚信合作的原则,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与客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2. 行业资质与品牌优势

  公司产品与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密切相关,该市场存在较高的行业资质门槛。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对配套产品供应商的准入要求非常严格,均会选择产品研发水平较高、产品质量过硬、产品供应快速和售后服务优质的企业作为合格供应商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且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供应商。对新进入者来说,建立品牌并获得整车制造商的认可需要长期积累。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产品质量、交付及时性、技术服务、快速响应等方面获得了各大整车制造商的广泛认可和信赖。

  公司作为行业前列的轨道交通配套电气装备制造商,具有该行业的准入资质。公司及主要产品通过了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TS22163铁路质量体系认证、CRCC认证、德国TUV的SIL安全认证和欧洲EN15085轨

  道交通焊接质量体系认证等权威认证。公司拥有超过 40种型号各类电源、超过 30种型号各类逻辑控制单元以及超过300种型号的各类电机风机,拥有在国内外高铁、地铁、机车车辆的各种不同工况下的运用业绩。

  公司作为较早参与国内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业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经过近二十年的经营发展,公司品牌已经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公司拥有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商、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各铁路局(含站段)、城市地铁公司、地方铁路公司等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制造单位的合格供应商资质。公司品牌已经逐步在客户面前树立了开放、创新、用心的良好品牌形象。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公司品牌正在向轨道交通等细分市场逐步渗透,增强公司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3. 技术研发优势

  轨道交通行业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除了需要应用现代电子电力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构设计等综合应用技术外,还需满足铁路行业对产品高可靠性、专业性强的要求,以及特定的行业标准、复杂的电磁和振动环境等要求。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技术研发与创新,公司产品技术发展路径清晰,目标明确,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体系,在电源、智能控制、风机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果。多年的行业经验使公司深刻理解了行业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趋势。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技术体系,秉持在保证产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实用创新的理念,不断借鉴并引进其他领域成熟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到轨道交通行业,能够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申请并获得了多项专利,有力保障公司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及子公司目前拥有74项专利和2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司自主研发的十多项重要产品技术正在进行样机验证和试运营等阶段。

  公司研发人员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达到了 45,503,455.61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为12.68%。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持续加大在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 区域与人才优势

  公司总部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首先,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发达,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产业齐备。公司所需的原材料和产品检测服务等大部分可以就近采购,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高校优秀人才,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人才资源,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均在公司工作超过 10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熟悉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均在公司持股平台深圳英伟达担任合伙人,核心团队稳定。

  5. 服务网络优势

  服务网络建设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的工作。公司自2012年开始就提出了建立公司售后服务网络,并经过多年的投入,使维保业务成为了公司主营业务中重要部分。维保业务的开展依托一个完整、完善的服务网络,只有具备覆盖最终用户、具有独立应对能力的服务网点,才能满足客户的快速响应、快速检修,降低成本的个性化需求。

  公司售后服务团队分为东北、西北、华南三大片区,覆盖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的18个铁路局、机务段、机车制造厂及广州、上海、武汉等地铁公司。公司下设石家庄通业电气、石家庄通业科技、广州通业科技、成都通业电气、武汉通业电气和北京办事处,并在上海、兰州、南宁等地建立了检修服务基地。

  通过多年的布局,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可以及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售后问题和检修服务基地的检修工作,既可降低售后服务费用又能创造经济效益,还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实现信息的快速的转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和推广。

  6. 国际合作优势

  2001年,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开始合作为主机厂提供辅助逆变器产品;此后十多年,为地铁公司提供了超过 2,500台国产化地铁辅助逆变器。2015年,公司与德国克诺尔展开合作,为有轨电车提供辅助逆变电源产品,同时与克诺尔共同研发地铁辅助直流电源,并在苏州完成装车运营考核,达到了预期节能的效果。通过与德国知名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公司较早地培养了一批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标准的中高层管理及技术人员,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设计、质量管控、生产管理能力。

  公司与德国知名企业保持长期良好国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公司的业务良好发展。既提升了公司的实力,实现了业务和市场开拓,也进一步推动了公司品牌的影响力。有利于公司后续拓展海外市场。

  7. 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无疑是公司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公司深知,只有通过提升生产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公司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此外,公司还注重内部管理的优化,加强组织结构调整,推进信息化建设、流程优化、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使公司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更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国际环境依旧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在董事会领导下,以《三年行动计划及五年战略目标》为指引,继续坚持开拓创新的战略方向,以融合、发展为主题,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围绕扩大规模、战略落地、降本增效、管理提升、能力建设等重点展开,全体锐意进取、铆足马力,实现了新签订单、销售收入和利润较大幅度增长,较好的完成了年度既定目标,公司业务规模、市场地位持续提升,主营业务创收能力持续改善,公司经营持续向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58,813,000.55 元,较去年同期上涨 21.40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844,352.40 元,与上年同比上涨 2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30,914,498.97元,同比增长 44.78%。从公司主要产品业务板块来看,电源类产品全年度销售收入为 78,660,024.49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21.92% ;智能控制类产品全年度销售收入为49,015,655.57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13.66%;电机风机类产品全年度销售收入为57,117,744.53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15.92% ;检修服务全年销售收入为152,048,855.27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42.38% 。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深化销售融合,狠抓订单签订,突破市场开拓工作

  营销中心通过进一步加强大区域建设,优化区域调整,推进业务属地化与区域内业务融合,销售工作重心前移,大力加强订单夺取和签订,签单率进一步提升。截止2023年年底,公司实现销售订单4.5亿,同比增长超过30%,销售工作取得较大的进步和突破。

  市场开拓方面不乏亮点。干线市场上,公司电源柜在FXD2B机车上取得突破,实现了电源柜产品在全系列机车上的覆盖;城轨市场上,EDS低压电器检测系统实现突破,获得广州地铁十三五项目列订单并开始批量交付;地铁境外项目上取得订单突破,中标香港东涌线LCU型地铁逻辑控制单元项目;EC风机实现在北京纵横、时代电气的批量交付。战略项目、重点项目实现突破和落地,开发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均有提升。

  2)持续产品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继续着眼于现有产品布局及未来增长规划,在原预研部基础上成立研究院,致力于前沿产品、技术探索、研究研发,孵化新产品。立足轨交,跳出轨交,以全新产品形态,及关键应用技术、部件、原型机展开研发工作;积极拓展院校合作、寻找新课题、新方向;同时学习新能源行业技术,与轨交内进行整合应用创新,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平台。

  公司研发围绕技术创新展开各项开发工作,为公司经营销售指标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新的研发项目初见成效,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高频辅逆产品化进展顺利,完成了研制、实验并在深圳地铁立项,并将在近期装车,这是预研工作的重大成果;与此同时,公司研发与营销中心开展了各系新型的机车产品以及轨道交通领域品牌风机的调研和梳理,优化了后续相应产品开发方向和计划。

  产品开发方面,机车EPS应急电源等战略项目完成了开发和试运行;针对纵横、中车永济等新客户的新产品开发取得突破,变流模块、EC风机等重点产品也完成了装车试运。

  3)优化组织管理,建立有效机制,提升运营效率

  坚持完善和提升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及管理层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程序,提升规范运作水平;继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运营管理体系,建立高效、顺畅的管理流程,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及内部管理机制,助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公司融合工作基本完成,设立“一院四职能”的集团化经营架构。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磨合,深圳母公司与石家庄子公司融合工作基本完成,产品开发中心长沙分部、广州分部正式投入运营,逐渐形成分布式研发和制造能力。公司设立了研究院、营销、技术、交付、管理“一院四职能”的集团化经营架构,逐步实现人力资源整合,各业务板块专业统筹管理,集团化运营的经营模式,有力支撑公司进一步发展。

  建成全公司一体化交付体系,圆满完成全年交付任务。公司全年完成生产入库同比有所增长,石家庄工厂交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工费同比有所下降;供应链整合初见成效,原材料交期、质量、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另外,公司降本增效、提质增效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完成集团ERP、集团化OA、信息安全项目的部署;顺利启动PLM、CRM的实施工作;总部装修及石家庄新厂房工程顺利完成。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企业发展战略

  1.企业使命:持续创新,为轨道交通行业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电源、控制、风机产品及服务,做轨道交通行业优秀的辅助系统供应商。

  2.企业愿景:打造通业人利益、事业、梦想的平台,做轨道交通行业的百年老店。

  3.经营方针:帮助员工成长,真诚服务客户,不断回报股东,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下一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以深度融合、突破发展为主题,以发展和增长为第一要务,立足轨交,走出轨交,不断推进战略规划落地;以市场的扩大和销售的增长带动公司规模的发展;以技术的进步、质量的提升增强公司的产品竞争力;通过全国产能布局和供应链整合,使交付能力和效率快速提升;以精简组织、优化流程、人员属地化和管理数字化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以引进人才,优化激励提升团队的硬实力和战斗力;坚持完善和提升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及管理层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程序,提升规范运作水平;继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运营管理体系,建立高效、顺畅的管理流程,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及内部管理机制,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市场及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公司属于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制造行业,在行业产业链中属于整车制造公司的上游供应商,产品最终主要运用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和相关地面系统。下游客户以整车制造商和运营单位为主。目前就国内的市场来看,中国中车及其下属整车制造企业已然成为国内整车制造的主力,占据了国内整车制造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下游客户较为集中。因此,以中国中车及其下属公司为主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商和以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下属各铁路局为主的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为必然是公司最重要的客户。在具体项目合作中,虽然中国中车下属车辆制造厂目前可独立选择供应商,但如果未来上述企业采取联合招标或者改变采购方式,要求各主机厂优先选用中国中车旗下子公司产品,公司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影响企业的业绩和发展前景;如果公司产品性能、服务质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而导致客户流失,或客户放缓生产经营计划,或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主要客户要求降价进而带来产品价格下降将对公司盈利能力及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积极搜集国家经济、政治、行业等信息,做好市场趋势的研究;公司一方面发挥核心技术、品牌和服务优势,持续保持与各大主机厂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联系各地方铁路、地铁运营公司,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建立与客户的长期稳定沟通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坚持创新引领、延伸产业链、提供系统化服务方案等方式,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拓展新的商业模式;持续推动产品成本优化工作,加强对标管理,深挖降本项点,推进降本增效目标实现;根据客户需求,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服务流程、引入新供应商等措施更好的防范市场及客户集中带来的风险。

  2.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和法规风险

  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装各制造产业,产业规模、发展速度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政策密切相关。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行业的发展方向、市场准入条件、投资环境等,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当宏观经济波动、轨道交通产业投资规模下降或政策转向,将对公司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造成诸多不利影响,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应对措施:第一,密切关注轨道交通行业政策变化。建立良好政府关系,争取政策支持和倾斜。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合作,多方协商,寻求政府支持和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将行业政策转向等因素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第二,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公司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逐步优化业务条线,创造多极利润增长点。第三,加强内部管理。公司持续推动内部管理升级,紧抓降费增效,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3.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需求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城市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可能会出现波动,对公司的项目实施、市场开拓和招投标、订单量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从而给公司的业绩带来一定的压力

  应对措施:首先,密切关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可能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其次,加强技术创新,多元化产品线,拓展市场份额,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推动管理变革,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保持市场敏感度。

  4.技术革新和人才流失风险

  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跟进技术发展趋势,可能会面临产品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风险。若公司未能准确判断未来技术和产品开发趋势,可能会面临关键技术人员流失,以及研发方向和资源投入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从而影响公司的创新能力和业务发展。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坚持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引进创新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以满足客户更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公司还将加大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探索人才流动机制,以吸引和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建立技术创新团队,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5.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 218,191,556.18元,占当期期末资产总额的 23.95%,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较高,主要客户为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商、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地方铁路公司等,虽然这些客户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但由于资金来源复杂且审批手续繁琐,公司仍面临着资金回收不及时导致经营困难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以控制日常经营风险。建立应收账款对账及催收机制,定期对应收款项的性质、账龄、额度进行分析;对应收款项的欠款单位持续关注,了解其日常经营状况和回款政策,保证回款的可持续性;依据公司情况,制定销售业绩考核机制,将销售回款作为业务部门和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6.品质和安全风险

  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于行业和企业的声誉至关重要。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不仅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应对措施:高度重视品质和安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保障生产和运营安全。

  7. 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持续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办事处逐渐增多,国内市场区域也持续扩大,由此对公司的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带来一定压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强化公司治理,完善决策机制、健全对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管控机制、建立有效的市场反应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综合运用内部风险控制和纪检监察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管控的实施力度,贯彻落实公司的管理制度,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车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