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公有云卷起价格战,商业模式能否支撑?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03-01 16:5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公有云卷起价格战,商业模式能否支撑?)

2月29日,阿里云、京东云双双宣布产品大幅降价,其中阿里云宣布降价幅度为“史上最大力度”,京东云则迅速官宣开启比价活动。

阿里云宣布,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的官网价格平均降低20%,最高降幅55%。降价后,阿里云核心产品价格击穿了全网最低价。新价格即日起生效,数百万企业将直接获益。

据悉,本次阿里云降价采用官网直降的形式,对在官网采购的新老客户均适用。其中,云服务器ECS最高降36%、对象存储OSS最高降55%、云数据库RDS最高降40%,都是云上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产品。无论是大客户还是中小客户,新客户还是老客户,都可以在阿里云官网上直接按照新的价格在线下单。

阿里云方面表示,相比历史上其它几次红利释放,本次降价具有3个优点:“两个最,一个首次”,历史上参与产品范围最大,受益群体最广,也是首次让利给客户存量订单的未履约部分。

阿里云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称,这是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降价。他表示,这并不是短期的市场竞争行为,而是阿里云长期的战略选择。“我们决心通过加大公共云技术投入、降低中小企业用户用云门槛,加速提升公共云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

29日晚间,京东云亦发文宣布开启比价活动:“随便降,比到底!我们继续全网比价!击穿低价!再低10%!”并承诺“买贵就赔”。京东官网信息显示,京东云全系核心产品继续参与全网比价,包含计算、存储、网络等产品,可满足客户上云、用云全链条服务需求。比价对象针对特定云服务商,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比价,快速决策,活动自2024年3月1日起生效。

据了解,云服务指的是将企业所需的软硬件、资料都放到网络上,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不同的IT设备互相连接,实现数据存取、运算等目的。当前,常见的云服务有公有云与私有云两种。公有云是指第三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能够使用的云,一般可通过Internet使用,以低成本实现共享资源服务,主要包括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及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三大服务。

刘伟光在本次宣布阿里云产品降价的同时表示:“阿里云降价并非短期市场竞争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这是公共云的商业模式决定的。”他坦言,使用阿里云的客户越多,价格就会越便宜。

刘伟光指出,云计算是一个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例如,阿里云为数百万客户提供一个可复用的全球云计算网络和资源池,用的客户越多,供应链采购成本、均摊研发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就能不断降低。因此,使用阿里云的客户越多,规模越大,云的价格就会越便宜;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的红利就会持续被释放出来回馈客户。

记者了解到,公共云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或有利于中国整体的算力效率提升和能耗降低。数据显示,国内大量自建IDC的平均资源使用率不到5%,而AWS、谷歌、阿里云等公共云厂商,数据中心资源使用效率可以达到25%—40%。数据中心利用率提升不仅可以避免硬件资源浪费,还能降低算力能耗。据统计,如果将数据中心算力利用率从5%提高到25%,中国每年可以节省800亿度电。

此前在2023年5月,阿里云就率先启动过“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在云计算市场上掀起一轮“价格战”,带动国内腾讯云、移动云等头部云计算厂商陆续宣布产品降价,彼时阿里云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腾讯云部分产品价格降幅最高达40%,移动云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60%。当时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表示,大规模降价是希望将技术红利更多回馈给客户和伙伴,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

对于云计算产品定价问题,华泰证券研报曾分析,传统IaaS产品同质化,云厂商竞争逐渐转为价格竞争。以海外云计算厂商AWS(亚马逊云)为例,其在2011年至2013年曾连续3次每年降价10次以上,来获取市场份额,后期随着竞争格局逐渐稳定,降价的频率才有所降低。

从国内公有云服务市场格局来看,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IaaS市场上,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腾讯云和AWS(亚马逊云)为市场排名前五,市场份额总和为72.4%;PaaS市场上,阿里云、腾讯云、AWS、华为云和中国电信为市场排名前五,市场份额总和为66.9%。

2023年上半年,公有云市场增速不及预期。2023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为190.1亿美元。其中,IaaS+PaaS市场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5.9%,为近三年来同比增速新低。

IDC分析指出,2023年上半年公有云市场增速不及预期,主因互联网云服务商“保利润”策略导致营收增长放缓。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互联网云厂商逐渐从“创收”向“盈利”方向上转变,主动放弃非良性项目,提升自身被集成比例,市场营收同比增速下降。

据IDC此前预测,到2025年,支撑云计算的硬件、软件和云服务,以及云相关的专业和管理服务市场空间将超过万亿元人民币,云计算在中国仍具有巨大的潜在空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电信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