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募“灾后重建”,投资模式将迎巨变)
在A股低迷、资产普遍缩水的2023年,一些公募基金产品却逆势实现了业绩和规模的正增长。它们持仓较为分散,与彼得林奇的“打法”颇为相似,周云所管理的“东方红京东大数据”以及杨鑫鑫所管理的“工银创新动力”最为典型。
根据去年三季报显示,“东方红京东大数据”前三大重仓行业分别为环保(3.99%)、电子(3.97%)、非银金融(2.96%),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仅有26.77%;“工银创新动力”前三大重仓行业则依次为银行(4.14%)、石油石化(3.53%)、钢铁(3.52%),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也仅有31.57%。
这种分散投资的方法,可以极大地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但很多基金经理对此并不十分认可,觉得还是要找高景气行业,要重仓赛道。
可现实情况是,过去两年间,很多基金经理不仅没能赚到钱,还跑输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这一业绩基准。这个代表着绝大多数权益类基金的业绩基准,对于大多数基金经理来说,如果不是能力太差,是可以轻松战胜的。
不过,还是有很多基金经理跑输业绩基准,原因在于很多人选择了追涨杀跌和押注赛道。这其中有来自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要求,也有来自渠道给的压力。
不可否认,普涨行情中,押对赛道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在市场整体下行的行情中,押注赛道就成为严重反噬业绩的推手。
事实上,如果基金经理根据基金契约规定,选择采取均衡配置的投资策略,除非超级大牛市或者大熊市,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轻松战胜业绩基准。但是,如果选择采取押注行业的策略,只要押错赛道,任何时候都可能跑输业绩基准。
对于基金产品来说,基金净值线就是其生命线,而业绩基准是评判基金是否合格的参照物。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所管产品的业绩理应赶上甚至超过业绩基准。
投资者放弃低费率的指数基金,选择买入更高费率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自然是期待获得比指数基金更高的收益。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正是权益类基金经理的价值所在。
从成熟市场的发展现状看,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要想战胜指数已变得越来越难;而国内市场想要战胜指数也并非易事,因为想要从一个失去贝塔的股市中获取超额收益,难度更大。
基哥认为,前文提到的两只基金的做法或值得借鉴。
通过偏均衡的配置方式,可以减小基金经理的业绩和从业压力,毕竟大多数基金经理在行业配置轮动方面的能力确实一般。
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再去挖掘优质个股创造阿尔法。这样的话,相对基准偏离不会太大,业绩也不会与基准差特别多。
毕竟基金产品的业绩基准,才是检验基金经理是否合格的试金石,才是衡量基金是否践行契约精神的标尺。
关于这点,基哥回想起某基金公司总经理分享过的一个案例。
当时,他们公司管理的某只基金产品,持有人是来自某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在市场行情欠佳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为了给客户更多回报,擅自变更了投资范围,在考核期结束后获得了非常明显的超额收益。
他们原以为持有人会大幅追加投资,没想到对方选择了赎回,主要原因就是该基金产品偏离了业绩基准。
对于大资金而言,他们在配置基金时,锚定业绩基准最为重要,偏离业绩基准即使赚到钱,同样会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