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4万股东注意!这家A股公司或“股债双退”,周四是关键!)
多重风险暴露下,ST鸿达已连续14个交易日跌破面值,若1月11日收盘价低于0.78元,将锁定“1元退市”。截至1月10日收盘,ST鸿达报0.79元/股。
自去年年底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触发了交易类退市情形。目前,*ST华仪已收到交易所的退市决定,*ST泛海、*ST柏龙已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前的事先告知书,*ST爱迪已提前锁定“1元退市”。
开源证券认为,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形成,既反映了监管部门贯彻“零容忍”要求,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又有助于优化A股上市公司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帮助市场加速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ST鸿达和鸿达转债迎来关键日
1月10日晚,ST鸿达公告称,截至1月10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14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
据证券时报记者测算,若1月11日收盘价低于0.78元,公司股票将提前锁定退市。
除了“1元退市”风险,公司股票还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2023年9月22日,公司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公司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就上述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公司股票可能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
公司子公司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乌海化工”)的 PVC、烧碱及电石生产系统停产检修已超过三个月,而且乌海化工被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因上述事项,公司股票交易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公司股票自2023年10月12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公司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子公司内蒙古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电石、烧碱、PVC生产系统正常运行。乌海化工的 PVC、烧碱及电石生产装置停产检修等工作尚未完成,公司将积极配合乌海化工破产重整管理人及政府组织安排复工复产工作。乌海化工是否顺利完成破产重整尚具不确定性,乌海化工实施破产重整后,可能导致公司丧失对其控制权,不再将乌海化工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此外,公司子公司内蒙古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谷矿业”)被内蒙古新中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向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公司子公司内蒙古中科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科装备”)被河北志伟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向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清算。公司子公司西部环保有限公司(简称“西部环保”)被乌海市杰出商贸有限公司向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清算。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股票退市风险高悬之际,鸿达转债同样也面临着退市风险。据公司公告,鸿达转债若触发有条件回售条款,投资者提出回售要求,公司因资金紧张,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用资金余额 23.07 万元,存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回售违约的风险。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0日,ST鸿达股东总户数约13.85万户。
交易类退市情形增多
从去年年底以来的情况看,交易类退市情形增多,*ST华仪、*ST泛海、*ST柏龙、*ST爱迪均因公司股票价格连续多日跌破面值触发退市。
2023年以来,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持续推进和退市新规的严格执行,壳资源价值急剧下降,市场炒壳之风得到明显遏制,基本面的好坏已逐渐成为决定公司是否应该退市的重要判断标准。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1元退市”的规则设计可以将那些基本面持续恶化的上市公司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方式使其股价持续低于1元,甚至对于部分股价极低的公司还能在20个交易日之前提前锁定退市,从而帮助投资者提早做出投资判断。因此2023年以来“1元退市”已经成为A股落实市场化退市机制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1元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还会逐渐增加。
国元证券认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关键的基础性制度,作为全面注册制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态化退市能够更好地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淘汰不良企业,市场资源将更加集中于具有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从而促进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退市制度的完善与全面注册制相呼应,对资本市场双向畅通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十分重要,利好“优胜劣汰”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对于投资者而言,常态化退市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淘汰低价、低质的企业,投资者可以更好地选择具有价值的投资标的;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也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此外,退市的同时也比较注重投资者的保护,例如在退市过程中,投资者可以通过先行赔付基金、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常态化退市意味着更高的市场压力和竞争。这将迫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业绩,努力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这种竞争压力有助于激发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提高公司整体实力。此外,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还将促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责编:朱雨蒙
校对:王蔚